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应该如何欣赏张九齡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谢小楼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描写深夜相思的千古名篇,其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些时”可谓千古佳句。


望月怀远 | 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玄宗里著名的贤相,还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诗,就是张九龄的《感遇》,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句表达出了他高洁的志趣,历来为人称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张九龄传唱不衰的千古佳句。

《望月怀远》,古诗题中的“怀远”,一般都是“怀内(妻)”的委婉说法。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虽然人们天涯相隔,但都共有此时这美好的月色。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有情之人,既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诗人所怀之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夜,通宵。

有情之人怨恨长夜漫漫,整晚都相思难眠。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可爱,怜爱,怜光满即爱惜满屋的月光。

滋,湿润。

灭掉浊光,怜爱满屋清莹的月光,夜深久坐,披上衣服,感到了衣服露水的湿寒。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还[huán] 寝,回去睡觉。佳期,相会之期。

这美好的月光,不盈捧起赠予你,我还是回到床上睡觉吧,在梦里与你相会。

古诗词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写出了人们所共有的情感。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就写出了所有人深夜相思的情感。

当你在深夜里思念一个人的时候,读这首诗,就特别能体会诗中的情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升起,光辉遍地,在辽远的天地之间,唯有明月的脉脉清辉。在这空寂幽远的意境中,人很容易摆脱外在世界的干扰,沉浸到对一个人深深的思念之中。

思念的人相隔天涯,不能相见,但此时,都共此一轮明月,所以相思之人,都喜欢举头望明月,想象着思念的在明月的那头,也在注视着这一轮明月,明月成了两个相互思念的人情感联结的纽带。

诗的首联营造了相思的氛围,颔联引出相思的主体。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会埋怨夜太短,还没睡够,天就亮了。但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起坐徘徊,辗转反侧,经受一夜的相思之苦,你就会埋怨夜太长了,因为夜的静谧,太容易让人沉溺于相思的苦痛之中了。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睡不着,就只好起来,灭掉烛光,满屋清莹的月光惹人怜爱,此时,要是思念的情人要是在身边,那是多么美好浪漫的时刻呀。

可惜,这美好的月光,只有自己一个独自欣赏。

在这个深夜里独自久坐赏月,露水都浸湿衣裳了。

这两句诗中,字字浸润着诗人孤独自怜的心情。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终于,这相思的一夜即将过去,明月也将西沉,诗人只得叹息,这美好的月光却不能用手捧起赠与思念的情人,只好回床上睡觉,希望能在梦里与自己的情人相会。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将深夜相思的情感写的空灵深邃、委婉深曲,读之让人心醉不已。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千古佳句。

其实天涯共此明月的诗意,前人已有表达过,南朝宋谢庄《月赋》中就有“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后人也常有这样的诗句,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其中代表。

但张九龄的这一联,以其辽阔幽远的意境,成为此中千古佳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种复杂的技巧。就这简洁凝练的十个字,却营造了辽阔幽远的意境,为天下有情人找到了内心的寄托。

明月在中国人的语境在千年演变,在这一句诗中,固定成国人文化情感的联结纽带,明月在我们心里,不只是一星球,她是故乡,是亲人,是友人,是情人,是我们内心文化相思的寄托。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这首诗可称为浓缩版的《春江花月夜》,也许张九龄就是从张若虚那儿获得的灵感。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从题目看,

望月怀远,月圆之夜,怀念远方的亲人。

这是首孤独沉静而略忧伤的诗。

这类题材的太多,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苏轼《明月几时有》,都千年不朽,

一脉相承,月所承载的文化积淀与思想内涵,是千百年来始终不变的唯一的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是名句,妙在一“生”字,一“共”字。

化用了《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不同的是,

张若虚要表达的是“理”,自然的壮阔永恒,海潮与明月一体相存,有升有落。

这首诗却强调后半句,“情”。

海上明月初升,天涯海角,无论何地,都会同起睹月思人之情,这是人的天性。

“生”,而非“升”,是从无到有,由海孕育的月,赋予月以生命,人情,见证人间这一美好的感情,“共”则强调月圆夜思念情的共同性共通性。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情人,分隔两地的恋人,怨的是漫漫的长夜,彼此不能相见,起的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的相思情。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灭烛:熄灭烛光,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

灭烛怜光满,长夜不能入睡,是因为烛光太明了吗?

是因为月色皎洁,浩渺无边,才有这爱惜满月之光的举动。

于是披衣走去庭外,在那姣好圆月的光华之下,只觉夜深露湿,滋润沾衣,尽管如此,诗人仍伫留月下,望月思人。

一个“觉”字,细腻微妙,慢慢感受,不知不觉,可见诗人伫月之下时间之长,一个人,感受月的光华与露的渐重,明知寒意而欲罢不能,这是孤独的煎熬与思念的苦楚!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盈手:满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见到满月之光,想到远方之情人,定是一同在月光之下,同我一样的,思念彼此。

在这相思不眠之夜,用什么相赠友人呢?我只有满手的月光,虽然月光饱含相思之意,但又不能送与,怎么办呢?我还是睡吧!也许睡梦之中还能与你有相聚之期呢!

能不能佳期如梦,诗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无穷的韵味与想象。这首诗写于张九龄由于李林甫把权而贬为地方官之时,

从权倾朝野的宰相到地方小官,这样的大起大落,诗歌反而平和沉静,只因月夜一份静谧而美好的思念!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同样是贬官之后所作,逆境之中,更觉亲情的珍贵,更能看透人生,在月圆月缺的变化中,获取一份旷达与超脱。

张九龄的诗也是这样!

从自然的体悟中获得内心情感的慰藉与力量,恰是这些诗人打不败不认输的坚韧所在,也是打动人心的地方。

再比如张九龄另一首诗《感遇》:“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同样如此。


一绿浮芳


张九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意即:当月亮从海的那边升起来时,各自都在天涯的一角共望着对方。怀想着有情深义重的远方友人或恋人,我们彼此都怨恨黑夜漫长,整夜都想念着对方。熄灭蜡烛,心中仍充满着怜惜月光移影;我睡不着、披着衣服到屋外走走,觉得当夜增添了一种难忘的意境。我不能用双手,通过美好的月光,无代价地把情思寄送给你,只能在梦乡等着与你相逢的佳期。

对于此诗,作者张九龄(678~740),唐相,《新唐书》称他为相“谔谔有大臣节”。所谓“谔谔”,就是正直。他所作的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所以此诗很通俗又生动,意义深刻,值得欣赏。

⑴望月怀远:对着明月(也许是八月十五),怀念远方的友人、恋人、亲人。

⑵诗首一联,反映作者与对方两相思,不知对方是否一切都好?

⑶诗第二联,反映作者与对方彼此悉心念念,相思情苦。情人,包括对方和自己。竟夕:从天黑起至一整夜。

⑷诗第三联,可以想象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夜晚,也许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夜,容易忆起“千里共婵娟”。

⑸诗第四联,情意思念切切,无法相逢,只能寄望梦乡再遇佳期。盈手:双手满捧,真切之意。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这不是一首情诗,但比情诗还要美丽!

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中,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这三种感情的基础是完全不同的。亲情连接着血脉,荷尔蒙多巴胺链接着爱情,而友情则是由相同的志趣爱好链接在一起。

这首诗其实写的就是珍贵的友情。张九龄写诗的风格是风流含蓄,清新健雅,用字用词质朴清淡,但韵味悠长。字里行间体现了他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出神入化的化用前人诗句的能力。也充分说明了,原来重视教化作用而不大重视艺术表现力的初唐诗歌,正式进入了盛唐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九龄,这个第一个出自广东的进士,这个正直善良文质彬彬文采斐然的宰相,是真正的盛唐诗歌的第一人。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诗歌的皇帝的话,那张九龄就是盛唐诗歌的开国始祖。如果说那个写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是由初唐向盛唐过渡的虎尾的话,那么张九龄,就是盛唐诗歌的龙头!

所以,我们要记住张九龄这个名字,他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序幕。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张九龄在被贬期间,写给朋友的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切思念。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一首情诗,请注意,张九龄是在唐朝,他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写情诗的,即使写也是假装代别人特别是写闺中的情感。这要是在北宋,有一大帮人会跳出来写那些缠绵悱恻的小情歌。比如柳永、秦观、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张九龄这是用一种极为清淡的语言,有滋有味地说自己的思念。

其实,我以前也是诗人,不过是业余的诗人,是那种没有出版过但同学那里有手抄本的那种。我看张九龄那么美好的诗歌,干脆我也用诗歌,把他的诗意翻译出来。反正翻译的不好,张九龄也不会打我,因为他是一个宽厚的老者。

望月怀远之文溪版:

那里是飞着神仙的海上吧,神仙们不需要思念,

那轮明月就在身边。

而我们,隔着山隔着海隔着三千里的遥远。

今晚,

你在月亮这边,我在月亮那边。


月亮过来了,是和涛声一起来的,伴着嫦娥吴刚和桂花树的幽香

你没来

你大概坐在月亮最高的山上

我看见你的目光,随着月光一起

笼罩我。

远隔天涯啊,此刻,月光牵着你和我

牵着这世上,思念的人多情的人天各一方的人。


夜还是太长了

因为,思念在此时会疯狂滋长。

睁开眼思念增加一分,翻个身思念扩大一倍。

于是,我让我和你的影子,

隐身在漫天霜华中

站成拥抱的姿势。


月光太狡猾,

他也许在赴一场约会

我抓不住它,我送不到你的手中

只好做一场梦吧

撑着一支长篙或者一片苇叶

以蝴蝶飞过沧海的姿势

飞向你。

好了,我们继续欣赏张九龄的诗歌。张九龄是很喜欢写月亮的人,也是能把月亮写的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张九龄最擅长用月亮来写友情或爱情。这也最能引起人的共鸣。因为所有能引起人的共鸣的作品,都成了经典。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吧,多美好的情感!


好玩的国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寢梦佳期。

。。这是张九龄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与亲友天各一方共望同一个月亮。亲友与我这样的有情人,彻夜不能入眠,只把对方苦苦思念。怨恨这漫漫长夜大长,把屋里的蜡烛灯灭了,看见月光充盈令人怜爱,披衣出屋望月露水却打湿了衣裳。手捧明月光又不能相赠给亲友,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中的佳期与亲友欢聚。

。。海上生明月,首句就紧扣题目写望月。望见大海之上升起一轮明月,这画面这情景多美。天涯共此时,这句写怀远,怀念远在天涯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此时应该也在望着同一轮明月。情人怨遥夜,诗人与亲友是有情人,与情人相思夜不能寐,怨这漫漫长夜大长了。灭烛怜光满,把屋里的蜡烛灯灭了,屋外的月亮正是满月,更使人怜爱。披衣觉露滋,披衣走出屋去,却被屋外的露水打湿了衣衫。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相思不眠之际,相隔天涯,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手捧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但又怎样才能赠送给你呢?还是回屋去睡吧,睡着了也许在梦中能有与亲友相聚的佳期。最后两句构思奇妙,意境清幽。诗至此也也戛然而止,余韵袅袅。更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友的一片深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由望月转入怀远,意境雄浑阔大,是望月的千古名句,《望月怀远》也就成了千古名篇。


士心日月18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最著名的诗篇,其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些时”脍炙人口。欣赏这首诗我以为有一下地方要注意:

一、主题

诗言志,志,广义的说包括感情,狭义说是指文以载道的道。

张九龄的这首诗望月怀远,远是指远方的人,从狭义说不像他的感遇诗十二首,这里没有言“志”。可以比较一下: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二、句法

初盛唐诗人有时不太避讳句式结构的雷同,一是声韵上结构雷同,二是语法上的雷同。这首诗前三联六句都是212句式,这样读起来在声调上会感觉单调一点: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其中前4句是简单句,语法上完全相同,主谓宾。第五六八句有变化,是复杂句,都有两个动词,两个动宾结构组成一句。


三、男子角度的怀思之作。

诗词未必须有豪言壮志,也无须一定要有隐喻寄托。这首诗就是思念亲人时感情的流露。

整首诗情与景相互交融,情深而不感伤 ,有篇有句,是难得的望月怀思之作。

古人写情诗常以女性角度用女性语言写成,士大夫很少以男子角度写思念情人的诗,到了宋朝可以看到很多人用“词”来表达,但同一个人的诗作依然是道貌岸然的形象。


张九龄的这首诗性别区分不太明显,不过在唐朝,明确以男子角度的怀思之作也有一些,例如李商隐有一首七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另有杜甫的五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张九龄,唐朝开元时期著名的贤臣良相,几乎是“零差评”的一个完人,谥文献,世称“文献公”。

张九龄生于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祖上可以追溯到西汉开国贤臣留侯张良,世代官宦之家。《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

“(张九龄)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张九龄家在韶州曲江,今天的广东韶关,能够得到广州刺史,相当于省长的夸赞,这个孩子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张九龄没有辜负王刺史的期待。

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二十四岁的张九龄进士及第,被主考官沈佺期赏识,走入仕途。公元707年,张九龄通过吏部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

从公元707年到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前,张九龄隐藏在官场之中,以一个秘书郎的身份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张九龄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机会。殿试优等,张九龄被授予左拾遗。然而因为和宰相姚崇不对付,四年之后辞职回老家。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张九龄因为主持修筑通往大庾岭的官道有功而被起用。三年后,张说拜相,十分赏识张九龄的才华。张说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后出词人之冠也”。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张说因李林甫等人弹劾罢相,张九龄受牵连,被贬。五年后,再次被起用,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张九龄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担任宰相,主理朝政。三年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3年,因李林甫的排挤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就是写于张九龄被罢免宰相之位的这一时期。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应用白描的手法,看似用字简单却大气磅礴,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样,成为千古名句。海边的月亮升起来,雄浑壮阔,“天涯”二字,由景入情,不禁怀念同一个月亮之下的那个人。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相隔天涯的情人,难以想见,甚至对那漫无边际的黑夜也生出了怨恨,看着窗外的月光,辗转难眠,一整个夜晚,都在思念着远方的那个人。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起身下床,点起烛火,悠悠长夜反而显得更加孤独寂寞,只好吹灭了烛火,打算披衣走出院门,又因为露水过重,无法畅快地散散步,发散心情。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提起笔来,打算给远方的那个人写一点什么,可是又无话可说,难于下笔,只剩下这满屋的月光,只好回到床上,希望在梦中,能够见到朝思暮想的那个人。

《望月怀远》情意绵绵,描绘了一个远在异乡之人,热切地思念远方的亲人时的情态,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很有相似之处。但是联系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被贬之后的张九龄,或许在借这首诗,表达对皇帝唐玄宗的忠贞剖白之心。


李林甫等奸臣的阻隔,让他无法留在玄宗身边,主持朝政,而玄宗不查,被小人说蒙蔽,君臣之间,相隔有如天涯。张九龄有心为自己辩解,但是又觉得是徒劳。最终,他没有多说什么,平静地接受了被罢相的事实。

然而唐玄宗,也并非不知张九龄。《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风度翩翩,长相俊美,身姿清隽挺拔,处事端正随和,深得玄宗之心。可惜,君臣相知的美谈,始终没能在小人的搅和下得以保全。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张九龄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唐朝最后一位贤相,就此凋零,而在张九龄去世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开元盛世也就此走入衰落。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们不妨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张九龄的身份背景……

作为一代名相,张九龄可说是置身于一个辉煌的时代,其不仅仅是唐王朝的辉煌时代,也可以说是纵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辉煌的顶峰——这就是开元盛世!

可惜的是,由于张九龄的这背身一转,终结了唐王朝的辉煌……同时,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辉煌续写戛然而止……唐中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由于张九龄的罢相开始有盛转衰……

诗篇起首两句,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不刻意渲染,仅仅是脱口而出,就觉气象恢弘……接下来两句,长夜的怨……长夜的相思……无不强烈刻意‘情人’……紧接着,灭烛亦无眠,原来月光正明,该如何度过不能入睡的漫漫长夜?露滋,正是月夜景色的实写。末两句,不眠之夜,拿什么相赠予我思念之人,只有满手捧着月光……可我又不知道如何送给你……只盼自己做个好梦,在梦中与你相会!

言虽尽而意无穷……让人觉得余韵袅袅,回味不尽……


云卷云舒152754837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天空的月亮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光芒的境界。远为大白若辱。容易引起人类情怀的大音希声就是共鸣,产生了题目望月怀远。

天得一以清,一是月亮,天空有月亮,天空清朗,海上生明月。天地视万物为卑微的草,天地像风箱,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住时间的安静,此刻就是守住此刻月空的时光,想出天涯共此时的诗句。

天无以清将恐裂,神无以灵将恐歇。怨遥夜的怨字与夜起的相思诗人惯性的诗句万丈汹涌生起高潮。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是诗人要灭火,达到人性安静的解脱。

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诗人解脱相思方法,把蜡烛灭掉,当蜡烛变没有,月光就住进了屋子,灭烛怜光满。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自均是公平,有了公平,诗人心情是平静,披衣觉露滋。

相思的苦解脱,轻松的诗人满手掌的月光的礼物,诗人散步回来,感觉睡觉会做个好梦,佳人无梦是诗人最好的梦,所以还寝梦佳期。


我写小说江山画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 《望月怀远 》

张九龄身上标签:盛唐名相,政治家,文学家。《望月怀远》是他的代表作。

张九龄位居宰相,因直言进谏,加之李林甫陷害,终被唐玄宗贬官。诗人被贬之后,作诗才赋爆发,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怀远字面理解应为怀念远方的亲人,也就是月下思念亲人的意思,但结合时代背景,很大程度上寄寓着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隐含着政治抒情的意义。

全诗大意:一轮明月在海上徐徐升了起来,天涯各处的亲人们,和我一同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象,夜深人静,更加重对亲人的思念,情人怨恨漫漫长夜,无法入睡,苦苦思念。诗人熄灭烛光,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诗人披衣出门,寒露沾湿了衣裳,月光虽然美丽,可无法赠予远方的亲人,无奈之下,还不如回到床上早些入睡,入梦与你共相会。

全诗画面感非常清晰,细细读之,很能融入诗人的感情,感受他的情感之深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小时候,还不知道张九龄,就已知道这一名句,已然忘记是从哪本课外书翻到的,还是语文老师在课堂提到的,总之就深深地记住了这一句,还记得小时候喜欢和三五好友,节假日去海边玩,尤其是中秋节晚上,海边的月亮特别明亮,人又多,还有人放烟花,吹着海风,看着月亮,总能想到这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现在,这一句依然是被传诵的名句,《望月怀远》也依然是被传诵的名篇,星转斗移,流年转换,经典将永远流传。

千古名句,情韵悠长,诗人的真挚与思念,表达得婉转不尽,情意深长,意境清幽。

一轮明月,承载着满满的深情,多么动人心怀,令人难忘,这大概就是人们喜欢它的缘故。深刻的情感,即使搁置在月光下晾晒,也可以令人感动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