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尹振濤:部分平臺缺乏敬畏風險之心 未來發展要找準方向

6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在華夏時報與洞見傳媒在北京舉辦“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最近出現的很多風險問題,不能全部都歸結到網貸行業。

尹振濤:部分平臺缺乏敬畏風險之心 未來發展要找準方向

尹振濤表示,當前強監管情況下,經濟形勢、金融環境都非常複雜,股票市場、債券違約、人民幣匯率問題都在出現一些風險問題。“這是一個全方位的,不單單是網貸行業。金融市場存在一定風險,必然傳染到網貸行業,網貸不管資金端還是市場端都有很多實體經濟,這是整體市場反應。”

回顧過去的幾年,2016年4月,國務院下屬十四部門在電視會議當中提到要啟動關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為期一年,並要求2017年3月份完成專項整治工作,這是一個重要時間點。

2016年10月,國務院網站公佈了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同一天銀監會公佈了網貸專項整治方案。網貸專項整治方案當中2017年1月份完成所有的整治。不過,在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後發生一些新的變化,2017年6月的時候專項整治辦提出圍繞整個互聯網專項整治延長一年,2018年6月作為專項整治節點。2017年到3月到2018年6月一年三個月的延長。

事實上,目前專項整治工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關於延期,或者是明確的表態。但這項工作肯定要繼續開展,為什麼說工作還沒有開展完?尹振濤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關於備案工作由各地金融辦負責,包括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出臺各地的登記備案細則不統一。同時,出臺的細則給出整改時間太緊,“準備起來很複雜的一件事,留給平臺、網貸機構調整的時間比較短。”

二是圍繞互聯網金融、圍繞網貸出現一些新的政策、新的方案,特別是關於校園貸、銀行存款白名單、互聯網資管新規,這些文件密集出臺都與網貸備案有直接的關係。“這幾個問題不解決網貸平臺都不能備案,留給平臺消化這些問題也是很重要一點。”

三是,監管部門再次明確“雙降”要求,不管違規業務還是不違規的業務要先把規模控制下來才能更好的管理風險和消化風險,但專項整治過程當中一些平臺仍然在大量發展業務,業務當中很多是違規業務,消化風險消化不良,金融風險化解和金融資產處理是需要時間。

四是會存在整個市場不公平。例如有些平臺可能選擇去西部,相對不太發達地區去變更註冊地,有些平臺北上廣深排不進前五十名,他覺得備案概率比較低,但是同樣規模同樣技術同樣人員註冊地變更到欠發達地區可能能排名第一。

當前,很多網貸機構一種轉型為科技公司,“我們目前有很多金融機構,後來說做金融科技,甚至有些機構不說我做金融科技,說我只做科技。”圍繞科技賦能問題是網貸行業、金融科技行業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和思路。大量金融科技公司用技術手段去獲得很長足發展,但是傳統監管機構在技術手段上相對比較薄弱,如何實現監管匹配,監管科技需要更大的貢獻。

尹振濤指出,金融企業要敬畏風險,“金融就是管理風險,風險對一個金融行業是多麼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也有很多平臺可能原來都是以技術出身的,真的對風險的敬畏之心欠缺。”

同時,要合作共贏垂直細分,並在過程中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最後大浪淘沙留下來的肯定是有實力、有特點、有特色,不忘普惠初心的機構。(文 / 張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