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漢孝惠帝劉盈明明有六個兒子,為什麼皇位會傳到弟弟劉恆手裡?

風過初夏雨過天晴


或許因為中國歷史太長的緣故吧,所以中國歷史教科書在介紹各朝代時所用的篇幅都很少。

具體到漢朝這裡,主要介紹的是漢高祖高後時期的休養生息、恢復生產,之後便是文景之治,而後是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和對匈奴用兵了。

學這樣歷史教科書長大的中國人往往會有一種感覺,漢高祖劉邦駕崩後,由劉邦的妻子漢高後掌權,漢高後薨後,由劉邦的兒子劉恆掌權,劉恆駕崩後,又由劉恆的兒子劉啟掌權,劉啟駕崩後,由劉啟的兒子劉徹掌權,劉徹便是漢武帝,看起來,很有一脈相承的感覺。

這種感覺,你說它對,也對,漢朝皇權的過渡,大體上是這種模樣的,但往細了說,這中間又或有意或無意地掩蓋了一段歷史:劉邦駕崩後,繼承皇位的人是劉邦的嫡子劉盈,而非劉邦的髮妻呂后,呂后在劉盈當皇帝時權力很大,但並沒大到獨自掌權的程度。

而且,劉盈是有兒子的。

劉盈有六個兒子,其中的兩個先後在太皇太后呂后的扶持下登上帝位,雖然兩個少帝在位時以太后呂后紀元,但兩個少帝是如假包換的皇帝,兩個少帝的皇位也是得到了漢朝皇室、諸侯王和朝廷大臣承認的。

結果,讓人想不到的是,呂后剛剛撒手人寰,少帝便被人從皇位上趕了下去,代替少帝坐上皇位的,竟然是劉盈異母弟弟劉恆,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漢文帝。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呂后說起。

呂后當政時,漢高祖劉邦已經封了十個兄弟子侄為諸侯王,這其中包括劉邦的七個親生兒子、一個異母兄弟、一個親侄子、當然,還有一個在劉邦駕崩前被造反的異姓王英布殺死的族兄弟。

輪到呂后當政,呂后對這些劉姓諸侯王並不放心,先後通過各種方式換掉了一些諸侯王或削弱一些諸侯王的勢力,取而代之的,是呂后的孃家人和呂后的孫子。

待到呂后一死,某些曾在呂后當政時受到波及的劉姓諸侯王和有野心劉姓諸侯王便發兵,挺進關中,意圖改換權力格局。

這其中,最熱心的,便是齊王和齊王的兄弟們。

當時的齊王劉襄是已故齊王劉肥的兒子,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是最早被封為諸侯王的三個劉氏子孫,另外兩個分別是劉邦的異母弟劉交和族兄弟劉賈,劉交和劉賈都曾在滅秦和楚漢之爭中做過貢獻,被封為異姓王沒任何不妥,而劉肥在劉邦定鼎天下過程中唯一的苦處便是在項羽的軍營中蹲了笆籬子。

劉肥在呂后當政時薨,齊王的位子由長子劉襄繼承。

劉襄能力出眾,充滿野心,把兩個弟弟劉章和劉興居派到長安,意圖在呂后薨后里應外合,呂后這邊廂剛死,劉襄就在那邊廂劫持了琅琊王劉澤的兵,發兵直指長安。

長安這邊的老臣見劉襄來勢洶洶,便先下手為強,做掉了呂后一家,先行解除劉襄的藉口,而後又謀劃迎立劉邦四子劉恆為帝,堵住劉襄慾望。

眾位老臣之所以放棄劉盈的兒子,一方面是因為劉盈的兒子是呂后指定的繼承人,既然已經清算了呂后一家,就要避免劉盈子嗣長大後秋後算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少帝還是孩子,還沒法親政,他們中的任何一位也沒有呂后那樣站在少帝背後的合法性。

所以,老臣們放棄了劉盈的兒子,並在劉恆繼位的那個晚上,殺掉了劉盈的五個兒子,並對外宣稱他們都不是劉盈的兒子,而是呂家抱來冒充的。

為什麼老臣要選擇劉恆呢?

第一,劉恆是劉邦還活著的兒子中最年長的,按照繼承順序,劉恆最合適。

第二,劉恆在代王位上的成績有目共睹,是個心繫國家心繫百姓的王。

第三,劉恆不曾覬覦皇位,所以政治班底不足,若是劉恆繼位,老臣們的權益能夠得到充分保障。

就這樣,劉恆在老臣們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而作為劉邦長子長孫的劉襄卻與皇位失之交臂。當然,劉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劉盈的五個兒子,他們還只是孩子,沒做過任何惡事,就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失去了生命。

《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孝文本紀》、《史記·荊燕世家》、《史記·楚元王世家》、《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遙望燕園


漢惠帝劉盈有六個兒子:劉恭、劉疆、劉不疑、劉弘、劉朝、劉武;惠帝英年早逝後,劉恭、劉弘曾先後繼位,就是史上稱之為“前少帝”與“後少帝”的,這是長袖善舞的呂后(劉盈親媽)一手安排的,前、後少帝時期,均由呂后臨朝稱制。


前少帝劉恭是被呂后害死的,而後少帝劉弘與惠帝的其他四個兒子命運也很悽慘,死於陳平、周勃等建國功臣集團剷除呂氏勢力的過程中。

理由是說後少帝並非漢惠帝的親生子!這“並非漢惠帝親生子”完全是六出奇計的陳平式藉口,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顯然是為保持政變的成果,除去惠帝之子以絕後患。

代王劉恆本來是安分守己的人,在自己的封國盡心盡力地伺候自己的母親薄氏,曾為其嘗藥,很有孝心,又勤於王事,日子倒也自由自在,他的皇位真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劉恆(漢文帝)繼位是長安功臣集團,為平衡政治關係集思廣益後而擁立的,主要是功臣集團認為:劉盈兒子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於是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這也有方便功臣集團操縱朝政的意思。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惠帝的皇位當然是傳給兒子了。


公元前195年,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三年後,呂太后出於“親上加親”的心理,便命劉盈迎娶了他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為皇后。

關於這門親事,劉盈非常反對,因為舅舅娶外甥女,這在外界看來太驚世駭俗了。但在呂太后和魯元公主眼裡,卻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因為這樣做,張家的富貴可以保住,皇室血統的純正性,尤其是呂后的權力,也可以保住了。

因此,就在呂后不想“肥水流入外家田”的心理作用下,劉盈極不情願的娶了張嫣。而劉盈娶張嫣這個行為也表明,劉盈的皇位是不可能傳給兄弟的。

即便他願意,呂后也不可能同意。

張嫣入宮後,漢惠帝考慮到這段婚姻有悖人倫天理,內心始終懷有強烈的牴觸,所以直至駕崩前,始終也未與張嫣發生過實際性關係。張嫣亦不可能給惠帝生育兒女。

面對此情此景,呂后非常著急,因為張嫣生不出來兒子,那這門婚事就沒意義了。所以呂后就瞞著惠帝,強奪了惠帝與一名宮女所生之子給張嫣,聲稱是張嫣與惠帝之子。

做完這些事後,呂后派人殺掉了那名可憐的無名宮女。(西漢前少帝之名,史籍中並無載,所謂“劉恭”,是後世日本史學家考據的結果)

有如此強勢的母親,惠帝非常壓抑。公元前188年,惠帝在心理極度壓抑下,駕崩於未央宮。其後,呂后臨朝聽政,並扶立為張嫣強奪的宮女之子為帝,史稱前少帝。

小皇帝繼位後,懵懂無知,起初不清楚自己身世,還以為張嫣真的是自己生母。等到年紀漸長,瞭解實情後,便開始口出怨言,發誓將為母親報仇。

呂后獲悉消息後,覺得小皇帝不靠譜,可能以後會壞事,便在他繼位四年後將其廢黜,囚禁在後宮的永巷,並對外宣稱小皇帝患病,禁止任何人前去探視。

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為帝...帝壯,或聞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太后聞而患之,恐其為亂,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見。帝廢位,太后幽殺之。——《史記·呂太后本紀》。

不久後,呂后又命人將他毒殺,然後改立惠帝庶子、常山王劉弘為帝,史稱漢後少帝。


跟前少帝一樣,後少帝同樣也是漢惠帝與普通宮女所生之子。他原名劉山,起初被封為襄城侯,後改封為常山王,並改名為劉義。

後少帝在位期間,朝政依然由呂后把持,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跟前少帝一樣,他根本沒有丁點兒實權,無異於一個牽線木偶。

四年後,隨著呂后的駕崩,後少帝的命運又發生鉅變——更加的倒黴。

公元前180年,即呂后去世後沒多久,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聯合發動政變,在剷除呂氏家族的勢力後,聲稱後少帝劉弘並非惠帝親生子為由,將其廢黜、幽禁。隨即他們又迎立高皇帝劉邦第四子、惠帝異母弟、代王劉恆為帝,是為西漢文帝。

文帝登上寶座的當天晚上,劉弘和他的三個弟弟濟川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都被誅殺。被殺時,他們還未成年。

代王遂入而聽政。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史記·呂太后本紀》


至於後少帝為什麼要被處死,史書上給出的解釋是劉弘並非惠帝親生子,是呂后從別處抱來的野種,沒資格繼續賴在皇位上。

但其實真正原因大家心裡都明白:小皇帝是呂后扶持的,對誅殺諸呂的眾大臣並無感恩之心。若是讓他繼續當皇帝,難免將來親政後會為呂氏翻案。大臣們既出於自保,也出於發洩,只得屠殺了惠帝的所有兒子。

而大臣們的行徑也直接導致惠帝絕嗣,西漢的帝系由劉盈一脈轉移至了劉恆一脈。


最後順帶一說,西漢皇帝絕嗣改宗,惠帝並非孤例。在他之後又有四次皇帝絕嗣事件。

漢惠帝是第一次,由其劉恆繼承大統,是為漢文帝;

漢昭帝是第二次,由戾太子劉據之孫劉詢繼承大統,是為漢宣帝;

漢成帝是第三次,由其弟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入繼大統,是為漢哀帝。

漢哀帝是第四次,由其堂弟中山王劉衎入繼大統,是為漢平帝。(劉衎的爵位就是後來劉備經常吹噓的那個中山王,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直系後裔)

漢平帝是第五次,由於他英年早逝,沒有兒子,王莽便找了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為皇帝。


Mer86


名義上西漢的第三任,第四任皇帝都是劉盈的兒子。

西漢皇帝傳承,劉邦是第一任,劉盈是第二任,而他的兒子是西漢第三任,第四任皇帝,到了劉恆,已經是第五任皇帝了。

但是,這兩個皇帝不為西漢皇室大臣們承認,一般史書上也只是一筆略過,大多數也不認可這兩個皇帝的身份。

為什麼這兩個皇帝(前少帝,後少帝)不被認可呢?

(1)呂后專制,他們得位不正。

劉盈還沒死的時候,呂后就已經專權,司馬遷在《史記》裡甚至連個本紀都沒有給劉盈,而是直接寫了《呂太后本紀》,在呂后掌權期間,這兩位皇帝都是由她廢立的,西漢大臣們不服不滿不認,是以呂后一死,大臣們擁立劉恆繼位,自然也不會承認這兩位皇帝的身份了。

而且,一旦承認的話,那麼大臣們誅殺呂氏一族,擁立劉恆的行為無異於謀反叛亂,誰也不會承認這個的,不承認他們的皇帝身份的合法性,也是變相的證明皇室大臣們誅呂行為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2)血統不正。

前少帝乃是劉盈美人所生之子,被呂后殺母取子,冒稱為張皇后所生,在皇室大臣們誅殺呂氏一族之後,一致認定劉盈的所有的兒子都來歷可以,血統不正,非劉盈親生,故而其身份也沒有任何合法性。


師明禮


漢惠帝的兒子有6個,他死後,還是有兩個兒子繼承了他的皇位,一個是前少帝劉恭,一個是後少帝劉弘,可是這兩個都結局很悲慘,一個被自己的祖母呂后活活餓死,一個被漢朝開國功勳給殺了,至於漢惠帝劉盈的其他四個兒子都被幹掉了。

漢惠帝劉盈只活了23歲,做了7、8年皇帝,短短的一生雖然貴為皇帝,卻悲催無比,他的子嗣能兩代而絕,一切都是拜自己的親生母親呂后所賜。

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女人多,兒子也很多,但是正妻、皇后卻只有一個——呂雉。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后,她是個狠毒無比的角色,在某些方面絕對比劉邦還要狠,比如殺彭越,皇帝劉邦都放過彭越了,呂后在半路遇到被貶四川的彭越,把他忽悠回了長安,提醒劉邦無法對付如果造反的彭越,放了他不如殺了他,而且還是剁成肉醬,還把彭越的肉醬分給天下所有的異姓王吃。

呂后的狠毒更多的是對付劉邦的其他女人和其他女人生的兒子上面,特別是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劉盈是呂后與劉邦的所生的嫡子,至於其他的兒子呂后就沒有那麼好心了,時不時的找個藉口要麼殺了,要麼流放。

漢惠帝劉盈登基後,朝中的權柄基本上就掌握在呂后手上,漢惠帝也樂得落個清閒,特別是他被自己的母親呂后帶去觀看了戚夫人的“人彘”酷刑後,更加的不理朝政,放縱酒色了。

劉盈年紀輕輕的就死了,他死的時候,自己的媽呂后還精幹著呢,皇帝死了,總得有人來繼位,劉盈有六個兒子,那就排資論輩的來吧,呂后就立了劉盈的長子劉恭為帝。

劉恭登基沒多久,忽然聽宮裡的太監說起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被呂后給賜死的,年紀輕輕的口無遮攔,立刻發誓要親政後清算呂氏外戚,這話傳到呂后耳朵裡去了。呂后勃然大怒,你這孫子(真是她孫子),這麼小就有這麼大的仇恨,以後真的親政了,還不翻天了。

呂后的狠毒勁兒上來了,管你是不是孫子,直接把劉恭給軟禁起來,而且還不給飯吃,這把大漢的皇帝給活活餓死了,那可是她的親孫子啊

餓死了劉恭,皇帝又沒了,呂后又從漢惠帝劉盈剩下的五個兒子、自己的孫子裡選了一個劉弘出來當皇帝就行了,反正對呂后來說,皇帝就是擺設,朝中大權還是掌握在呂后以及呂氏外戚手中。

劉弘被稱之為少帝,連個正經皇帝尊號都沒有,主要是他也活得時間不長,因為他登基沒多久,呂后死了,當時這個大漢王朝最有權勢的女人死了。

呂后一死,被呂氏外戚壓制的劉氏宗親就有了機會,而且漢朝的開國功勳集團都站在劉氏皇權這一邊,功勳集團以陳平、周勃為首立刻發動了剪除呂氏外戚的政變,在這些開國老狐狸的精心謀劃下,呂氏外戚被迅速的推翻。

呂氏外戚被除了,皇帝還是姓劉,為什麼漢惠帝劉盈一系的皇位被顛覆呢,功勳集團要重新立皇帝呢,主要原因是劉盈一系的皇帝始終是呂后的親孫子,保不齊未來會為親奶奶報仇,既然已經做出了倒呂的政變選擇,就必須做得非常徹底。

陳平和周勃等功勳集團一商量,決定重新立劉邦剩下不多的兒子劉恆為帝,其他的兒子要麼太小,要麼被呂后給殺了。

要立劉恆為帝,那永樂宮裡那個皇帝劉弘怎麼辦?這對於造反起家的功勳集團來說根本不是個事兒,直接安排軍隊進宮,殺掉了劉弘,而且為了以絕後患,把漢惠帝劉盈的其他幾個兒子也一同殺掉,昭告天下,由於漢惠帝劉盈無子,迎劉邦之子、劉盈之弟劉恆進京繼皇帝位,此為漢文帝。

所以,漢惠帝不是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皇位,只是由於受到了呂后專政的牽連,被以陳平、周勃為首的功勳集團殺了個乾淨,這也是為了確保漢文帝劉盈能夠順利的繼位。


沉墨I方之城


劉盈是劉邦與呂后在劉邦稱帝前所生,也就是劉邦在逃路途中幾次三番踹下車的那位,劉邦駕崩後,十六歲的他繼承王位,成為漢朝第二位皇帝。

劉盈作為劉邦唯一的嫡子,雖被立為太子,但因從小體弱多病,性格懦弱仁善,劉邦看不上眼,加之劉邦當時正專寵戚姬,“愛其母必抱其子”,一心想改立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以呂太后、呂澤為代表的呂氏家族動用了一切手段,力圖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最後呂后命其二哥呂釋之脅迫張良得到迎請“商山四皓”之計,劉盈太子之位才得以保全。

劉邦過後強顏歡笑對戚姬說:“呂雉真的成了你主人了,你好自為之吧,你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劉邦即興作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二人相擁而泣。

劉盈在位7年,就是一個吉祥物,國家大權都被他的母后呂雉掌控,呂后趁稱劉盈偶爾疏忽,將劉如意毒死,又命劉盈去看被製成人彘的戚姬,結果劉盈嚇得一病不起,喊著“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呂后為保呂家永享繁華不墜,居然做出了一個狗血的決定:她要把自己的親外孫女,也就是劉盈的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嫁給劉盈。

張嫣只有九歲,居然還是自己親姐姐的女兒,小時候還是自己親手抱過的,還得喊自己親姐姐為丈母孃。在母親的壓力之下,姐弟二人只好違心依從。

自此徹底地心灰意冷,再也不理會朝中大事,只是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日飲為淫樂”,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與宮女們生下了6個兒子,他們分別是:前少帝劉恭、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襄城侯劉弘(後改封常山王)、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後改封淮陽王)。

公元前188年,惠帝劉盈抑鬱而終,年僅23歲。這一年張嫣才12歲,24年後,張嫣病死,宮女給她淨身時發現,張嫣還是處子之身,後人為了紀念她,尊她為花神!

惠帝死後,呂后為專制朝政,立年僅三歲的太子劉恭即位,即前少帝。劉盈在呂后脅迫下與外甥生張嫣雖有結婚之事,但無夫妻之實,所以劉恭及宮女所生,呂后將其生母殺死,謊稱張嫣親生,在劉恭八歲的時候,得知真相後,揚言長大之後要復仇。呂后以防萬一,直接將之廢殺,另立劉盈次子劉弘為皇帝,即後少帝,因甘受擺佈,頗得呂后歡心,將侄子呂祿之女為嫁為皇后。

公元前180年,後少帝在位四年,呂后死去了!

彼時她的侄子呂產為梁王,統領南軍,呂祿為趙王,統領北軍,呂后一死,二人準備叛亂,自立為王。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兒子齊王劉襄發兵進京討伐二呂。

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等在朝臣子近水樓臺,搶先發動政變,誅殺諸呂氏重臣,成功掌控政權。

消滅呂氏集團後,接下來是誰來當皇帝的問題,周、陳二人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魄力和能力,劉弘年幼無法執政,二來是呂后的孫子,皇后又是呂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誰敢保證長大後不會秋後算賬,株連九族!所以只能換帝。

當時,劉邦的兒子,已經被呂雉殺得只剩下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

二者相較,劉恆為人仁孝寬厚,更因其母出身卑微,性溫順低調,不會出現外戚專權,也就不會讓呂后牝雞司晨的悲劇重演。同時自古長幼有序,劉邦最年長的兒子繼位,劉氏諸王也無話可講。為了消除疑慮,劉恆入主未央宮的當夜,惠帝還在世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殺,當然也包括劉弘。

劉子鸞說得對:“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之家”!


美麗青春您真痘


漢孝惠帝劉盈明明有六個兒子,為什麼皇位傳到弟弟劉恆手裡?

  漢孝惠帝劉盈是劉邦名正言順的嫡子,按說他死後有兒子,無論這些兒子是出自宮女還是出自皇后,都應該是他的兒子接手這江山——劉盈的皇后是他的親外甥女張嫣,天殺的呂后搞的鬼,皇后沒兒子,可是宮女生了,還挺多,都確是劉盈的兒子,那就先把劉盈的兒子扶上位,一個不行,來兩個,兩個不行來三個,總之,得輪完才行,可是劉恭當完劉弘來,劉弘還沒當完,呂后去世,他和他的弟弟們就都成了冒牌貨,都沒命了,然後下一任皇帝位,就傳到了劉恆手裡了,為什麼會這個樣子?

  功臣們的政治需要。(劇照圖)

  呂后稱制,影響了不少人的利益,呂氏大封呂氏,對功臣集團而言,是個隱患,劉弘等人雖是劉盈的兒子,可是也是呂后的孫子。平定諸呂,影響很遠,如果他們幾個呂家血脈的皇帝還在位上,尤其是劉弘的妻子還是呂祿之女,功臣們後腦勺發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給趕下臺,但要向世人表明他們的忠心,一定得是劉弘等人的錯,於是乎,劉弘等人只好變成冒牌貨,這樣,臣子仍然是忠的,廢的只是呂后找來的冒牌,其他的也都不是真的,迎立劉邦的血脈,那就沒什麼道義上的問題了。

  為什麼選劉恆?

  說得難聽一點,因為劉恆好控制。

  諸呂被滅後,還有不少人是可以參選的,可是他們都不合適。齊王劉襄很有能力,是劉邦的長孫,首先起兵反諸呂,功勞很大,可是齊王的母舅家族勢力太大,有成為下一個呂氏專權的可能,否了。淮南王劉長小時候是呂后養大的,後來卻又不遵法制,是個不聽話的,否了……選來選去,也就劉恆最合適,薄氏出身不咋的,為人也很謹慎小心,劉恆是劉邦的兒子,“仁孝寬厚”,嗯,就他了,聽話,沒外戚的威脅。

  於是,代王劉恆上位,是為漢文帝。(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簡單來說,傳位給劉恆不是劉盈的意思,而是功臣集團的意思。

漢孝惠帝劉盈是漢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可以說是第一個傀儡皇帝。劉盈的性格既不像父親劉邦,也不像母親呂后,劉邦和呂后都是剛毅狠厲之人,劉盈卻仁善柔弱,尤其是在對待兄弟們的問題上。

趙王劉如意曾是劉邦屬意的繼承人,其母戚夫人是劉邦的寵妃,劉邦一度想要改立太子,是呂后不斷運作,拉張良等人幫手才打消了劉邦的想法。劉邦一死,太子劉盈繼位,正是算賬的好時候,呂后先將戚夫人貶到永巷為舂奴,然後命劉如意從封地趙國進京。

劉盈知道母親的意思,卻跟她反著來,一直保護劉如意,不過百密一疏,還是被呂后鑽了空子,把劉如意毒死了。

毒死了劉如意,呂后又命人把戚夫人製成人彘丟在廁所,還讓劉盈去看,估計是想鍛鍊劉盈的膽量,結果劉盈嚇得半死,喊著“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從此不理朝政,把政權交給了呂后。

劉盈一頭扎進了後宮,“日飲為淫樂”,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有了六個兒子,其中兩個還成為了皇帝。

劉盈在位七年去世,年僅二十三歲,他死後,年僅三歲的太子劉恭即位,即前少帝,政務仍然由呂后處理。

劉恭是宮女的兒子,卻被呂后報來謊稱是張皇后的兒子,當劉恭長到七歲的時候,聽說了這事,那可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揚言“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呂后你等著,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收拾你。

這種話一傳出去,呂后直接將之廢殺,對外則稱皇帝病逝,另立劉盈次子劉弘為皇帝,即後少帝。

後少帝在位四年,呂后去世,大漢王朝迎來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

由於呂后掌權多年,呂氏封王封侯者比比皆是,掌握了朝廷內外眾多要職,呂后在世還好,無人敢出怨言,如今呂后去世,呂氏再無能人,齊王劉襄向長安進發,宣稱要剷除諸呂,他還沒到,以周勃和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直接發動政變,誅滅呂氏。

剷除呂氏後,後少帝還在皇位上坐著,朝政由功臣集團主持,但功臣集團是一個集團,周勃和陳平地位差不多,不存在出現單獨權臣的可能,而且天下是劉氏的天下,一個外姓臣子控制少帝發號施令?地方上的劉氏封王們可不同意,劉襄都已經陳兵關東了,還派人如朝遊說,要立他為帝。

這些功臣都是人精,很快他們就想清楚了,自己執政是不可能的,可皇帝年幼不能執政,而且皇帝是呂后的孫子,皇后又是呂氏(呂后給娶的),將來皇帝長大,想到這幫功臣殺了他親戚,不會清算吧?乾脆換皇帝算了!

可換誰好呢?劉襄是個不錯的人選,可他起兵關東,迎立他也未必會感謝功臣集團,反而還可能遷怒於你們怎麼這麼慢,再加上劉襄的外戚勢力很大且很囂張,迎立他不是再造一個呂氏?
既然如此,不如迎立一個跟漢惠帝血緣足夠近且實力弱、外戚低調實力小的諸侯王,放眼一掃,只有代王劉恆了。

當時劉盈在世的弟弟只有兩個,即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劉長是呂后養子,且為人囂張,直接否決。而劉恆封地代國,比較偏遠,勢力較弱,在朝中毫無根基,迎他進京繼位,既能穩住劉氏藩王,也能保證功臣們的最大利益。

那好,就是他了!

經過一番推辭,劉恆最終進京,可後少帝還在皇位上坐著呢。於是功臣集團又宣佈,現在的皇帝其實不是惠帝的兒子,他們是呂氏子弟,被呂后偽裝成惠帝之子,所以應該廢黜。

廢掉皇帝,新皇帝應該從皇帝的兄弟們當中選吧,所以功臣再進一步,乾脆說惠帝就沒兒子,他的所有兒子都是呂氏的,新皇帝只能從惠帝的兄弟當中選了,於是劉恆繼位。

為了消除疑慮,劉恆入主未央宮的當夜,惠帝還在世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殺。


平沙趣說歷史


咱們中國歷史上有些事情很奇怪。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後人卻當他沒有發生過;有些事情沒有發生過,後人卻當他發生過。歷史上有些人,明明一輩子沒有當過皇帝,死後卻能撈個皇帝的名分;有些人明明當了一段時間皇帝,歷史卻不承認他們。說起西漢的第三任皇帝,許多人會毫不猶豫說出漢文帝。其實漢文帝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三任皇帝,在漢文帝和漢惠帝中間,漢朝還有兩位不被承認的小皇帝。

其實這個題目並不嚴謹。漢惠帝死後並不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而是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由於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皇位最後落到了漢文帝劉恆手中。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後世許多人認為漢惠帝並沒有兒子,其實絕對是誣陷漢惠帝了。漢惠帝其實有兒子,只過不過漢惠帝和張皇后沒有兒子。漢惠帝和張皇后是親舅舅和親外甥女的關係,他們兩個不可能有愛情,而且張皇后嫁給漢惠帝的時候大概只有12歲左右。所以漢惠帝和張皇后一直沒有同房,張皇后至死都是處子之身。呂后讓張皇后嫁給漢惠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張皇后生下皇孫,將來立為太子。由於張皇后遲遲生不出兒子,於是呂后就找了漢惠帝的一個寵妃借雞生蛋。呂后對外謊稱張皇后懷孕,待寵妃降下皇子之後,便殺死寵妃謊稱皇子為張皇后所生。這個皇子便是漢惠帝的皇長子劉恭。此外,漢惠帝還有五個兒子,分別為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襄城侯劉弘(後改封常山王)、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後改封淮陽王)。

漢惠帝死後,皇長子劉恭即位稱帝,史稱之為前少帝。前少帝當皇帝的時候,年齡非常小,據推算絕對在5歲以內。由於皇帝年齡太別小,便由呂后臨朝稱制。小皇帝漸漸長大以後,逐漸知道了呂后殺死自己親生母親的事情。小皇帝畢竟還是年齡太小,沒有多少心機,劉恭憤怒地說:“皇太后怎麼能殺死了我的母親,讓我當皇后的兒子呢?我現在還小,不能把她怎麼樣,等我長大了以後,一定會為我的母親報仇。”呂后聽說這件事之後,覺得這個小皇帝再也不能留了,留著以後肯定是個禍患。所以呂后決定廢掉劉恭,然後把劉恭關到了永巷。呂后對外宣稱前少帝劉恭生病,不久劉恭死於永巷之中。呂后幽殺前少帝之後,又立常山王劉弘為帝,史稱之為後少帝。

前少帝也好,後少帝也罷,都不過是呂后的掌中玩物,只要呂后願意隨時可以廢立,也隨時可以殺害。從這點看,呂后比劉邦要厲害很多。劉邦想把兩個皇子換換位置都不行,呂后把皇帝說換就換、說殺就殺。前少帝和後少帝一共在位8年,這8年一直都是呂后說的算,兩個小皇帝連橡皮圖章都算不了。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呂后去世以後,被壓抑了15年的劉氏宗親和功臣集團,聯合起來撲滅了諸呂叛亂,把呂氏滿門抄斬。後少帝劉弘是呂后所立,等於呂氏集團的重要人物。如果不妥善處理好小皇帝的問題,將會後患無窮,真有可能出現小皇帝長大之後清洗功臣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決定廢除小皇帝,重新擁立新君。

當時最合適的皇帝人選是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劉襄是劉邦的長孫,而且劉襄兄弟在誅滅諸呂中立功最大。劉襄首先舉兵發難,揭開了剷平諸呂的序幕,劉章則在長安直接解決了呂產,後來又參與捕殺呂祿。整個誅滅諸呂過程中,如果說周勃居功第一,劉章絕對居功第二。劉章又支持劉襄,所以劉襄最有資格當皇帝。劉長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七子,也是非常勇敢的一個兒子,由他繼承皇位也理所當然。但是最後功臣集團排除了劉襄和劉長。原因非常簡單,劉襄和劉章太厲害了,厲害得讓功臣們害怕。功臣集團給出的理由是齊王劉襄的外戚太過強大,防止再一次出現了類似於呂氏專權。功臣用這麼一個清新脫俗的理由把齊王一支排除在外。功臣們排除劉長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劉長是呂后養大的,和呂后的關係太過密切。劉長又是一個非常勇猛的人,功臣也怕鎮不住他。最後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決定選擇實力更弱的代王劉恆。最後皇帝的冠冕意外地落在劉恆的頭上。

劉恆能夠當選皇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劉恆的母家勢力非常單薄,劉恆的母親薄家少人力微。劉恆的母親薄姬不僅特別聰明,而且非常低調。薄姬唯一的兄弟薄昭同樣也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兩個低調的人在代國盡心盡力輔佐劉恆,在天下留下了美名 。

其次,劉恆的代國實力太弱,劉恆國內無能人。一個沒有政治根基的皇帝只能重用現在功臣,也更容易被功臣控制。

第三,劉恆個人素質也非常適合當一個“弱勢”皇帝。劉恆由於母親得不到劉邦的恩寵,所以他也得不到劉邦的恩寵。劉邦分封皇子的時候,封給劉恆的封地也最差。長時間得不到父皇的寵愛加上聰明低調母親的教導,劉恆也養成了低調內斂但又非常聰明的性格。他的低調內斂被天下人認為是懦弱的一種表現。功臣派也認為劉恆是一個懦弱的諸侯,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住這個弱勢皇帝。

第四,在功臣看來劉恆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諸呂大亂以後,各個宗親紛紛起兵,希望在平定諸呂中撈取更大的政治資本。只有劉恆在平定諸呂中沒有任何做為,似乎他不姓劉,這個大漢天下和他沒有任何關係。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態度,所以天下一致認為劉恆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要是劉恆沒有過當皇帝的念頭絕不可能,每個人都有當皇帝的念頭,他知道自己根本沒有機會,所以就懶得去爭。

但是無論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怎麼選擇皇帝,畢竟漢惠帝的兒子後少帝劉弘還在皇帝的寶座上坐著,畢竟這個小娃娃也做了幾年皇帝。所以功臣集團必須要給天下一個解釋,必須要堵住悠悠眾口。劉恆更需要解決後少帝和漢惠帝皇子的問題。根據祖制,皇帝優先傳子而不是傳弟。如果不信任後少帝劉弘,應該從漢惠帝的其他兒子中選擇一名新皇帝,而不是選擇劉恆。所以漢惠帝的皇子們就是懸在功臣集團和劉恆頭上的一把利劍,必須要解決這把利劍。否則,功臣們有可能背上一個篡逆的惡名,漢文帝有可能背上一個得國不正的惡名。

功臣集團和劉恆想到的辦法是除掉漢惠帝的皇子們。但是劉恆要做的是政治不粘鍋,他絕對不願意自己的手上沾染任何一滴漢惠帝皇子們的鮮血。如果劉恆在當皇帝前的最後一刻或者剛剛當上皇帝手上沾滿了鮮血,那麼劉恆就有參與政變之嫌,後人也有可能對他繼承皇位合法性產生疑問。劉恆不做這事,就得由功臣集團代勞。最後由功臣集團的夏侯嬰和劉氏宗親的劉興居負責把皇宮中小皇帝劉弘請出皇宮。夏侯嬰把漢惠帝剩餘的皇子,包括後少帝全部都帶到了少府官署。沒過多久,功臣集團把漢惠帝所有的兒子都殘忍得殺害。

殘殺皇子可是重罪,功臣可擔不起這個責任。於是功臣集團便對外宣稱惠帝的所有兒子都是呂后在大街找來的孩子,沒有一個是漢惠帝的親生兒子。既然不是漢惠帝的兒子,那麼冒充皇子可是大罪,殺死他們也在情理之中。最終漢惠帝所有的兒子全部被殺死,漢惠帝一支絕嗣。所以後世許多人認為漢惠帝沒有兒子。其實漢惠帝的生育能力非常強,只不過呂后把他的兒子全部都作死了。

漢惠帝的兒子是假兒子,漢惠帝一支絕嗣。漢惠帝沒有後代,那麼他的皇位就由父子相繼轉變為兄終弟及。這樣劉恆繼承帝位就具有合法性,後世也不會非議漢文帝。功臣集團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解決了皇位繼承問題。這件事對於漢惠帝一家來說是不幸的,對於大漢來說卻是幸運的。不過無情最是帝王家,一代仁君漢文帝卻是踩著侄子的屍體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依稀說史


劉盈的六個兒子:劉恭、劉疆、劉不疑、劉弘、劉朝、劉武。其中,劉恭、劉弘先後被呂后立為皇帝,劉恭被呂后處死,劉弘被大臣們處死,理由是二人都不是劉盈的兒子,事情真相,不得而知。

當時,連劉恭、劉弘都還只是孩子,其他就更不用說了,更不會立為皇帝,所以,劉盈的兒子,只要相陳平、太尉周勃不立兒皇帝,他們就沒希望。

而劉恆作為一藩王,之所以能夠順利登基,震住劉邦那些位高權重的老臣們,並能立足、樹威,與他手下大臣宋昌的能力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知道,當時陳平、周勃等一班大臣在剪除了諸呂之後,同時廢除了呂氏所立的少帝,在擇立新君時,確定了一個原則:“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劉襄)母家駟,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史記•呂太后本紀》)

諸呂之亂,蓋因後宮干政,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所立之君的母親必須有純正的性格和良好的口碑,因為母親“薄氏謹良”,薄姬口碑好,為人賢惠,從不覬覦權力,從不干擾政事,劉恆為帝,絕無後宮之憂,他因此成了群臣擇君的最佳人選。

因此可以說,劉恆得帝位,在資格上是薄姬的功勞。但劉恆真正樹威,避免受制於人,卻是他潛邸舊臣宋昌的功勞。

宋昌說過一句最有名的話:“王者無私”。這句話,讓權大如太尉周勃者,都不禁為之一驚,屈膝拜服,其他群臣,更是因為宋昌這句話受到震懾,真心服了這個即將即位的新皇帝。可以說,是宋昌的這句話,一下就收服了人心,為他後面打開局面,開闢“漢文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宋昌是劉恆任代王時的中尉,代國衛戍部隊的總指揮。他雖是一個帶兵打仗的武夫,但卻精通謀略,有一雙慧眼,明白是非,善辨真相。

當時,群臣經過決議,公推劉恆為繼任皇帝后,陳平、周勃派專使前往代地,恭迎代王入京,繼承大統。代王一貫隱忍謙和,從不參與朝廷或諸侯爭鬥,突然來了一群人,要接他入京做皇帝,劉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身邊的臣僚也不相信。

劉恆問左右:怎麼辦?

郎中令張武等絕大多數大臣是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的,他們參議說,如今朝中大臣,大都還是高祖時的宿將,素習軍事,擅長詐謀,呂氏子弟剛被他們悉數剿滅,怎會捨近求遠立一外藩呢?其中有詐,大王不如暫時稱病,藉故不往,靜觀其變。

諸大臣中,只有宋昌持異議,他說:“大臣們所議都不對,那些人是不敢打劉姓江山的主意的。原因有四:第一,秦朝暴政,群雄並起,哪個不想稱王稱帝?但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四海歸心,天下一統,群雄拜服,不再心存奢望;第二,高祖統一天下後,將天下分封子弟,地如犬牙相制,堅如磐石,誰有造反的膽子?第三,秦亡漢興,除苛政、申法令、施德政、惠兆民,人心誠服,江山穩固;第四,呂后稱制,立弟侄為王,擅權專政,威權無比,但太尉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迅速將諸呂剿滅,此乃天意,並不單靠人力。如今即便大臣想變作亂,百姓不從,如何能成?何況,內有朱虛劉章、東牟侯劉興,外有吳楚淮南齊代諸國,相互制約,更不敢動。而高祖諸子存世者,只有淮南王劉長與大王二人,大王年長,又有賢仁之名,自然是不二人選,朝中大臣們應天意而順人心,選擇大王為帝,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大王大可前往,不必多疑。”

宋昌一番細緻而合情合理的分析,說得劉恆連連點頭,他馬上力排眾議,聽從宋昌之言,報知母親薄氏,準備入朝繼位。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劉恆出發的同時,先請舅舅薄昭先行入京,向太尉周勃打探實情,周勃再次表明,迎立代王,是大臣們的一致決議。薄昭返身報告,劉恆聽後,笑著對宋昌說:“一點來差,果如公言。”

於是,劉恆攜宋昌、張武等數位大臣,一起入都。到達渭橋,朝中群臣全部跪在渭橋旁,迎接新皇帝入京,劉恆下車答謝,請大家起來,這時,周勃搶先一步走到劉恆身邊,似有什麼要事對劉恆說,請劉恆屏去左右。

宋昌聽後,立刻正色對周勃道:“所言在公,公言之。所言在私,王者無私!”意思是太尉所言是公事,就當眾明言;是私事,則帝王無私事可言。嚇得周勃馬上閉嘴,趕快跪地,然後,恭恭敬敬將天子符璽進獻劉恆。劉恆沒有馬上接受,入者後暫居官邸,在大臣們的再三勸進之後,才接受符璽,安坐帝位,是為漢文帝。

在劉恆繼位的過程中,宋昌的任用是十分重要的,他無論在判斷群臣所請的真假,還是入都的禮節,均做到了精準審慎,有禮有節,充滿了智慧,尤其一句“王者無私”,把劉恆的帝王之威一句話就給樹立起來了,既維護了皇帝的威嚴,又避免了皇帝與大臣因恩怨而可能會有的糾纏與拉扯,為以後更加公正的治國理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