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今的洛溪大桥两侧是令人艳羡的一线江景房,但如果将时光倒回到30年前,这里却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和绿油油的田地。在连接番禺至广州的珠江水域上,要排队经过大石和洛溪2个渡口,动辄需要四五个小时,甚至大半天时间,而洛溪大桥建成通车后从番禺城中心到广州车程只需20分钟即可快速抵达。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洛浦小王子供图

饮水思源、忆苦思甜,在洛溪大桥建桥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提及30年前的洛溪大桥,洛溪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黄勇志在其1988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时北岸是一片白茫茫的蔗林,南岸都是葱油油的稻田和一些荒水凼。”而这只有“咫尺”之遥的洛溪一水,却致使番禺与广州隔“海”相望,等同天堑,商旅不通。在等候大石、洛溪渡口之际,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会感受到望江兴叹的无奈。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何穗鸿(现为番禺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回忆,当时由市桥去广州有两种途径:一是水陆联运, 从市桥坐车到大石客运码头,再转轮船到广州,时间起码要3小时;另一种途径是从市桥乘车直达广州,不要以为这种方法好,那时由大石到广州要过两个轮渡口,加上路窄,经常塞车,往往从市桥出发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到广州。“那时大石码头和大石渡口、洛溪渡口人们焦急等车等船的样子,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何穗鸿苦涩地说道。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不仅何穗鸿如此,霍英东、何贤也有切身经历

那是1979年的一天,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回家乡番禺,下午5时从市桥赶去广州,由于在大石和洛溪两个渡口受阻,结果到广州已是晚上9时多了。历经此事,霍英东叹息道:“回乡(番禺)交通实在不方便,太误时误事了。”而此前,何贤等港澳知名人士返回家乡番禺时也深有同感。

采访中,原洛溪村委书记郭志明向小e讲述了这样一则传闻:

改革开放初期的洛溪渡口,渡船紧张,人满为患。有一次,霍英东、何贤欲过渡口,霍英东忽然内急想要方便,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厕所,后来他对同行说“方便也不方便”。不方便的不只“方便”,还有“聚脚”,想想也是,番禺当时连间像样的酒店都没有,谈何“方便”?(后来,霍英东提出修建番禺宾馆,一时成为番禺标志性建筑。)

小e觉得,也许最不方便的应该还是番禺至广州的交通。正所谓“路通、桥通、财通”,如果路桥不通,其他一切都白搭。不过这一切即将迎来新转机,因为乡民期盼已久的洛溪大桥兴建有了新眉目,这与两段美谈佳话有关。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美谈:豆腐花加糖

何贤喜欢吃豆腐花,等候渡船间隙,每人要了一碗。那乡民十分热情,把已放糖的豆腐花送到他们手中后,接着又问:“老板,够不够甜呀,要不要再加些糖呀?”“豆腐花加糖”虽然是件小事,但霍英东和何贤很感动,这不仅是因为家乡美食豆腐花好吃,他们还从中看到了家乡人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内在智慧力量。以后在多次会议上,霍英东都特别提到“豆腐花加糖”的故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后来,霍英东和何贤一拍即合,积极倡议并支持共同兴建洛溪大桥。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佳话:一个西瓜成就一座桥

除了“豆腐花加糖”的美谈,在洛溪大桥的建桥缘起中,还有“一个西瓜成就一座桥”的佳话:

1981年春,全国“两会”期间,祖籍番禺、时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主席的何贤和霍英东都住在北京饭店。一天晚上,时任番禺县副县长刘檀添和县侨办主任郑德捧了一个西瓜来见何贤。寒暄中,何贤把邻屋的霍英东找来,磋商一下建洛溪大桥的事,边吃西瓜边聊。霍英东一向热心国事,关心家乡建设,听了何贤捐车建桥的筹款计划后,当即应允。从此,有“洛溪飞虹”美誉的洛溪大桥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番禺|洛溪大桥建桥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洛浦小王子供图

刘文湧,现为洛浦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上世纪90年代初,年幼的他跟随父母来到洛浦,却不想就在这里生了根。今年偶然间发现2张珍贵的老照片,刚好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洛浦,于是灵机一动,请人帮忙取景于同一角度,定格住今日的洛浦。

“看着昔日的纯朴绿野,看着今朝的林立高楼,莫名感慨,莫名心动。”他说,“要初心不忘,(看到这2张照片)同时时刻提醒自己心怀感恩、敬业乐业,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工作,也是对这片育我养我的土地一份爱的报答吧。”

相关阅读:

【记者 侯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