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西式民主向民粹主义转向折射制度困境

西式民主向民粹主义转向折射制度困境

(2017年3月25日,在英国伦敦,民众手持欧盟旗帜参加反对英国“脱欧”游行。新华社/法新)

一些人总是称赞西式民主制度,不理解为什么近年来西方政坛持续“右转”、“黑天鹅”现象层出不穷,实际上,这正是经济压力之下所暴露出的西式民主制度的局限。它不仅反映出西方政客们向来所宣扬的民主制度只是西欧的地区性经验产物,并不能作为“制度标准”适应所有国家,也展露出它在当前西方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重重窘境。

西方政坛频出的“意外”和逆全球化趋势反映出西式民主制度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经济方面的下行压力,其蜕变为民粹政治的可能性持续攀升。不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美国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逆全球化的浪潮,这些都表现出西式民主制度抗经济压力的能力不强,不知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体系的重组。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全球化之初,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抵制,它们甚至是乐见其成,期望凭借手中的主导权,通过全球化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推销西式民主,进一步扩大海外经济市场。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一批新兴经济体开始出现,如中国、印度、印尼等,这令过去30多年里,全球贫困人口大幅下降,累计大约减少了11亿。而且,部分新兴经济体逐渐打破全球分工体系的“天花板”,突破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顺利地推进了技术转移并实现了产业升级。据世界银行粗略估计,1988-2008年间,这些新兴国家中产的实际收入增长了约80%。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内部,虽然财富也因经济全球化而不断增长,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制度却令中低收入阶层的财富增长缓慢,其实际收入在1988-2008年间陷入停滞,由此,这一群体将阻碍他们财富增长的根源简单归为了经济全球化和外来者,推动了民粹主义占领政治高地。

而当西方政坛频繁展现出民粹主义倾向时,其制度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正如约翰·基恩在著作《生死民主》中所述,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形式和倾向,它是当前民主危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民粹主义令民主决策丧失必要的理性思考。以英国脱欧为例,在公投中支持脱欧者多为中下阶层,尤其反对加入欧盟为英国带来的大量移民。虽然在精英阶层看来,大量移民的进入,不仅可以增加税收,而且会直接带来英国经济的发展,但精英们的理性分析却多被平民阶层所拒绝。例如当时支持“留欧”的英国首相和财政部长曾公开表示,根据调研,如果英国脱离欧盟,英国家庭将会减少4300英镑收入,从长远来看会变得更加贫穷。但调查显示,该分析只有17%的人愿意相信,70%的人则认为他们说的全是谎话。后来的实际情况证明脱欧后英国的经济增长减速、民众的生活水平降低,近期更有传闻称,英国政府的分析暗示,脱欧将导致英国经济增长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减少2%-8%。鉴于此,反对脱欧的声音与日俱增。2018年6月,又有10万名反对脱欧者走上伦敦街头,要求政府就英国的欧盟成员资格第二次公投。近期还有调查显示,有48%的英国人希望就最终的脱欧协议公投,有53%的人表示,如果再次脱欧公投,会选择留欧。

其实不止体现在英国脱欧一事上,西式民主制度的弱点令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对其表达怀疑之情,不再相信政治精英能够代表自己。如,西方国家的选举投票率近年来不断创出新低。2016年的美国大选,盖洛普公司、《华尔街日报》与全国广播公司的民调结果均显示,美国年轻选民的投票欲望大幅下降。专家认为,年轻选民投票率屡创新低的事实,体现出他们对美国两党政治的厌烦和对“美式民主”的失望。而2017年的法国大选中,投票弃权率也是不断攀升,大部分选民主动弃选,他们希望借此表达对政治选举或政党候选人的抗议。

总之,西式民主并不若宣传的美好,它面临的困境与危机说明其正在走下“意识形态神坛”,需寻求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见:《经济全球化困境投射出西式民主的劣质化问题》《难道真要 二次公投脱欧》《英国脱欧公投:“民粹主义”全球盛行的缩影》《都是脱欧惹的祸!英国经济更差劲了》《法国大选民众弃权率高 街头示威游行或成常态》《信任缺失,美国青年患上政治冷漠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