07.31 三十六計之勝戰計:瞞天過海

瞞天過海,屬於《三十六計》勝戰計第一計。

三十六計之勝戰計: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

瞞天過海的直接意思是瞞住上天,偷渡大海。這一詞語的形成後人猜測最有可能與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貴徵遼事略》中薛仁貴設計讓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關。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御駕親征,領三十萬大軍以寧東土。一日,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李世民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汪洋無窮,即向眾官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見駕,並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李世民大喜,便率百官隨這豪民來到海邊。

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更是繡幔彩錦,茵褥鋪地。百官進酒,宴飲甚樂。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搖動,良久不止。太宗李世民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

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浩蕩無際。哪裡是什麼在豪民家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來這豪民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 這“瞞天過海”計策就是他策劃的。

三十六計之勝戰計:瞞天過海

瞞天過海作為計謀來使用,核心的觀點為偽裝、示假隱真,利用人們司空見慣的錯覺、常見不疑的心理,進行偽裝,把真正的企圖隱藏在有意暴露的事物中,以起到到出其不意地出奇制勝的目的。

《說唐全傳》裡面有一節講述敵軍攻城,因為城外地方狹小,守城將領失誤未能提前守野,雖然城內兵強馬壯,但是一直處於被動守城的局面,不久賬下將軍獻計。然後每日黃昏城內組織軍隊出城與敵軍廝殺,然後按時敗退,提前挑選選精壯軍士幾百人提前備足軍糧,撤退城西山中,其餘退入城內。如此這樣每天黃昏出門與敵軍廝殺,這樣重複了數十次,敵軍將領只是以為城內勢窮力孤,無計可施,只計劃長期圍困。等到第十二次城內守軍與敵軍繼續廝殺,敵軍不以為意,繼續應敵,誰知今日守軍異常頑強,死戰不退,忽然從城西方向殺來一隻上千人的生力軍,居高臨下,敵軍腹背受敵,不得已敗退,被追殺十餘里,損失參戰。

三十六計之勝戰計:瞞天過海

該故事中的“假”就是大規模的守軍進攻和敗退,“真”是小批量的軍士望城西山中聚集。因為大規模的守軍敗退,所以敵方也沒有把那些小股逃竄的軍隊放在眼裡,當時積少成多,最終成為自己敗退的伏筆。

現代關於瞞天過海的例子我覺得最過於經典的莫過於哈羅單車了。正當ofo和摩拜、酷奇、悟空等在全國的一線城市打的難捨難分的時候,哈羅單車卻一直進軍二三線城市,因此一眾的單車大佬並沒有在意,繼續打,甚至把戰火燒到了海外。然而等一眾的單車大佬打的筋疲力盡的時候,才發現哈羅沒有經過戰爭的消耗已經悄悄地培養了一直強勁的單車軍隊,然後開始進軍一線城市,以逸待勞,那些經過血戰活下來的大佬莫不是遍體鱗傷,均不是對手。摩拜賣身,ofo每況愈下,只有哈羅朝氣蓬勃,這招瞞天過海可謂高明。

三十六計之勝戰計: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之勝戰計: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之勝戰計:瞞天過海

接下來我們圍魏救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