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水稻种植达到高产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五常大米惠惠


"怎么才能种出高产的水稻?"针对这个问题,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种植出高产的水稻,需要从水稻选种就开始精心去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做到最好,实现水稻高产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水稻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处理,从挑选到消毒,认真做好每一步。先是挑选种子,那么如何才能选出最优秀的那粒种子?可采用盐水选种法,即以比重为1.10的盐水放入容器之中,然后加入鲜鸡蛋一个。然后在放入备选的种子,并进行观察。将漂浮在盐水上面的颗粒和杂物去除。反复进行2~3次。最后,剩下的水稻种子是最好的。好的水稻种子,对于水稻将来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挑选好种子之后,还需要进行消毒,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可使用浸种灵一支,兑水20斤,放入12斤的种子,每隔6个小时搅拌一次,持续浸泡120个小时。



培育壮苗,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水稻苗健壮,才有可能实现高产。就像一个人,强壮了才能够干更多的活。培育壮苗,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喷施多效唑。多效唑可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增强酶的活性,有助于新陈代谢,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具体的操作,在出苗15天之后,每一平米喷施0.2~0.3克的15%多效唑。



合理密植是水稻增产的关键

水稻合理密植,可实现高产。因为合理的密植具有这些好处,即协调水稻群体和个体矛盾,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增加穗的数量和颗粒的重量和数量,从而实现优质高产。建议,一平方米放28个穴最佳。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


有点意思的事儿


朋友们好!我是乡村小岳,我来为大家答!

水稻高产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家每年都种水稻,对这个再熟悉不过了!我认为要想水稻高产,没有最佳方法!只有精细化耕作、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高产!那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把我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1、首先选择适合本地的优良谷种。选择谷种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很重要的!选择品种好不好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我记得很清楚,之前我父亲一般购买的种子都是四川本地培育的,产量一般,不高不低!直到有一次,我看电视上打广告,有一种湖南培育的超级稻,亩产1700斤,而一般的谷种亩产只有1100斤左右,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5斤回来,当稻谷成熟时,相比非常明显,稻杆比一般的高出10厘米左右,稻谷沉甸甸的!空壳少!收割完之后,明显比以前的各种多收五六百斤!所以选择好品种非常重要。

2、看准时节早育苗。在我老家一般在阳春三月,天气有点变暖时就开始育苗,因为是早春,都是将谷种在家里浸泡半天之后,撒在施了肥的苗床里,并用塑料薄膜将其盖好!等待大约一个半月移栽。

3、深耕整田,合理施足底肥。我家一般在移栽前,会进行深耕,暴晒水田,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泥土松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然后再用农家肥每亩1500斤、尿素20斤、磷肥60斤,施足底肥!这样移栽前的工作就算完成。

4、科学移栽,注意合理的窝距、行距,保持通风透气。我家一般在农历4月中旬开始移栽,稻苗大约30公分高,窝距20公分、行距30公分,并保持一条直线,以保证通风透气!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飞蛾的发生。

5、合理施药,积极进行病虫害防治。现在种水稻不打农药几乎不可能,只是打得多与少的问题!水稻最容易患的病是稻瘟病,可用稻温宁稀释500倍进行喷洒;其次是飞蛾、蚜虫、红蜘蛛等,可用菊脂类稀释500倍喷洒,能有效进行防治!一般水稻就是这几种病虫害。

6、适时再次进行施肥。我家一般是在水稻快要抽惠时,用氮肥每亩15斤,钾肥10斤,因为前期移栽使用的肥料已消耗得差不多了!抽蕙也正是需要肥料的时侯!所以需要再次施肥。

7、清除杂草。水里依然有不少杂草,特别是田坎边,从移栽后到稻谷成熟,都要及时清除!以免吸收肥效。

综上所述,只要做好以上7点,实现水稻高产,一点也不难!


地摊老赵


高产与否其实最关键的是地区……不同地区的地产出相差很大的10年到成都的时候,听当地的农民说一亩地可以产1500斤左的,当时真的特别吃惊。老家的亩产才六百到八百斤(老家的田亩制是旧亩制的),我记得在六个村中当时最高记录的是867斤(这个记录是我爷爷创造的,当时其他村的很多人晚上过来向我爷爷取经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水茸果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有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最大、总产量最多。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如何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也是一直以来农户朋友们所追求的目标,提高种植水稻的产量,首先要做到以下5个基本大点。


一、适时移栽。

1、适时早栽、浅插。秧苗达到壮秧标准后,及时移栽。

2、移栽前田块要深耕细耙。在整田时,田水要浅,才能保证大田田面平整一致,做到田平泥化,草净埂光,田耙平沉淀1天,次日移栽时插清水秧,不栽浑水秧,保持2-3厘米水层。

3、秧苗现拔现栽,不栽隔夜秧。栽插深度2厘米为宜,秧苗不倒、不漂即可,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成穗,使其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切忌现犁现耙现插秧或深插秧,深插缺氧易出现早穗。


二、合理密植。

1、目前的稻谷品种大都分蘖力强,采取宽窄行拉线移栽,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宽行的边际效应优势,提高光合效能。

2、阿华家乡这边有的农户是采用行株距规格(26.4+13.2)厘米×9.9厘米,亩栽植3.3万穴,每穴栽3-4苗。当然,每个地区和品种不同,密植标准也不同,供参考。

三、合理施肥。

1、肥料是水稻的粮食,也是水稻高产的物质基础。肥料少了,植株生长不好,穗小、粒少、不能高产;肥料多了,如超过水稻需要,苗会徒长、贪青、也会适得其反。

2、水稻田施肥应结合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严控氮肥施用过量而降低品种抗性和品质。以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

3、在犁田前每亩均匀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千克作基肥,一般要求移栽前20天完成;孕穗期亩施尿素5-8千克和钾肥5-10千克作穗肥,破口期亩施尿素2-3千克作保花肥。


四、科学管水。

1、水稻是喜水的作物,但是,水稻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根据水稻生理上的需水特点,适时进行排灌,调节水层深浅和撤水晒田,达到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的目的。

2、水稻生长要采取科学管理水分,具体是清水栽秧、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促蘖。每穴茎蘖数达9-10个时,开始露田,自然落干,多次轻搁,控制无效分蘖。深水孕穗,浅水灌浆,干湿交替,收割前一周断水,提高结实率。


五、病虫害防治。

1、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2、主要虫害有:螟虫、稻飞虱、黏虫和中华稻蝗。

3、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防治。严格控制施用药剂和施药时期,提高防治效果和用药安全,控制农药残留含量,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安全。

4、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料、沼液、培肥地力,合理施用化肥;科学管水等一系列保健栽培技术,促使稻株健壮成长,管理的好水稻就不容易发病。

5、采用物理防治。实行灯光诱杀,也可用糖液诱杀等防治害虫。

6、化学防治。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适合的药剂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过程中,做到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水稻就能顺利的生长,达到高产的效果。

大家好,我是土生土长的三农基层工作者,立志做一道本土和外界的桥梁,分享本土好技能,传播头条新知识。支持我,请关注我,一起为勤劳善良的农民朋友助力,谢谢哈。

阿华记农


水稻的高产种植是每一位水稻种植户都想要掌握的技术。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水稻的高产种植方法。

水稻的高产种植方法:种子选择

选择高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的水稻高产品种。当前可选择临稻18号、圣稻14、香粳9407等。

水稻的高产种植方法:培育壮秧

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冬闲田茬口,冬前在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耕翻镇压,育苗前结合耕翻每平方米施入豆粕有机肥3公斤,施15-15-15配方肥0.5公斤,促进土壤疏松,培肥地力。秧田和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9-10。

2、整秧板:可水整或旱整,板宽1.5米左右,长25-30米。要求秧板平,相差不超过1厘米,有盐碱的地块要洗碱1-2次。

3、种子处理:晒种1-2天,用泥水或盐水(10%)选种。用多菌灵、吡虫啉等药剂消毒(注意浸种时间和用药量)。浸种时间至少三天三夜,催芽播种(种子露白即可)。

4、播种:5月15日左右开始浸种催芽,4-5天左右落谷,秧田上水后精细整地,做平秧板,达到秧板平整无积水。秧田每亩播种量控制在50公斤左右,播种时坚持按板称种,均匀落谷。播种后盖腐熟有机肥,厚度1厘米,绝不能盖草木灰。秧龄45天左右。

5、秧田管理:在播种至秧苗三叶期坚持湿润灌溉,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促进扎根立苗;三叶期后坚持水层灌溉不断水。移栽前4-5天施“送嫁肥”每亩4-5公斤尿素。

6、病虫草防除:用50%的杀稗王或秧田一次净于秧苗2-3叶期均匀喷雾。秧苗二叶一心开始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稻飞虱、稻蓟马和立枯病。主要药剂吡虫啉、敌克松或甲基托布津。秧田期防治病虫3-5次。

水稻的高产种植方法:大田管理

1、基肥:深耕深翻,每亩施有机肥500公斤,15-15-15配方肥75公斤,中微量元素肥料10公斤。插秧前,每亩施15公斤碳酸氢铵做面肥,促使快返苗。

2、整地:小麦收获后抢早翻耕,争取多晒土;并适当提前灌水,促进秸秆腐烂,田块整平后浅水移栽,防止深栽僵苗。

3、移栽:移栽期掌握在6月20日左右;选择合理的群体起点,有条件可采用机插,株行距25cm×10cm,亩栽2.6万穴,每穴因品种而异,一般3-5苗,每亩移栽基本茎蘖苗控制在12-13万。注意浅水插秧,切忌插深苗。

4、肥水管理:提倡施有机肥。肥料施用分基肥、返青分蘖肥和穗肥,注意氮磷钾平衡施肥。亩施尿素30-35公斤。基肥、返青分蘖肥和穗肥各占20%、55%和25%。亩施过磷酸钙40-50公斤,或二铵15公斤,全部作基肥施入。钾肥10公斤,基肥和穗肥各占50%。水分管理做到:薄水栽秧、深水护苗,浅水分蘖、够苗晾田、烤田,浅水孕穗扬花,乳熟期后应干湿交替,成熟前5-7天断水。

水稻的高产种植方法:病虫草害管理

1、条纹叶枯病:从防飞虱着手。重点抓好插后15天左右防飞虱传播。吡虫啉或扑虱灵喷雾。可加点氧化乐果兼治稻蓟马。

2、螟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7月中旬开始防治,7月底、8月中、9月上旬注意防治。主要药剂:杀虫双、18%的阿维菌素、40%的三锉磷、5%的锐劲特、杀虫丹等。

3、飞虱:前期用吡虫啉、扑虱灵,中后期用乐斯本、扑虱灵等,后期大量发生时可用敌敌畏熏蒸。

4、纹枯病:50%的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分蘖末和孕穗期两次施用。




户外爬海哥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稻新品种:

1、吉丰优1002;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40

特征特性: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20~122天,比对照种博优998长5天,与对照种博Ⅲ优273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弱。科高99.5~102.0厘米,亩有效穗17.3~18.2万,穗长20.1~21.3厘米,每穗总粒数131~142粒,结实率85.5%~85.6%,千粒重25.2~26.5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高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2012年晚造参加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06公斤,比博Ⅲ优273增产8.64%。日产量4.06~4.22公斤。

2、吉丰优100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30

特征特性:是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4~116天,比对照种优优122、深优97125分别长4天和2天。植株矮壮,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强。科高93.4~94.8厘米。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2011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455.55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2减产0.13%,减产不显著;2012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460.74公斤,比对照种深优97125增产5.5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

3、和两优332;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粤审稻2016054

特征特性:为弱感光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9~120天,比对照种博Ⅲ优273、广8优169分别长3天和5天。丰产性突出,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适宜我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

产量表现:2014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97.31公斤,比对照种博Ⅲ优273增产9.0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深两优5814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培育的一种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编号:粤审稻2008023

特征特性;弱感光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7天,比博优122迟熟2~4天。分蘖力中等,株型中集,剑叶短直,茎秆粗壮,抗倒力中强,谷粒有芒。抗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强。科高108.0厘米,穗长23.3~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39~141粒,结实率80.9%~83.0%,千粒重26.8~27.1克。晚造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2005、2006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40.5公斤和482.5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分别增产5.29%和4.95%,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

4、隆两优黄莉占: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隆科638S×黄莉占 选育而成的水稻品种。国审稻2017600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6.9天,比对照博优998长1.8天。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达到部颁2级标准。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6.14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10.90%,达极显著水平。

5、深两优5814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培育的一种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粤审稻2008023。

特征特性;弱感光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7天,比博优122迟熟2~4天。分蘖力中等,株型中集,剑叶短直,茎秆粗壮,抗倒力中强,谷粒有芒。抗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强。科高108.0厘米,穗长23.3~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39~141粒,结实率80.9%~83.0%,千粒重26.8~27.1克。晚造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2005、2006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40.5公斤和482.5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分别增产5.29%和4.95%,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8公斤。

二、合理安排好“四期”

“四期”是指水稻的播种期、插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根据粤西的气候条件,早造在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插植,6月上旬、中旬抽穗,7月上、中旬成熟;晚造于7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插植,9月底至10月初抽穗,10月底至11月初成熟。

    上述的“四期”安排,既可减少早春低温阴雨造成的烂种、烂秧,晚造又可避过寒露风,对稳产、高产十分有利。

三、种子处理及育秧技术

1、浸种;

先进行晒种,宜在温和的阳光下晒2小时左右,待谷种降温后进行种子消毒和浸种。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浸种至种子吸胀,将消毒处理后的种子,捞起浮在水面的秕粒,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浸种。浸种时间:早造浸种24小时左右,晚造浸种8~12小时左右。

2、催芽;

催芽主要要点是;高温破胸,通气出根,保湿催芽,降温炼芽。标准芽要求是根长芽短,早造芽达半粒谷长,晚造稍长些。

防止高温烧伤谷芽。

3、水稻育秧方式;

⑴露地湿润常规育秧;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沙泥田作秧地。灌水整地前,施足腐熟农家肥和土杂肥,整地时要做到平整、烂滑、无泥核、无禾头。每亩再施过磷酸钙20千克,复合肥15—20千克,耙匀、耙平后起畦,畦面不要积水。为防止谷芽下沉过深,深泥田地区应提前1—2天整好秧畦,让泥浆沉实再播种。

⑵塑盘育抛秧——湿润育及旱育抛秧;

①整地开畦;2米开沟作畦,畦面宽1.5米,沟宽0.5米,沟深30公分左右;亩施粪水20担后整平,摆盘装入营养土压平。

②营养土准备;亩施过筛细土80公斤,过磷酸钙2—3公斤,草木灰5公斤拌或(亦可加入壮秧剂1公斤)

③播种量;常规优质品种亩为5—7.5千克,杂交水稻为0.75—1千克。

④种子处理;晒、消毒、浸、催芽至露白或有短根。

⑤播种;为了使播种均匀,要分畦定量;并分两次播,第1次少播,第2次匀播,务使疏密一致,播后埋芽。

⑶旱播稀植秧育秧

①整地开畦;尽量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土壤团粒结构好、背风向阳的菜地、薯地等作苗床。 2米开沟作畦,畦面宽1.5米,沟宽0.5米,沟深10—17公分,亩施过磷酸钙80公斤,草木灰50公斤,锄细整平

②种子处理;晒、消毒、浸、催芽至露白或有短根。

③播种;亩播种量;杂交稻为15—20千克,常规稻为20—30千克。分畦定量;均匀撒播,并分两次播,第1次少播,第2次匀播,务使疏密一致,播后细土盖种埋芽。淋透水。可盖草或搭拱盖膜保温保湿。

⑷水稻直播;

水稻直播栽培与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 

①开畦整地;一般每隔3米左右开1条畦沟,开好“三沟”,做到横沟、竖沟、围沟“三沟”相通,便于田间管理。整地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750公斤、尿素10 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7公斤作底肥。田面整平,高低落差不超过3cm。

②常规稻每亩大田播种量为3~4公斤杂交水稻种子每亩用种量一般为2.5~3公斤。

③种子处理;浸、消毒、催芽至露白或有短根。可用锐胜20~30克加2.5公斤水混50公斤谷种,或可用种衣剂拌种。 

④播种;为了使播种均匀,要分畦定量;并分多次播,务使疏密一致,播后埋芽。

4、秧田管理 (结合防治瘤矮病和黑条矮缩病毒病)

⑴控制温度;

播种至出苗前盖严地膜,膜内温度控制在35℃以内;一叶期控制在25℃左右,二叶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并开始揭膜炼苗,遇低温寒潮应覆盖地膜保温。

⑵水分控制;

秧苗生长要水、肥、气、热等相协调,在这些要素中,水起主导作用。水管理得好,可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芽期秧田一定要坚持秧板湿润灌溉。在播后拖浆盖种的基础上,落干秧板,扎根后采取晴天灌满沟水,阴天只留半沟水。一般不灌水上秧板,只有在遇到暴雨时才灌水过畦,以防止暴雨打倒谷芽。如早稻早播遇到寒潮可短期灌水护秧但不宜久滞。

二叶到三叶期,晴天可灌浅水入秧板,下雨时放干水。

三叶期后,根系比较发达,通气组织已发育完善,秧苗完全可以自养,秧田可以保持浅水并结合露田,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秧苗移植前7—8天保持浅水,以利拨秧;如采用铲秧,则可适当晒硬秧板,以利铲秧。

⑶施肥;

培育带蘖壮秧,必须以“低氮高磷高钾”的施肥管理技术。

断乳肥应在1叶1心时施。分蘖肥早造一般在2叶1心时施,

每亩秧田的总施肥量,一般是氮肥10—15千克,适当搭配磷、钾肥。

的塑料薄膜育秧,撤膜3—4天排水后薄施氮肥;再过5—6天亩施尿素5—6千克,氯化钾4—5千克作为促蘖、壮蘖肥;移植前5—6天亩施尿素5—6千克,氯化钾4—5千克作为送嫁肥。

⑷化控;

①秧苗喷施多效唑的效果 ;控长矮化、促进有效分蘖增加、抑杀秧田杂草。增强秧苗抗逆性。

②秧苗喷施多效唑技术;早稻。在播种后;每亩秧苗可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33克兑水100公斤,喷药后即可盖地膜。也可在3叶1心期时喷施(揭膜后)。

⑸直播水稻苗期管理;

播后8~10天就可以出苗。从播种到水稻4叶前统称为苗期。苗期管理上应做好以下方面: 

①查苗、补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要及时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

②水浆管理。播种后稻田排尽水,田面不积水,保持湿润。如遇干旱要勤灌“跑马水”,下午15:00以后灌水,当晚排尽水,确保水稻扎根立苗。在秧苗2叶1心后浅水勤灌。

③追肥。在稻苗2叶1心至3叶1心期,每亩撒施尿素1公斤、钾肥5公斤,促进早分蘖,以达到计划苗数。 

④病虫草害防治;亩可用30%扫弗特乳油每亩25毫升,兑水25~37.5公斤播种后即进行喷施。 亦可用10%农得时15~20克,兑水25~37.5公斤或混细沙15公斤。

5、移栽

⑴壮秧标准:叶片宽大挺健,叶色青绿无病虫,黄叶少;根系发达,短白根多,无黑根,腐根现象;苗基部粗扁,有分蘖;秧苗生长整齐不徒长。

叶龄指标;是秧苗平均达到4.5-5.5叶。强化栽培移栽叶龄2-3叶。

⑵大田整地;翻田、耙田、建排水沟。

⑶移栽方式;拔秧插秧:最普遍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秧苗的栽插;拔秧时植物受伤较重。铲秧栽插:将秧苗连同1~1.5cm的表土层铲下带土移栽,适用于旱育秧\\小苗秧\\中苗秧,具有缓苗快分蘖早抗性强特点。

抛秧:在抛甩和带土秧苗的重力作用下使秧苗定植于大田,适用于旱育秧;省工高效。

⑷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类型、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综合考虑确定水稻的适宜栽插密度。

一般杂交稻每亩栽1.2-1.5万窝,每窝插2粒谷秧苗,基本苗达到2-3万/亩;常规稻每亩栽1.8-2.0万窝,每窝插4-5粒谷秧苗,基本苗4-5万/亩。

四、本田管理

1、水分管理:⑴返青期: 深水返青;应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早稻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晚稻一般以5-10厘米的深水为宜。水层最大深度以不超过苗高的三分之二或不淹没秧心为原则,且深水时间不宜过长。

⑵分蘖期:  浅水分蘖;1—3厘米的浅水层有利于分蘖成穗。生产上大多采用浅水或浅湿交替促进分蘖。进入分蘖盛期后根据长势和土壤肥水状况落干晒田。

⑶幼穗分化期: 是水稻一生中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临界时期,此期一般应保持水层。但是水层不宜过深,4—6厘米即可。

抽穗开花期: 薄水扬花;保持水层、高温时增加水层可降低高温伤害。

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灌浆结实;此期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此期水分管理的目标是“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

稻田断水以收获前10—15天为宜,过早会影响灌浆,盐碱地上还会因缺水返盐,导致减产。但断水过晚,容易造成灌浆慢,贪青晚熟,也不利收割。

2、施肥技术:

下面主要介绍三种施肥方式;

1、前促~中控~后补法。此法重施基肥(占总量80%以上)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粒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

缺点;是前期生长过旺,易造成田间郁蔽,病虫害较重。

2、前促施肥法。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底肥占总肥量的70%(氮肥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适用于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

3、前轻~中重~后补法(三控”施肥技术;是控肥、控苗、控病虫)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法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兼攻大穗和粒重。

本田前期施肥:

前期;是指自插秧至分蘖盛期这段时间。这时期是水稻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分蘖的迟早、快慢与肥料供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基肥;每亩施尿素7.5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

回青肥;插秧后4—5天施,每亩施尿素6千克

分蘖肥; 插秧后10—12天施每亩施尿素7.5千克、氯化钾8—10千克。

中期施肥:中期是指水稻开始幼穗分化到孕穗这段时间。中期既要使植株正常生长,确保茎秆粗壮,基部节间不徒长,增强抗倒力,又要促进幼穗分化,达到穗大粒多的目的。但中期施肥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偏施氮肥会出现无效分蘖增加,叶色过分浓绿,叶面积过大,影响通气和招致病虫害,从而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出现好禾不好谷的现象。中期叶色浓绿的不要再施氮肥,每亩可施氯化钾4—5千克;叶色偏黄每亩可施尿素3—4千克加氯化钾4—5千克。

后期施肥:后期施肥是指在抽穗扬花和灌浆(乳熟)期施肥。其特点是补肥保粒;后期灌浆结实是形成产量的主要时期,水稻产量60%—80%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后期栽培管理的要求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减少空秕粒,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适量施壮尾肥可起到上述作用。齐穗后施用壮粒肥有两种方法;一是叶色偏黄,每亩施尿素2—3千克;二是采取根外追肥的方法;可于齐穗期开始,每隔7—10天进行根外追肥2—3次,每次每亩用尿素0.5千克加磷酸二氢钾0.15千克,对水75千克喷施叶面,

1、合理施肥方案案例一

基肥:施尿素5-7.5千克,过磷酸钙25—40千克。

插秧回青肥:施施尿素6-10千克

攻蘖肥:施施尿素8千克、氯化钾5千克

幼穗分化肥:施氯化钾7.5-10千克

三控”施肥技术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控”施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即减少前期氮肥的比例,增加穗肥和粒肥中氮肥的比例。在传统技术中,氮肥在前期(包括基肥和分蘖肥)的用量占总施氮量的80%以上,中后期(穗肥和粒肥)的用量不到总施氮量的20%。 而在“三控”施肥技术中,氮肥在前期的用量一般占总施氮量的60%左右,中后期的用量为总施氮量的40%左右。同时,分蘖肥的施用时间明显推迟,主要起保蘖和壮蘖的作用,提高成穗率。氮肥后移还有效地减少了无效分蘖,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此外,由于无效分蘖少,苗峰较低,一般不用也不宜重晒田。

2、合理施肥方案案例二

三控”施肥方法; 基肥:施尿素11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

第一次追肥插后16天亩施尿素5.5千克、钾肥7千克。

第二次追肥插后35天亩施尿素7.5千克、钾肥7千克。

第三(看苗情)追肥始穗亩施尿素2.5千克。




渔民小四


水稻要想高产,田间管理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整地追肥 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碳补饱钾肥4-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65-70%,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合理灌水 ,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要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鲁聊先赢


养殖水稻有什么好的技术能高产?

看题目描述我感觉是想了解一些常规的技术措施。既然这样的话我就结合我在黑龙江农垦从事水稻栽培研发9年的经验以及在黑龙江农垦的所见所闻做一些介绍,谈下我的看法。

1、旱育稀植技术。旱育稀植技术是我们黑龙江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措施,说简单点就是育壮苗。通过育壮苗达到移栽稀植、提高分蘖能力和增产的目的。包括现在一些农场正在搞的铂育摆栽也是以旱育稀植为基础。

我们黑龙江农垦推广的常规育秧大棚360平方米每个,播种量控制在560-600斤左右,因为是机插中苗,过稀根量不够上不了插秧机、过密则徒长秧苗素质差。通过控制播种量,结合“33118”和“1589”的壮苗标准来调节管理措施,同时配套三看浇水、通风炼苗以及调酸技术来实现育壮苗的目的。育壮苗其实知识点很多,手机打字太累,我配张图吧。

2、分段施肥技术,在没有侧深施肥技术之前,分段施肥一直是黑龙江农垦推广的最主要的肥料施用技术。既在水稻的生育期中施用底肥、返青肥、蘖肥、穗肥以及调节肥。通过增加施肥次数,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及满足水稻各个生育期的肥料需要。在没有侧深施肥之前,在我们农垦的农资店里看不到种植水稻用的复合肥。

3、“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这个技术是在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既通过泡几天跑马水、晒几天田的灌溉措施,人为的增加晒田次数、减少用水量,达到壮根、节约成本的目的。现在这个技术在农垦大面积推广,农户也比较接受。

通过人为的增加晒田次数,对于增加根系的生长量、壮杆抗倒伏、抑制旺长、节约种植成本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通过增加晒田次数对于防治稻瘟病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于用水的成本也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4、防病健身技术。这个很好了解,我们黑龙江农垦的防病采取农用植保飞机统一航化作业,在防治稻瘟病的同时会增加一些促早熟、提高结实率的叶面肥,比如磷酸二氢钾。通过一次作业达到防病、补充养分的目的。而且现在植保无人机的数量也多,一些电线杆较多、地块不规则、树带较高的地块也能采取空中作业了。目前来说,地面作业防病基本上已经很少了。

5、叶龄诊断技术。叶龄诊断技术是徐一戎老先生提出来的。通过对水稻的叶龄跟踪,来确定当前的农事内容,比如2.5叶要大通风、3.5叶进行移栽、9叶期施穗肥等等。可以说,我们黑龙江农垦的水稻生产是以叶龄跟踪为指导的。下边这个图片是我们同事在做叶龄调查时拍摄的。


6、侧深施肥技术。侧深施肥技术是从日本传过来的。目前黑龙江哦农垦应用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大部分都是日本的久保田、洋马和井关品牌。侧深施肥技术是通过侧深施肥插秧机插秧时将肥料施入距离作物根系侧5厘米、深3厘米的位置。利用泥浆将肥料封闭在土壤中,让专用肥料在泥浆中缓慢释放养分,达到肥效持续期长的目的。使用侧深施肥可以达到只在后期使用一次穗肥或者根据生长情况不施用穗肥的目的,能减少肥料的施用次数和用量,并且对产量也有一定得增产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些技术的一个简要介绍,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问题:水稻从育苗到收获,有什么好的技术能高产?


答案:水稻从育苗到收获,要夺得高产,必须抓好种、水、肥、病虫害四个方面。

水稻优良品种的选择。水稻种是高产的关键。选择水稻种要适合本地种植,具有多抗性的优质高产杂交品种。

水稻水的管理。水稻在播种育秧时期,是旱育秧方法,要注意苗床墒情变化,适时浇水。水田育苗开始时要注意发芽期水分的管理,防止烂种现象。在水稻插秧后,应该保持水位在3~10㎝。在水稻孕穗到灌浆期,要保证水位在8~15㎝。其间在水稻分孽期,要控制灌水,排干田水,晒田3~7天。


水稻肥料的管理。水稻一生要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中,施肥的目的在于促进分孽,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降段,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满为中心。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千克,需吸收氮1.6~1.9千克,磷0.8~1.3千克,钾1.8~3.8千克,三者的比例约为1:0.5:1.3。在水稻一生中,要下足苗肥、下足底肥、重视追肥、关注叶肥。

水稻病虫害生管理。水稻在育苗期要预防烂秧病和立枯病。在水稻分孽期前后至灌浆成熟期,要防治稻蓟马、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危害。这个时期,还要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菌核病。

总之,水稻过好育秧关、水肥关、病虫关,对提高水稻产量是件很容易的事。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怎么才能种出高产水稻?

一,化验大田土地的含肥率:

以化验土壤的氮、磷、钾三大要素为主要目的,摸清大田欠缺的含量是什么?是缺钾、缺磷抑或缺氮?用科学的配方,施足大田基肥。并适量增施农家有机肥,使大田肥力处于最佳状态中;

二,选种育秧:

种子是内因,只有好的种子,才能高产。育壮秧是丰产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购进种子后,可再在太阳底下曝晒,使种子“苏醒”,尔后用粘土调成泥浆,试放鸡蛋,略浮水面即可,目的是加大水的密度,使不饱满种子浮出泥浆的上面而清除干净,不饱满种子,不但出芽率不好,而且又因为先天之不足,提供秧苗初芽的营养不够,使秧苗健、弱不齐,影响栽后大田禾苗的齐壮,致产量减少。



“生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育秧很重要,将晒醒晒干的种子用泥浆浮选法,选好后,再浸泡48小时,并加入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克,加10%吡虫啉8克(10%庄爱1袋)兑水4~6公斤,浸谷种3~4公斤,浸泡48小时后,种子已吸够水分,不至于”饥渴”,但千万别泡太久,因为泡太久种子呼吸不畅会憋坏的。


种子是有生命的,它喜欢的温度就是人喜欢的温度,用高温催芽必将烧芽!温度太低不利胚芽露胸。浸48小时的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催芽!以前生产队时是种常规种子的,每亩种子量约15~20斤,是用40度的水温浸种5~10分钟,使种子里外全面吸热均匀,然后倒入垫有20Cm厚的稻草加稻草帘席上面,为保温再加草泥灰迅速拌匀,并用稻草帘子包起盖上,但千万不可将谷堆压得过实,仅将四周压紧即可,堆层上面别压实压死,留着通气和呼吸。

第二天晨,有许多种子已破胸露白,等晚上,约有90%露白时,进行翻堆降温,并混入新鲜空气,此时谷芽呼吸旺盛,堆温不断上升,最易烧芽,别让芽堆温度升至37度以上,以防烧芽,待芽长到半粒谷长,根长到一粒谷长时,可以练芽了,练芽时间,可根据当地天气,见晴天即可出田。

秧田可作半旱畦育秧,在秧畦上施够基肥后,畦宽1.2米,畦沟25Cm宽至地底,在畦的上部约6cm处弄的细腻,用板橙拉平整(畦的底部土壤别弄细,让它通透渗水),尔后布上谷芽,再用板凳向一个方向拉压至平,尔后可盖上草泥灰3~2毫米厚,既当基肥,又保温。



过了一晚上,凌晨日出前,去秧田看看,星星点点的白芽芽清一色地朝上长,很好看,此时育秧已成功了一半。以后注意保持畦沟水满,离畦面约2cm,既有滋润又不至稻苗无水,也不因漫水而烂苗。也要打药治虫病。临栽前约半月可灌秧床水,使泥变烂,利于拔苗。


三,大田插秧后管理:

要加强田间管理,水稻分孽后要及时“烤田”限制亩苗超标,以减少无效禾株的滥发。大田要做好二化螟、稻飞虱,及稻枯病、稻瘟病的防治工作。后期见肥力欠缺,可喷几次叶面肥加以补充,“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丰收在望了。

〈编后:用塑料膜盖秧田育苗的农户,千万别平铺塑料膜,要将塑料布凸离苗芽,以免遭太阳光烫坏苗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