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这是一家既普通又绝不平凡的新华书店。

提到新华书店,你的印象是不是还一直停留在很久以前——那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能一眼认出的红底白字招牌,中规中矩的陈设,稍显昏暗的灯光,琳琅满目的教辅书籍,冷冷清清的书架?

那么,这家坐落在鳌峰坊的新华书店,一定会颠覆你的认知。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在福州鼓楼区法海路与津门路相交叉的路口,有一条直通五一北路的小巷,这里就是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鳌峰坊

鳌峰坊坐落在著名的于山脚下。据传,汉代曾有九兄弟在于山修道炼丹,于山又称“九仙山”,处在于山北麓的鳌峰坊在唐代就名为九仙坊。

到了宋代,坊内书生陈诚之在于山勤学苦读,高中状元,九仙坊更名登瀛坊。

明朝时,因于山最高处的山峰形似巨鳌,名为鳌顶峰,登瀛坊更名为鳌峰坊,这一名称一直使用至今。

1707年,清朝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办鳌峰书院,到1905年改为新式学堂,书院存世两百年,1911年学堂遭遇大火,仅余一座假山。

鳌峰书院于2009年在原书院旧址附近选址重建,占地近600平方米。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书院到正厅上方,高悬两块匾额,是康熙、乾隆两代皇帝为书院题写的“三山养秀”和“澜清学海”。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2016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将原本位于鳌峰坊的新华书店教育书店实行改造,并更名为鳌峰坊书城。这一改造,也将这厚重的历史,在我们眼前徐徐铺开。

虽然店铺照片依然延续了我们所熟悉的红底白字的简洁,内部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书店整体视觉色为原木色,将整个墙面打造成书架的设计,在整洁的基础上,更增了一份大气。

在图书陈列上,书城要求区域人员由传统书城的图书“码书”向图书的艺术化陈列提升。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通常读者到传统的新华书店看书、购书都是站着,改造后的鳌峰坊书城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书城一楼至三楼为读者备了近300个座位,不论在哪个区域看到喜欢的书籍,都可以在邻近的阅读区坐下来细细品读。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书架间的过道、楼梯等区域也被充分利用。楼梯左右两侧高度不同,左侧的高度便于行走,右侧的高度则适宜就坐。

硬件改造是鳌峰坊书城的基本动作,而塑造阅读交互空间则是更深层次的用意所在。

在书城一楼,还有两岸文创精品、本土原创艺品、海外潮流文具、英文原版和台版书籍。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最具特色的是“就是要印”区域,你可委托技术人员将自己的照片印制到杯子上,也可将自己一整年的微信内容编辑打印成一本书。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设置在二楼的圆形剧场是书城最重要的交互空间之一。每月均有本土音乐会、相声之夜、摄影交流会、集创亲子课堂等十余场活动在这里举办。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民谣歌会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相声晚会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亲子创造课堂

为了创造更好的阅读氛围,书城全年推出“朗读者”计划,鼓励每一位读者走上台去,朗读喜欢的篇章,分享阅读的感悟,每一位上台的朗读者当天都可以将最喜欢的一本书7折买走。

这项活动自推出以来,得到了许多读者、家长、小朋友们的喜爱。

为了让书城更能适应当代年轻人的需要,书城在经营理念、人才引进、装修风格、选书配书、书城业态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改革。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目前鳌峰坊书城的团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年轻团队。进店的读者可以感受到每个员工都在以自己作为书店主人翁的精神工作着。

不同于以往传统新华书店员工的“上班心态”,团队以自身很强的学习力和执行力在为书城的经营努力着。

一群90后,从经理到员工,从前没有一个人从事图书行业,如今为了这家新奇、好玩、别具一格的书店梦想而聚在一起。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因为他们的年轻,这家新华书店也从内而外,充盈着青春特有的潮流、洋气先锋气息。

它还很年轻,还有无限可能。

福州市民说,“没有想到书城可以成为这个样子。”

而我想说,没有想到上班可以是这个样子。

往期 | 周二书店

说个段子:三联书店不是店

打个赌,你看过的书里,一定有这个出版社的

深圳不只有华为腾讯,还有一家飞地

周二书店|这和我想象中的新华书店不一样?

稿费优,有意向者请加mu-mutong

添加请备注:作者,且附带作品

扫码关注,每日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