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難忘烈士英魂!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攜手今日頭條,尋找河南信陽籍烈士劉善德後人

烈士姓名:劉善德

生卒年月:1910—1934

籍貫:河南光山縣人(現信陽市光山縣)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參加革命時間: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

擔任職務:歷任紅4軍10師32團副團長,12師副師長

犧牲經過: 1934年8月在四川通江夜襲作戰犧牲

近日,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與今日頭條“尋找革命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取得聯繫,希望攜手,幫助葬在該陵園的紅軍烈士尋找後代親人。

“我們看到今日頭條啟動了尋找革命烈士後人的項目,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也希望通過頭條,尋找犧牲在通江、葬在陵園的外省籍紅軍烈士的親人後代。”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薛元勳館長說。

本次要尋找的,就是上方提到的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籍烈士劉善德的後代親屬。

難忘烈士英魂!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攜手今日頭條,尋找河南信陽籍烈士劉善德後人

圖說:紅軍烈士劉善德之墓 攝影:謝超宇

據烈士陵園蒐集信息瞭解到,劉善德烈士出生於1910年,是河南省光山縣人氏(今河南信陽市光山縣一帶),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歷任紅4軍10師32團副團長,12師副師長。1934年8月在四川通江夜襲作戰不幸犧牲。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已無法找到劉善德烈士的照片等其他詳細資料信息。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始建於1934年,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是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這裡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其中無名烈士17225位,犧牲在通江有姓名的外省籍貫紅軍烈士218人。

難忘烈士英魂!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攜手今日頭條,尋找河南信陽籍烈士劉善德後人

圖說: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攝影:謝超宇

1933年底,紅四方面軍為反對軍閥劉湘的“六路圍攻”,將紅四方面軍總醫院遷到四川巴中沙溪鎮王坪村。總醫院擔任收治前後方傷病員的任務,最多時高達數千人。由於當時條件艱苦、環境惡劣,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成千上萬的紅軍傷病員因傷勢過重,在醫院不幸犧牲。

“我們在兩年前就開始設想幫助這些紅軍烈士尋找後人,苦於交通不便、人手不夠等原因,一直沒能開展工作。”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管理局宣教科科長李坤蓉介紹,儘管有姓名的外省紅軍烈士有200多人,但烈士陵園瞭解的情況是,有後人來祭掃的烈士不足10位。

難忘烈士英魂!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攜手今日頭條,尋找河南信陽籍烈士劉善德後人

圖說: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無名墓碑 攝影:謝超宇

今日頭條致力於用科技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和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接到信息後,今日頭條“尋找革命烈士後人”公益項目與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合作,通過現有資料梳理,整理出未找到家人的、有明確籍貫的外省革命烈士201人,其中有單體墓碑的營團級以上職務的紅軍烈士100人,葬在集體墓的紅軍戰士101人,並將陸續把這些烈士尋親的消息利用地理位置推薦技術發送到烈士的家鄉。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與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大河報等合作共同發佈“尋找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後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革命烈士後人媒體聯盟”中來。

如有紅軍革命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革命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

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

難忘烈士英魂!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攜手今日頭條,尋找河南信陽籍烈士劉善德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