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無法將信息自動同步給警方 滴滴“一鍵報警”功能被質疑名不副實

央廣網北京9月17日消息(記者劉會民 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經過一週時間的安全大整治,從9月15日夜裡11點開始,滴滴恢復深夜出行服務,同時開始試行深夜運營規則。中國之聲記者第一時間進行了體驗,結果發現平臺宣稱的各項安全措施確實已經初步落地,但在保障乘客安全方面,依然有很多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最新的“一鍵報警”功能,被質疑名不副實。

如果乘客打開滴滴出行的手機客戶端,會發現頁面有一個名為“安全中心”的標誌。點擊進入之後,會看到“一鍵報警”的紅色按鈕,繼續點擊後就會顯示車輛、司機信息以及乘客當前所在位置。如果乘客點擊下方的紅色按鈕“呼叫110”,滴滴會把包括車輛、司機和乘客位置信息的求助短信發送給緊急聯繫人,乘客本人也會收到包括這些信息的短信,方便乘客與警方溝通。同時,乘客的手機會自動跳轉到110的撥號頁面。

經常通過滴滴叫車的王女士在試用“一鍵報警”功能後認為,這和她想象中的有些差距。

王女士說:“我理解中的‘一鍵報警’功能,應該是在我遇到危險情況時,通過手機點擊一下就能夠直接報警。但現在這種情形,只是把我的信息發送給了緊急聯繫人。要是聯繫警方,還是需要我或者緊急聯繫人撥打110,等於是它(滴滴出行)並沒有直接和警方建立聯繫。”

這一點,早在9月4日“一鍵報警”功能上線之初,就有人提出過質疑。9月7日,有微博網友發帖稱,當天中午自己和另一名乘客在滴滴平臺拼車,曾試圖通過“一鍵報警”求助,接通後卻得知“一鍵報警”未將車輛信息、所在位置報告給警方,需要她用電話口頭報警。她害怕激怒司機,只得掛斷電話,最後以跳車威脅迫使司機停車,才得以下車。這位微博網友的遭遇,更讓王女士感覺到,“一鍵報警”功能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王女士看來,真正遇到危險時,很多情況下根本來不及這樣做,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打電話報警。這時才能體現“一鍵報警”功能的價值,這也應該是滴滴需要完善的。

實際上,在遇到危險時,除了撥打110報警電話以外,目前全國多地都可以通過“12110”短信報警,部分地方近兩年也在探索微信、手機客戶端等互聯網途徑報警。

今年1月10日,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推出直播互動式報警平臺@110,依託微信公眾號運行,作為對傳統電話報警方式的補充。

山東煙臺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民警張瑞介紹,用戶可使用語音、文字和視頻三種交互的方式報警,平臺設立了普通和靜音兩種報警模式。假如某個場景用戶認為不適合發出聲音,或者不適合讓接警員發出聲音,就可以選擇靜音報警模式。只要用戶在一開始允許警方調用位置信息,後期無論是否提供過位置信息,警方都會按照其標準地址進行派警處置。

至於滴滴為何沒有將“一鍵報警”功能和警方的短信、微信等報警平臺連通,滴滴方面並沒有向記者作出正面回應,但在關於安全整治初步情況的說明中,滴滴出行給出的解釋是,因客觀條件限制,暫時無法將信息自動同步給警方,正積極與各地公安部門探討解決方案。

由於地區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等原因,各地公安部門的報警平臺建設水平也不盡相同。可以想象,將滴滴的報警功能接入各地的報警平臺並非易事,需要各地公安部門的密切配合。而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鍵報警”功能的定位和描述,不應讓用戶產生誤解,滴滴有必要在產品端進行調整和優化。

除了“一鍵報警”功能以外,滴滴本月推出的全程錄音功能和司機安全培訓計劃等措施也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討論。有人擔心,乘車時全程錄音會不會洩露隱私?對司機的安全培訓又是否會流於形式?對於這些問題,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作出了回應。

從9月13日開始,滴滴方面在全平臺開啟了安全培訓計劃,司機端強化安全提示,並且每日出車前進行安全知識考核,司機通過後方可接單。但在記者的調查中,有司機反映,這種網上考核的題目過於簡單,似乎是流於形式。

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際上,考試的目的是為了強化普及安全知識和規則,潛移默化地影響網約車司機,使其有意識地去安全駕駛,更好地服務乘客。而並非為了考核司機答對幾道題,能得多少分。

滴滴推出的全程錄音功能也引發了不少網約車司機和乘客的關注。根據記者的調查,滴滴的全程錄音功能是在司機端完成,並不佔用乘客流量。從9月8日滴滴試運行全程錄音以來,目前錄音功能已覆蓋全部訂單的78.9%。而對於侵犯隱私的質疑,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予以了否認。

這位負責人指出,因為網約車屬於公共空間,網約車司機在訂單中處於工作狀態,是一個服務人員,要遵循服務規範。滴滴不會對訂單之外的聲音進行錄音,所以錄音起到的是一種警示作用,告誡司機和乘客在服務過程中不要有違反服務規範的言行。另外,錄音會被加密上傳,只有在遇到司乘糾紛時才會調取判責。

此外,滴滴方面也按照要求加強了對司機的安全審核,包括每天出車前通過人臉識別後才能接單。這項技術能否解決司機冒名頂替的問題?對此,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認為,應肯定它的價值。這種前沿人臉識別技術存在一些技術壁壘或技術問題,需要一些時間發展。但是,人臉識別技術確實在司機的識別問題上起到了很多積極的作用,不能因為這一技術的缺陷問題,就抹殺它的全部功勞和作用。

本月10日,交通運輸部與公安部已經發出通知,宣佈從當天起到12月31日,在全國範圍組織開展打擊非法從事出租汽車經營的專項整治行動。希望監管部門能夠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切實提升監管力度和能力,讓民眾出行更便利、更安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