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在這三十年的紛爭中,雁門關一役的帶頭大哥玄慈,也是懺悔了三十年。玄慈乃是靈門大師的大弟子,達摩院首座玄難,戒律院首座玄寂,跟他一樣都是師承靈門,精通六門絕技的玄生是他們的小師弟。後來被慕容博所殺的玄悲大師,以及練功走火入魔筋脈盡斷的玄澄是靈門大師師弟所傳。

玄慈在靈門四大弟子中天賦最高,也在少林玄字輩一代僧人中威望最大。靈門大師圓寂之後,玄字輩一代僧人尚且年輕,方丈之位由靈字輩師弟暫且兼任,其後在玄字輩中一代擇賢代傳。當其時,玄字輩一代中武功天賦最高者為玄澄,但其沉溺武學,不能自拔,於佛法有所怠慢。玄慈有先輩之風,在師兄弟中威望最高,因而,先輩高僧皆期許玄慈為他日繼任方丈。此事在“雁門關大戰”一役中也可窺見一般。

在“雁門關大戰”前夕的少林,三十歲左右的玄慈尚未繼任方丈。慕容博自遼國南京歸來,到少林報信指出遼國派出高手意欲奪取經書之事,少林知此事幹系重大,不敢妄自獨斷,因而召集各路英雄,齊聚少林,共商對策。此事皆由玄慈提議,並分派寺中僧人通知各幫各派。在群雄達成一致,決定分批前往各關口阻擊遼國高手,雁門關中這一隊高手中又推選出玄慈為帶頭大哥。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當其時,此行二十一人中,有丐幫幫主“劍髯”汪劍通、智光大師(當時尚未出家)、趙錢孫、“萬勝刀”王維義老英雄,“地絕劍”黃山鶴雲道長、山西大同府“鐵塔”方大雄三哥和江西“杜氏三雄”等,每一位都是江湖好手。特別是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的幫主汪劍通,那可是傳了蕭峰“降龍二十八掌”的前輩高手,但他們卻願尊奉玄慈為帶頭大哥。玄慈在當時少林中和武林中的地位可見非同一般,不是方丈但已是公認的少林繼任方丈。

在雁門關一役,玄慈帶領其下二十名中原武人,伏擊回家省親的蕭遠山。他們先殺了蕭遠山先行的隨從十幾人,但卻發現這些人並非傳言中的契丹武士遼國高手,本來已有疑惑。然而蕭遠山隨之而來,與之交手之時,竟發現這蕭遠山的武功套路跟自己一樣,皆出自少林,反而讓玄慈更加相信慕容博所言非虛。認定這遼人(蕭遠山)先前就已經偷學過少林武功,此次率兵而來就是為了上少林搶奪經籍。因而更加痛下殺手,極力與蕭遠山一戰。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奈何此時的玄慈雖與蕭遠山師出同門,身上武功皆由靈門大師一手所傳,然而蕭遠山眼看妻兒被殺,由怒生恨,又由恨入魔,已變成殺人惡魔,血眼之中只見仇恨,而玄慈眼看眾人中已被這發瘋的遼人殘殺了十七人,智光被連馬拍飛高掛在樹上,趙錢孫也應是不能倖免,恐懼之心由生,氣勢當下就弱了一半,因而哪裡還能是蕭遠山的對手。而汪劍通這邊,情況也如斯相同,均被嚇破了膽,不要說這兩位參與戰鬥的高手,即使是躲在遠處山岩後關注著這場血戰的幕後黑手慕容博,也被嚇得是魂飛魄散,六神無主,僵呆在地一夜不能動。

而蕭遠山卻在與玄慈交手之時,看出了他的武功套路跟自己一樣出自少林,猛地想起他的師父靈門大師來。想起了師傅對自己的敦敦教導,也想起了師傅曾讓自己所立的不與漢人為敵的重誓,當下清醒過來,以兩腳鴛鴦環踢,踢中了玄慈與汪劍通的穴道,饒了他們一命,玄慈因而獲的生還之機。蕭遠山曾質問玄慈,為何殺他妻兒,但玄慈因被點穴,不能言語,看見蕭遠山突然抽出匕首,玄慈自以為在劫難逃,卻又看到蕭遠山轉身在一處石壁上用匕首邊喊邊刻,刻完之後竟抱著他那妻兒屍身,跳下懸崖去了。一會又聽得一陣嬰兒哭聲從崖下而起,汪劍通身上就落下了一個嬰兒,這讓他更加感嘆這遼人武功之高,自己此次生還真是命大。

此後玄慈跟汪劍通以及智光,將石壁上的蕭遠山絕筆拓印,找懂契丹文字之人詢問究竟,發現自己輕信人言,鑄成大錯,後悔不已,於是將遼人孩子(喬峰)帶回中原,交與少室山下一對喬氏夫婦領養。誓將這孩子培養一位英雄人物,以罪前愆,到這孩子七歲時,又交代師弟玄苦暗中叫他武功,傳他少林內功心法,至喬峰少年十六歲時,又與汪劍通商議,讓其收他為徒,傳他丐幫傳世武學“降龍二十八掌”,後來又暗中幫助喬峰多立功勳,其中就包括了汪劍通為試探喬峰心性及道義的三大難題七大功勞。喬峰也確實不負期望,成了一位蓋世英雄,當然其時喬峰並不知曉,但玄慈之功,卻也不該泯滅,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玄慈自雁門歸來之後,就派遣人員前往姑蘇燕子塢,請慕容博上少林就報信之事作解,但卻被慕容博事先所料,被其家人搪推而過。此後十幾二十年間,又多次派遣少林僧人前往,當均被以故推脫。最後一次,派遣師弟玄悲前往,玄悲在燕子塢發現慕容博謀反意圖,慕容博因之詐死,以至於後來玄悲又被慕容博所殺。而玄慈看慕容博已故,為了保存故人聲譽,於是將“雁門慘案”罪責歸咎於己,就更加勤顧那遼人之子喬峰了。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自從將那遼人小孩交與喬氏夫婦撫養之後,玄慈隔三差五就下山看望,或送錢糧或送衣被,關懷備至,幾經寒暑,到那小孩五歲左右,依舊頻繁看顧。在一次送糧之後回寺的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哭泣的女子。一經詢問,才知這女子家中父親犯病,無錢請大夫看病抓藥,在集市中求了幾家藥堂,均被拒於門外,眼看父親生命將危,卻毫無辦法。玄慈慈悲為懷,當下就叫這女子帶他去她家中,答應幫他父親治病。

這女子就是後來的天下第二惡人葉二孃,也是虛竹生母。玄慈救她父親之後,又給她錢糧,助她生活度日,她深感玄慈救她一家於為難,既感激,又仰慕,但貧家女子無以為報,便以身子相許。而玄慈此時雖在佛門多年,但也是血氣方剛,面對葉二孃此舉,終於也是動了塵心。兩人於紫雲洞中相會,不久,葉二孃便懷有身孕,懷胎十月,玄慈又叫來喬峰養母喬婆為她接生。然而這一切卻都沒逃過一人之眼,這個人就是蕭遠山。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蕭遠山當日跳崖之後,幸得生還,自認為天不亡他,就是要讓他報仇雪恨。於是潛入少林,既然南朝武人汙衊他想偷取少林武學,他就索性將他藏經閣中的經籍一一偷閱,以洩此恨。他在少林寺旁隱伏多年,每晚入寺,什麼事能沒能逃得過他的雙眼。本來他早想取了玄慈性命,但看他這數年對他孩兒(喬峰)關懷備至,為了讓他兒子能夠無憂長大,暫緩了殺玄慈的想法,再加上此時的玄慈武功精進,那丐幫幫主汪劍通也學全了“降龍二十八掌”,此時倘若他們兩人聯手,自己也無絕對把握。因此他一方面繼續偷學藏經閣中典籍,潛心修煉,一方面關注自己孩子也關注著一干人等的動向,有意等孩子長大再找時機告訴他真相,父子聯手報仇。

就在蕭遠山關注著孩子時,玄慈和葉二孃的這些苟且之事被他盡收眼底,看到玄慈的兒子出生,蕭遠山又起報復之心。玄慈之命他可暫時不取,但他害得自己家破人亡,骨肉分離,這種痛苦也要叫他玄慈承受。於是待得葉二孃生下玄慈兒子不久,蕭遠山便搶走了他們的兒子,在跟葉二孃爭搶小孩之時,還抓傷了葉二孃臉上兩頰留下各自三條血痕。然後將這小孩丟棄在少林寺菜園當中,這小孩就是後來的虛竹。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而葉二孃因為兒子被搶,憶子成狂,犯了失心瘋,到處搶人家的孩子來玩,開始幾天好生對待,玩了幾天之後,清醒過來,發現這孩子身上並無香疤(虛竹出生不久,她就在他的背上兩邊屁股上,都燒上了九個戒點香疤。)醒起並非自己兒子,就將這孩子胡亂送給另一家人家,叫他親生父母難以找回,而這孩子父母尋找不到自己孩子,就皆言被葉二孃所殺,因而葉二孃被稱為“無惡不作”,成了江湖人眼中的大惡人,後被段延慶收於麾下,在四大惡人中排行第二,故稱葉二孃。

玄慈在葉二孃生下孩子之後,就跟她們母子斷了聯繫。這是因為此時的玄慈即將正式接任少林方丈之位,倘若此事讓人知曉,不但毀了自己聲名,也毀了少林寺百年清譽。因而他留下銀兩,讓葉二孃母子夠以開支,就回少林接任方丈之位去了。後來聽聞孩子被搶,葉二孃發瘋變成惡人,他也曾想去尋找一番,但受制於自己方丈身份,已是身不由己,只能每日牽腸掛肚,想念其母子。但作為一代高僧,修為不淺,為了不亂心神,自此將心念轉移至武學之上,憑他天賦,武功修為反而更是精進。

在玄慈四十歲上,見獵心喜,練成少林百多年來未曾有人練成的“大金剛掌”,內力剛猛,威力非凡。江湖人稱其為“伏虎羅漢”,與“降龍羅漢”五臺山清涼寺方丈神山上人並稱齊名於江湖。這神山上人,在十七歲時曾想投於少林門下,但玄慈師傅靈門大師,與之交談中,發現他鋒芒太露,極為傲慢且器小,便婉言將他相拒於山門,這神山上人一怒之下投入了五臺山清涼寺,最終成為了清涼寺最年輕的方丈,與玄慈齊名於江湖。倘若當年這神山得以投入少林門下,按其脾性,不知道是否有可能會與玄慈相爭方丈之位,還可能,當年雁門關一役會讓神山上人帶頭而去,那這一番冤孽就可能與玄慈無關了。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六章《帶頭大哥》

伴隨玄慈在武林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江湖之人對他也是倍為敬仰,以致後來,杏子林中,昔日之因,被重翻天日,當年參與之人,皆對他維護之至,不敢透露他的丁點信息,卻連累了多人死於非命。玄慈亦將此事歸咎於己,深感自己罪孽深重。最終揪出當年幕後黑手的慕容博,承明瞭一切因由,以罪己之身,接受杖刑而亡,也是了卻了多年之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