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出身青樓,卻成一代名醫 又讓蘇軾為她寫下一首《定風波》

出身青樓,卻成一代名醫,又讓蘇軾為她寫下一首《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出身青樓,卻成一代名醫 又讓蘇軾為她寫下一首《定風波》

這一首蘇軾的定風波,膾炙人口。那一句此心安心,不知溫暖了多少人的心。文中的點酥娘,到底是誰呢?

話說,這位點酥娘,本名叫宇文柔奴。她的父親是一個御醫,醫道高明。只是,被牽連進了一樁不明不白的案子,冤死獄中。

消息傳來,母親急火攻心,不久也病逝了。柔奴小小年紀,本來在家中被百般疼愛,卻在短時間內,連喪父母,從一個嬌滴滴的小姐,淪為一個孤兒。

無奈之下,她只能投奔叔父,沒想到叔父怕被牽連,不敢收留她,狠心將她送入京城的行院。所謂行院,和妓院尚有一字之差,只賣藝不賣身。

柔娘天姿聰穎,從小家教良好,能歌善舞,又眉目如畫。老鴇一眼就看出她是個潛力股,於是不惜血本培養,一心想把她打造成行院頭牌。

身世的不幸讓柔娘早早成熟,她意識到自己必須要靠才藝侍人,所以不管學什麼都特別認真努力,沒幾年,十來歲的柔娘便開始嶄露頭角,很快就成了京城中有名的歌舞頭牌。

雖然賣藝不賣身,但柔娘還是厭倦這種生活,她多希望可以有一個自由身,可以找到一個愛的人,兩人琴瑟相和,白頭到老。可是,這對她一個弱女子來說,簡直就是個夢想。

沒想到,機會竟然真的出現了。

出身青樓,卻成一代名醫 又讓蘇軾為她寫下一首《定風波》

一天,行院中的一個姐妹生病了。柔娘略通醫道,一看就是重症,於是急忙陪著她去找了太醫。說來也巧,負責給這個姐妹看病的,是一位姓陳的太醫,他與柔孃的父親是世交。當年聽說柔孃的父親出事之後,他曾千方百計打聽柔孃的下落,遍尋不著,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陳太醫認出柔娘之後驚喜萬分,立刻託人打點官府,將柔娘贖了出來。

柔娘入獲新生。她本就聰穎乖巧,在陳太醫這裡她主動幫忙打雜,閒時也努力研讀父親留下的醫書。陳太醫見她如此,也樂得教她一些手段,沒過多久,柔娘就可以獨自診病了。

就在這時,柔娘認識了一個人,王鞏。

這個人可真是有來頭!王鞏,字定國,號介庵,自號清虛居士,是王旦之孫,王素之子,雖然官職不高,但家世深厚。而且他能詩能畫,是當時有名的風流才子。

兩個人一見之下,都有相識恨晚之意。柔娘於行院中,什麼樣的風流才子沒見過?但這王鞏卻別有一番真名士的風度。

在王鞏的眼裡,柔娘更是美如仙人,歌舞起處,令人忘憂。兩人郎情妾意,很快就難捨難離。可是,王鞏家裡早有妻室,另外,還有三個美妾,名為英英,盼盼,卿卿。個個如花似玉,能歌善舞。每次王鞏出門,那叫個排場,基本上可以達到:車,自備。酒,自備。女人,自備!

柔娘對王鞏的家世早有耳聞,但她一顆春心就牢系在這個男人的身上,於是她下定決心:不能娶我,不能有名份都沒關係。我寧願以歌伎的身份到你家中,只願能與你長相廝守!

美人如此情深意重,讓王鞏深為感激,待柔娘客氣周到,從沒有以下人之禮待她。

柔娘也算得償心願,一心以為可以如此歲月靜好。卻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波席捲而來。

宋神宗元豐二年,因受烏臺詩案牽連,王鞏被貶賓州。而之所以受牽連,不過是因為他與蘇軾喝過幾次酒,郊過幾次遊。在受蘇軾牽連的二十多人中,王鞏是被貶最遠,責罰最重的。以至於蘇軾都覺得過意不去,寫出“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的詩句。

聖旨一下,王鞏就要離開養尊處優的京城,到邊遠荒蠻的賓州。聖意無情,誰知道這一去還能不能回來?一家幾十口人亂做一團。所有妻妾個個哭哭啼啼,誰也不願意陪著他去那個不毛之地。就在這時,柔娘靜靜走出來,斂裙一禮道:我願與您同行。

就這樣,王鞏只帶著柔娘離開京城,來到賓州。

出身青樓,卻成一代名醫 又讓蘇軾為她寫下一首《定風波》

嶺南賓州,當然無法與京城相比。這裡的生活極其艱苦,幸虧有柔娘相伴,每天用歌聲慰藉他的心靈。三年多的時間,柔娘用自己的醫術救治嶺南百姓,經常親自上山採藥,經她手活下來的人不計其數。

王鞏在柔孃的安慰下,與漸漸安定下來,在嶺南的時間,沒有消沉頹廢,反而還能潑墨吟詩,訪古問道。他人生最悽苦的三年多時間,就這樣度過。

終於,聖意眷顧,王鞏又奉旨北歸。

回來後,王鞏請蘇軾吃飯。蘇軾本以為王鞏被貶煙瘴之地那麼多年,會倉皇落拓,面黃肌瘦,沒想到,王鞏不但紅光滿面,還神態雍容。蘇軾忍不住出言相問:這麼多年被貶,怎麼反倒技藝精進,著書不斷?精神如此旺健?

王鞏笑而不答,只是喚出柔娘,讓她為蘇軾清歌一曲。柔娘款款走來,懷抱琵琶,一曲清歌自唇而出,蘇軾聽了大為驚歎。以前他也曾見過柔娘,也聽過她的歌聲,沒想到,經了這些年的悽苦,她不但仍舊美貌,連歌聲也更加的動聽。

蘇軾開口試探:嶺南,應該不是個好地方吧?

柔娘微微一笑,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軾萬萬沒想到,一個柔弱女子竟然能說出如此豁達的話。於是立刻填詞一首,如此,方有了這一首流傳至今的《定風波》!

從此,點酥孃的名字在京城名聲大噪,她與王鞏不離不棄的戀情也不脛而走,成為千古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