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时期,日军的甲级师团实力如何?规模多大?

宇泽历史


奉献精品内容,欢迎订阅本号!

我是科罗廖夫,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甲种师团是日军的一种师团编制,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甲种师团战斗经验丰富,训练有素,是日军最精锐部队。采用四四制编制,战斗人员约15,000至20,000人,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

一个甲种师团的又包括步兵旅团、骑兵大队、工兵连队,野炮大队、辎重兵连队、师团卫生队、兵器勤务队、师团通信队等。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 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

二战时,日军的单兵素质十分精良,甲种师团的平均每个士兵的训练的子弹数量大概在7000发左右。可以说几乎个个都是狙击手,在太平洋战场上,对美军英军和中国远征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在中国战场上,没有一个日军甲种师团被消灭。在中国战场上,无论是是装备较多重武器的国民党军队,都没有全歼过甲等团,昆仑关战役,国军当时最精锐的第五军在装备有苏联援助的大量坦克和火炮以及在完全包围日军的情况下,都没能全歼日军的第五师团。

17个甲种师团,都曾入侵过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有16个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歼灭日军甲等师团最多的是美军,这还是在拥有强大的海空火力和补给的前提下完成的。


科罗廖夫


日军第6师团是一支甲级师团,制造南京大屠杀后,以一个师团的兵力沿长江北上,面对国军两大军团的合击,还是强行砸开了武汉的大门。



日军第6师团历史悠久,是日本陆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曾作为主力部队,参加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第6师团作为日军的常备师团,下辖4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辎重联队、1个工兵联队,共8个联队。另外还配备了一些特种作战部队,总兵力25000人。

南京会战后,第6师团转到合肥休整。在此期间,日军为了加强同中国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将第6师团升级为甲级师团。

所谓甲级师团就是将原有的常设师团,增加一个联队兵力。这个联队是根据战场需要而配置,可能是坦克联队,也有可能是独立野炮联队或独立重野炮联队。

第6师团得到补充后,于1938年6月初,突破了徐源泉26集团军的防御,从桐城沿长江一路北上,相继攻克了第五战区的第31、68、84军的防线,直达广济的门户黄梅。

日军第6师团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我国军民无不恨之入骨。五战区代司令白崇禧得知第6师团在黄梅,而且是孤军作战,决定一口吃掉这群衣冠禽兽。

白崇禧调集重兵进攻黄梅,国军士兵听说是第6师团,士气十分高昂,一度险些攻进了黄梅城,就在这时,日军释放了大量的毒气弹。

我军没有应对经验,又事发突然,伤亡惨重。白崇禧看强攻不行,又调李品仙兵团从潜山切断第6师团的后路,并伺机从后方发起攻击。

第6师团凭着毒气弹,硬是顶住了我军3个军的攻击,一直坚持要冈村宁次派来的海军支援。

第6师团得到弹药、兵员的补充后,在海军炮火的支援下,随即发起了反攻。我军无法抵挡日军的猛烈火力,只得选择撤退。

第6师团攻克广济后,兵锋直指武汉大门田家镇。当时驻守田家镇的是11集团军的第2军,外围还有48、68、84军策应。

经过近10天的血战,第6师团在赶来增援的波田支队支持下,还是攻克了我军四个军防守的田家镇,武汉已岌岌可危。

从上面的战斗过程来看,第6师团以28000多人的兵力,横跨2个省,先后同国军3个集团军发生了血战,最后还攻克了江防要塞田家镇,可见日军甲级师团的战斗力有多强。



花木童说史


曾经言及1944年长衡会战时期的第116师团是“甲级师团”,遭到被长时间误导的部分答友狂喷,甚是郁闷。先破个题,甲级师团全部都是下辖三个步兵联队的“三单位师团”,与什么常备师团或者四单位师团没毛关系,这是根本。日军的甲级师团番号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产物,称谓也仅限于中国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的1937年,侵华日军投入作战的只有常设(常备)和特设两类师团,都是下辖两旅团四个步兵联队(另有骑工炮辎四联队)的“四单位师团”。所谓“三单位师团”最早是1938年出现的,即恢复“大正裁军”中被取消的第15和第17师团(第13和第18师团1937年已经恢复),这两个师团从恢复之日起就只辖三个步兵联队,与新建的第21、第22、第23和第27等四个师团一起,成为最早的一批警备(治安)师团。

其中第23师团就是1939年“诺门坎战役”的主角,师团满编兵力15000余人,跟之前的常设和特设师团有相当的差距;而第27师团则是由挑起七七事变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升格而来,兵力也在15000人上下,配属给第11军参加了武汉会战。到1940年,日军大本营又开始组建番号在50以后的“补充师团”,主要任务是维持后方占领区治安和提供一定的作战支援。



1938年底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大本营出于两个需要,决定将原有的“四单位”常设、特设师团全部调整为“三单位”建制(旅团部取消),第一是“方块式”的编制结构不利于指挥,第二是要从这些师团中抽出一个步兵联队组建新的师团。这项工作受战争的影响,直到1941年下半年才全部完成,因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根本没有什么甲级师团的称谓,只有常设、特设、警备、补充四类师团建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常设师团和战斗力较强的警备师团纷纷调往南洋,比如第4、第5、第6、第14、第16师团等这些老牌精锐,中国战场的日军部队平均素质严重下降,常设师团只剩下第3和第13师团两个,为了能够保持各战区的战役突击力量,“中国派遣军”开始对指挥序列内的师团进行分档。



此时才应运而生了“甲级师团”的称谓,时间在1942年初,并且这只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的内部分类(连关东军都没有),并不见于日军正式战史。

被选中成为“甲级师团”的部队,优先补充兵员和弹药,担负各战区的主要战役任务,保留炮兵联队的编制,步兵联队所辖的大队仍有六个中队的建制(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和一个运输队),从而使人员加强到18000人以上(选中的特设或者警备师团),而留下来的常设师团当然自动入选,兵员保持在21000人左右。



由于太平洋战场形势不断恶化,日军继续从中国战场(山海关以南)和关东军(山海关以北)抽兵南下,一些被确定为“甲级师团”的部队再被调离,比如第6师团就是晚些调走的,它在第11军序列内肯定是“甲级师团”,然而调到南洋之后就被称为“重装备师团”,完全没有什么甲乙丙丁的说法。

根据军史界的普遍共识,到1944年中,“中国派遣军”所辖的甲级师团数量还有八个,分别是两个原常设师团:第3和第13师团,两个原特设师团:第104和第116师团,四个原警备师团:第22、第27、第39、第47师团。看看师团番号就知道,它们并不等于早期的“常备师团”,并且也都是“三单位师团”,设有“少将步兵团长”这一职务,统一指挥三个步兵联队。



这八个甲级师团中,第3、第13和第39师团隶属于第11军(第3和第13师团在“桂柳会战”期间深入广西境内),第116师团和第27师团隶属于新成立的第20军,116师团是“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的主角(两个军共同属于第六方面军)。第22师团隶属于华东第13军(后转隶第23军),第104师团隶属于华南第23军,第47师团隶属于华北方面军,也是该方面军唯一的甲级师团。

可以看出,这些甲级师团都是日军各战略区的进攻主力,是1944年豫湘桂战役期间中国军队的主要敌人,第22师团在1945年初又被当作精锐调往南方军,最终在曼谷投降,但是一旦调离“中国派遣军”序列,也就不再是什么“甲级师团”了。


度度狼gg


甲级师团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日本自己的说法,而是我们给日军划分出来的。日军自己给自己的划分方法,按照战备程度可以分为常备师团和非常备师团;常备师团就是我们所说的甲种师团,属于常备军,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日军有17个常备师团;由于这些是相当于现役部队,不存在临时征召扩充的情况,因此装备和训练都是最好的。不过37年后,按照前面17个师团又组建了3个师团,标准是一样的。

毫无疑问,常备师团/甲种师团是战斗力最强的;但甲种师团里,编制也并非完全固定,甲种师团里也有土豪部队和穷b部队,实力相差较大。比如日军的甲种师团里,第一师团,第三师团,都是4旅团制,含2步兵旅团(总计4个步兵联队),1个野战炮兵旅团(辖3个野战重炮兵联队),1个骑兵旅团(3个骑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联队;其中第一师团配备了1个战车联队和1个高射炮联队,第三师团有3个飞行联队。满编人数可达25000-30000人;但大多数的常备师团都没有这么土豪的配置,大多数还是1个步兵旅团+1炮兵联队+1骑兵联队+1工兵联队+1辎重联队,也就是8联队制。

最土豪的第一师团编制情况

相对没那么土豪的第四师团

甲种师团的野战炮兵装备


抗战期间,符合我们所定义的甲种师团的,有20个师团,包括:近卫师团、第1师团、第2师团、第3师团、第4师团、第5师团、第6师团、第7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3师团、第14师团、第16师团、第19师团、第20师团。其中16、19、20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组建的,其他17个为常备师团。虽然不同师团之间兵力人数差别很大,但是还是比国军要均匀一点,国军肥的肥死,瘦的瘦死。一个甲种师团人数略少于一个国军弱一点的集团军,但是论战斗力,可能硬扛1个强一点的集团军都没什么问题。


宣仔


何为日军的甲级师团,首先要了解日本编制。

日军的师团是最高的军事单位。二战时期,日本师团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我们常说的日本的甲级师团,是日本在战争前就已经建立完备体系的17个师团。即:近卫师团、第一师团到第十六师团。


一、 下面我就介绍一个日本甲级师团的编制情况:

1、一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一个步兵旅团下属2个步兵联队、炮兵、骑兵、工兵、辎重联队各一个,全师团共计2.8w人。


2、1个步兵联队下辖2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大队下辖四个中队。

二、 日军一个师团人员配置。

1、联队,联队是师团下属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人数为3800人。

2、大队,日本一个大队是在若干个中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规模比中国正常一个营规模大,又比一个中国团规模小明显小很多,正常日本一个大队标准配置1100人。

3、中队,日军一个中队编制标准180人。

4、小队,一般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三 、 武器配置

1、野炮兵联队:各种炮48,各种枪530。

2、步兵联队:人员3800,马520,各种枪2600,各种炮15,掷弹筒80,非机动车260。

3、步兵大队:人员1100,马118,各种枪980。

4、步兵中队:人员180,各种枪180,掷弹筒6。

5、骑兵联队:人员450,马420,各种枪330。

6、工兵联队:人员680,马110。

四、日本一个甲级师团实力如何?

日军甲种师团单兵素质极高,无论是在射击与拼刺方面,在世界军队里都是能首屈一指的,抗战时期,中日伤亡对比是五比一。说几个战役:

1、台儿庄战役,懂历史人都知道,台儿庄大捷, 蒋介石在台儿庄下了血本,集合了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等国军顶级军事将官,国军集合30w大军,包括不少蒋介石嫡系部队,日本是2个师团,5w多人,日军采取南北夹击战术,整个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日军伤亡1w多人,我军伤亡5w多人。



2、忻口会战,日军第五师团,在板垣征四郎的率领下,板垣征四郎的率领下,攻击中国30多个师防线。

3、硫磺岛,日本守军2.2w人,日军只有1000多人生还,其余全部战死,美军伤亡2.3w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日军甲级师团相对中国军队,无论武器装备还是作战素养、作战能力都是非常强悍的。


小姐姐讲史


关于日本甲种师团的战斗力问题,纵横以前做过很多解释,总体来说,在中国同等级别的作战单位无法与其匹敌,但是跟德军的一个步兵师相比,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日本的甲种师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

日本的作战单位并非西方形成的“师-旅-团-营-连-排-班”,而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班”,师团是最高一级的战术单位,而日本的师团按照等级又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其中甲种师团是师团中最牛叉的师团。

是二战之前,日本的17个常备师团,是日本陆军的根本所在,从日俄战争一直打到二战,作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每个甲级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辖两个步兵联队,再加上工兵、炮兵、骑兵、辎重等联队,一共八个联队,满员的话,一个甲种师团的兵力在2.4-2.8万之间。

从武器配备上来看,甲种师团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有的师团还拥有12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从德国步兵师来看,日本的甲种师团战斗力如何

以当时国军的步兵师是无法与其匹敌的,国军一个步兵师大概都是万人编,为了应对日本的师团,开始将“军”作为主要的战术单位,日本出动一个师团,国军必然要出一个军来对抗。

但是日本这个甲种师团,也只能跟中国叫叫号了,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基本全当了美军的炮灰。

最有可比性的就是,应该拥有1.68万人的德军步兵师,德军一个步兵师的火力大概是手枪3681支,步枪12609支,冲锋枪321支,轻机枪425挺,重机枪110挺,100毫米以内小口径的各种炮158门,超过100毫米的大口径各种炮48门,另外,火焰喷射器还有9个。

尽管德国标准步兵师人数上不如日本甲种师团,但是从火力上,尤其是在近距离作战能力还是完爆日军的,德国的步兵师是为了配合装甲师,强调的是移动速度,是闪电战的衍生品,德军的装备清单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是大量的汽车以及摩托化车;

日军步兵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学习的理念也是法国的沟堑防御战,主要代步工具竟然还是马匹。

日本的甲种师团到底有多难打?

从装备火力上来看,日本甲种师团不如德国步兵师,甚至在具体装备上还不如国军精锐,评价军队的战斗力时,也不能光凭装备,除了装备之外,还有士兵的作战素质。

前不久纵横还讨论过,世界上打仗最不怕死的国家,纵横是坚持二战时期日本士兵是最不怕死。

相对于日本的军事教育与武士道精神传播,民国时期中国的军事教育太落后,以黄埔军校来说,军事教育水平实在太差,而中国的士兵整体来说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很多,营养不良,训练太差。

日军士兵受教育水平高,又重视训练,尤其在军国主义思想使得日本士兵普遍不害怕死亡。

查找抗日初期有关日本甲种师团参加的战役,就会发现日本甲种师团很少有败绩,中国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是我军调集优势兵力对日本辎重部队展开的一场伏击战,即使这样,双方伤亡人数也相差无几。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几百万军队以极其顽强、英勇的姿态对抗日军的侵袭,但是遗憾的是,整个中国战场未能全歼一支甲种师团。

中国最接近全歼日本甲种师团就是在兰封会战中,土肥原贤二率领14师团孤军深入,国军决定对其进行围歼,当时国军嫡系精锐集结了12个师,对付一个甲种师团。

土肥原还是突出包围后,夺取了兰封,当时兰封守军第27军面对已经穷途末路的14师团,竟然选择了逃溃。

于别人来说不堪一击,于我国来说竟然如临大敌,这才算是最大的悲哀。


史论纵横


甲级师团是日本陆军的单位配置之一,按照日本陆军单位进行划分,有下面主要配置:

総軍(地域軍、戦域軍)・軍集団(方面軍、戦線)軍(方面隊)・軍団・師団 旅団・連隊・半旅団(准旅団)・団・群大隊・中隊・小隊・分隊・班・組

日本的甲级师团

日本甲级师团,又称为甲种师团,也叫常备军团。

主要特点:成军时间久、战争经验丰富、训练上相对扎实,对日军来说是其组成中列于首位之作战主力。

甲种师团主要指日本陆军在1925年宇垣裁军后保留的17个常备师团,采用二旅、四步兵团编制,师级单位直辖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此些单位采团级编制),与通信、卫生、野战医院、修械单位等。以日军步兵团满编4千4百人规模计算,一个甲种师团的实战兵力编制会在15,000至20,000人间,加上后勤人员满编会上看2万5千人。

所以,从战力上来讲,当然是数一数二,不容小觑。

二战时日本师团分布以及战斗力排行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找到二战时日本各个师团的分布以及战斗力排行的相关资料,这里与各位分享,应该能够更好的理解日本师团的概念。(包含日军当时的所有师团单位的分布,不仅仅局限于甲级师团!)

※细心的读者应该能够看到,很多分布在中国地区。可以找一找当时在各位读者家乡,分布的是日军的哪个师团。

部分文章介绍:

《孙正义放弃管理权也要争夺的5G,到底会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新晋中国势力VS老牌汽车厂家,胜负难测!汽车界已硝烟四起!》

《日系8家车厂“江湖地位”最新排名,丰田傲视群雄依旧无敌!》


日本二三事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日军甲种师团,是日本陆军中的精锐。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这些师团历经国日俄战争以及一战,成军时间久且历经大战爆发前在中国发生的大小战事,战斗经验以及训练上相对扎实。对日军来说,甲种师团是其组成中列于首位之作战主力。战时日本陆军对其部队编制进行过多次调整,力图在编制上进行改良,以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因此,战时日军编制变化较大,不同时期甲种师团等构成有较大差异。

卢沟桥事变时,日军组建有近卫师团和第 1至12、14、16、19、20 常设师团,共 17 个师团,这十七个师团均为甲种师团。不过这十七个甲种师团之间也有不同。分为甲种挽马师团(也称为常设野炮师团)和甲种驮马师团(也称为常设山炮师团)。

挽马师团即野炮师团,运用于平地作战;驮马师团即山炮师团,运用于山地作战。

近卫师团和第 1、2、3、4、5、6、8、10、12、14、16、19、20 师团为甲种挽马师团(也称为常设野炮师团)。总编制为25000人。

采用四四制编制,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

第 7、9、11 师团为甲种驮马师团(也称为常设山炮师团)。总编制为28500人。

与甲种挽马师团一样采用四四制编制,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为应对日益扩大的战争,开始大规模扩军,新扩增的师团被称为特设师团。日军大本营将师团简单地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师团即常设师团,乙种师团即特设师团。

甲种师团又分为甲种挽马师团(也称为常设野炮师团)与甲种驮马师团(也称为常设山炮师团);乙种师团则分为乙种挽马师团(也称为特设野炮师团)与乙种驮马师团(也称为特设山炮师团)。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甲种师团编制变化不大,只是新增了很多乙种师团。

1939 年,日军根据战争经验教训,对所有师团的编制进行调整。师团由 4 个步兵联队制改为 3 个步兵联队制。同时将卡车等车辆编入各师团,增加各中队的轻机枪和掷弹筒数量,以提升部队机动能力和增强步兵火力。

到了1943 年,日本又一次对师团进行了大规模调整。第 13、27、32、116 师团被划为甲种师团。此时,甲种师团虽仍有野炮师团和山炮师团的分类,但人员、马匹编制几无差别,只在武器装备上略有出入,总编制为18000人。这种编制一直保持到了日本投降。

日军数百万的兵力只有17个甲种师团,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军队。甲种师团的士兵大多数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无论体能、射术、格斗和拼刺都在各国军队中毫不逊色。在中国战场上没有一个甲种师团被全歼过;太平洋战场,美军也是依靠强大的空中火力与自动武器的优势才给这些部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东斯坦因


师团,是日军特有的固定军事编制,是最基本的常设战斗单位,共有17个甲种师团,官兵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以战斗力都非常强悍。

普通士兵的军训时间为6个月至1年,包括单兵队列、射击、刺杀、投弹和动作,单兵对歩、机枪的射击和掷弹筒的使用,学习分队、小队、中队的进攻、防御,以及夜间战斗,每天5-30公里强行军与行军耐力训练,最后2个月搞大队、联队级作战协同,高级技战术动作及火线机动。

军官大都毕业于士官学校,士兵的战术素养以及军官的指挥能力都很强,因此战争期间,日军一个师团都敢远离基地长驱直入。

一般师团下辖旅团,旅团下辖联队,联队下辖大队,大队下辖中队,中队下辖小队,小队下辖分队等。

师团相当于别国的师,旅团相当于旅,联队相当于团,大队相当于营,中队相当于连,小队相当于排,分队相当于班。

根据日本陆军的战斗编成,一个齐装满员的师团大概有28000人左右,师团下辖2个旅团,旅团下辖2个3000人的步兵联队,另外有独立的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联队。

其中,炮兵联队辖有4个大队,配备有48门75毫米步兵炮;在每个步兵联队中,都辖有1个炮兵中队,配备4门75毫米步兵炮或4门50毫米步兵炮。

日军步兵枪械主要是以38式6.5毫米栓动步枪为主,军官配发南部14式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压制火力为6.5毫米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另有7.7毫米92式重机枪,89式掷弹筒等。

日军的武器装备,并不先进,极少有坦克等战车,但由于优良兵源与严格训练造就公认强兵,在对东亚农业国的战争中,日军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地位,但和枪械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大量坦克、自行火炮的苏美军队交战时,日军步兵的优势顿时花为乌有。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国平军史


这个问题说来问的不好,实力和规模有时候可能不成正比的。

比如抗战时期的的中国军队,10万人的规模算是大了,但是实力很差。而同期的日军,规模可能不大,但是实力很强。

然后说这个甲级师团,事实上,日军内部根本没有细分所谓的甲乙丙丁师团。这个甲级师团的说法-只存在于中国派遣军。如果真的按照这种划分要求,1945年的关东军,一个甲级师团都没有。那关东军成什么部队了?

笔者的看法是,日军老资格的师团,比如近卫,第一到第20这几十个师团,算是甲级师团了。其中,地13,15,17,18这四个师团虽然遭到了日军裁撤。但从日军重视来说,也能算是甲级师团了。

在1937年的时候,如果论兵力最多,实力最强,把近卫师团(近卫师团一般不参加战斗)排除在外的话,第七师团的实力和规模是最强的。这个师团的步兵联队就超编其他师团,其他师团是3800人一个联队,第七师团联队高达4000人。其部队人数,达到了两万四千人以上。在抗日战争初期,其实每个日军师团,如果不算其他额外部队加入,两万四千人算是最多了。而且在一些情况下,日军不可能满编军队投入战场,比如日军在战后战报会承认,会有某些部队缺席于这次战役。(文字上是欠第一中队等)初此之外,当时日本的新式武器比如九九式步枪等等,后来都优先装备到了第七师团。

甲级师团除了在番号上不会轻易撤销,在武器装备和人员补充上都优先以外。战斗力自然是不可小看的了。

第18师团在缅甸和中国驻印军交手的时候,日军某部陷入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即使这样,上至战场指挥官,下到日军前线士兵。也未想到撤退,在日军司令部的严令下。他们才撤退。因为当地战死日军太多了,所以一些士兵将那个地方称为白骨筑紫山。

冲绳战役爆发前,1944年12月,第九师团调到台湾。当日本人发现了美军进攻的地方是冲绳后,现在还有一些日本人懊悔。认为该把第九师团调到冲绳。这正说明日军看好第九师团实力的关系。

七七事变时候,杀入关内的第一个师团是第二十师团。这个师团九一八事变就登场了,其部第39旅团攻占沈阳。后来杀入关内,血斗南苑,攻占平汉铁路,参加太原作战 。直到1939年才撤回朝鲜。抗战第一年,华北方面的战役,说第20师团起码打了一半也不过分。

第二师团,说到这个师团,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他会在瓜岛失败,以及在缅甸的失败。但其实啊,在1945年2月以后,第二师团撤出缅甸,去了越南。还参加了对法越殖民军的作战。这说明,第二师团实力还是想当凶狠的。

应该来说,整个日军的部队,几乎都是野蛮凶狠的代名词。不仅是这些甲级师团,剩下的那些乙级和丙级师团。在中国战场,也是中国军队,乃至其他盟军的噩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