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鄭州師範學院升本八年科研路(下):三分天下,科研耕耘滿地飄香

作為科研的兩個層次,既要頂天,又要立地,鄭州師範學院8年的科研路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從當年的專科到今天的本科,鄭州師範學院用心做著服務社會的工作。從一場場的學術報告,到一個個成果轉化項目的簽訂,鄭州師範學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務於社會。

■史俊庭

在鄭州師範學院(以下簡稱鄭州師院),觀賞藥用蘭花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教授崔波團隊可稱上該校的頭號“科研天團”。這個團隊最關心的事除了基礎科學研究,還有科技成果轉化:把蝴蝶蘭送到千家萬戶裝點單調的冬天,讓各種石斛製品為更多的人帶去健康長壽。

作為科研的兩個層次,既要頂天,又要立地,鄭州師院8年的科研路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從當年的專科到今天的本科,鄭州師院用心做著服務社會的工作。從一場場的學術報告,到一個個成果轉化項目的簽訂,鄭州師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務於社會。

科研為上,巧借外智提內涵

作為鄭州師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的院長,戴憲起是留過洋的海歸,曾經在國內多所高校履職,並跟國內一流大學的教授們一直有密切聯繫。作為一所師範類大學的二級學院院長,戴憲起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改變升本以來教師們的傳統理念。

“有些老師腦子裡,仍存在著專科階段的高等教育就是單純的教書,對科研不重視的錯誤觀念。作為當代大學承擔的幾大功能,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好的科研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戴憲起說。

作為一所應用型大學,鄭州師院雖說要培養應用型人才,但也對任課教師的科研實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引導更多的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這是鄭州師院校領導的辦學理念,也是戴憲起眼下最想做的事。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起步晚,我們就必須在打好自己基礎的同時,尋求外界的幫助,通過學術交流和合作共贏,推進學科的發展。”戴憲起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有能力教好學生。

升本以來,鄭州師院共有7位導師在6個專業與鄭州大學聯合培養了11名研究生。2017年,鄭州師院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簽署了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23位專家在10個專業參與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隨著研究生工作的不斷推進,研究生工作管理部門以此為契機,建立了完整的研究生培養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奠定了該校自主招生、培養研究生工作的堅實基礎。

除了聯合培養研究生,鄭州師院升本以來共開展了800餘場學術講座。這些高層次的學術交流,營造了該校濃厚的科研和學術交流的氛圍。

據悉,鄭州師院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海峽兩岸四地科學教師教育高峰論壇,中部六省首屆“森林教育與中國幼教的國際化發展”中英國際高峰論壇,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2016鄭州年會,全國初等教育學學術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第三屆“兩岸經濟文化(鄭州)論壇——兩岸教育的現狀、互補和交流”研討,中華文化(鄭州)論壇”第四屆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鄭州文化品牌建設研究等比較有影響力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提升該校的學術影響力。

“我們還注重國際交流,多批次派遣訪問學者,組織教師到美國、白俄羅斯、英國、泰國等國家,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吸收國內外科學研究的先進經驗。”鄭州師院副校長蔣麗珠說。

好的研究要服務社會需求

“我們學院創建較晚,但科研成果很多,特別是我們承擔的橫向項目遠大於我們承擔的縱向項目。”鄭州師院地理與旅遊學院博士蒲歡歡說,“在我們這個領域裡,承擔橫向項目比縱向項目要困難得多。”

社會的發展讓亞健康問題日益困擾著人們,世衛組織的調查顯示,全世界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85%以上的疾病和亞健康狀態都與人體免疫力下降有關。因此,適當地服用具有調節免疫機能的保健食品,能避免或者消除亞健康狀態,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為此,崔波團隊根據市場需求,瞄準了具有抗疲勞和調節免疫功能的保健品研發。他們結合石斛的特性,與河南太龍藥業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在短期內解決了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藝、膠囊的功效實驗、穩定實驗等,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保健品——“石斛蟲草多糖膠囊”,並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制定了產品的企業標準。

“產品出來後,我們又進行了實驗,結果初步證明,複方多糖產品具有提高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作用,綜合功效高於單種多糖。”崔波團隊主要成員袁秀雲說。

“作為一所師範類高校,我們認為心理學和教育學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鄭州師院行為與認知科學實驗室主任晉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5年,晉爭首次提出啟動範式和情感抉擇範式相結合的內隱測量技術,之後對認知加工過程的重新定義提出了建議,並從生態學及後現代主義角度解讀個體對意識的控制並對意識的結構進行探討。“目前,我們的研究涉及特殊人群(聾人)、關注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晉爭說。

2017年,晉爭與美國康涅狄格大學CESPA研究中心合作研發了“個性化交互式大腦在線訓練技術”,同年獲得美國國家發明專利。同時,晉爭還在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基於Android環境的情緒穩定測量系統”和“中學生網絡成癮診斷軟件”,獲國家知識產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2016年,地理與旅遊學院院長武玉國領銜的團隊與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聯合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全空間信息系統與智能設施管理》成功獲批,實現了該校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上“零的突破”。

武玉國介紹說,通過研究課題組將構建基於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空間信息系統以及該系統支持下的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服務平臺,推動地理空間信息的深入融合與新型空間信息服務產品產生,提高企業產品更新和技術創新週期,促進就業和人才培養,推動空間信息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終在自主可控產業鏈形成、全民信息化普及、商業模式創新、新型就業崗位供給等方面產生巨大社會影響。

常年從事旅遊規劃的鄭州師院地理旅遊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江旅冰在多年的工作中,提出了旅遊規劃創意的六項基本原則:思想性、創利性、原生性、觀賞性、體驗性、延伸性。“一個好的規劃、一個好的創意一定具有最基本的社會良知。規劃專家應擔當起規劃產生的基本社會責任,旅遊規劃應具有依法性、公德性、正面性等社會屬性。”江旅冰說。

成果轉化方能遍地開花

2014年,武玉國帶領的課題組完成了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委託的三維場景顯示平臺研製的項目研究。該項目構建的地表、海洋、大氣、太空等自然環境,以及態勢標繪、方案推演等二次開發接口,可讓用戶專注於本專業領域的深度研發,而不必把精力過度耗費在基礎底層研發,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一年後,蔣麗珠在鄭州師院第二次科研大會上提出,科研要面向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切實解決生產、生活中大量的科技問題,在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在堅持開展“高水平”科技創新的同時,積極推進服務地方的“強輻射”,與地方開展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

這方面的工作,崔波團隊用一系列的成果認真踐行著,而這些成果的取得,也讓該團隊成了渴望技術的各地老闆們爭相合作的“香餑餑”。

截至目前,觀賞藥用蘭花工程實驗室已和11家企業簽訂了協議,年產各類蘭花種苗3000多萬株,佔據河南省50%以上的市場份額,鐵皮石斛和白芨種苗佔到80%以上的份額。如今,河南省50%以上的蘭花生產企業和花農以該實驗室為技術依託單位,產生超億元的效益。同時,他們還積極參與鄭州市花卉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使鄭州市蘭花產業全國第一,年產值超過8000萬元。

“實驗室研發的新產品,如石斛多糖膠囊、石斛咀嚼片、石斛原漿、石斛白芨面膜等,未來每年預計能產生超過10億元的產值。”團隊成員許申平博士說。

在成果轉化方面,晉爭與鄭州、北京等地的公司合作,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打造了新一代綜合性測評雲平臺。目前,該系統已被鄭州市轄區內12所民辦小學、2所公立中學(初中)和2家企業使用,對總計10105名人員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與診斷、快速篩選和及時干預。

2018年,晉爭又與北京一家公司合作,開發出了心理學職業決策工具,並應用於鄭州師院心理學本科專業畢業生群體。該工具彌補了學生專業信息缺失或信息適當、缺少決策技能、決策經驗有限、對決策能力缺乏自信等劣勢,有效疏通了職業決策障礙。

曾經在視頻隱寫魯棒性研究領域填補國際空白的鄭州師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教授劉雲霞說,2011年以來,他們的成果被多家單位推廣應用,很好地解決了視頻數據的信息隱藏、傳播安全及原視頻的有效恢復,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從2010年開始,江旅冰就在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領域,主持或參與全國各地的旅遊規劃近200項,完成的各類規劃指導建設資金數十億元。“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大河之魂,是我們在獨立撰寫國際旅遊城市市長高峰論壇市長報告中,提出的鄭州城市旅遊文化主題。”江旅冰說。

“八年來,通過大力開展校地互動、產學研合作,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顯著提升。目前,我們還先後與多家公司和中心簽署合作協議,簽訂產學研合作經費4000多萬元。這些合作的進行,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內涵式發展,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互利雙贏,推進了鄭州協同創新中心在我校開花結果。”鄭州師院黨委書記趙健如是說。

《中國科學報》 (2018-06-19 第7版 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