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國產芯片切莫彎道超車 打牢根基立足長遠才是長久之計

國產芯片切莫彎道超車 打牢根基立足長遠才是長久之計

國產之芯,民族之芯。

中國芯片牽動著13億人的心,不管是涉及到國家高精尖的科技發展需要,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生存所需,國產芯片都被推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這究其原因,還在於我們國家在電子芯片行業,起步晚、重視不夠、發展不足所致。

我們翻開歐美在芯片的歷史,不難發現,在一戰時期,歐美髮達國家已經開始了芯片的研發之路,特別是在軍事方面的應用,已經非常先進了,而在二戰之後,歐美在芯片上的水平遙遙領先,逐漸向民用行業轉移。

眾所周知的是,我們如今所使用的手機芯片,均來自美國的高通,致使國產手機在芯片上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興事件,一旦美國拿起知識產權的大棒,我們不見害怕疼痛,甚至就送了行業的“命根”。

事到如今,我們才恍然大悟,只有自己擁有的技術才是長久的技術。這在芯片上體現的最突出。也才讓國人一夜之間驚醒過來,要保護好自己的企業發展,還得靠自身實力的積澱。

最近有消息稱,多方資本給國產芯片的大力投入,董明珠、任正非等具有前瞻眼光的企業家,也正在為此努力。似乎讓人猜測中國芯片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事實上,國產芯片的發展,在短時間內飾很難逆襲的。就拿高通公司的歷史來看,創立於1985年,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積澱,才有了今天的成績。而中國在芯片上還處於零水平。

所以,光靠投資是不能讓芯片發展好的,還需要人才儲備與技術積累,甚至要面對世界上芯片專利技術保護困難,需要大量的技術累計、技術創新、人才籌備等加持。

“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設,砸錢就能成功,要從基礎教育抓起,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我們公司也是急不得的。”任正非提到,芯片急是急不來的,不光是工藝、裝備、耗材問題,股市為了圈錢,誇大太多了。

因此在,芯片事業上,民間資本的力量有限,甚至有可能有資本運作,導致芯片技術發展變得畸形。任正非認為:“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自知在雲、人工智能上我們落後了許多,才不能泡沫式地追趕。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要有更高眼光的戰略計劃。”

個人認為,國產芯片切莫彎道超車,切莫太過於依賴資本的力量,還得有國家隊的加入,打牢根基、立足長遠、循序漸進才是長久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