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校園貸“後遺症”:不還錢不應訴或影響就業創業

曾經風靡一時的校園貸,因亂象叢生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叫停,其引發的後續糾紛卻仍在影響

今年3~7月,廣州市天河區法院共受理高校學生貸款案件708件。令人擔憂的是,大部分學生目前仍處於“失聯”狀態,一旦法院缺席判決後仍無法執行,這些學生或被納入徵信系統,在社會上將寸步難行。記者日前採訪了該院經辦法官,試圖從側面揭示部分學生的消費觀、誠信觀,以及一些網貸平臺“隱形高息”的陷阱。

案件:

708名學生未及時還款成被告

今年3月到7月底,天河區法院共受理該類案件708件,涉案標的額達112萬餘元。學生們通過分期唄、A夢分期、微網貸、分期樂、愛又米、零零期等貸款網站或手機APP平臺向出借人借款。因一些網貸平臺公司地址在天河區,因此協議選擇由天河區法院管轄。以往,該院只是零星收到校園貸案件。

據瞭解,借款人均為20~25週歲的年輕人,主要為省內高校學生,廣州地區學生佔六成左右。其中,大專院校學生相對較多,本科院校學生相對較少。據分析,這與此前各學校針對校園貸的防範管理力度有一定關係。

統計:

涉案金額500元內佔到三成

據天河區法院統計,借款金額一般從數百元到幾千元不等。被訴至法院時,涉案金額在500元以內的佔到三成,其中六成以上為200元以下。涉案金額達5000元以上的佔到4.38%。學生們借來這些算不上鉅額的款項到底所為何事?

天河區法院調解速裁中心負責辦理其中的557件校園貸案件。該中心主任張瑞平告訴記者,這類案件的借款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本身沒有借款需求,而是礙於情面幫其他同學借款。“有些同學會說,我在哪個網貸平臺公司兼職,有刷單任務,你幫我刷單借一筆錢,不用你還,還給你30塊到50塊的好處費。”

大多數學生借款都是為了一些短期的資金需求,而產生借款意願和衝動。如購買手機、電腦、服裝、限量版運動鞋、化妝品、包、遊戲裝備等,有的則是旅遊、娛樂等享樂型、超前型消費。

張瑞平分析,“家長給的生活費可能不夠,他就去網絡平臺借一筆款項,想著慢慢來還。”而極個別的學生借款達兩三萬,據學生反映是想作為創業啟動資金,但創業失敗,無法償還。

法官:涉案學生多數處於“失聯”狀態

“通過樣本分析,我們發現,涉及這些案子的學生基本是大三、大四的學生,很多學生借款時還在校,發生糾紛時,已經畢業了,我們沒辦法聯繫到借款人。”張瑞平告訴記者,該中心辦理的557件案件中,僅17%的案件能聯繫上學生,目前調撤80多件,其中很多是家長出面解決。其餘案件因送達原因,還未進入開庭審理。

因一些學生在借款時所留的電話打不通,法官只得通過輔導員找到家屬電話。“我們跟家屬聯繫過程當中,95%以上的家長對於學生在學校通過網絡平臺借錢這種情況是不清楚的,一開始還以為我們是詐騙電話。”張瑞平說,家屬們起初堅定地認為小孩“不可能”借錢,還掛電話。而一些礙於情面幫同學借款的學生,一開始還感到意外,認為不應由自己擔責。而有的借款人留的竟是同學的電話。

據天河區法院統計,708件案件中,在原告提供的聯繫方式中,80%借款人手機號碼為過期或空號,剩餘20%的電話號碼也普遍存在關機、不接聽等現象。取得聯繫的被告人,一些採取冷漠或拒絕的態度,有的甚至辱罵法院工作人員。目前,成功送達的案件僅10%。一些學生簡單以為網絡貸不違法,可以不用還。

風險提示

不積極應訴或入徵信系統

“要有誠信意識,一旦發生糾紛,積極應訴,也可尋求家裡幫助,不要逃避。”張瑞平提醒,否則法院如果缺席判決,將來無法執行,很可能被列入徵信系統,影響將來的就業、創業等。在我國,如果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面臨信用懲戒(貸款受阻)、限制高消費(如出行不能乘坐高鐵、飛機等)等諸多懲戒措施,可謂寸步難行。

如今,各種名目的網絡貸依然存在。張瑞平說,大家即使確實有資金需求,也要先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借款時要謹慎小心,瞭解國家關於利率的規定,與出借方協商時更有底氣,不要看都不看就同意。而作為學生,不能礙於情面以自己的名義幫同學借款,須知作為成年人,所合法簽訂的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否則一旦無法依約履行,要承擔違約責任。

張瑞平建議,國家層面也應出臺明確指引、規範,防止平臺通過服務費、手續費、違約金之類的各種名目,隱形加大借款人還款義務,突破國家關於民間借貸的相關利率規定。

法官提醒

校園貸看似壓力小 實則“陷阱多”

張瑞平說,據一些學生反映,以往在校園內,鋪天蓋地張貼著校園貸廣告,聲稱無抵押、低利息、手續簡單等。而借款過程中卻隱藏著諸多“套路”。

張瑞平向記者出示了一份學生小天(化名)在某網貸平臺借款的協議。2016年,小天在某平臺借款4000元。“他只有一個借款金額和借款期限,通篇借款協議看下來,沒有看到對利息和服務費多少比例有明確約定,只有一句,看還款計劃。”她說,格式合同中借款責任問題也沒有通過加黑加粗的方式提示學生予以明確。

還款計劃顯示,小天每月應還251元左右,其中本金166元左右,服務費(包括利息)85元左右,看似每月還款壓力不大,但24期下來,如果按期還款,小天總共需還6000多元,年利率在25%左右,而其計算利息的方式,即使已還了23期,仍以4000元作為本金。離譜的是,根據合同,一旦還款發生逾期,要按沒有還款的部分每天支付3%的違約金,遠遠高於國家規定。張瑞平說,法院能支持的最高年利率是24%,違約金、服務費、利息等均包含在內。

記者從案件樣本瞭解到,借款期限一般為一年或兩年,到期後糾紛在今年集中式爆發。案件還款計劃顯示,學生一般每月還款十餘元到數百元不等,甚至有的個案中,每月僅需還款幾元。但實際上,利息加服務費一般都超過了24%,逾期還款違約金高達每日1%至3%。(何小敏 孫小鵬 闞倩

來源|信息時報

題圖|信息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