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北宋滅亡之後出現兩個偽政權,這兩個偽政權結局怎樣?

tinyLittle奶瓶


1、偽楚政權

女真在短短十數年時間裡,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其部族人口頂多幾十萬人,卻西向吞併遼國,北方諸夷,莫不臣服,兩度南征,兩度迫使宋廷簽下城下之盟。可是面對急劇擴張的領土,得到容易,如何治理卻成難事。女真人一而再地上演蛇吞象的故事,但面對大宋帝國這頭巨象,一時間卻是吞不下去的。

那怎麼辦呢?金人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扶植一個傀儡政權。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張邦昌被金國冊立為偽皇帝,改國號為楚,定都金陵。

一個月後,金兵放火燒了開封城,押著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后妃太子宗親等三千餘人連同大量的金銀財寶北去。兩個皇帝被擄走,張邦昌偽楚政權的建立,宣告了北宋的終結。

然而張邦昌何德何能,當皇帝誰會聽他命令呢?這個所謂的“大楚”政權形同虛設,政令不出朝廷,北宋舊臣們強烈要求還政於趙氏。張邦昌灰頭土臉,說實話,他當皇帝也是被逼無奈,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啊。怎麼辦呢?皇帝的位置是燙手的山芋,不如早扔掉好了。可是趙室宗親基本上都被金人擄走,誰能出來主持大局呢?

事還真湊巧,京城裡還留著一位孟太后。

這位太后乃是當年宋哲宗的皇后,又稱為元祐皇后,那她為什麼沒被金兵擄走呢?因為她是被廢的太后。因為被廢,反倒令她逃過一劫,沒被列入擄掠的名單中。她自己也沒想到命運居然如此難料,在張邦昌狼狽不堪之時,她被請出來垂簾聽政。張邦昌知道自己沒那個本事當皇帝,便去了帝號,改稱“太宰”,這個由金人扶植起來的傀儡楚政權,前後才三十來天就宣告結束了。

2、偽齊政權

南宋開國後,遭到金國的多番打擊。到建炎四年(1130年),大宋四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全部淪陷。

從大金開國(1115年)以來,不過才十五年的時間,金國的土地一下子擴張幾十倍。得天下,未必能治天下。金國的擴張遇到最大的瓶頸,就是難以統治如此龐大的土地與民眾,吃得太撐了,一時還消化不了。怎麼辦呢?金國出籠了一個政策:以漢制漢。

以漢制漢,便是扶植一個傀儡政權。

那麼由誰來擔任傀儡政權的皇帝呢?

先前金國立過傀儡皇帝張邦昌,但並不成功,鑑於上次失敗的經驗教訓,金人在傀儡皇帝人選上比較慎重,這個人得有一點才能,要忠心可靠,同時還要有權力慾。

有一個人符合條件,他就是原大宋濟南知府劉豫。劉豫是在金兵攻打濟南府時投降的,後來被金太宗任命為東平府知府,這個人野心不小。為了當偽皇帝,他向金國大將完顏撻懶大肆行賄。在撻懶的推薦下,建炎四年(1130年,金天會八年)九月,金太宗立劉豫為大齊皇帝,世代對金稱子禮,也就是當金國的兒皇帝,奉金朝正朔。

這個中原傀儡政權定都於北京大名府,後又遷都至大宋舊都開封,改名為汴京。金國把自山東到陝西的佔領地交付給劉豫統治。劉豫為人殘暴,他統治下的偽齊政權賦斂苛重,刑法嚴峻,大肆收括民財,致使民不聊生。

劉豫偽政權招降納叛,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成、孔彥舟、關師古等人先後投奔劉豫偽政權。

由於南宋政府一直企圖與金國媾和,而劉豫是金國所立的傀儡皇帝,因而宋高宗下令約束沿邊守將,不得攻犯劉豫。這種表態無疑被視為軟弱的表現。你不動手,人家偏偏要動手。劉豫命降將李成大舉進犯,攻下鄧州、襄陽等地六郡。

別看宋高宗這個人非常害怕金人,對劉豫他還是不放在眼裡,要知道劉豫原本就是宋朝的一個知府罷了,怎麼敢這麼狂妄!紹興四年,包括岳飛在內的文臣武將紛紛上書宋高宗,提出收復六郡的主張。岳飛說:“襄陽等六郡為恢復中原基本,今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皇帝決定教訓一下偽齊,遂以岳飛為荊南制置使。

岳飛渡江攻李成,並誓言道:“飛不擒賊,不涉此江。”隨後一路進擊,連下郢州、襄陽、唐州、隨州,李成落荒而逃。

劉豫不肯善罷甘休,這位賣國賊居然向金國借兵五萬以攻南宋。金太宗命宗輔、撻懶、兀朮率五萬金兵,協同偽齊軍隊軍隊南侵。這也是自兀朮北撤後,金國又一次大舉用兵於南方。金兵分道兩路,一路騎兵由泗州進攻滁州,一路由楚州進攻承州。

然而令金國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年南宋軍隊居然有了質的飛躍,不復是當年只有捱打的份了。時為淮東宣撫使的韓世忠,親率騎兵駐紮大儀(江蘇揚州西北),布成五陣,設伏二十餘處。金騎兵過五陣東處,韓世忠的伏兵四起,上砍人胸,下斬馬足,金兵大敗,被俘二百餘人。緊接著,韓世忠部將董旼在天長鴉口橋力敗金兵;解元在承州北門激戰金兵,俘獲甚眾。韓世忠率親兵追擊敵人至淮水,金兵奪路而逃,溺死者甚眾。

時人把韓世忠的這次勝利譽為中興武功第一。

此時的宋高宗居然破天荒地打算親征,他抵達平江(蘇州),欲親自渡江決戰,只是後來被勸阻,才沒有過江。自高宗登基以來,至今始有中興之氣象。皇帝雖未渡江親征,但下詔聲討偽齊,以激勵將士,也算表現不錯了。

然而金兵的戰鬥力也不容低估。在另一條戰線上,金兵攻破滁州,南宋軍隊退守江南。劉光世守建康,韓世忠守鎮守,張俊守常州,知樞密院事張浚親臨江上巡視諸師,總攬全局。不久後,岳飛也加入這場防禦戰。中興名將,悉數亮相。

金增兵侵擾淮右,兵圍廬州,廬州守將緊急求援於岳飛。岳飛當即命牛皋率兩千人入援廬州,挫敗了金人的進攻。

此時已是紹興四年十二月,正是寒冬季節。金兵被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部隊所阻,又遭遇雨雪天氣,後勤補給線十分不通暢,軍中開始缺糧,只得殺馬為食。令金兀朮更擔心的是,從後方傳來金太宗病危的消息,深恐國內有變,索性連夜北撤。兀朮一邊撤軍,一邊派人把消息告知偽齊軍隊。偽齊軍隊統帥劉麟聽得金兵撤了,大驚失色,拋棄輜重,一口氣逃了二百里。

這次由偽齊與金國聯合南侵的軍事行動,最終以失利而告終。這也是宋金戰爭爆發以來,金人第一次大規模南下卻無功而返。

兀朮北撤後不久,金太宗病死,金熙宗繼位(紹興五年正月),金國內部權力鬥爭加劇,對劉豫偽政權的扶植熱情大大降低。

無意全面與金國開戰的宋高宗一方面派使臣何蘚前往談和,一方面對偽齊政權施加軍事壓力。此時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分別屯兵於要害之處,張俊屯兵盱眙,韓世忠屯兵楚州,岳飛屯兵襄陽,劉光世屯兵廬州,形成對偽齊政權的包圍圈。

紹興六年(1136年)九月,宋高宗由臨安抵平江,擺開御駕親征偽齊的架式。劉豫風聞消息後,趕緊派人向金熙宗求援。當初金國立劉豫為傀儡皇帝,本來就是希望以漢制漢,牽制、打擊南宋軍隊。豈料劉豫此等沒用,進不能攻,退不能守,每每向金國求援兵,反倒成為金國的一大負擔。這次金國不想派兵相助了,只是令兀朮駐兵黎陽,助助聲威、搖旗吶喊罷了。

劉豫沒辦法,只得全力自保,拼湊一支三十萬人的大軍,兵分三路出擊。然而偽齊兵力雖貌似龐大,實則戰鬥力低下,三路出擊,竟然全線潰敗。這種結局,令金人對劉豫更加不滿,已隱隱有廢掉劉豫之意。

自劉豫兵敗後,多次厚著臉皮向金國求兵相助,金熙宗怒責道:“建爾已八年,尚用吾兵,則汝何為?”紹興七年(1137年)十一月,遂廢劉豫為蜀王,偽齊政權就此宣告終結。


君山話史


1127年,金人攻破開封,對開封進行了時間長達4個多月的洗劫,然後成百上千的車子裝著他們洗劫的財務,押解著徽、欽二帝和無數美女,奏著凱歌北歸,至此,北宋滅亡。北宋滅亡後,金國為了統治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區,先後扶持了兩個偽政權,一個是以張邦昌為帝的大楚政權,一個是以劉豫為帝的大齊政權。

金人為何不自己來統治中原呢?這與他們最初的設想和本身的能力有關。金兵以勇猛兇悍著稱,其愛好就是當馬賊,搶劫財物、擄掠美女,金兵之所以南下侵宋,看中的就是宋朝的富裕和美女的眾多,他們的理想是,將這些財物和美女搶到漠北,慢慢享受,偷著樂。所以,他們攻下開封后,對開封進行了前無古人的搶劫和慘無人道姦淫,然後丟下殘垣斷壁如同鬼城的開封,走了。

就他們的能力來說,也無法統治中原。作為遊牧民族,躍馬揚鞭才是他們的長處,至於統治無論文化和經濟都遠遠超過他們的中原地區,他們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因此,他們懶得在這上面花心思,乾脆扶持漢人政權,作為自己的傀儡,代他們統治黃河以南,以漢治漢,他們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北去之前,金人一直在物色對象,因為當時的宰相張邦昌多次前往金營,與金兵多有交道,他們便看中了張邦昌,推他做了傀儡皇帝,國號大楚。但張邦昌雖然能力不突出,但頭腦卻異常清醒,要他來往聯絡可以,要他當漢奸,哪怕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他都不幹。為了拒絕金兵的威逼,張邦昌稱病臥床,打死不起。

金人為刀俎,漢官為魚肉,還怕你?金人怒了,以屠城來威脅北宋遺臣。那些大臣多是貪生怕死之輩,就跪在張邦昌床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哀求張邦昌起來當皇帝。張邦昌不怕死,就怕同僚的眼淚,在身系開封百姓生死和百官命運的當口,張邦昌只得委屈自己,勉強答應出來當皇帝。

然而,雖然為皇帝,但在工作過程中,他卻堅持自己的為臣之道,不到皇帝辦公的正殿辦公,不接受朝拜,不接受萬歲山呼,與臣交流不稱朕,原來宋朝皇帝的宮殿,他全部上鎖打封條,上書“臣張邦昌謹封”。張邦昌雖然是皇帝身份,但從沒以皇帝自居,還是以趙家臣子的身份履職。金兵一走,他就向趙構交出宋朝國璽,還政於趙構。可以說,對於宋高宗趙構來說,張邦昌是幫助他稱帝的功臣,但趙構最後還是殺掉了張邦昌。

與張邦昌迥異的是,偽齊政權的劉豫,卻皇帝當得有滋有味。劉豫與張邦昌一樣,都是北宋舊臣,曾任河北西路提刑官,金兵南下,劉豫棄官逃跑。1128年,也就是金兵北去後的第二年,南宋朝廷任命他為濟南知府,但濟南在北方,處於金兵侵略的危城,因此他想到南方做官,提出了申請,卻遭到朝廷拒絕。後來,金兵包圍了濟南城,劉豫殺掉堅持抗戰的大將關勝,投降了金兵。

張邦昌沒有延續金人扶持的“偽楚”政權,金兵只好另起爐灶,另找他人,於是,金兵在1130年,建立了“大齊”政權,以大名為都城,以劉豫為皇帝,代金統治中原地區,組織偽軍對南宋作戰。金兵和“偽齊”兵屢屢伐宋,曾攻佔襄陽等地,但在張俊、岳飛、韓世忠等人組織的抵抗和反擊戰中,沒嚐到好果子,屢戰屢敗。尤其是1134年,岳飛率領岳家軍大破劉豫大將李成所部,收復了襄陽等地,又多次打敗劉豫兩個兒子的部眾,金兵開始對劉豫不滿。

1137年,在對宋戰爭一再失敗的情況下,金人取消了“偽齊”政權,廢除了劉豫的皇帝,將他降級為蜀王。劉豫隨後一蹶不振,不久就帶著他的皇帝夢,去世了。


帝國的臉譜


北宋和金國的對峙,以公元1127年金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到公元1130年這期間,金國共扶持了兩個臨時政權,分別是戰戰兢兢的“大楚”和狼子野心的“大齊”,由於這兩個政權的合法性存疑,所以史上分別稱他們為“偽楚”和“偽齊”,併入傀儡政權一列。



偽楚政權,是在金人的逼迫之下成立的,因為這是個兩頭不討好的差事,所以沒有人願意當這個皇帝,遼國人不幹,宋人也不幹,還遭到很多宋臣的激烈反對。金人沒有辦法,只有指定張邦昌來做這個皇帝了。張邦昌當然也不願意做,金人則威脅說:“如果張邦昌不做皇帝就屠城。”很多人都感到害怕,原來反對的又都支持了。


張邦昌就這樣成了“偽楚”政權的傀儡皇帝。稱帝之後,他小心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不坐龍椅、不穿黃袍、不稱朕、住偏殿、不朝會、不接見。官員向他行禮時他都還禮,表示我不是皇上。金兵退回之後,他就馬上宣佈退位。“大楚”政權隨即結束,從他繼位到退出僅僅33天。後來趙構稱帝,他把傳國玉璽獻給趙構後被封為同安郡王,沒多久就被賜死了。

再說“偽齊政權”,金國冊封了原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國號“大齊”。對金“世修子禮”,說穿了就是一個“兒皇帝”。本來金國人想讓他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作為金宋的緩衝地區,為金國謀福利。誰知劉豫狼子野心,逐漸做大,成了金國的戰爭代言人,大規模對宋用兵,被擊敗。金國也覺得他實力太大,怕以後不好控制,只好想辦法廢黜他。



可是,要廢除偽齊政權並不容易。“偽齊”已經存在八年,實力做大,不好對付。於是,金國就利用劉豫請求對南宋用兵的機會,抓住劉豫,才將“偽齊”廢除。劉豫,後來被封為蜀王,又晉封為曹王,於公元1146年去世。


秦野雁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些國家或是集團的勢力,為了能夠牽制和以一定的名義對一片土地進行合理的統治,他們大都會建立一個這樣或那樣的偽政權。而這個偽政權的作用,便是幫助它背後的宗主進行對一片土地的統治。

在北宋滅亡後,金人為了一定的目的,扶持了兩個偽政權,它們分別是“偽齊”和“偽楚”。而這兩個“偽政權”的建立,其實就是為了在金人將宋朝的皇帝擄走後,可以繼續有人來統治這個國家,所以這兩個機構才會由此建立。

不論是“偽齊”也好,還是“偽楚”也罷,這兩個機構的形成對於金國來說有很多的便利。這就好比一隻獅子養了兩個小獵狗一樣。因為當時金國面臨的局勢是相當的複雜的,它的敵人除了有宋朝外,還有西夏和蒙古,所以他們對於偽政權的設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實際上就等於是充當了“金偽軍”的作用。

這兩個偽政權卻有大用

雖然在這兩個政權中有一個“偽”字,這是對當地的百姓和統治者來說,但對於金國來說,這些力量就是自己將來能夠進入中原,完成帝業的重要依託,這就好比當年日寇在侵略我們國家的時候,他們因為自己人手不夠,紛紛在中國的大地上將一些偽機構和政府建立了起來,為的就是想要從行政上穩固自己的統治。大家想啊,如果在金國擄走了北宋的皇帝后,不去管理這片土地,很可能就會有其他的好事之人趁機起義,那麼自己好不容易謀來的權力,就會被自己的疏忽大意而丟掉,所以他們為了避免出現,在這片已經統治過得土地上再次出現新的漢人政權,他們就決定在這上面建立出一個個偽政權,為的就是防止漢人有報復自己的心出現,擔心會在自己走後生根發芽。

為什麼不派兵駐守?

這便是這些金人的聰明之處了,因為他們的人手也是有限的,即使當時的漢人不是那麼的集中和多,但也是比金人多的,如果在這個時候他們留下自己的勢力,在這片已經被征服的土地上安插自己的人手,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先不說他們的陣營中有沒有會通漢語的人才,就是兩個民族自己的矛盾,都能讓鎮守這片土地上的金人叫苦不迭,所以他們從節約成本的問題上去考慮,還是決定採用“以漢治漢”的政策,這樣的做法既鞏固了自己在中原的統治,還為自己節省了很多的成本,簡直是一件較為完美的安排。

這些偽政權的下場

偽齊和偽楚都是金人為了能夠進一步統治漢人,而設立的“國家”其實就是他們的辦事機構,他們所想要的便是這些政權的負責人可以時時的為他們監督這片土地上人群的反應,是不是有利於自己進一步的剝削,而且在金人和他國作戰的時候,這些偽政權還能夠給他們輸送一定的物質和糧餉,簡直就是他們所飼養的私人“奶牛”,這些政權誕生的目的便是為了幫助他們,如果離開了他們,這些政權便會沒有意義。在後來這兩個偽政權也相繼的滅亡,徹底的從歷史的舞臺上退下,後世的人們只會將它們看做是當時的恥辱,看做是當時的笑話。

其實就客觀的去分析,金人建立的這兩個偽機構,其實是一件非常高明的事情,這樣既不要自己費盡心思,還不要讓自己特意的出兵、出糧來保證這個“國家”的消耗和安全,而且還能夠給自己國家帶來收益,是一件穩賺不賠的事情。


木劍溫不勝


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軍攻破北宋都城,隨後俘虜徽欽二帝及宗室、百官北上。他們撤退之後,先後扶植了兩個傀儡政權,分別是偽楚和偽齊。

偽楚

偽楚又稱張楚,並不是“張大楚國”的意思,而是因為偽楚皇帝姓張,名邦昌。張邦昌曾經是北宋的太宰兼門下侍郎,受到宋徽宗的寵信。宋欽宗登基之後,對這個傢伙很不滿意,兵臨城下之時,欽宗命張邦昌去金營議和,就沒想讓他活著回來,張邦昌卻死裡逃生,期間還和康王趙構結下了革命友誼。

靖康之變發生後,女真人授意身在汴京的宋朝官員推立一位異姓皇帝來統治北宋故地,他們最中意的就是張邦昌了。但是,這個說不上大奸大惡的張邦昌卻完全沒有稱帝的膽量,他甚至曾經“臥病不食者四日”,直到把女真人惹毛了,下令說“,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這把北宋官員嚇得不輕,他們趕緊“泣勸再三”,張邦昌還是不同意,他執意要自殺以明對大宋的忠誠,北宋百官再次以汴京百姓的生命為由,最終迫使張邦昌即位。

但張邦昌名義上是大楚的皇帝,卻沒有稱帝的膽量,《大金國志》中記載,張邦昌在位期間“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見群臣稱‘予’不稱‘朕’,旨稱‘面旨’,由內降只曰‘中旨’,宣告四方則曰‘宣旨’,手詔則曰‘手書’,至於禁中諸門,悉緘鎖題以‘臣張邦昌謹封’。大抵每事不敢有僭意,逼迫金國之命爾。”

在金兵退去之後,宋朝勤王軍隊也陸續抵達汴京城下,張邦昌在侍御史胡舜陟的建議下,把宋哲宗的廢皇后元祐皇后迎到宮中,請她垂簾聽政。張邦昌寫信給康王趙構,說自己絕對沒有竊據大位的想法,都是他們逼得!隨後,他又退居太宰之位,不再稱帝。

偽楚政權存在了三十三天,就這麼結束了。趙構即位之後,張邦昌天天磕頭認錯,但還是沒能逃脫一死——在李綱的建議下,張邦昌被流放潭州(今湖南長沙),不久之後被賜死。

偽齊

相比於溫順的偽楚,偽齊就有點狼子野心了。偽齊皇帝劉豫在金軍南下之時殺死濟南守將關勝投降,隨後被金國重用,在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冊封濟南知府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他的統治區域包括黃河故道以南的中原地區以及陝西。

劉豫是有當皇帝的野心的,他稱帝之後完善了齊國的政治和軍事制度,也遷都到了北宋故都汴京。對百姓橫徵暴斂以增強自己的實力,甚至還多次南征剛剛建立的南宋政權。看著逐漸做大的偽齊政權,金國深感養虎遺患。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偽齊出動三十萬大軍南下,金國趁機出兵突襲,俘虜了劉豫,隨後宣佈廢除偽齊政權,此時偽齊已經立國八年多了。


國史通論


北宋滅亡後、南宋建國初,中原地區出現了兩個偽政權,其共同點是皆為金人扶植的漢奸傀儡政權。這兩個政權前一個是張邦昌的偽楚政權,後一個是劉豫的偽齊政權。

一、張氏偽楚政權

偽楚政權的皇帝為張邦昌,北宋永靜軍東光縣(今河北東光縣)人氏,進士出身,步入仕途,累官至少宰、太宰,貴為大宋宰相。金軍南侵時,張邦昌曾陪同宋徽宗的九兒子康王趙構出使金營,還擔任了河北路割地使。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下旬,金軍攻陷北宋京師東京開封府,屯軍於京城南中門外的青城,提出議和退師。女真人橫空出世,崛起於白山黑水間,建國短短十一年間,便連續滅掉宗主國大遼和鄰邦北宋,國土急劇膨脹,這便給部族小人口少的金國帶來了管理上的難題。金人無意久留南地,便本著‘南人自治’的策略,打算扶植個異姓附庸政權,作為自己的藩屬國,形成一個軍事緩衝地帶,緩解自身的軍事壓力。誰是理想的皇帝人選呢?金人相中了常打交道且謙卑順承的張邦昌。金人先是逼迫京城中的公卿百官、士民僧道簽名推舉張邦昌,然後以屠城來威脅不肯聽命當偽帝的張邦昌。在百官百姓的苦苦哀求下,本來以絕食、自盡抵制立帝的張邦昌只好妥協。

1127年三月初七,金人冊立張邦昌為帝:‘諮爾張邦昌,宜即皇帝位,國號大楚,都金陵’。張邦昌被金人和漢族百官百姓硬架著當了偽楚皇帝,但他還是很理智低調的,他給自己留了條退路。首先他未乘龍輦,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萬歲,不高居御座而設偏座;再有傳令百官不許跪拜,與官員議事都是面對面平坐,口必自稱名字‘邦昌’;而且降格行政,不稱‘朕’而稱‘予’,下旨不稱‘詔’而稱‘書’,也未改年號,他所任命的官職前面都加個‘權’(暫代)字。他平時穿臣服辦公,聽說金人來了,他才趕緊換上御服出面接待。張邦昌還將皇城諸門全部緊閉上鎖,貼上題有‘臣張邦昌謹封’的封條。凡此種種,可見張邦昌是多麼的小心謹慎、戰戰兢兢,任何事情上都沒敢顯露出一絲的逾矩僭越之行。當然,張邦昌這樣做也可以理解為是在做戲,在觀望,若局面真的穩定了,他也可能就大戲真唱了。

登基第八天,張邦昌前往青城金營拜會金軍東、西路軍兩位大帥,一是致謝,二是面議七件事:乞不毀趙氏陵廟;乞減少歲幣,停止民間搜刮;乞存留京師城防設備;乞待江寧府(即金陵,今江蘇南京市)修繕完畢,三年內遷都;乞金軍五日內班師;乞降格以‘帝’為號,稱大楚帝;乞借金銀以便犒賞。對於張邦昌的‘七乞’,二位金帥皆爽快地應許了。張邦昌見金帥挺給面子,便進一步請求金人放回大批羈押北宋官員,二帥也答應了。

金人確實很給‘楚帝’面子,所應之事亦立馬兌現:停止了對京城金銀財寶的掠奪搜刮;減歲幣一百萬貫、銀絹二十萬兩匹;釋放了大批被扣押官員;雖然五日內沒有撤兵,但十天後也都陸續分批北撤了。平心而論,張邦昌此舉,對保護京師民眾、保護建築、保護官員、減少金人對京師的破壞,起到了積極作用。作為傀儡皇帝,他力所能及的,也就是這些了。三月底四月初,金人擄掠徽、欽二帝及宗室等三千餘人撤離東京北返。臨行前,金人打算留下一些軍隊為張邦昌撐腰,權籤書樞密院事呂好問代為婉言謝絕了。金人一撤,呂好問等人便勸導‘楚帝’退位,將皇位讓給河北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張邦昌真挺識時務,先是派人前往康王處致書,表明自己願‘完璧歸趙’的心跡;然後請出宋哲宗廢后孟氏,尊為元祐皇后,請其垂簾聽政,以待康王登基。四月初十日,元祐皇后攝政,張邦昌以太宰的身份退居資善堂。至此,張邦昌親手結束了自己為期三十三天的‘楚帝’歷史,完成了他宋臣——楚帝——宋臣的輪迴;他的偽楚政權也隨之告終。

趙氏皇族被金人一網打盡,全部擄掠到了苦寒的北國,康王趙構是宋徽宗一脈唯一的骨血,他也便成了興滅繼絕、延續宋祚的不二傳人。五月初一,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登基,建立南宋政權,是為宋高宗。高宗以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二十天頭上覆進為太傅。夾著尾巴做人的張邦昌也只是在新朝的朝堂上立足不到兩個月,便於六月底被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貶謫潭州(今湖南長沙市),安置於天寧寺,一舉一動均受到監視,差不多成了受管制分子。

即便被管制,高宗還是不肯放過這個有政治汙點的偽帝。兩個多月後,九月二十五日,高宗下詔賜死張邦昌。四十七歲的張邦昌遂自縊於天寧寺平楚樓。

二、劉氏偽齊政權

偽齊政權的皇帝為劉豫。劉豫與張邦昌是同鄉,皆為永靜軍人,年長張八歲。劉豫出身農家,發奮苦讀,考中進士,步入仕途,累官為兩浙察訪使。劉豫讀書時,有過不大光彩的行為,曾偷竊過同舍書生的白金盂和紫紗衣,為同窗所不恥。劉豫出任河北西路提刑官時,正趕上金人南侵,他嚇得棄官潛逃到真州(今江蘇儀徵市)。趙構建國後,為躲避金人跑到了揚州。樞密使張愨是劉豫的老鄉和曾一個部門要好的同事,見好友丟了官職,遂力薦劉豫出任了濟南知府。劉豫本想在江南州郡謀個太平官,不願去金人鐵蹄能夠肆意橫行的險地,可未能如願,便只好懷憤赴任了。

惱怒於張邦昌偽楚政權垮臺和趙構建立南宋政權,金人於1128年十二月大舉攻宋。金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山東,中路攻河南,西路攻陝西,意圖將疆界進一步拓展至長江以北。中旬,金元帥左監軍撻懶(即完顏昌,金太祖堂弟)攻破東平府後,隨即揮師北攻濟南府。劉豫派遣兒子劉麟與驍將關勝率軍出戰,連連擊退金軍。撻懶連吃敗仗,無奈只得撤圍,玩起招降的把戲。劉豫架不住誘惑,遂殺害關勝,獻城投降了金人。撻懶遂賞他任京東東、西兩路及淮南安撫使,知東平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節制黃河以南的各路漢人軍隊。

當完顏宗弼(金兀朮)率軍追殺宋高宗,自江北攆到江南,直嚇得趙構漂流到茫茫大海上避難,方才躲過大劫。金人見南宋不大容易消滅,便再次採取‘以南治南’的策略,再立個傀儡政權,形成軍事緩衝地帶,讓這個附庸替自己當看門狗。經過物色,金人相中了劉豫和另一個降將。‘老當益壯’的劉豫當皇帝的野心極盛,遂削尖腦袋鑽營,通過厚賂等手段,找到了大小兩個靠山——撻懶和金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即粘罕,金太祖侄,大金名將,勇略超群,為金主要開國功臣;後專權,連頗有作為的金太宗也奈何他不得)。有一言九鼎的宗翰罩著,劉豫的皇位是坐下了。

1130年七月,金太宗下詔:‘今立豫為子皇帝,既為鄰國之君,又為大朝之子。’讓劉豫世修子禮,將其定位為‘兒皇帝’。二十七日,金太宗遣使冊立劉豫為帝,國號大齊,都大名府。九月初,金人備好璽綬寶冊,冊立劉豫為大齊皇帝,定都大名府。二年後,劉豫復遷都汴京(即東京開封府),偽齊政權是名副其實的傀儡政權,無論軍國大事或獎賞刑罰,以及打官司告狀這些雞毛蒜皮的瑣碎事,都要上報金元帥府裁決,毫無自主權。時黃河、淮河沿岸及陝西、山東等地皆駐紮金軍,為了供養撐腰的金軍,劉豫遂加重賦稅,搜刮民財,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偽齊境民眾恨死了這個漢奸政府,視‘齊帝’劉豫為頭號大漢奸。

偽齊政權的建立,並未能激起以偏安東南為既定國策的趙構集團的義憤,而是甚為畏懼,且不顧國恥待以敵國(地位、力量相當的國家)之禮,國書稱劉豫為‘大齊皇帝’,因欲向金人求和,趙構嚴禁宋軍主動進擊偽齊境,並嚴禁諸將不得喊出‘提兵北伐’、‘收復汴梁’這些帶有刺激性的口號,唯恐惹惱金人。

然而劉豫可並不領趙構這份情,積極擴軍備戰,欲行擴張。不久金人將攻佔的陝西之地賜給劉豫,偽齊的為‘國土’又擴大不少,整個淮河以北的中原及關中大地盡皆歸其所有。金人這個主子也真夠意思,利用趙構求和之機獅子大開口,要求宋軍退出江北,與‘大齊’劃江而治。趙構的妥協也是有底線的,守江必守淮,放棄淮南江北之地,那自己還能睡上安穩覺嗎?金人見趙構不肯讓步,遂發起新一輪的南侵,同時指使偽齊自中原南下入侵。偽齊軍狗仗人勢還真挺厲害,竟一舉攻陷了南宋襄陽、鄧、隨、郢、唐諸州,直接威脅了宋中路防線。

1134年五月,宋神武后軍都統制、江南西路制置使岳飛奉旨率領岳家軍開始北伐,連連大破偽齊軍,不到三個月便盡數收復被偽齊所侵之地,穩固了中線。時趙構正欲與金人議和,投鼠忌器,怕惹惱金人與偽齊,故此嚴格限制岳飛只能收復被偽齊侵佔之州府,不許深入偽齊境。連戰連捷、勢頭甚好的岳家軍只得中止北伐,奉旨收兵。九月,金人慾以戰迫使南宋議和,遂大舉南侵,劉豫積極表現,發兵配合金人南侵。南宋將士奮起抗擊,頂住了金軍和偽齊軍的聯攻。年底,金軍糧草不繼,又得知金太宗病危,急慌慌渡淮北撤。偽齊軍聞知主子撤兵,嚇得慌忙丟棄輜重也撒丫子跑回了淮北。

1136年八月,岳飛二次揮師北伐,攻城略地,所向克捷,中原震動。劉豫見岳家軍威震中原,便緊急徵調鄉兵三十萬,傾盡家底準備孤注一擲。劉豫兵分三路大舉南下,入侵淮南。單獨同宋軍作戰,老劉豫心裡沒底,便遣使向新主子金煕宗告急乞援。煕宗採納大臣的建議,聽任劉豫自行南侵,不予出兵增援,只是派宗弼率軍屯紮於黎陽觀戰,待機而動。主子隔岸觀火瞧熱鬧,劉豫氣歸氣,卻不敢流露半分怨氣,只好自己硬撐著獨力打這一仗了。十月,偽齊東路軍首先被宋軍擊破,主將劉猊僅領著數騎狼狽逃回。另外兩路軍聞知東路敗潰,也嚇得趕忙撤回。劉豫傾力謀劃、拼上老本的南侵遂告失敗,而且損失甚巨,元氣大傷。

金煕宗聞知偽齊南侵大敗而歸,怒而遣使責問,始有廢黜劉豫的意向。金人漸漸感到扶立劉豫這個傀儡政權用處不大,麻煩不小,進不能開疆拓土,退不能保境自守,實在是大違扶植它的初衷。撻懶、宗弼諸大將銜恨劉豫疏遠自己卻專門討好宗翰,便連連交章彈劾劉豫治國無狀,理應廢黜。正當劉豫四面楚歌之時,他的大靠山宗翰又病故了,老劉豫這回可算是徹底歇菜了。金煕宗決意廢黜這個老廢物,於是金人先是不動聲色地控制了偽齊軍隊,然後於1137年十一月中旬智擒偽齊軍隊的總司令、劉豫的大兒子劉麟,最後誘捕了劉豫,將其囚禁起來。

十一月十八日,魯王撻懶、沈王宗弼進入汴京,以數千鐵騎圍住宮門,派出士兵走街串巷四處宣揚‘將請你們的舊主少帝(指宋欽宗)來此主政。’以安民心。二王復召集偽齊百官開會,宣讀詔書,切責並廢黜了劉豫,取消偽齊政權。金人降封劉豫為蜀王,並迫遷劉豫及其家眷到大漠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失勢失位的老劉豫又想起了前靠山撻懶,便厚著臉皮前去哀求人家,結果被撻懶搶白得無言以對。劉豫人品卑劣,性極貪婪,多年聚斂甚豐,僅在汴京查收的資財,有錢九千八百七十餘萬緡,金一百二十餘萬兩,銀一千六百餘萬兩(一說六千萬兩),絹二百七十萬匹,米九十餘萬斛,至此,皆被金人查抄了。老劉豫還極為好色,後宮尚有百餘宮嬪,其中有身孕者九人。

三年後,金人賜劉豫錢一萬貫、田地五十頃、牛五十頭。翌年,改封為曹王。金皇統六年(1146)九月,劉豫病故,時年七十四歲;一說故於1143年六月。

劉豫自降金至被廢,歷十年;自僭偽帝至遭廢黜,八年。

不比不知道,一比知高下。同為大漢奸、同為偽皇帝,偽楚帝張邦昌可要比劉豫好上許多。對於偽皇位,張邦昌是拒絕,是抵制,是被多種力量硬逼上去的;而劉豫則是嚮往,是千方百計鑽營爭取到手的,這便有了本質區別。張邦昌最大的功德是完璧歸趙,主動將皇位奉送給老趙家,使南宋未動刀兵而獲得黃河以南的國土,使軍民避免了兵燹,存活成千上萬的生命。反觀劉豫,積極充當金人的鷹犬,數次挑起戰端,致使生靈塗炭,萬民遭殃,真是罪大惡極!而劉豫的命運卻比張邦昌好上許多,真不知老天是怎麼安排的。


風光藝境


  北宋被大金滅朝以後,在南宋之前,還有一個短暫的王朝,持續了33天就沒了——這倒黴皇帝便是我們在之前提到的張邦昌。

  趙構19歲的時候就毛遂自薦,要去金營當人質,臨走的時候,還大義凜然地說,日後若兩軍交戰,不必考慮我的安危!他一番慷慨激昂,說得送行的人感動異常,眼淚都稀里嘩啦地往下流,但是,還有一個人哭得比這些人都痛——此人就是趙構的陪同張邦昌。這張邦昌奉命陪同趙構一起去大金當人質,聯想到日後在金營中的苦難日子,他自然傷心異常。這樣看來,這張邦昌是陪趙構去當人質的,怎麼又成了皇帝了?這得歸功於他愛哭的性格。

  金人攻打北宋成功後,佔領了北宋的一大片土地。既然是佔領了,就得作為金的一部分進行管理。但在派人去管理這件事上,大金內部誰也不願去,一來是因為文化不通,二來也是因為大金大部分朝臣都是武將,而當時還未能引入漢官管理,因此,此事成了讓金朝頭痛的一件事。

  後來,有金人提出,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即讓漢官當傀儡皇帝,來統治原來漢人的土地,這叫“以漢制漢”。這種政權,基本上各個亂世都有過,在歷史上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偽政權。偽政權即在別國、他族扶持下成立的,需要聽命於他人,配合他人統治的政權,對內對外,該國名義領導都沒有政策上的自主權。只要符合這些條件,不管你這皇帝是何方神聖,是自願的還是受脅迫的,是仁慈的還是殘暴的,受不受百姓擁護,都叫偽政權。

  建立偽政權後,就必須要找個人做偽王——具體找誰呢?有金人便推薦說,張邦昌應該可以。他為人懦弱,動不動就掉眼淚,這樣的人好控制,再加上沒什麼才能,遠程遙控他肯定不敢反抗!剛開始時,張邦昌不同意——他當然也知道當皇帝是好事,但是大宋原來的皇帝是被俘虜了而不是死了,萬一大宋復國、強大了,自己就成了謀朝篡位的逆賊,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但是,不當的話,金人這邊橫著大刀等著砍他的腦袋。最後,據說張邦昌只得哭著登基了。

  有金人撐腰,偽楚政權後來怎麼會消失了?原來,張邦昌當上了偽王之後,整天提心吊膽、神經兮兮的,他所想的只有一件事——讓大家都感覺他是被逼無奈才坐了皇位的。所以,連睡覺的時候,他都不敢睡龍床,而是住在偏殿裡。

  當時張邦昌的後宮裡還有一些前朝的妃嬪,但地位都比較低。這些人原來都不得寵,上面有的是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會討皇上歡心的妃子,但現在那些受歡迎的妃子都被擄走了,就剩下跟自己能耐差不多、零星的幾個同伴,還有一個軟弱無能的傀儡皇帝。於是便有女子在這張邦昌身上使上了“美人計”。出人意料的是,別看張邦昌平時看起來沒有脾氣、沒什麼能耐,他還真是那種軟硬不吃、死活不從的人。他有自己的小九九——凌辱前朝妃嬪,也是死罪!

  這些妃嬪自然不死心——長夜漫漫,自己這大好青春怎能虛度?既然明的不行,那就來暗的吧!有個妃嬪買通了張邦昌身邊伺候他的侍者,令其將張邦昌灌醉以後,便趁機將生米煮成了熟飯。結果,一大早,張邦昌一醒來,發現身邊躺著個前朝的妃嬪,而這妃嬪竟然還說木已成舟。他自然害怕得連魂兒都要丟了——張邦昌立即喚來侍衛把這個妃嬪攆走了。

  攆走她們以後,這張邦昌一身的冷汗依然未下。他左思右想,認定這不是個長久之計——前有大金虎視眈眈,後有後宮妃嬪美人計連連,說不定哪天自己就把命丟了!他趁著金人班師回朝,不斷地尋找趙氏留在國內的舊人。

宋哲宗

  最後,他找到了已經出家的宋哲宗的廢后孟氏。見到孟氏以後,張邦昌自然又上演了一場哭戲——他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哀求孟氏救救自己,救救這趙氏江山。當時,孟氏已在冷寂中度過了長達24年的歲月,也有出山之意,便接受了他的託付。隨後,張邦昌把政權交給了孟太后,自己退居了二線。

  1127年5月,孟皇后以皇太后之身份,冊立趙構為帝即宋高宗,隨之交出政權。高宗的冊立意味著金兵所擄去的徽、欽二帝失去了應有的籌碼威脅作用。可以說,從靖康之難到高宗即位,張邦昌讓位孟皇后,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從北宋到南宋的動盪過渡期。

  但就算謹慎至此,張邦昌也未能躲過這一劫。南宋建立後沒多久,時任宰相的李綱上書極言其罪,本就心存不滿的高宗就把張邦昌賜死了。一共就存活了33天的偽楚政權就此徹底消失。

偽齊,國號大齊,簡稱齊,為北宋叛臣、原濟南知府劉豫在金國扶植下所建立的傀儡政權。 偽齊是金繼偽楚被滅後在黃河以南重建的又一個傀儡政權。

北宋末年,金軍南下侵擾,迅速攻破汴京,俘虜欽徽二宗,佔領宋朝北方大片國土,但由於尚處於奴隸社會晚期的金國無法統治已處於封建社會頂峰的北宋國土,同時也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遺民起義的直接打擊,金國通過在這些地區扶植了一些政權加以統治,偽齊政權便是其一。

偽齊政權作為金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在其存在期間充當了金國對中原人民進行殘暴統治和滅亡南宋的幫兇,執行過反動的內外政策,但也由於此,終致其滅亡。金朝在偽齊境內駐兵、干涉政治、索要鉅額歲幣,偽齊在境內又不得民心,宋朝舊臣大多不肯歸附,“沿河沿淮及陝西、山東等路,皆駐北軍,由是賦斂甚重,刑法太峻,民不聊生”。

歷史

這是一個網羅了原宋故地的一些地主官僚組成的封建傀儡政權,參加其政權者有守衛太原抗擊金兵被俘而不保晚節的張孝純等,大都是舊北宋的官僚地主。在軍事上他招降了一些宋的潰兵、強盜,如酈瓊、李成、孔彥舟、徐文等人。這個政權事事要聽命於金,並充當金攻宋的軍事幫兇,是宋地主官僚中的一些敗類人物的集合體。

扶植傀儡

劉豫字彥遊,為景州(今河北東光)阜城人。宋徽宗宣和年間,為宋河北西路提刑,後徙浙江。南宋政權建立,高宗至揚州,他因樞密使張愨的推薦知山東濟南府。金將撻懶以兵攻濟南,他殺驍將關勝而降於金,金以為京東、西、淮南安撫使,知東平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節制河外諸軍。其子劉麟知濟南府。他與撻懶關係密切。

劉豫之立是適應金政權的預定計劃,由撻懶力薦而成。《大金國志》、《三朝北盟會編》諸書謂出於高慶裔之謀,因宗翰而建立,比《金史》記載更詳。

立偽政權以統治漢地是金政權的既定方針,而撻懶支持劉豫,有意使其成為偽政權的首腦。但是,真正提議組織偽政權的是宗翰、高慶裔集團。高慶裔首建其謀,宗翰同意並使金太宗批准,方開始實際進行工作。

劉豫偽齊政權的建立是由宗翰集團扶植起來的,也得到了撻懶的支持。當時,劉彥宗已死,設於燕京的樞密院歸併入雲中,所以高慶裔得具體主持偽齊政權的建立之事。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下詔,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濟南知府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轄黃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陝西地區,史稱“偽齊”。 九月九日正式成立劉豫偽齊政權。它的性質在冊封中明確說明大齊政權建立的目的是為金佔領的原宋地人民立一君主,對金政權是“世修子禮”,“忠以藩王室”,是金統治下的一個藩屬政權,也就是代金統治漢地的傀儡政權。

不久,遷都東平。十一月,廢用天會年號,改用阜昌年號,並以天會八年為阜昌元年。兩年後,偽齊於四月遷都汴京。

1130年七月,是冊立使出發的日期。劉豫偽齊政權的正式組成應是九月。

南北對峙

阿骨打

阿骨打

1133年正月,南宋襄陽鎮撫使李橫率軍攻偽齊,攻佔潁昌,控制了鄭州以西、黃河以南的廣大區域,直逼汴京。劉豫向金朝告急,金朝派兵增援,金齊聯軍合力展開反擊,而南宋卻卻未出兵增援,致使李橫一路敗退,丟失襄漢六郡,使得偽齊取得了進攻川蜀,直取吳越的有利形勢,對南宋構成巨大威脅。

次年五月,岳飛出師襄漢,不久即收復襄漢六郡。九月,劉豫再次南侵,金朝派兵五萬進行增援。金齊聯軍避開岳飛所在的中路戰場,向東線兩淮地區發動進攻。高宗一方面做好再次出逃的準備,一方面命張俊率部馳援駐守鎮江的韓世忠,命令從淮西前線逃遁的劉光世移軍建康府。但張、劉二人卻按兵不動,只有韓世忠移師揚州,然後誘敵深入,在大儀鎮設伏,大敗金軍。其後,金軍轉攻淮西,十二月,在廬州遭到馳援而來的岳飛軍隊的痛擊。不久,金太宗病危,金軍北歸,偽齊軍隊失去後盾,“南征”至此結束。

1136年十月,劉豫徵發三十萬軍隊分三路進攻兩淮。當時,韓世忠駐軍楚州,張俊紮營盱眙,劉光世屯兵廬州,岳飛扼守鄂州。劉豫之侄劉猊率領偽齊東路軍,在受到韓世忠軍阻擊後向西撤退,準備與劉豫之子劉麟率領的中路軍會合,在藕塘與張俊部將楊沂中遭遇,雙方激戰,楊沂中取得了藕塘之戰的勝利。偽齊劉麟率中路軍與孔彥舟率西路軍,聞訊以後倉皇退兵,三路攻宋的計劃被徹底粉碎。劉豫在宋齊戰爭中一再失利,金朝感到偽齊不但不能成為金宋之間的緩衝屏障,反而成為金朝甩不掉的累贅包袱,兼之金朝也摸索出統治中原的有效形式,便漸生廢掉偽齊的念頭。劉豫請求立劉麟為皇太子,以試探金人意向,遭到拒絕。

滅亡

天會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廢除大齊國,在汴京設立行尚書檯,治理河南、陝西地區。

金建立偽齊政權的目的是代替它統治所佔領的漢族聚居區域,以鎮壓北方人民的抗金斗爭,緩衝與漢族人民的矛盾。至金太宗吳乞買死去,金熙宗完顏亶繼立時,宗翰死去,其集團勢力瓦解,劉豫失去了政治上的強大依靠勢力;另外,北方漢族聚居區經金多年的鎮壓和經營,社會秩序漸趨穩定,人民的抗金情緒有所緩和;金統治集團中的改革派掌握政權,效法封建統治進行社會改革。一些金政權中的奴隸主貴族擔心偽齊勢力的強大不可制。為了金政權能夠直接統治北方漢族聚居區,增加力量,以對付軍力大增的南宋,所以決心廢除偽齊政權。

這是金政權對河南、陝西等地區統治政策的重大改變,由原來的分而治之,改為“混同”。金統治集團認為隨著形勢的變化,偽齊政權已經完成使命,無繼續存在的價值,它要置這些漢地於自己的直接統治之下。在他們看來,既然偽齊政權的存在也需要金兵戍守,莫如自己直接統治為好,以便在北方統一的基礎上,積蓄力量,以圖進取。由於這種根本上政策的變化,以後金統治者再不設傀儡政權,這也說明遼的殘餘影響逐漸消除,金的統治進一步封建化。

可是,要廢除偽齊政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偽齊政權已經存在八年,不僅有自己的土地、人口、物資,且有大批的軍隊和官員,具有一定的反抗實力。為此,乃利用劉豫請兵共圖攻擊南宋的機會,採用軍事突襲的方法,擒劉麟,囚劉豫,一舉廢除偽齊。

金廢除劉豫之後,立即採取如下的措施做為善後處理。

廢齊國尚書省,設置行臺尚書省,歸金政權中央直接管理;

廢去齊政權所制定的一切重法,依據金之法律實行統治;

免去齊政權的許多苛捐雜稅。齊軍士兵願意歸農或充役者,可依從個人意願;

存留於各州的士兵依然照樣供應衣糧,對年老殘疾不勝任軍役的士兵,給予販濟,使其養老;

對齊廢之前被虜或逃走人員,已在鄉和家人自聚者,不許追回;有背夫逃走的婦人,也準上施行,但是奴隸的妻子不在此限;

放齊後宮之人,讓她們自願出嫁或與親屬團聚;無所投靠的,歸宮觀養活;

對齊的內侍人員,選擇留用之外,其他聽本人自願選擇居住之處,一切官員和軍人不得侵犯人民的利益;

被齊政權非法處分的大小官員都給予改正;對有才能的人要開列姓名,申報官府,以次提任;

對古今聖賢墳墓祠廟給以保護,不得加以損壞;

對逃亡江南的人,不管是何種原因,只要迴歸,不加問罪。

這十條善後措施的施行,目的在於安定中原地區人民的情緒,維持社會秩序,顯示在金政權的直接統治下將優於偽齊統治,為金的直接統治奠定基礎。

對齊廢之後,行臺尚書官員的安排也儘量照顧到各方面的人員。金設於汴京的行臺尚書省,除主要領導人由宗弼擔任之外,其餘的成員一方面來自燕人和契丹,另一方面是偽齊官員及南宋叛降者,女真人甚少。這樣做一是安頓了偽齊之舊臣;二是消除了當地人民的恐俱心理,貫徹了阿骨打的團結各族統治者的政策,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經常叛服無常的李成、孔彥舟等降金後再無反覆,就是明證。至於劉豫,後被金封為蜀王。此後,又晉封為曹王,皇統六年死去。金得劉豫馬四萬餘匹,錢九千八百七十萬緡,絹二百七十萬匹,金一百二十萬兩,銀六千萬兩,糧九十萬石,金政權實力大增。

偽齊政權建立之後,就秉承金政權的旨意,加緊了對北方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內外政策均體現了封建地主階級和官僚集團的掠奪性和擴張性,它是金政權中宗翰集團的政治、經濟主張在漢族聚集地區的再現,是當時極為反動的政權。

為了維護傀儡政權的存在,向其主子金政權效勞,劉豫統治集團在政治上採取了極為殘暴的鎮壓人民反抗的政策。把自己的偽政權說成是中原地區合法的統治者,且把江南地區視為自己的一統之地,把南宋軍民的抗金復地的鬥爭說成是侵擾,把南宋政權視為僭壘,完全是顛倒黑白的謬論。賣國求榮的嘴臉暴露無遺。

金政權早在阿骨打與宗翰等制定的滅遼以求“中外一統”的戰略中,即確立了他要繼承遼政權的統治地位,讓四周政權臣服於金的目標。在金統治集團看來,所謂“中外一統”不是佔有其土地、人口,施行直接的統治,而是“號令四方”,使宋、西夏及高麗、西遼、蒙古等所有周邊政權皆向其屈服。當時,他之所以佔據宋的兩河之地,也是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其攻取陝西地也出於這個目的。是以在太宗統治時,攻宋汴京後建立了張邦昌大楚傀儡政權。張邦昌政權垮臺,南宋政權建立後,它又集西路軍的部分合東路軍全力攻擊南宋,企圖消滅南宋,重新建立如張邦昌者的傀儡政權。但是,由於進攻南宋軍事行動的失利,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且當時北方人民的抗金活動甚是激烈,因此,又策劃了在北宋原有的部分土地上建立偽齊政權以進行統治。所以,有劉豫偽齊傀儡政權的建立。

偽齊對外積極發動對南宋的軍事進攻,甘心充當金兵攻侵江南的幫兇。劉豫政權拼命湊集軍隊, 招納江南群盜, 組成傀儡軍,這更壯大了偽齊的軍事力量。在金兵佔據陝西地區之後,又將陝西之地劃入偽齊,更使劉豫野心大增。此外,以藩王之禮見金使臣的規定,尤使劉豫忘乎所以。

這種規定使劉豫雖對金稱臣為子,但終於作起皇帝來,因而甘心為金之倀。阜昌六年正月,劉豫兵配合金兵攻宋,不久失敗,兵還。阜昌七年九月,劉豫以兵大舉攻宋。

結果是十月四日,首先兵敗於安豐,十月八日,劉猊又兵敗於定遠,十月十一日,劉麟退兵於廬州。這一役宋兵取得了勝利,而偽齊政權“失運車七千輛、船七百餘隻,歸正、亡沒散去者大半,喪器甲、偽交鈔、告敕、軍需金銀犒賞之物不可勝計。”因此,劉豫廢劉猊為庶人,免劉復之官,徙劉觀為東京路留守,以其妻弟翟綸為南京路留守。

兩次出兵攻宋失敗,劉豫還不死心,又千方百計地勸說金政權出兵助其攻宋。阜昌八年,劉豫遣戶部員外郎韓元英監場遊何向金請兵,併力攻宋。九月,劉豫因宋酈瓊之降,又派其戶部侍郎馮長寧再向金乞兵攻宋,終被金廢除。

偽齊經濟以剝削壓迫人民為出發點,千方百計聚斂財物,以滿足官僚地主統治集團和金統治主子的需求。劉豫即位之初,即行什一之稅,“馮長寧請立什一稅法,除戶部侍郎”。阜昌三年,“李俅言‘什一稅法’利害,可採,遷監察御史”。阜昌四年,“五月,馮長寧、許伯通刪修‘什一稅法’,大略雲:‘宋之季世稅法害民,權豪兼併,元元窮蹙。’”至阜昌六年“二月,改‘什一法’,行‘五等稅法’”。實行什一之稅,就是收人民群眾年收入的十分之一,這是歷史上最沉重的賦稅負擔。

此外,尚有其他的各種雜稅,名目繁多,多如牛毛。“賦斂及於絮縷,割剝至於蔬果”。“凡民間蔬圃之田,皆令三季輸稅;又令民間供贍射士。”甚至規定“民鬻子者官以百稅。”為了聚斂,至於剜墳掘墓。“西京兵士賣玉注碗與三路都統,豫疑非民間物,勘鞠之,知得於山陵中。”“四民凡含齒戴髮,上自耆老,下至韶齔,微至倡優,無不日納官錢。以內庭種菜,出賣京師池塘,計荷葉數目,猥屑不可盡言。” 應是實情。可見劉豫的剝削是多麼苛重。在偽齊的統治下,漢族人民生活異常痛苦。

偽齊,作為一個被金扶植起來用以執行其“以漢治漢”政 策的傀儡政權,偽齊的經濟政策、制度雖無深入研究的價值(這並不是說其沒有價值),但其貨幣與貨幣鑄造卻是可以深入探討的,因為偽齊曾鑄造過能與東漢王莽錢、北宋趙佶錢的相提並論的美泉——偽齊劉豫阜昌(偽齊年號)錢。

根據清代修成的《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可知,金在其建立初期,未有自鑄貨幣,通行遼宋兩朝舊幣,而在金卵翼下的偽齊政權早期的情況也是如此,但其後偽齊因兩朝舊幣不足以滿足流通,於是才仿北宋大觀錢而鑄行錢幣。由於金所扶植的偽齊政權皇帝劉豫本為河北阜城縣人,劉豫以為自己出身阜城,必是以阜城為昌,故取其年號為阜昌,而沿襲自唐代以來以年號為貨幣命名的習慣,所以偽齊所鑄行之錢幣為“阜昌通寶”、“阜昌重寶”、“阜昌元寶”,合稱阜昌錢。鑄造阜昌錢雖是偽齊政權之所為,但由於偽齊政權自身帶有的傀儡性質,其鑄造實則是金政權之所為,這可以算得上是自金建國以來的首次貨幣鑄造,它結束了金政權長期以來貨幣不自鑄的歷史。阜昌錢書法絕妙,鑄造精整,錢文清秀美麗,比一般北宋錢精整。現存阜昌錢有“阜昌通寶”、“阜昌重寶”、“阜昌元寶”(通寶、重寶二錢“昌”字在下,元寶錢“昌”字在右)三種,皆是對錢,分為真、篆二體,有“阜昌通寶”小平錢,折十錢(絕少),“阜昌重寶”折二錢、折五錢(絕少),“阜昌元寶”折三錢。

由於偽齊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發行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所以其鑄造發行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成為了古錢幣市場上人們競相爭搶的“難得之貨”。

評價

由於偽齊劉豫政權對外依附於金,積極攻宋;對內殘酷剝削、壓迫中原人民,聚斂興兵,政治上腐敗透頂,賄賂公行,種種倒行逆施。這樣一個傀儡統治政權在其存在的八年間,除代替金政權在中原地區進行殘酷的統治外,不能有絲毫的作為,其勢必然垮臺。


跪射俑


兩個偽政權,一個是黃河以北劉豫建立的偽齊政府,一個是金國退走後立的張幫昌的國號偽楚政權。劉豫殺了部將關勝投金後,被金國擁立為偽齊皇帝,在統治區橫徵暴斂,引起怨聲載道,在進攻南宋大敗後,金國也沒援助,看其無能,便去其皇帝封號改封王,最後遷入人內蒙臨潢封為蜀王,最後活了七十三歲病故,得以善終。張幫昌是金國撤走趕鴨子上架硬拉上皇位的,當了三十三天皇帝,南宋重佔黃河以南時,趕忙去其封號,向趙構請罪,趙構本不想殺他,朝中上下一致主張嚴懲,趙構無奈找個理由賜死他,其家人寬恕,張死時六十三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