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朋友圈三天可見?

中國礦業大學


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我就是其中一位,為什麼?估計大多數人跟我一樣:


現在的工作環境和狀態所需。我發的朋友圈基本就是兩種:一個是工作相關,向同事領導證明我在工作的,另一個就是生活小日常,當作紀念一下當時的那個心情及狀態!而僅僅只是當時的心態,三天甚至一天之後你再問我這個狀態為什麼這樣發?我早已不記得!這是真話!三天可見的感覺最好!

還有一個原因,三天可見,把以前那些狀態看不到,也好!畢竟會有糗事當時發了,後來又不想讓人看見或是當證據笑話!畢竟過去的自己大多數都是傻逼,三天前的我自己都可能不認識了!被人窺探心事的感覺也不怎麼好!何況在這信息時代,盜匪猖獗,萬一哪天微信被盜號了,不法分子通過朋友圈瞭解自己的隱私而做出非法行為呢,雖然可能性小,但預防一下還是比較好的!


而有的人說朋友圈設置3天可見或是半年可見,屏蔽掉了一些真正關心你在乎你的人!我覺得這誇張了吧,真心朋友是不需要從朋友圈狀態來了解關心你的近況!而不在乎的人就算天天刷屏未必別人會關注一下。還有人說新加的朋友想可以通過朋友圈瞭解你,話說想了解天天發微信打電話就可以了,還需要看朋友圈?何況現在又有多少朋友圈又是真實體現你的真實的自己真實的感受??我看不盡然吧!

何況如今的快消社會,一個朋友圈有多重要?微信現在主要是功能的日常交流、工作溝通的一個平臺!工作群幾十個,節假日發發紅包娛樂一下,朋友圈動態大多數都是工作信息,屏蔽了最好!三天也足夠了!

至於怎麼設置,還是個人喜好!做好自己就行!


荰尒二0716


現在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了,有時候打開一個朋友的朋友圈,看見的只有一條朋友圈,甚至一條朋友圈都沒有,只有一個對方設置僅三天可見的字樣,其實看見這個的時候心裡真不是滋味,下面是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圈。

在我看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是一種封閉和冷漠,我們應該敞開心扉,包容自己。成長並不是人變得越來越冷漠,成長應該是變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

其實,沒有誰會沒事幹去翻你的朋友圈的,去看你的朋友圈的人一定是關心你的人,但是,當他們滿懷希望地打開你的朋友圈,看到的卻是一個僅三天可見的字樣,他們心裡會怎麼想呢?

又或者換位思考一下,你想去了解某個人,滿心歡喜地打開他的朋友圈,看到的卻是一個僅三天可見的字樣,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呢?

在這裡也借這個機會問一下朋友們,你們有這樣的經歷嗎?又或者你的朋友圈也是設置的僅三天可見嗎?當你按下設置鍵的時候,你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就在這裡說出你的想法吧!


就是二十二


最近“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個功能,引起人們極大的爭議。

支持者們認為,這是一種保護隱私的功能,能夠不再讓人看到自己過去的黑歷史,是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體現。

有些有惡意的人,他們會去你朋友圈裡搜索素材,然後斷章取義成攻擊你的把柄。這樣的事,在網絡上隨處可見。

反對者的主要觀點如下:

(1)陌生好友都可以看到十條動態,而我作為你的好友,只能看到你三天的內容,你三天發不了十條吧,那我加你這個好友作甚呢?

(2)能發朋友圈的一定不是什麼隱私。朋友圈三天可見,會讓真正關心你的傷心,而那些不在乎你的人,是不會點開你朋友圈的,這個功能阻斷了別人瞭解你的途徑。

(3)感覺交了一群假朋友,隨時提防著自己。

當然,也有數據師分析,微信推出這一功能,主要是為了讓一些人,能在社交軟件上把私事和公事分開,許多人關閉朋友圈也只是為了“嚐鮮”,沒必要過度解讀。

其實,每一個做公眾號的人都知道,現在朋友圈的分享率是越來越低了。如果不是什麼爆炸新聞,或者觀點極為偏執的文章,很難引發讀者分享!就算分享了,來自朋友圈的新粉是越來越少。

為什麼呢?因為大家不愛看朋友圈了。

內容一致,但標題不斷翻新的雞湯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過度美顏的自拍讓人雌雄難辨,刷屏的小視頻和廣告,讓人不禁懷疑,TA到底把我當朋友還是當顧客?即便是正能量十足的旅遊照片或者美食,也會讓人反感,畢竟有些人越缺什麼,就覺得別人在炫耀什麼!

也許,大家已經對發朋友圈產生恐懼了吧,畢竟朋友圈裡本就沒幾個朋友,大多是陌生人,還有一些商人和敵人。

朋友圈就像是一個大雜燴,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關係。但我們突然有一瞬間發現,我們所有的精力都在和這些似友非敵的人周旋,以至於我們沒有途徑或者渠道,去真正認識和了解一個人,去和一個人建立起強烈的羈絆。

所以,不要拉黑那些“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人”,他也許是在表達一個訴求,他希望你能親自和他接觸,你可以從他的言談舉止,從他的一顰一笑裡去了解他,而不是天天看他朋友圈,揣測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實際上,朋友圈裡的他,只是一個戴著人格面具的假人。如今這個面具太重,他想摘下來了。


惠益農


僅三天可見,朋友圈很快就被兩句標新立異的話刷屏:

“朋友圈僅展示三天,比拉黑還可怕。”

“非好友還可以看十條朋友圈,做你朋友卻只能看三天的,那我還加你幹嘛?”

誰能說人跟人成為朋友的必要條件,就是能看到對方完整的朋友圈?以前人家朋友圈正常開放的時候沒見你點贊評論,現在開始埋怨人家不把你當朋友了?

過去我們一直把微信當成一個跟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生活的“私人後花園”,但隨著後花園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參觀,這個“私人性”就消失了。設置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不是為了過濾朋友,而是為了過濾那些加你個微信就以朋友身份扒你歷史的傻X。

曾經有一位朋友趙兄,認識了一個一個朋友B。在互加微信後的一天晚上,B和趙兄聊天,B突然 說:你是一個受過傷有故事的人。趙兄頓時一腦袋問號,不知道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正當趙兄納悶的時候,B發來了一張截圖,是趙兄兩年前的朋友圈內容,那是趙兄看完電影感慨發了個朋友圈。

吐槽別人朋友圈僅顯示三天不值得交朋友的人,大概都是愛窺探別人隱私又愛八卦的人!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傷害了他們的玻璃心。既然你想了解朋友,為何不去跟朋友聊天。一個翻看別人歷史還自稱是別人朋友的人,你太賤了!

這種你設置三天可見就是無形中傷害我“玻璃心”的心理活動,體現在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或承受能力脆弱的群體。

出於自己內心的極度不自信和絕對自卑心態,認為這種設置是因為對方不想與自己做朋友的單方面針對。

在日常生活中,跟你不是很熟悉的人,加了微信之後。經常性的去翻看朋友圈,翻你一兩年前的朋友圈。然後在生活中,突然冒出來:原來你也當過殺馬特,原來你也搞暗戀……

第二,在職場上,朋友曾經是公司管理們瞭解員工的一個好地方。多簡單,多省事阿,省去了考核的麻煩,還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偷窺心裡。許多公司的老闆們、HR們通過你的朋友圈,然後結合網上的一些七拼八湊的文章,就開始給員工定性了!

大劉是公司的一名骨幹,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為人處世都相當的好。但是在晉升的時候卻意外的落榜了,公司給出的理由是:表裡不一,愛吐槽上級,性格不夠積極陽光。

大劉當時一腦袋的問號?此時,HR給他發來了兩張截圖,是大劉在入職公司半年前分享的一篇調侃諷刺老闆的文章,並且配有一些評論。結果在考核的時候,被公司挖出來他兩年的朋友圈!

選擇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恐怕是大多數人無奈的選擇。目前朋友圈裡面的人恐怕不全是朋友。我們來看看朋友圈的成員——家人、朋友、同學、客戶、公司同事、老闆、一面之交的朋友……朋友圈已經不再是朋友圈了,朋友圈已經變成了江湖!你只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僅三天可見,但是你知道背後的辛酸淚嗎?

當你的微信列表裡面不全是你的朋友的時候,當人們有一天拿著你朋友圈可能是隨意發佈的一條說說問你是什麼意思,當有一天你周邊的人說:看他的朋友圈,他就是個屌絲!這時候,你覺得朋友圈還要發嗎?

越來越多的人關閉朋友圈,朋友圈最初的目的就是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真正的朋友,他們看完就看完了,你不發朋友前,他會直接問你咋消失了。但是,翻看你朋友圈的那些人,哪一個又真正是你的朋友,所以,僅三天可見,是一個折中的取捨吧!


嘟嘟讀讀


獨角獸工場認為,的確有越來越多的人關閉了朋友圈,或者設置了3天可見。其中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但都可以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很多時候沒有對錯。

獨角獸工場曾經遇到過很多次這種情況。剛剛加上一個朋友,習慣性地點進去朋友圈,怎麼只有三條?然後明白,對方沒有讓人窺探自己生活的習慣。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這也在無形之中,把兩個人的距離拉大了。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卻並不是不發朋友圈,對此,朋友的理由是:保護自己的隱私。他有情緒和想法需要表達,但微信通訊錄裡有很多不熟悉、不方便了解自己全部生活的朋友,所以只能一網打盡,誰都不要看了,又安全又放心。

除了隱私的原因,也有人調侃:之前發的照片和心情自己都不好意思看了,刪又捨不得,乾脆“藏”起來吧。雖然聽起來有點自欺欺人,但不可否認這也是設置朋友圈3天可見的原因之一。

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微信用戶的不斷攀升,我們每個人的社交圈也在不斷擴大,同樣需要花費在社交軟件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軟件所引發的思考和問題也越來越多,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交流甚至是生活。討論和思考可以一直進行,但真正選擇怎樣利用這些軟件是每個人的權利,不同的心理訴求也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更何況,功能開發出來不就是讓人自由選擇的嗎?


獨角獸工場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只展示三天?

朋友圈之前為什麼“一直開放”,甚至每天都刷呢?現在僅限三天。能讓一個人“由開放到封閉”,就幾個原因:


1、自己做的事情,認為慢慢變得沒有價值,或是變得價值太高了,高到了沒有必要


與“我們這些俗人”分享了,顯然,是後者的極少數。

2、自己為自己曾經“刷的事”感到了不妥,心若反思,臉必紅:這想必是很多人的感受,說白了“就是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去”。

比如你曾經做的是某個事,大張旗鼓的“刷”,忽然間“黃了”,認為很沒面子,不想讓人知道了。或是以前每天都刷屏,刷的連親人都看不起你了,一天刷了三十多條,現在想明白,“這多丟人呀”,限制三天,重新開始。

3、對朋友圈的一種“間接放棄”:要是不刷朋友圈吧,每天少點啥,要是刷吧,還沒有效果,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還是適當的分享一下,僅限三天,即有存在感,又保持距離感。

朋友圈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社交平臺”,朋友圈和QQ空間是完全不同的,空間本身就是有隱私設置、私日記、批量功能,空間是“封閉式的”,比如我常把一些自己的私人照片和文章記錄放到空間上,然而朋友圈卻是“開放的”……


所以,那些說限制三天的,是因為“隱私”才這麼做的,我不認同。因為朋友圈是“社交化的平臺”,大家都知道“利用朋友圈打造自己的社交化自明星”,限制三天明顯與朋友圈的本質相背離。。


還有一部分人,本來就是這樣設置的,我就認識幾位,這幾年就是這樣,平時也很少更新,我所遇到的這種人,都是隱身的或是低調的大咖,要麼悄悄的賺自己的錢,你問他都不會輕意說;要麼就是工作不方便,比如某部門的,工作關係不方便過多公開。



不管是哪種原因吧,我的觀點就是: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不管是曾經做的好還是壞,做的錯還是對,都是自己的經歷:為經歷負擔,為生活記錄,堅持自己的選擇,面對自己的選擇,所以,我不會限制,隨便查閱我的歷史分享,我永遠站在這裡……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或是某一句話對你有價值,請關注我,感謝你的分享。

今日頭條孫洪鶴,創業教育、品牌營銷專家、創投專家《創業五部寶典》主編,互聯網暢銷著作〈風口〉聯合主編,知名策劃人,更多的實戰分享請關注我今日頭條動態,也歡迎大傢俬下交流,如若認同請幫忙分享轉發


孫洪鶴


其實類似“朋友圈三天可見”的現象,在這個功能上線前就已經存在了:有的人夜裡發了一條狀態,還要特意寫上“隔夜刪除”。

這背後隱藏著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種常見矛盾:想展示自己的某種狀態或想法,但又不希望被人永遠看到。

那麼,到底為什麼人們會有這種矛盾的心理呢?我們從社交媒體的轉變來解讀這個問題。

在網絡上,不再像過去那麼自由

我們如何展現自己,很多時候是根據所處的情境決定的。在父母面前,我們可能展現為一個懂事、作息規律的人;而在朋友前面,我們可能是大大咧咧、喜歡熬夜的人。

之前,網絡與現實距離較遠,我們可以在網上暫時擺脫固定的情境和角色,以更輕鬆自由地方式與別人溝通。

而如今,現實和社交媒體高度重合,讓不同情境下的人匯聚在了一起。我們的微信裡不僅有父母、親戚,還有同事、同學,還有群裡加的陌生人、小區物業人員等等。

於是,我們每次髮狀態的時候,都不得不考慮這條狀態是否合適朋友圈的所有人。比如,週末和朋友玩到很晚,想發個朋友圈卻不由想到,父母看了可能又要嘮叨自己。

長此以往,我們在髮狀態上越來越謹慎。有些人朋友圈越發越少,有些人對微信好友進行分組,還有些人發內容很隨性,但之後都會再刪除或轉為自己可見。

(圖自Pexels)

內容永遠存在,我們無法控制別人如何理解內容

人有自我表達的需求,想被看到、聽到,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實際上,只有當訴說的對象、所處的環境令人放心,我們才更容易打開自己。

過去,網絡還是私密性很高的地方,我們能借此遠離現實,安全地表達自己。而現在,網絡變得越來越開放、透明。我們說的話代表什麼意思、表達了什麼態度,在具體的語境裡才可能被正確地理解。

我們發在微信裡的內容,只要不被刪除,他們就會一直留在上面,過段時間脫離了具體語境,很可能會被誤解。

隱性觀眾營造了“被監視”的氛圍

隱性觀眾的存在有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方面,它鼓勵我們去進行自我展現。髮狀態的時候,我們心裡覺得會有人看到這些內容,我們被某些人看著、關注著。

另一方面,我們不知道自己發的哪條狀態、在何時、被誰、懷著什麼樣的態度看了。所以,某種意義上,朋友圈裡存在著大量的隱形觀眾,營造了一個類似於“我們時時被一雙陌生的眼睛監視著”的環境。

隱隱感覺我們正被某人注視著、評判著,我們也開始審視自己在社交網絡上的一舉一動。以至於到後來,我們越來越難在社交網絡上說真正想說的話、做真正想做的事。

(圖自Pexels)

當我們瞭解社交網絡的這些特性,以及它們的影響,我們再來看“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就更清楚了。

朋友圈三天可見,幫我們找回了“自己可以被遺忘”的權力,是對自己的隱私信息的保護,是對監察氛圍的削弱。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發朋友圈呢?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時常會覺得孤獨。所以發朋友圈既出於自我表達的本能,也是暫時緩解孤獨的一 種方式。因此,有些人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只是為了調解這些互相沖突的需求。

以上。

你將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了嗎?你對別人設置為“三天可見”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我是看朋友發的動態,想進去多瞭解一下他的動態,結果還是就一條說說,另外就是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當時很納悶,後來才瞭解到可以設置。我感覺這是微信很失敗的一次改進,陌生人還能看最近的10條動態呢,朋友設置了3天可見,如果3天內沒有發說說,那就一片空白嘍,就好比你很高興的去朋友家結果人家大門緊閉,失落可想而知!

反正我是不會設置三天可見的,如果不想他看我的朋友圈直接屏蔽他,不讓他看就可以了。沒必要設置個3天的期限。希望下次微信升級的時候把這個功能關掉吧


流沙60149


首先,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不想過多的讓人瞭解自己的過去。我們發朋友圈多半隻是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只是小小的傷感或者喜悅一下。並不想作為經歷,讓別人像讀故事一樣看自己的朋友圈。

其次,之前發了那麼多的朋友圈,回頭才發現好多都特別的沒意義,甚至很可笑,不想讓別人看,可是刪除又太麻煩,倒不如設置三天可見,省了很多麻煩。

還有就是不排除很多人只是跟風,看別人這樣設置,自己也模仿一下啦。

我把朋友圈當作我的日記本,我把朋友圈當作我的故事。每一個朋友圈都是當日此時此刻的感受,並不代表我平日的生活和處境。



澄清1314


首先肯定沒有不尊重朋友,其次我更尊重自己!




很久之前,總有人討論,那些愛在朋友圈曬曬曬的人是不是都很高調,愛炫耀,那時候我就很反感這種說法,因為我瞭解自己,我愛曬是因為我屬於比較透明,心直口快的人,藏不住秘密,有些人有秘密爛在心裡一輩子都受得了,我晚說出來一會兒我就難受,沒有扣扣朋友圈的時候,我會把秘密一字不落的告訴身邊的閨蜜,有了扣扣朋友圈的時候,偶爾身邊沒有傾訴的人,趕緊發個朋友圈,也會覺得一吐為快了,很是開心!並不關心有沒有人關注我,有沒有人為我評論,為我點贊,只是單純的想發洩不快或者記錄生活,只是單純的想,等我暮年,記憶不好的時候,我能翻翻朋友圈,回憶那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我能伴著兒孫時,給他們講我年輕時候的往事!



但是那時候,朋友圈有個弊端,沒有加密保護,這就意味著,可能你憋不住的秘密,願意或者不願意讓人看的別人都能看到!

直到有了可以設置被朋友查看的時間,我果斷設置了3天限制,畢竟,任何東西都有保質期,過去的事你自己都不一定在意了,看不開的也可能看開了,更何況別人!所以就讓它塵封吧!


所以,我曬的時候你說我高調炫耀?我設置隱私保護,你又要說我不尊重你嗎?難道我的朋友圈不能我說了算了嘛?噴子,無孔不噴,所以就隨他們去吧!


而且,如果你是我真正的朋友的話,我們不應該偶爾打個電話發個微信,聊聊最近的生活,關心下彼此嘛!如果你僅僅想看的是我的朋友圈,我好的不好的,開心不開心的動態,只能得到你的一個贊,又有何意義呢?如果你只是我社交平臺的一個數字,一個只見文字或贊,不見真人不聞真聲的人,我們的友誼也沒有繼續的必要吧,畢竟看熱鬧的人有很多,肯定不止你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