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渭南青年網(文/王露 圖/閔盼龍 張瑛)

渭南市面積第一大縣稱作大荔,大荔宴席大菜一絕譽為九品十三花。人人只道“十三花”佳,卻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為探尋“九品十三花”的內在精髓,渭南青年網小編走上了尋找十三花“代言人”之路......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幾日前的七夕節,九品十三花正式入駐渭南桃花源景區,人世間,唯有美食與美景不可辜負,期待著,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驚豔起舞。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驅車前往桃花源,沿途的風景使人賞心悅目。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荒野的寂寥,於古風建築中滲透著人文情懷。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九品十三花位於渭南桃花源景區關中院子內,在泠水街最南邊、黑龍吐珠正上方,二進式四合院,佔地近400平方米,有房30餘間,可以同時容納30桌宴席。邁進院子,看到一個頭發斑白的老人在擦拭門楣,老人熱情地招呼大家就坐,慌亂中得知這位老人竟是十三花的傳承人——王政斌,不禁發出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慨。老人已過古稀之年,卻步伐剛毅,舉手投足間更是充滿了英氣。臉上寫滿了故事,可以看出,在傳承九品十三花這條路上,他走的並不容易。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經老人介紹,小編得知,九品十三花,熱菜九碗,茶點和冷菜十三種,故稱九碗十三花。興於秦,勝於唐,自唐後開始在民間流傳,成為婚慶、升遷、慶壽等活動時款待親朋的最高禮儀。流傳過程中更多地融入了關中東部濃郁的民俗風情,成為陝西餐飲文化的代表。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禮儀、民俗文化、經千年傳承而不衰,特別是宴席禮節周全,程式嚴謹,菜品精道,是當地人民生活情形的寫照,具有很高的營養研究價值與民俗傳承價值。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擁有600多年曆史的菜品,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王政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丟啊!於是乎,他走訪村裡的老人,經過挖掘整理、改造更新,形成了現在的菜式——以食療為主要目的,融入以“孝”文化,可根據不同節氣、不同地域,轉化菜品,做到以吾文化,填子食材,融會貫通、養生到位。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聽到這裡,小編再也忍不住,想要見識一下這簡約版的“滿漢全席”。老人邊招呼上菜,邊介紹著菜品擺放、上菜順序,裡面大有學問!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十三花”全席分為“茶席”、“酒席”、“熱菜”、“飯席”、“特色小吃”五部分,每部分均以“九品”為正柱,佐以“四臣”,合稱“十三花”。“花”代表了菜品豐富、禮儀講究的意思。

從上菜的程序上來說,先上茶席,茶席共有九盤茶點,四盤乾果、四盤水果、中間一盤甜點,甜點必須點上紅點,寓意喜慶高貴。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酒席是宴席的核心,有“冷拼十三花”之譽。冷拼分四個葷菜、四個海菜、四個素菜,中間一個正主子,十三道涼菜拼成的圖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四方形。寓意著四方安定、和諧吉祥之意。

酒席之後是九個熱菜。熱菜分別以“九品”及“四盤”輪流呈上。包涵了傳統東府名菜,如“帶把肘子”“酸辣肚絲”“蜜汁軲轆”等,用料考究,烹飪技藝精湛,並以宴席目的之不同,融入了婚俗、壽禮、喪俗等民俗飲食禮儀文化。

在慶壽宴席中,飯席增加了長壽麵,意為“增壽”的意思;在喪宴中,酒席、飯席可酌情刪減,酒水也可有可無,以盡悲慼悼念之情。喜慶宴席中,主客推盅送盞,飲酒行令在嚴格的禮儀程序中,戲樂而不亂,盡顯和諧喜慶趣味。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酒足飯飽後,閒庭信步,相伴以舒緩的音樂,聽聽關於十三花故事,好一番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景象。老人的女兒商福蕊談起父親的傳承史,眼裡的淚憋了幾次,父親年紀大了,經過種種磨難後再看到這桌飯菜,它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宴席,裡面傾注了老人的一生心血。這幾輪上菜順序,恰似老人的發展經歷,從前期鋪墊到嶄露頭角到揚帆起航再到最後的完美呈現。

渭南桃花源美食探幽: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

如果不去看看,你就會以為你瞭解的,就是全部。據傳當年慈禧太后嘗後稱讚"民間竟有如此美味,同州水席最養人"!無論是欣賞著還是品嚐著,都是一場難得的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