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聆聽溫陽縣(交口縣溫泉鄉)的那些故事……


聆聽溫陽縣(交口縣溫泉鄉)的那些故事……

溫陽縣即北宋河東路石州轄下的古溫泉縣。古溫泉縣建於唐武德三年,到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一度改名為溫陽縣,當時東臨的孝義縣也被改名為中陽縣,現存孝義中陽樓即是見證。後來,都恢復原名。

交口縣溫泉鄉現存的金代大鐵鐘(金興定2年鑄),銘文中,又為溫泉縣。元世祖至元三年,廢溫泉縣時該縣已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647年了。蒙古政權因鎮壓溫陽縣農民起義,溫泉縣城慘遭元兵屠焚,溫泉縣遂被元政權廢除,屬地分給孝義、隰川縣。


聆聽溫陽縣(交口縣溫泉鄉)的那些故事……

溫泉城被屠焚後,只有三座廟宇倖存下來,即溫泉道教廟三清觀,老爺廟,佛教廟崇勝寺(即大鐘寺)。溫泉現存的金代大鐵鐘(鑄於金興定2年)的銘文中又稱該縣為溫泉縣。古溫泉縣留下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如《張四姐大鬧溫陽縣》,《銅鐘飛北京》、《石佛寺的傳說》等等。還留下金代大鐵鐘,玉石無根碑、宋代花瓶等等。


近代溫陽地域有過幾次重新劃分

鳳尾鎮由孝義改劃中陽

孝義得到溫陽之半,地域擴大ー倍。新孝義地域形似一隻大鳳凰。孝義城為鳳頭,狐岐山為鳳身,上殿山為鳳尾,因而把新城先後改名為鳳林(翎)鎮、鳳尾鎮。1946年,中陽、孝義兩縣政府協商,經上級批准,孝義縣把鳳尾鎮改劃歸中陽縣,從此,孝義縣西部邊界從黃雲山退到白家莊諸山,從與石樓接壤改為與中陽接壤。

聆聽溫陽縣(交口縣溫泉鄉)的那些故事……

和古裡由隰州改劃孝義

1912年,隰州改名隰縣。民國年間至解放初,溫陽五里之一的和古裡被劃為隰縣第四區,區公所駐大麥郊。1953年4月,隰縣第四區劃歸孝義縣,改名孝義縣第七區。1954年初改劃為第三區,區公所一直駐大麥郊。

聆聽溫陽縣(交口縣溫泉鄉)的那些故事……

新建立交口縣

1956年4月,孝義縣第三區改劃為西泉鄉、桃紅坡鄉、齊家莊鄉、大麥郊鄉和客陁鄉。

1958年9月,孝義縣設立西泉人民公社、溫泉人民公社和大麥郊人民公社。大麥郊人民公社包括原桃紅坡鄉、齊家莊鄉、大麥郊鄉和客陁鄉。西泉人民公社包括原西泉鄉和賀嶺鄉。

1961年5月,由大麥郊人民公社分設出壇索人民公社。

1971年5月,交口縣成立。其組成是:孝義縣的溫泉、大麥郊和壇索三個人民公社,靈石縣的雙池和回龍兩個人民公社,隰縣的石口、交口、川口和康城四個人民公社。等於交口縣純由原溫陽地域組成。與此同時,孝義撤縣設市,西泉人民公社改為西辛莊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