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近期很多P2P网贷平台爆雷了?

白起173537458


早在此前,范伟曾经在春晚上留下一句经典台词,“防不胜防啊”。而将这句台词用在当下的P2P行业,似乎最合适不过了。就在这个炎热夏季,P2P行业却迎来最冷冽的寒冬。

引发爆雷潮的众多P2P平台,一时之间成为备受舆论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对应的,是海量投资者损失惨重。即使是还没爆雷的P2P平台投资者,也都已经陷入风声鹤唳的高度紧张状态,唯恐下一个血本无归的就是自己。

而之所以P2P平台接连爆雷,并引来疯狂的爆雷潮,与政策监管环境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上,一直以来政策监管环境的松紧程度,都是P2P行业的生命线。从本质上看,政策监管环境的松紧会直接影响到P2P平台是否合规的标准,进而影响到它们的性质。

此外,P2P平台的资金流向是决定它们生存的关键因素。而当政策监管环境收紧时,有可能会引发恐慌性挤兑,最终对部分实力不足、底蕴不深的P2P平台造成致命打击。而除了监管原因外,很多P2P平台自身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P2P平台并不正规,存在缺乏自主造血能力、没有可靠信用审核体系等问题。当问题堆积起来后最终引发了质变,让它们受到了重创,难以玩转一个长资金链。

不过P2P行业的爆雷潮虽然已经来临,但不能否认的是P2P平台仍然是投资、理财的首选方式之一。在当下及未来的金融领域,P2P行业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真正的P2P平台不会跑路,且它们正在用技术为金融行业赋能,积极响应着国家金融普惠、助力实体经济的号召。

甚至就连新华社也发表文章提到,“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P2P,P2P行业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缩影。”

而此次P2P平台爆雷潮也未必就是坏事,因为其本质上是一次去芜存菁、优胜劣汰且让市场更规范化的历练。甚至爆雷潮的发生,对于P2P行业来说是一个自我净化的正常阶段。在行业变得愈发健康、规范之后,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加纯粹、开放而又安全的投资环境。


科技新发现


原因很简单,现在经济增长放缓了,之前p2p还可以吸引到新的资金,现在p2p已经吸引不到了,这就会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p2p究竟是干什么的,其实就是个网贷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撮合借款人和贷款人,让贷款人把款借给借款人,其实最简单的就是这样一个原理。

所以很简单,如果借款人的信用不够,没有太多的偿还能力,最终一定不会还钱,这样还钱的人少了,p2p网贷平台就会爆了,再加上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那就只有这样一条路,还不上钱,爆雷。

还有一些p2p网贷平台,名义上是p2p网贷平台,实际上是有着其他投资,或者其他生意甚至可以被定性为是非法集资,这样的平台还是爆掉比较好,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性,经济增长一减缓,他们的副业收入一少就容易爆雷。


海汇观潮


P2P行业的“大崩盘”已经开始。

  阴雨从去年年底就已经显现。2017年12月钱宝网创始人自首,今年2月旌逸集团爆雷,4月善林金融跑路,5月中融民信被查。而近两个月内,这波爆雷更是到达了高潮,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其中不乏累计交易额达百亿级的P2P平台停业,包括钱爸爸、牛板金、银票网、投融家等,仅7月9日一天,爆雷的P2P平台就有16家,42天内平均每天爆雷2.6家。成千上万的投资人血本无归。相比此前的爆雷潮,连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深陷其中。

  当前,拖延兑付、跑路、资金池、期限错配等负面消息不断被曝出,幻灭与恐慌蔓延,雷潮还在继续。

  “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收紧应该是这一轮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在金融去杠杆,M2增速开始放缓之后,P2P行业的贷款余额、新增投资人增速也在下滑。一些违规进行期限错配的平台,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出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一轮资产端出问题的应该大部分是企业贷款,包括之前还没有消化完的大额融资,还有一些企业的过桥贷款,这部分企业应该是在去杠杆过程中最难受的。”他表示,对于一些上市系平台来说,他们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是依靠旗下平台来自融,伴随金融业去杠杆,这些平台在动荡中最先倒下。


投资界


繁华来得容易去得也快,来去一场梦!

网贷之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停业的问题P2P网贷平台高达71家。



此轮“爆雷潮”本在意料之中。6月是P2P备案大限。2017年12月8日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一些问题平台在对照相应整改方案后,自知在合规性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选择清盘退出。

但如此大规模、破纪录P2P平台接连“爆雷”,却大大超出预期。洞悉其中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乱象依旧,P2P行业风险居高不下

自监管出手整顿以来,P2P不良环境有所改观,但行业乱象依然猖獗。

一部分平台反正达不到备案标准,干脆破罐子破摔,干起坑蒙拐骗的勾当。

一部分平台为降低获客成本,不惜铤而走险。比如唐小僧,联壁金融等所谓四大高额返利平台,窟窿越来越大。

一部分平台为逃避制度监管,业务“换穿马甲”。比如,“现金贷”业务摇身变为各种“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高利贷和套路贷。骗钱跑路仍是多数从业者的心态。



二是市场流动性急转直下,成为压弯P2P的稻草

上半年去杠杆加速,流动性持续紧缩。P2P高风险高收益特征,注定它受到的冲击也是最直接的。



企业债务违约率上升,导致关联的P2P网贷平台出现逾期,由于企业融资规模都较大,一旦违约就是大事。

再如,股市大幅跳水,一些炒股坐庄或者配资的P2P,损失惨重。屋漏偏逢连夜雨,许多新房摇号要锁定资金,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导致全民打新,又把P2P给抽惨了。

…………………………………………………………………


史晨昱


第一:事件描述

自今年6月以来,P2P网贷行业出现了一波平台爆雷潮,仅7月份以来,短短10天就有高达40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涉及资金超过1200亿。

而在美国上市的网贷公司股价也纷纷受波及,周二美股收盘,拍拍贷大跌11.84%,简谱科技收跌9.54%,趣店收跌6.82%,宜人贷收跌5.56%。其中,不乏公司股价年初至今遭遇腰斩,个别股价甚至不足高峰时期的一个零头。

第二:P2P行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爆发,资本的持续涌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行业过去几年的蓬勃发展。而P2P行业之所以能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推动下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大量新兴的中产阶级,需要一个更好的投资理财方式来帮助自己跑赢通胀。相较于其他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P2P网贷平台以其超高收益率,以及注册送红包,推荐有奖励等活动,让不少投资者趋之若鹜。

然而由于监管的缺失,P2P行业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当前是乱象丛生,大量P2P爆雷,不少公司要么提现困难,要么直接跑路或者清盘。

第三:P2P连续爆雷的原因

近期大量P2P爆雷,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以来股市表现差,很多P2P的钱是借来炒股坐庄或者配资的,股市这里爆仓的多了,P2P的本金自然就没了;另一方面是许多地方新房摇号要锁定资金,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导致全民打新,很多人需要从P2P中提取投资额,或者在P2P平台上进行借款,造成供需的失衡和瞬时的资金。

宏观层面上,经济的下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备案的延期,行业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投资人恐慌情绪蔓延,也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急剧恶化。

第四:高收益后的风险蔓延

如今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动辄百分之几十的年化收益,兑付记录良好,做任务的模式也有互联网基因,因此投资者出现年轻化趋势,不再单一集中于中老年群体。

许多年轻人则以网贷,消费贷,信用卡套现等形式,借信用贷款加以杠杆的方式投资这些互联网高息平台。甚至有些激进的年轻投资者办了十几张信用卡套现,并借呗微粒贷等网贷借款,一共凑了百万资金投资钱宝网,吃去工作以吃息差为生。这就意味着,某些地方的P2P领域的风险,已经逐步向网贷等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甚至信用卡,消费贷等传统金融领域蔓延。

第五:事件启发

互联网金融,隐藏在高收益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投资风险。

众所周知,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正如银保监会主席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言,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的本金。其实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你看中它的利息,别人看上的是你的本金。


立马财经


你想的是一夜暴富,私募骗子满脑都是卷款跑路……

“阜兴系”实控人跑路、旗下私募违约的事件如今还在发酵,甚至愈演愈烈。(“阜兴系”私募东窗事发始于6月底,相关公司私募产品出现兑付预期,涉事私募基金产品金额超过200亿元,私募实控人失联。)

还没等消停,8月8日,中基协发布通知称,目前已将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482家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本批次新增 7家私募基金无法取得联系。

这7家或失联的私募基金分别是:

序号

拟失联私募机构

1

北京锋创财富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

亚洲掘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3

北京金凤凰咨询中心(普通合伙)

4

承辉宏(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5

深圳市前海中精国投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

亿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7

广东谊信投资有限公司

金融圈这么乱了?爆雷就这么常态化了?!

对于p2p跑路、银行诈骗跑路,最近并不陌生,私募机构竟然也出现了跑路现象,确实让投资者紧张,毕竟动辄就是上百万的投资。

穷人死于P2P,富人死于私募。再应景不过了!

私募圈也不全是大佬

一直以来,私募入门的门槛较高,在外界看来,能够在私募圈叱咤风云的,都是有钱的金主,若非大佬,就是家里有矿……

按道理说,私募基金虽然属于非公开募集资金,但私募基金管理一直属于比较规范系列,如果想要开展私募业务,需要行业协会核发的经营牌照以及产品备案。

大家知道,私募的投资门槛是100万元,并且基金账户与公司的账户是分离开的,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对客户资产状况要求高。一只产品募集完,随随便便都是上千万甚至几十亿的规模。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P2P那样的风险事件。

难不成,跑路会传染?

仔细梳理火爆私募圈的“阜兴系”跑路,所涉及的“意隆财富”为P2P平台公司。其实很多P2P平台公司,现在都在做私募股权投资(私募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很明显这是一起,P2P平台炸雷,附带母公司发行的私募产品连带炸雷的事情……

私募投资须谨慎

就私募产品本身而言,相对公募基金来说,由于流动相受限,承担的风险也较大,收益也就比较高。

首先,私募的起投点是100万元,市场上几万就能投的“所谓私募产品”,肯定不合法。

其次,私募基金产品一般需要托管,如果没有托管人的缓冲保护层,也就意味着少了一层风险缓冲垫。但要注意托管人,一般能够有托管资格的是银行和券商。

再次,私募基金不得向投资人承诺保底收益,如果私募基金的发起人向投资人许诺保底收益,是违法行为。私募基金作为高风险产品的代表,从未允许企业或机构在任何形式的文件或宣传中表示可以“保本保收益”。骗子私募公司通常举例强调高收益,强调发财,引诱投资者投资。不要轻信“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对高收益产品保持警惕。

最重要的是核实私募发行主体的资格,一家优秀的私募管理机构必须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包括投研部、运营部、合规部、风控部等。如果一家私募机构的营销人员特别多,那就要小心慎投了。截至2018年6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0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3854只,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2.6万亿元。

最后,如果私募产品涉及到项目,一定要实地调研,并核查私募机构信用及合规方面情况。

不过,午茶君最后要说,当下“跑路”像是会传染似的,不多长一个心眼,还真的不敢混迹资本圈……


财经早餐


归根结底是股市暴跌。可能很多人会很奇怪,股市暴跌和P2P平台有什么关系,这明明就是完全不同的领域,有完全不同的投资者、理财者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和p2p平台的实际控制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段时间股市暴跌,跌得最狠的,或者最受伤的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这种机构通常涉及业务繁多,杠杆也比较高,上市公司股权基本都抵押在银行来获取贷款,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债权,这并非是他们杠杆或者负债的全部,这些机构很多还收购了不少P2P平台。

通过这些P2P平台获取资金,如果是在现金流比较充裕的阶段,这些P2P平台还能存活下去,所谓存活下去,并不能代表他是在健康运转,但代表P2P平台的资金是可以接续上的。

但股市暴跌,通常已经导致这些上市公司抵押在银行的股份不值钱。银行会要求上市公司补充质押,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而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份已经充分质押,缺乏进一步能够抵押给银行的资产。怎么办呢,不少机构还是宁愿在银行维持信用,所以尽量抽取网贷平台的资金来补充给银行。

但前段时间的股市暴跌跌破了大部分机构的杠杆底线。这些公司的现金流直接枯竭。网贷平台的资金存量本来应该是一个恒定值,现在大量公司集体抽逃资金,而且投资者理财者也对网贷平台开始不信任,开始抽取资金。在双向力量的作用下,网贷平台暴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整个网贷市场已经彻底没钱了。


程蝉


这段时间一直可以看到网贷平台爆雷,那为什么会爆雷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监管缺位和违规经营是“爆雷”原因。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2018中国P2P网贷行业“爆雷”热点监测报告》,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爆雷”平台涉案金额已超8000亿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超过850多家,整体涉案金额超过8000亿元,波及用户规模超过1500万人。

问题平台汇集沪浙地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中,上海、浙江汇集了国内近四成的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分别占比20.6%和16.8%。

七月“爆雷”平台已超200家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以来,中国P2P网贷行业危机集中爆发,截止至7月24日,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超200家。

互联网金融行业言值整体偏负

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控系统监测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言值走势不稳定,且整体言论偏负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期众多P2P网贷平台纷纷“爆雷”,包括失联、跑路、立案等,负面新闻众多,是影响整体行业舆论偏向负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P2P爆雷”相关话题热度持续上升

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控系统监测显示,“P2P爆雷”相话题关热度呈现持续高涨趋势。随着P2P网贷平台“爆雷”事件升温,网民关注度也提升。“P2P爆雷”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高频词语,热度急剧上升。

中国P2P网贷平台知晓度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达56.1%网民了解P2P网贷平台,其中,11.3%网民曾使用过,32.7%网民未使用过且没有意愿使用,未使用过但有意愿使用的占12.1%;而超40%网民表示完全不了解或仅听说过该平台。

近五成网民认为P2P网贷平台不太安全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50%网民认为P2P网贷平台不太安全,有27.7%网民保持中立观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P2P网贷行业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网民交易仍需加强谨慎和警惕,防止受骗。

风险高低是网民考虑P2P网贷平台主因素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达55.6%网民在选择P2P网贷平台时主要考虑平台风险的高低,有38.6%网民表示主要考虑平台收益率。

监管缺位和违规经营是“爆雷”原因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达59.3%网民认为此次P2P网贷平台“爆雷”原因为监管的缺位,P2P平台呈现野蛮生长,50.3%网民认为违规经营也是主要原因,不良经营导致风险的积累爆发。

“爆雷”责任在于平台自身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2.3%网民认为“爆雷”事件出现的责任在于平台自身,39.7%网民认为监管部门也有一定责任。

超四成网民对P2P网贷平台未来形势持中立态度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达43.5%网民对P2P平台未来发展情况持中立态度,22.1%的网民态度乐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近期P2P网贷平台频繁爆雷,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P2P网贷平台高回报率仍对大众具有较大吸引力,因此,大众对P2P网贷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普遍持观望态度,但行业在后续发展中也将面对大众信心的重新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