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再遇土地流拍潮 高價拿地風險已凸顯?

再遇土地流拍潮 高價拿地風險已凸顯?

在時隔四年後,土地市場再陷流拍潮。7月23日,上海市中心的楊浦東,一塊內環內的宅基地流拍,沒有房企報名,實屬罕見。8月2日,江蘇泰州海陵區的1宗住宅用地,經過13輪競價,仍未達到政府設置的底價而流拍。更早之前,還有合肥、成都、天津、安慶、阜陽等地都出現了多宗地塊流拍現象。

據權威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土地流拍率約6%,300城總流拍宗數已達258宗,與地價最低迷的2014年同期相比,土地流拍率還高出59%。從整體流拍規模來看,今年有望達到歷史峰值。

儘管頻繁出現土地流拍,但是今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還在大漲,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土地財政的收入卻不減反增。

對此,一些業內專家表示,一二線城市土地流拍率的高企,主要原因在於土拍限制條件多且盈利空間小於三四線城市,在運營週期上也難以達到三四線城市的“高週轉”速度,因此房企的拿地態度變得更加謹慎客觀,對於熱點城市、熱門區域的地塊不再盲目參拍。

再遇土地流拍潮 高價拿地風險已凸顯?

而我們把各地頻繁出現土地流拍歸納為三大原因:第一,地方政府要價過高,企業無利可圖。當前這一輪土地流拍潮的蔓延,主要是地方政府“不願降價”,再加上有“限房價”的條款存在,使得房地產項目利潤受到壓縮。房企如果貿然拿地很可能是微利或者不賺錢。

第二,控房價倒逼降地價下跌。受到上半年房地產調控的影響,部分熱點城市房價漲幅收窄。如此一來,改變了房企對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房企已意識到高價拿地的風險,從而開始拿地更加謹慎。

事實上,土地市場的流拍和低溢價成交,與上半年出臺的密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讓開發商“望而卻步”有關。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超過80座大小城市,發佈了各類型的調控政策就達200次以上,尤其是前期出現明顯上漲的一二線城市調控力度空前。

第三,由於受到房地產調控,以及房企本身負債率較高的影響。上半年房企不僅是融資難度大,而且融資的成本也很高。上半年開發貸款基本拿不到,其他融資道也時常受阻,而到國外融資也不再通暢。所以,開發商也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靠境內外融到資金,在土地市場上爭當地王了。

再遇土地流拍潮 高價拿地風險已凸顯?

針對今年土地市場流拍規模或將超過2014年,很多人認為這是房地產市場即將降溫的先兆。而我們認為,土地市場出現了流拍潮將是房地產市場由過度繁榮逐步轉冷的過程,房企拿地的風險也隨之上升。那麼,土地市場出現流拍潮,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首先,只有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才有高地價。過去大家一直認為,是高地價推高了房價。其邏輯是,地方政府推高了地價,房企高價拿地,而高地價促使了房企建房成本抬高,所以高地價推高了當地房價。

但實際上,如果樓市受到房地產調控長期抑制,房價和成交量出現雙雙下跌趨勢。開發商拿地熱情就會驟降,那麼土地市場很可能出現流拍現象。所以,高地價是由住宅市場興衰來決定。

再者,房企閉著眼晴拿地的好日子已逝去。之前房企因在一二線城市受到房地產調控影響,就跑到三四線城市拿地,只要搶到了地,就有錢賺,只是賺多賺少而已。房地產投資在國內具有很強的賺錢效應,被稱之為“無風險投資”項目。

所以,前些年在房價持續高漲的同時,各地的地王現象頻發。同時,地價也不斷在刷新歷史紀錄。但是,現在由於部分城市房地產走勢出現了嚴重的分化,投資風險開始上升,房企已在不覺中,從黃金時代已步入到白銀時代。

再遇土地流拍潮 高價拿地風險已凸顯?

最後,本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到現在已卓見成效,房企開始走上“去槓桿”之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儘管個人房貸沒有收緊,但是開發貸款已經開始收緊。內地房企要從重資產轉步轉型輕資產。

目前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已經高達80%,部分房企的負債率已經超過了90%。房企目前的槓桿率有些偏高,所以過去那種拿地爭地王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房企都就開始逐步降槓桿。下半年將會加強新樓盤的銷售力度,快速回籠資金,而不再是像過去那樣激進的向外擴張拿地。

近期,土地流拍現象愈加頻繁,這主要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施壓,各地樓市出現了嚴重分化,房企改變對樓市看多預期。再加上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條款較嚴苛,使房企無利可圖。而未來土地市場出現流拍現象將是“新常態”,過去房企那種輕鬆拿地賺錢的好日子不會再發生。三、四季度多數城市的房價和地價都會雙雙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