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小龍女靠撿垃圾度日?丨單親家庭孩子難以化解的心靈困境

小龍女靠撿垃圾度日?丨單親家庭孩子難以化解的心靈困境

近日,有網友在加拿大多倫多購物中心連續兩天偶遇吳卓琳,據悉,吳卓琳在附近垃圾站“拾荒”,將居民丟棄的物品循環再用,疑似靠撿垃圾為生。港媒就此事致電其母親吳綺莉,她表示不做任何回應。

1

看來吳綺莉已經放棄了對女兒的管教。

據悉吳卓琳這次流浪加拿大已經兩百餘天,旅遊簽證早已過期,而且因為年齡不夠也無法工作,所以只能靠拾荒度日。而她此行的目的,是去加拿大找爸爸成龍。一直以來,想和爸爸見一面,是她最渴望的事,但始終遭到母親的反對。

吳卓琳吳綺莉母女之間的相處也是問題重重,吳卓琳兩次投訴吳綺莉對她有肢體傷害,兩人之間也經常發生爭執,最嚴重的甚至有“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衝動表達從屋內傳出。另外吳綺莉也曾經透露過在吳卓琳小時候會體罰她,比如雙手把《辭海》舉過頭頂罰站等等。

吳綺莉自己也是單親家庭長大,有一個情緒問題比較嚴重的媽媽,吳綺莉曾經說,她在養育小龍女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媽媽當成教育子女的反面典型。然而單親母親的情緒遺傳似乎讓吳綺莉又複製了自己母親的教養方式。

2

今天看到這個新聞,又聯想起過往有關小龍女吳綺莉母女那些新聞,忽然就想聊聊單親家庭的孩子。

我最早接觸到單親家庭的孩子,是小學時候,我表姐的一個同學。她父母離婚後沒有人管,就和姑姑一起過了。

當時她姑姑家就住在我姥爺家附近,我們一群小孩子經常一起玩。大家都在傳,說那個女孩兒經常被姑姑虐待,在家裡就像個使喚丫頭,經常捱打捱罵。更嚴重的是,她姑姑還經常不給她飯吃,有一次我姐說,這個女孩兒做課間操的時候暈過去了,後來才知道是餓暈的。

這種事兒在我年幼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比心疼那個姑娘,也明白了失去父母的生活會是多麼悲慘。

3

另外一次接觸單親孩子是陪同學約會,對方帶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兒,同學一直猶豫不決,讓我一起跟去參謀一下。

那孩子特別乖巧,甚至在我看來懂事的有些過分了。在整個約會過程中,他很明顯一直在對同學示好,對她表示親近。我感覺他特別希望同學能和他爸爸在一起,他特別渴望能得到母愛。

在整個吃飯的過程中,我始終食不甘味,心裡特別酸,那孩子越懂事,我越難受,甚至有那麼幾個時刻,我很想哭。

通常來說,無論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狀況,單親家庭的孩子對缺失的父愛或母愛都是十分渴望的,雖然很多時候他們為了照顧大人的情緒,不會表達出來,但內心的渴望卻始終存在。

4

我曾一度以為,在社會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大部分孩子應該對自己的父母是不是離婚已經不在乎了,或者說孩子成年以後,對這些過往也就淡忘了,但事實似乎不是這樣。

這段時間追綜藝《我家那小子》,四位嘉賓中,陳學東和武藝都來自單親家庭。

小龍女靠撿垃圾度日?丨單親家庭孩子難以化解的心靈困境

武藝還好一點,和媽媽一起生活,母愛還是有的。但和朋友吃飯聊天說起自己怎麼還不成家,武藝說起自己爸媽的過往,他說他小時候最害怕的事兒就是爸爸媽媽吵架,感覺特別可怕,想起這個就覺得婚姻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兒。

父母的分手在很長時間裡也讓武藝養成了一個奇怪的習慣:很多時候他買東西都喜歡買雙份,他似乎在以這種方式去撫慰自己對於完整家庭的渴望。

小龍女靠撿垃圾度日?丨單親家庭孩子難以化解的心靈困境

陳學東就更慘了,父母離婚後,他有一段時間被到處寄養,今天在這個阿姨家,明天在那個阿姨家。

為了不讓寄養的家庭討厭自己,把自己趕走,年幼的陳學東會主動幫阿姨洗衣服做家務。一直到成年以後,他都形成了一種過度付出以渴望得到接納的性格。

看到這裡的時候真是心疼得難受。還好最後陳學東和大姨生活在一起,大姨給了她如同媽媽一樣的愛。但無論大姨如何愛他,母愛的缺失是無法彌補的,這個傷口一直都在。

在節目中陳學東曾經在和老師的聚會中失聲痛哭,他說自己特別孤單,自己活得很不快樂。

之前對陳學東這個人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但從節目中瞭解了陳學東的成長曆程,真是心疼得不行。

5

失去父母之愛的孩子,誰能體會到他們的心有多無助,多難過?他們被迫需要快速的成長,快速的懂事。有時候,當很多單親的爸爸媽媽們甚至自己的情緒都照顧不好,遑論給孩子心理支持。這些幼小的孩子還要反過來充當照顧爸爸媽媽的角色,他們幼小的心靈,揹負了太多不能承受的傷痛。

當感情失敗婚姻解體的爸爸媽媽,把對另一半的怨恨發洩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的孩子才是最無辜的受害者?他們以弱小之軀,在最需要父母呵護與陪伴的年紀,卻要為成年人草率而不負責任的婚姻埋單,他們可以依靠的肩膀在哪裡?

6

單親家庭的孩子看似早熟懂事,但內心深處卻飽嘗愛的匱乏,安全感的缺失。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爸爸或媽媽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建設好,不能把婚姻解體後的家庭生活用心經營好,情緒失控、破罐破摔的過日子,對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的傷害。這些傷害會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憑空多出許多的荊棘和泥濘,剝奪他們獲得快樂和愛的能力。

我曾經覺得自己對婚姻很灑脫,過不到一起就離婚,千萬別湊活,就算有了孩子也應該這樣。但對單親孩子瞭解的越多,就越發現,這種想法還是值得商榷的。

對孩子來說,對他最好的愛就是一個完整的家,父母關係融洽和諧。當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一拍兩散和湊合著過都不是正確的選擇。

有了孩子之後,對待婚姻應當相當的慎重與負責,兩個人盡最大的努力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治癒婚姻中的病灶,盡最大可能不讓孩子來承受自己婚姻失敗的後果。

如果兩個人盡力挽救依然覺得分開才是最好的選擇,那麼帶孩子的那個人,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經營好母子或父子生活,盡最大努力減少孩子面臨家庭破碎所感受到的傷害。

你具備一個成熟父母所應有的能力嗎?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收穫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