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肺癌新药临床试验,不容错过的治疗良机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

9月9日,360健康全球好药事业部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发起“肺癌新药临床试验,不容错过的治疗良机”专家直播活动,由李醒亚主任医师、樊慧杰副主任医师、李明君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科普肺癌新药临床试验的相关知识。

肺癌新药临床试验,不容错过的治疗良机

360健康:什么是新药临床试验?

李醒亚主任医师:有两层含义。一:什么是临床试验?新药是指是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其他。二:为什么要做临床试验呢?因为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360健康: 为什么同样的药物临床试验,在外国人身上都已经做过研究了,还要在中国人身上做?

樊慧杰副主任医师: 这牵涉到了临床试验中对人种差异的考虑。天然的生理差异会对药物的耐受性、疗效和安全性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举个治疗的例子:以肺癌来说,在EGFR突变方面,中国的比例为51.8%,而西方人群只有15%。这也就是为什么,针对EGFR突变的肺癌,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再举个安全性的例子:著名的抗血栓药利伐沙班,在欧美的试验剂量是20mg,而在日本的剂量则为15mg。因为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日本受试者在15mg剂量下的血药浓度与欧美受试者相同。而且很多研究也表明,很多药物,即便在两种人种中的起效剂量相同,不良反应的种类和程度也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并不是所有的健康问题,东西方人都有差异。到底有没有人种差异,已经在一个人种上做过的研究有没有必要在另一个人群重复,会成为临床试验里一个非常谨慎和需要充分科学论证的问题。

360健康:我们病区参与的肺癌新药临床试验有哪些?

李明君副主任医师:我们病区目前进行的肺癌新药临床试验含盖了肺癌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新型化疗药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参与的肺癌免疫研究包括: PD-1抗体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PD-1抗体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D-1抗体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参与的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有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ROS1基因融合、MET基因突变、HER2基因突变等研究;小细胞肺癌的多靶点分子抑制剂及PARP抑制剂的研究。此外还有肺癌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及新型化疗药物的研究。

360健康:参加临床试验的益处都有哪些?

李醒亚主任医师:(1)可以充分了解当前国际上针对自己疾病的治疗水平和最新进展,了解自身疾病的预后以及目前标准的治疗所能达到的疗效;(2)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试验药物免费, 相关检查报销,此外部分试验有相应交通及营养补贴;(3)从新药临床试验中获得治愈、延长生存或减轻痛苦等疗效,而这些可能是采用常规治疗无法取得或疗效较低;(4)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注。

360健康:如何保证受试者(病人)的安全?

樊慧杰副主任医师:很多患者会担心临床试验的安全问题。开展临床试验之前,在细胞和动物层面做过多次试验,研究人员对试验的机理和可能的副作用非常了解。而且临床试验的批准要经过层层审核,最后一步是由医生、护士、研究者、患者和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机构审查委员会负责,所以最后获批的临床试验的安全性都有保障。除此之外,法律法规也会保证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伦理性。保护患者的安全是试验的重要部分,试验严格遵循指南进行,研究者及其医学团队、监督管理机构(CFDA)及其他试验检查过程都会保障患者的安全。

360健康:所有患者都可以参加临床试验吗?

李醒亚主任医师:基于研究目的,每个临床试验方案都清晰限定了参加临床试验的合格标准,从而保障受试者安全并取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该合格标准包括“入选/排除标准”。允许参加临床试验的因素为“入选标准”,不允许参加临床试验的因素为“排除标准”。入排标准根据如下因素制定: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阶段、治疗史、合并症等。

以下为专家介绍:

李醒亚

• 郑大一附院肿瘤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 美国康州大学博士后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

• 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肺癌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樊慧杰

• 肿瘤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 英国玛丽女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中国中西医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常委

•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 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肺癌分会 常委

• 河南省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李明君

• JCO肺癌专刊中文版编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精准诊断与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精准诊断与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 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肺癌分会 常务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委员会 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