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滴滴終於把共享經濟的好牌“打爛”了

100天之內,兩起乘客受害的惡性事件,將滴滴從“國民級應用”推至眾矢之的。

從出生到坐大出行領域,滴滴升級路上曾閱過無數對手,卻在登頂後離初衷越來越遠。伴隨著順風車業務再一次下線,滴滴身上那層共享經濟的光環漸漸失色。

滴滴的路,一開始就走歪了

滴滴成立時曾明確打出共享經濟的旗號,在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等出行方式構建起的出行平臺中,順風車無疑更符合整合社會資源、節能減排的共享經濟性質。

按照其定義,順風車應該是上班族在上下班的路程上,順路捎帶同行者,然後同行者來分擔一定的油費,達到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的目的,車主並非職業司機。

按照滴滴官方此前透露,順風車業務上線三年多時間裡,已覆蓋國內近400座城市,服務了十多億次出行。

共享經濟本是件好事,但滴滴的路,一開始就走歪了。在宣傳順風車期間,為了調動廣大車主和乘客參與,滴滴有意突出了社交屬性。

據週刊君統計,滴滴官方曾多次對大眾有系統性地進行引導,除了七夕節推出的明顯暗示豔遇的“我們約會吧”活動,還鼓勵車主對乘客的長相、氣質進行評價。

滴滴終於把共享經濟的好牌“打爛”了

(滴滴順風車2015年七夕節官方宣傳頁)

有評論稱,滴滴順風車的“印象標籤”功能與滴滴拓展社交業務的野心有關。當年11月份,滴滴順風車總經理黃潔莉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和出租車、專車、快車不一樣,順風車在政策方面有多項利好,而獨有的社交性還能為這一業務加分。

“就像咖啡館、酒吧一樣,私家車也能成為一個半公開、半私密的社交空間。”黃潔莉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sexy的場景,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打。

在偏向社交的產品邏輯之下,包括頭像、照片、出行習慣等一系列乘客隱私在司機端公開可見,成為篩選條件,推高了乘客出行的安全風險。

滴滴終於把共享經濟的好牌“打爛”了

(滴滴順風車乘客界面)

反觀車主一端,儘管滴滴一再表示,註冊車主程序中平臺將進行背景篩查,排除犯罪記錄人員、在逃人員、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員等人員進入,但諸如此類的事件一再發生,讓人不禁對平臺的審核力度有所懷疑。

一位白領順風車主江南(化名)告訴週刊君,自己兩年前註冊時上傳了本人身份證、駕照和行駛證手續,僅用時一天就通過了審核。順風車主的容許度相對快車、專車非常寬鬆。有媒體曝出,即使在今年6月份順風車第一次整改期間,隨便租賃來的車,都能註冊成功。

只靠業餘車主順路帶客,很難撐起順風車的流量。繼快車、專車業務對司機和車輛的准入收緊之後,很多以盈利為目的車主及資質偏低的司機轉而專職開順風車。為了吸引更多車主,滴滴並沒有拒絕這些有潛在危險的司機。因為默許的態度,滴滴得以迅速彙集起近2300萬車主

隱患最終爆發。今年5月份的空姐遇害和剛發生的這起案件中,嫌疑人都是“專職車主”。

大幅擴張的車源和平均一天近90萬的訂單量,為滴滴貢獻了更多抽成。週刊君瞭解到,在各地發佈的指導意見中,均對合乘車輛每日的派單數量作出規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為2次。但滴滴順風車此前每日最高可接15單,明顯高於各地政府的規定。

原本合乘、平攤費用的共享性質變味,底層的邏輯不復存在。而近乎諷刺的是,受益最大的竟是高喊共享經濟的滴滴。

順風車業務,絕不可能拱手讓人

順風車不斷擴大的體量下,營運的商業屬性與公益性質這對矛盾暗中滋長,最終以惡性事故的爆發終結。

8月26日下午,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在對滴滴的約談中指出,兩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惡性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平臺存在的重大經營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並立即要求順風車業務進行全面整改。

重大安全漏洞之下,滴滴順風車業務僅在時隔不到100天之內,再次下線。

鄭州空姐打順風車遇害後,有內外部聲音呼籲滴滴放棄順風車業務,但滴滴最終選擇了“整改”。許多措施看起來是對空姐遇難事件的應對:原本暴露乘客隱私的“所有個性化標籤和評論功能”全部下線;“暫停接受22點-6點期間出發的訂單”。

雖然經歷整改,但在樂清事件發生後,虎撲論壇上有人實名舉報滴滴在整改期間重新上線信息公開功能。

滴滴終於把共享經濟的好牌“打爛”了

死灰復燃背後,滴滴毫無懸念地向利益作出了妥協。

據AI財經社從接近滴滴的人士處瞭解到,順風車去年帶來金8億元利潤,成為滴滴去年或許也是目前唯一盈利的業務。由此來看,讓滴滴放棄現金奶牛的順風車業務並非易事。

除卻營收因素,順風車對滴滴最大的意義在於,這是“大出行”產業鏈條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成立的第一個五年裡,滴滴服務了中國將近5億的用戶,2100萬車主。程維曾公開表示,希望在未來10年,滴滴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在全球範圍內服務20億用戶。

不僅如此,滴滴憑藉逐漸延伸的產業鏈條,撐起了550億美元的估值。

在已經坐大的出行領域,滴滴更不願放棄既有優勢,將機會拱手讓人。在順風車這一垂直領域,前有嘀嗒拼車,後有高德加入;更難保美團不會趁此搶佔這塊市場,壯大自己在出行領域的地盤。滴滴的對手們極有可能藉此追趕甚至超越,危及自身地位。

滴滴不止一次陷入兩難。

國民級應用需承擔國民級責任

滴滴涉足的出行,不簡單是一塊份額巨大的市場,還涉及廣闊的公共領域。

兩起乘客受害事件中,輿論近乎一致地認為,滴滴順風車沒有能力承擔保障出行人安全的責任,永久關掉它吧。事實也證明了,平臺的客服條線、應急制度設計,確實存在能力上的重大缺陷。滴滴26日在公佈自查進展情況時承認,隨著服務體量的增大,公司安全管理和處置能力也面對巨大的挑戰,特別在潛在風險識別、流程制度設計、快速響應等方面有許多亟待改善的地方。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共享經濟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順風車作為典型意義上的C2C共享經濟,供需雙方通過第三方連接平臺實現交易,其中的細節管理難度遠遠大於B2C模式。由於順風車並非專職司機,對於車主的審查不會像網約車司機一樣嚴格。而審核車主背景,做到日常的管控和巡視,最大程度上確保用戶的利益與安全,是平臺的社會責任。

滴滴CEO程維最新一次對話吳曉波時提到Uber,他自豪地說:中國互聯網(公司)從來沒有輸過。但在安全這件事上,同是共享經濟巨頭的Uber行動比滴滴領先了不止一步。

在遭遇多起司機性騷擾投訴後,Uber在應用中上線了一項新的安全功能,即“呼叫911”緊急按鈕,乘客點擊這個緊急按鈕,它就會立即自動將乘客所乘坐車輛的位置、品牌、型號、顏色以及車牌號發送給警方,全程無需說話。尤其是在乘客不能說話的時候,這個功能更重要。

NBC記者在這個功能出現以後做過實驗,他在事先不知道地址的地方通過內置軟件報警,五分鐘內警察就趕到了現場。

Uber的模式給乘客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國內的網約車平臺要想做到這一點,還需要警方向網約車企業開放權限,讓網約車管理系統與警方的報警系統對接。如此就不會出現“溫州女孩遇害事件”中警方與滴滴平臺多次溝通才能獲得車主信息,拖延營救時間。

八月中旬,程維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滴滴最核心的是用戶價值,我們總是在不斷思考用戶還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不管是通過技術的進步、模式的探索,怎麼樣能夠創造性的解決用戶的問題,滿足用戶的需求。”

滴滴早期投資人朱嘯虎早前曾評論稱,“國民級的應用必須承擔起國民級的責任。”如今,它需要正視並真正重視的一個事實是:

在出行這件事上,用戶價值最核心的部分,始終應該是安全。

文:《中國新聞週刊》新媒體記者 張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