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邱耕田:發展哲學的建構邏輯

發展哲學是關於發展觀的學問,發展觀源於發展實踐,是發展實踐的觀念反映。發展實踐決定著發展觀,發展觀對發展實踐具有反作用。

發展哲學視域中的新時代

實踐本身具有 “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因而發展實踐是現實的、具體的。這種“現實性”主要表現為發展具有歷史變動性,即時代性和特定的地域性。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所蘊含的意義賦予了我國發展的時代性特徵。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變化,例如,價值取向昇華到“人民”和“人類”;發展境界向尚美轉變;發展品質轉向守規的發展;發展形態向全面協調的整體性發展轉變;發展內涵轉向重質量、重效益;等等。這些變化為構建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哲學提供了最直接、最生動、最具價值的“現實素材”,為我們確立新的發展取向、採取新的發展舉措提供了基本的認知支持。

我國發展最鮮明的價值特性是人民性。中國共產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群眾觀,結合當前的發展現實,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別從發展立場、發展動力、發展手段等多個角度展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豐富內涵,揭示了我國社會發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價值方向。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其實踐無疑是對以物為本的發展模式的超越,是對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的完善與昇華。

我國社會發展主要表現為一種關於發展的整體性的要求和形態,整體性揭示的是構成系統諸要素之間及要素內部在具有了協調關係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穩健而有序的結構與功能。整體性是我國發展及其觀念的內在規定性,是把握新時代我國發展走向的切入點。用具有整體性的發展哲學來考察我國的發展,可以獲得兩個方面的重要認識。一方面,我國發展追求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都要從整體性中引申、衍生、闡釋。另一方面,我們要從整體性視角來分析、評價和解決所存在的發展問題。具體而言,我們審視發展現實、解決發展問題、完善發展路徑,都需要一種整體性視野。

新時代需要發展哲學的理論創新

發展哲學的根本理論支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增強發展哲學的科學性和理論說服力要不斷汲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智慧和力量。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70年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仍然是完全正確的”。進入新時代,我們仍然要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這為構建發展哲學提供了重要啟示,即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分析我國在發展理念和實踐方面所出現的變化,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推進發展哲學的理論創新。

首先,堅持發展觀,科學把握我國發展哲學的主導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的實踐進程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理論背景下,發展哲學所應採取的一個合理的主導形態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的重要論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於我國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針對現實問題提出的新觀點、新論述。這些論述從發展的宏觀層次和具體運行層次,科學回答了我國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的問題。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發展哲學的理論支柱。

其次,堅持實踐觀,深刻把握我國發展實踐的主要任務,為建構發展哲學提供合理的實踐形態。發展實踐是發展哲學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構建發展哲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實踐運動”中,人所面臨的任務或要解決的問題具有“一主二基”的結構性。所謂“一主”,是指人實踐活動的出發點是解決利益問題。由此衍生出兩個基本的實現手段,即力量和道理。因而,我們可以將實踐活動所要解決的問題,簡稱為獲利、強力和明理。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表現為:利是力之源,力是利之器;有利應有力,力強則利大;有力才有理,無力理是“氣”;理能轉化為利和力,理能使利和力“合理化”。

我國發展實踐同樣需要協調推進以上三個方面,這為發展哲學的建構提供了合理的實踐形態。當前,解決我國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需要提高對發展過程中獲利、強力和明理之間內在關聯性的認識。相對而言,目前在獲利和強力兩個方面做得比較好,需要繼續提高明理特別是宣傳的“說理”。推進我國發展既要加強物質建設,也要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同時還要增強國際話語權。

再次,堅持群眾觀,確立人民檢驗機制,進一步夯實我國發展的價值追求。所謂“人民檢驗”,是指廣大人民對某一特定發展活動進行價值評價,以檢驗發展實踐所取得的結果是否能夠增強人民獲得感的一種發展認識活動。在“人民檢驗”中,檢驗主體是人民群眾,檢驗對象或檢驗客體是正在發生著的某一特定的發展進程及其取得的現實結果,檢驗依據是廣大人民自身的需要或利益。廣大人民總是把自身的需要或利益這一內在尺度運用於某一具體的發展活動及其取得的成果上,通過對比,檢驗發展是否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實現了自己的利益,解決自身在生存和發展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只有堅持人民檢驗的機制,才能在發展的領域中將人民主體性原則貫徹到底。

最後,堅持矛盾觀,從國際視角審視我國發展的崇高使命。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發展具有崇高的國際使命。我國發展的這種“人類擔當”,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從馬克思主義矛盾觀看來,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實就是一個矛盾集合體。根據矛盾同一性與鬥爭性的辯證關係原理可知,同一性依賴於鬥爭性,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甚至對立的同一。這意味著,沒有眾多存在著種種差異的國家及其特殊利益,就不會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產生,就不會形成人類的共同利益。因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需要照顧到不同國家的差異性、多樣性,確保不同國家的特殊利益,不能損害任何一個國家的正當權益。

同時,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鬥爭是同一中的鬥爭。這意味著,在人類共同利益日益凸顯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要兼顧自我的特殊利益和人類的共同利益,不以自身特殊利益的“優先性”損害人類的共同福祉。矛盾觀不僅能使我們準確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而且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而實現我國發展的“人類貢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