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澎湃新聞調查⑧:父母多“佛系”,近四成屬“放養”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文 實習生 朱娜 汪露 何葉 程是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爸媽對學習完全是放任,可以說是‘佛系父母’,學什麼內容、做什麼題、上什麼課外班統統不管,每次都是我追著告訴她成績,他們總說考第幾都行……”

來自天津的文科考生彭雨心(化名),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到了701分的成績,她坦言,高分的背後有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但父母卻沒有給過她一點學習上的壓力,“我媽媽始終認為,孩子越大家長的作用就越小,小時候習慣養成了,大了就不用怎麼管了”。

這樣的家庭模式,在學霸考生的家庭中並不少見。2018年高考結束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向全國高考各省的學霸考生髮去了一份“2018年高考學霸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學霸考生與父母關係更趨向“朋友”,近四成父母對孩子成績“幾乎不關注”。

對父母的信任大過依賴

近日,安徽理科考生方清源以713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錄取。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方清源表示,在高中階段時常感到很有壓力,高考能考取高分,則是天時地利加上一定的運氣。

調查數據顯示,在“高三時出現焦慮、緊張、煩躁、低落等負面情緒頻率”一項中,參與調查的27位高考考生裡,僅有3名考生認為自己在高三階段狀態很好,幾乎沒有出現焦慮、緊張、煩躁、低落等負面情緒。有八成受訪考生都表示,負面情緒“偶爾出現,但可以自我調節”。

澎湃新聞調查⑧:父母多“佛系”,近四成屬“放養”

在調節負面情緒的方式上,學霸考生們則有著各自不同的選擇。調查顯示,首選“自我調節”方式的佔比約93%,除此以外,有一半的考生都選擇了“找父母或老師開導”。

澎湃新聞調查⑧:父母多“佛系”,近四成屬“放養”

回憶高三時的學習狀態,方清源說,有時無法靜下心來解題時,看著身邊的同學答題比自己多、進步快,就會有隱隱的焦慮和沮喪。這時,他會有意識地主動休息,下課了走出教室吹吹風,回家後主動跟父母聊聊天以緩解壓力。

廣西文科考生周君柔則表示,每逢大考自己都會主動將成績告訴父母,“尤其是考完,感覺自己沒考好的時候,會給我媽打電話,說我考砸了”。她覺得偶爾出現負面情緒、有壓力時跟父母發洩不是一味的依賴,而是彼此信任後的“有難同當”。

作為天津的文科考生,彭雨心覺得自己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對自己比較嚴苛,偶爾自認為考得不太理想時就會很沮喪,“我會覺得這道題不該錯,這一點不該漏之類的,就很受打擊”。

但與之相反,彭雨心的母親是一個比較“佛系”的父母。“做好自己,不用和別人比。”彭雨心說,家裡氛圍輕鬆,從來都不會激化負面情緒,“我媽總是告訴我不要太在意成績,開開心心地學習比什麼都強。這種話聽得多了,就覺得考差一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心情會格外輕鬆”。

憑藉著一個好的心態,彭雨心說,一直到高考,每次面臨重大考試或者重要事件,自己都沒有發揮失常過。

在生活中,儘管母親對她的學習不太關注,但在她學習的時候會經常陪伴著她。“我坐在桌子旁,她就躺在床上跟我聊天。生活上的瑣事她也會替我打理好,像對答案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事情她也會幫我一起抄。”

在彭雨心看來,母親既是一位好的“傾聽者”,也是一個“好幫手”,在枯燥的高三學習生活中,始終給予她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幫她默默地減輕學習上的負擔。

學霸父母更加尊重孩子

學霸考生們對父母的信任度普遍越來越高,也是父母充分尊重孩子,努力與孩子“交朋友”,平等交流的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在“父母對自己學習的參與程度”選項中,六成考生都認為父母“時常關心但不干涉”自己的學習。與2017年相比,父母對學習“完全放任”、“很少過問”的佔比均明顯增大。

澎湃新聞調查⑧:父母多“佛系”,近四成屬“放養”

在學校與專業選擇上,有約八成考生沒有和父母產生分歧,認為“父母尊重自身的想法”;只有不到兩成考生和父母有過不同意見,但“協商後達成一致”。與2016、2017年相比,前者佔比呈遞增趨勢,後者佔比則逐年遞減。數據也表明父母越來越懂得尊重孩子,與孩子間的分歧和矛盾逐漸減少。

澎湃新聞調查⑧:父母多“佛系”,近四成屬“放養”

“如果我下不定決心,他們會給我一些建議;一旦我做出決定,他們就會選擇支持我。”在父母方面,江西文科考生劉夢對自己的父母表現出十足的肯定。

“像我小時候不喜歡上培訓班,他們就尊重我的決定,沒給我報過;我想學畫畫,他們就支持我,送我去相關的興趣班學習。”她覺得不止是在專業選擇問題上,從小到大,父母一直很尊重自己的意願和選擇。

當父母與孩子產生矛盾分歧時,良好有效的溝通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遼寧理科考生王天嗣的印象中,由於“父母的意見和我相近”,所以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並沒有產生分歧。然而,他和父母在戀愛問題上有過沖突,“父母認為高三階段要以學習為主,不能因為戀愛分心。”王天嗣說,最後他還是選擇了聽取父母建議。

在“平時與父母溝通的程度”一項中,27名參與調查的考生中,僅有2人覺得與父母關係一般,“溝通有代溝”;與父母關係很好,時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溝通順暢”佔比高達93%。

澎湃新聞調查⑧:父母多“佛系”,近四成屬“放養”

澎湃新聞梳理近四年的學霸考生調查發現,參與調查的100餘名考生中,無一人與父母出現“幾乎無溝通”的現象。

“我和父母的相處就像很密切的朋友一樣,父母的教育很民主,很尊重我的想法,支持我的興趣愛好,這樣的家庭氛圍也使得我在平時學習的時候比較獨立自主,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天津理科考生周言來自一個高知家庭,儘管父母學歷都很高,卻從來不會強迫她一定要聽父母的話,而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

即使在頗具爭議的戀愛問題上,周言的父母也很寬容。“他們和我聊了一下,認為只要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就可以,當然前提是對方真的適合自己。”周言說,自己在高中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戀愛經歷,但並沒有影響學習,“就是可以有個人來跟你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算是學習上的一種動力吧”。

近四成學霸父母對成績“幾乎不關注”

廣西理科考生曾楷徽從小就是師生眼中的“好學生”。然而,他告訴澎湃新聞,“好學生”的光環經常讓他倍感壓力,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初中有一次因為考第一名被老師表揚,但轉身就因為在宿舍裡玩《三國殺》被批評。”曾楷徽覺得當時老師看他的目光都不一樣了。

曾楷徽說,平時在學校日程安排得很滿,唯一能玩遊戲的機會就是週日下午。“所以每次週日下午在家玩遊戲的時候,我爸媽也不阻攔我,他們也覺得我在學校很辛苦,只要平時學好了,偶爾放鬆一下對結果沒什麼影響。”

像曾楷徽的父母一樣,在27名參與調查的考生中,面對“父母對成績的期望”一項,近六成考生都認為“父母重視學習過程,不重視成績高低”,還有近四成考生則認為“父母對成績是放養型的,幾乎不關注”。

澎湃新聞調查⑧:父母多“佛系”,近四成屬“放養”

無獨有偶,遼寧文科考生史天樂也認為自己的父母很“佛系”。“從小到大他們從來不過問我學習的事情,更不用說成績了,每年成績單的簽字都是我代簽的。”史天樂覺得父母比較關注自己的成長過程,對於結果往往很“佛系”。

王天嗣的父母都是中專學歷,在盤錦水務集團工作,父親是管理人員,母親是普通職員。“他們平時工作比較忙,但都會專門抽時間陪我”。由於高中階段是走讀生,一家人每晚都有半小時左右的閒聊時間,聊天內容以生活方面為主,學習方面聊得不多。

“他們願意和我分享自己成長、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在王天嗣看來,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中與父母溝通,培養了他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被父母與人為善的品質所感染。

在教育方式上,王天嗣的父母提倡“放得開”但也要能“收得住”。王天嗣回憶說,“父母不會替我做決策,但會指出我大的錯誤,小的錯誤就讓我自己吃虧,自己吸取教訓。”

廣西文科考生周君柔介紹說,自己的父母都是公務員,上班時間都很規律,高三期間雖然假期很少,但每次放假或者週末,“他們都會帶我去看電影、逛街”。

“高三的時候壓力很大,作業也很多,我放假回家會先玩,他們也會陪我,但每次他們都會提醒我注意玩的‘度’,心裡要有數。”周君柔表示,在休閒放鬆之餘,父母會刻意培養她的自控能力。

談及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圍的影響,周君柔坦言,平時倒沒什麼,但到了初三、高三這些升學壓力大的時候,“父母營造的這種輕鬆自由的氛圍讓我心情會很平靜”。到目前為止,一些重大考試、關鍵節點,周君柔也從來沒有發揮失常過。

(實習生 丁靜遠 鄭濤 張雯 陳諾 王寧 何葉 劉俊潔 金恬恬 彭小青 劉光穎 王通 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