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日習經典《論語》隨時隨地省察自己

曾仕強教授儒道易行

王道管理諮詢

日習經典《論語》隨時隨地省察自己

季氏篇第十

原 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注 釋

思:是用心思慮的意思。

難:指患難、禍害。

義 釋

《四書集註》:視無所蔽,則明無不見。聽無所壅,則聰無不聞。色,見於面者。貌,舉身而言。思問,則疑不蓄。思難,則忿必懲。思義,則得不苟。程子曰:“九思各專其一。”謝氏曰:“未至於從容中道,無時而不自省察也。雖有不存焉者寡矣,此之謂思誠。”

《四書蕅益解》:字字箴銘。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君子思不出其位。與此參看。

《論語新解》:忿思難: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故思難也。見得思義:義然後取也。

本章次第,就其與外相接言。先以視聽,次以色貌,次接之以言與事。有事斯有疑,有忿,有得,皆於事舉其要。容之靜謂之色,容之動謂之貌。九思各專其一,日用間迭起循生,無動靜,無內外,乃無所不用其省察之功。

日習經典《論語》隨時隨地省察自己

今 譯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用心思慮的事情:看的時候要想看得明白,聽的時候要想聽得清楚,臉色要想表現得溫和,容貌要想到謙恭,說話要想到忠實,行事要想到認真,疑惑要想到提問,發怒要想到事後的禍害,看見財利時要想到合不合理。”

主 旨

孔子論述君子隨時隨地省察自己。

引 述

孔子主張學與思並重,主要用意在不停滯於現狀。應該站在先前的基礎上,繼續研究發展,以求“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當中領悟出新的。

“思”的意思,是運用自己的智慧,用心思索,想要有深一層的體會和新的發現。思在這裡,可以解釋為“用心”。“視思明”,看的時候用心,想要看得更加清楚明白。聽的時候用心,想要聽得更加完整而沒有錯誤。耳聰目明,才是真正的聰明。

這樣類推,臉色用心表現溫和,容貌用心顯得謙恭,說話用心保持忠實,行事用心認真負責,疑惑用心提問,生氣時也要用心避免惹來後患,看見利益的時候,尤其要用心,想一想應不應該獲得。

生 活 智 慧

(一)孔子比較重視人的內心,不很重視人的外表。因此對“敬”的要求,相當嚴格。敬要從自己做起,稱為敬己,也就是自愛自律。這裡所說的“九思”,便是從這九方面來以敬修己。

(二)眼睛可以看,卻經常看錯了。耳朵可以聽,卻往往聽錯了。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也有物理的。用心的意思,便是努力排除這些可能的妨礙因素。

(三)“見得思義”,警惕我們利字當頭的時候,大家很容易忘記義的約束。我們最好把這一句話和《里仁篇》所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合起來想,自己要做君子,還是要做小人,決定於見得思義,或是見得忘義。

建 議

從現在開始,不斷自我警惕,不要不合理的利益,應該追求合理的利益。

日習經典《論語》隨時隨地省察自己

別 裁

這九個條件,完全講到思想問題。在我們生活思想上,以倫理道德為作人做事的標準,孔子說有九個重點。這一節,如在文字表面上來解釋,就不必再講了,如“視思明”,當然看東西要看得清楚,但這並不是指兩個眼睛去看東西,現在眼睛看不清楚也沒有關係,街上眼鏡店多得很。這是抽象的,講精神上對任何事情的觀察,要特別注意看得清楚。同樣聽了別人的話以後,也要加以考慮,所以謠言止於智者。我經驗中常遇到趙甲來說錢乙,錢乙來說孫丙,我也常常告訴他們說,這些話不必相信,只是謠言,聽來的話要用智慧去判斷。臉色態度要溫和,套用現代的話,是不可擺出神氣的樣子。對人的態度,處處要恭敬,恭敬並不是刻板,而是出於至誠的心情。講話言而有信。對事情負責任。有懷疑就要研究,找尋正確的答案。“忿思難”的“忿”,照文字上講是忿怒,實際是情緒上的衝動,就是對一件事情,在情緒上衝動要去做時,要考慮考慮,每件事都有它難的一面,不要一鼓作氣就去做了。最重要的是“見得思義”,凡是種種利益,在可以拿到手的時候,就應該考慮是否合理,應該不應該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