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任何一個角色只要說出“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讓我們約在……”這樣的臺詞,那麼這位老兄一定離死不遠了。

全文4732字,閱讀約需9.5分鐘

只要有人捧著一個花瓶,那麼在聽到一個壞消息時,這個人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將花瓶打碎;

如果兩個主角馬上要接吻,一定會出現什麼人或什麼事,打斷這個吻;

做了噩夢的主人公一定會尖叫著坐起來,氣喘吁吁;

電影中如果出現了一個戴老氣眼鏡、梳搞笑髮型的女性角色,她十有八九是隱藏的女主角。很快,她就會神奇地開始大變裝,不僅脫胎換骨成完美女性,還擁有整整一衣櫥的性感服飾......

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你腦子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相應的電影畫面?沒錯,如今的電影,尤其是商業大片真的太多套路了,套路到觀眾看到這一幕,就能把下一幕猜個八九不離十。

最近,正在院線熱映的大片《超人總動員》、《侏羅紀世界》以及《金蟬脫殼》,雖然口碑不一,但其中多多少少都有典型的“大片套路”:比如正反派的轉換、最後時刻的營救又或者是先苦後甜的大團圓式結局。由美國影評界大佬羅傑·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可謂是美國觀眾對好萊塢電影陳腐套路的一次集體“控訴”和“吐槽”。我們整理了其中最有趣的一部分,跟大家分享“大片的套路學”。最近商業大片都喜歡玩找梗遊戲,大家不妨可以到正在上映的幾部大片裡去找找看,有沒有這些套路爛梗呢?

和所有藝術類型一樣,電影也是有套路的,有一套自己的編碼法則、語言系統和敘事邏輯,這些可統稱之為“電影語言”。電影工業發展百餘年來,電影語言越來越成熟和豐富,然而,被訓練出來的觀眾的審美趣味也越來越挑剔,他們渴望看到更多有新意的作品,對陳腐老舊的套路不再買賬。

然而,“狗血”、“爛俗”、“低智”的套路化創作,不只存在於國產影視劇當中,同樣也存在於好萊塢大片。一旦你熟悉該電影類型的敘事模式,就會發現許多影片不過是更換了場景和人物,其故事內核是大同小異的。

電影俗套乃電影語彙的陳詞濫調,反映的是創作者的惰性,也讓我們看到套路和規律如何從指點迷津淪為陷入迷途。當然,電影俗套有文化差異,有些中國影視的俗套,西方人乍看驚為天人,大加模仿,比如甲用槍對準乙的腦袋,乙用槍對準丙的腦袋,丙又用槍對準甲的腦袋,但是絕對沒人會真的開槍。反過來,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有些好萊塢大片裡的橋段還挺有新意的。

但熟悉美國影視作品的觀眾可能會笑得很會心,閱片多了,哪些屬於高明手法,哪些屬於夢遊,慢慢就能辨別了。說到底,大量反面案例的案例,其實也是在鼓勵世界各地的電影人,要注重創新,好電影不是俗套堆砌出來的,如果你的個人表達跟其他人毫無區別,那你的作品除了提供無意識笑料,其實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

━━━━━

劇情片

NO.1 粉碎性噩耗

只要有人捧著一個花瓶、玻璃容器等易碎物,那麼在聽到壞消息時,這個人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將這些物體打碎。這些物體通常會以優美的慢鏡頭形式墜落並摔得粉碎,還伴隨著多重角度的特寫。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英劇《蘋果園》片段。

福利女孩 Perk Gir

她們的主要功能就是彰顯男主角的魅力,一般出現在電影開場不久後,通常以性感、充滿誘惑的裸體形象出鏡。這樣的福利女孩通常不會有露正臉的機會,甚至連臺詞都沒有一句,她走過畫面,彷彿是他理所應得的所有物。儘管從劇情上推測,這樣的福利女孩應該和男主角很親密,但電影后面她卻再也不出現了,也沒有人會提起她。

幸運的路人 Lucky Pedestrians

無論飆車戲中殺傷力極大的跑車們狠狠撞壞了多少路邊垃圾桶、消防栓、水果車和其他無辜車輛,與車禍現場近在咫尺的路人們,都從來不會出現任何傷亡。道理很簡單:如果撞上一個路人,就不可能繼續飆車了。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速度與激情》賽車片段。

一招變裝走江湖 Clothes Make the Impostor

每當一個殺手要進入佈滿安保人員的醫院中暗殺一個病人時,他總會先躲進一個壁櫥,“因地制宜”地變裝成一個穿著白大褂的的醫護人員,然後就可以拿著一塊筆記板走來走去,如入無人之境了。當然,永遠不會有醫生或者護士注意到自己從未見過此人。

廁所定律 Bathroom Rule

電影中沒有人會為了正常排洩需要而進入廁所。相反,人們到廁所裡往往是為了吸菸、吸毒偷情、自殺、被殺、不法交易,或者借廁所窗戶溜出去。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哈利波特》中的廁所打鬥場面。

裸替升級定律 Proxy Plastic Surgery Rule

如果某位女明星裸替演員來替自己出演裸露鏡頭,那麼選來的裸替演員胸部一定比她更豐滿美麗。

“傻瓜才回答你” “Ain't Nobody Here but Us Chickens”

深夜獨自在家的戲裡,每當有角色聽到奇怪動靜,然後大聲問“某某,是你嗎?”的時候,肯定不會是這個某某啦!

汽車被偷裝置 Anti-Anti-Auto Theft Device

只任意兩根電線碰在一起,電影中的任何角色都能輕鬆發動汽車,甚至還能把方向盤下面的車鎖解開呢。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危急關頭,被困車中的主角常常兩根電線一搭,就能重新啟動汽車。

夢幻水族館效果 Acqualiamcam

幾乎所有的水下動作場景,包括髒兮兮的大港口水域,都是畫面打光完美,水體潔淨清澈夢幻宛如水晶。雖然角色們在水底耗著的時間比我吃光一大桶爆米花的時間還要長,可一旦出水,他們卻都能瞬間若無其事地開始交談,氣都不帶喘的。

━━━━━

警匪片/諜戰片

NO.1 臨時上膛

在一些好菜塢低成本警匪片中,警察總會在面對反派的最後一刻才取出手槍,然後緩緩給槍上膛。其實警察理應準備好在需要時隨時開槍,那麼為什麼他不早早給槍上膛呢?答案就是,這畫面酷斃了。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電影《X戰警》

警長腐敗定律 Corrupt Sheriff Rule

電影中所有不是主角的警長都是腐敗分子,多半還是當地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的爪牙走狗。例外: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義警長,一定會在電影結束之前英勇就義。

神奇貨車 Magic Bus

在一場奔跑追逃的戲中,如果追擊者和亡者之間突然出現一輛比廂式貨車更長的車,那麼車經過後逃亡者就會神奇地消失,留下目瞪口呆的追擊者留在原地。

關鍵時刻必定掉線 Disconnection

任何一個角色只要說出“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讓我們約在……”這樣的臺詞,那麼這位老兄一定離死不遠了。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尖叫》劇照。

通常他會在約定的時間地點被殺:

(1)句話都沒來得及說;

(2)說了一句句“障眼法”臺詞;

(3)給出某條模稜兩可的線索。

有毒的電話亭 Poisoned Phone Booth

每當正在逃亡的主角路過一個電話亭想打求助電話的時候,接電話的一定是想殺主角滅口的人。反派讓主角停在原地不許動,並且派出殺手解決他。主角會逃出電話亭,然後一定會有一個無辜的路人走進電話亭被亂槍打死。鏡頭切到主角驚恐的臉上,告訴觀眾他有多瞭解什麼叫做“助紂為虐,害死路人”。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狙擊電話亭》劇照。

形同虛設的夜班保安 Bumbling Night Watchman

只要電影中有正義角色偷偷潛入一間辦公室的戲,那麼一定會出現一個心不在焉的夜班保安。該保安存在的意義,似乎只是為了給這段無聊的劇情加入一絲緊張和懸疑。保安的戲份通常會包括這些動作:在玻璃窗前來回揮舞手電筒、轉動門把手、機械地盯著監視器屏幕等。正義角色有足夠多的時間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或物品,然後被保安追逐著逃走。

笑還是不笑,這是個難題 Laugh or Be Laughed Rule

當一個黑幫大哥開始得意地大笑時,身後的小弟們一般都會極為捧場地賠笑,否則大哥就會生氣,並幹掉那個不給他面子的小弟。但另有種大哥,就是不喜歡小弟們跟著他笑。在這種情況下,他會殺掉那個賠笑的小弟。機智的黑幫成員總會三思而後笑。可見《無處可逃》《蝙蝠俠》等電影。

尖銳物定律 Pointy Object Principle

如果在一場正邪對抗的搏戰中,一個反派拿著某種尖銳武器襲擊正義角色,並且在打鬥中不慎將武器插入牆壁或地板之中,那麼反派一定會被該尖銳物刺死,很有可能是剛好摔在上面。

病人死亡遺言 Doomed Patient Dialogue

當下面這句臺詞出現時,這位倒黴的病人多半是要領便當了:“喂,等一下,你好像不是之前分管我的那個護士……”

━━━━━

戰爭片/災難片

NO.1 戰場的死亡預兆

(1)如果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展示妻子、孩子、戀人的照片,那麼在他被殺後這張照片還會再次出現,提醒我們他生前是個多麼溫柔的人。

(2)一個正在當班的兵對另一個兵說:“今天好安靜。”另一個兵總是會說:“是的,好像太安靜了一點。”

(3)在大戰將至的前夜,年輕的男孩會用他的口琴奏上一曲。等他像英雄一般戰死後,他的屍體會得到一個特寫,手裡緊著那隻小小口琴。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戰爭片中常有吹奏口琴等樂器的場景,而吹口琴的年輕男孩,往往戰死沙場。

過河拆橋,過險拆梯 ollapsing Staircase

在一部災難片或驚悚片中,主要角色從樓梯間或者別的什麼逃生通道順利逃生之後,該樓梯或通道都會瞬間崩塌,分秒不差。

及時的英雄主義 In the Nick of Heroisr

一個反派將受害者逼到牆角,舉槍準備射擊。槍聲響起。反派諷刺地微笑著,緊接著就倒地不起,領上一個便當。直到這時,受害者才跟觀眾們一起意識到受害者原來沒死。有人從身後給了反派一槍。那麼是誰呢?此時鏡頭切到一個不可能的開槍者或主角身上,這個人原本不應出現在這場戲裡,而且從來沒有開過槍。他/她此時還在舉著槍渾身顫抖呢。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碟中諜4》劇照。

然而有人早就看穿了一切 Dude's Landing

在任何一部電影中,只要有一群莽撞的城裡人闖入一片偏遠險惡的陌生地區,就一定會出現這樣一場戲:一個頭發花白的當地老人眯起眼晴注視著這批陌生人抵達。他智慧的目光早就看穿了將會發生的一切。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辛德勒的名單》劇照。

過早扔武器行為 Premature Disarmament

(1)電影中的主角們似乎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過於樂觀地早早把武器扔掉。主角們還有另一個習慣:撞/揍/砸倒壞人之後,只草草看一眼就認定壞人已經昏迷、死亡或無力反擊了;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疾速特攻》劇照。

(2)在驚悚片中,當一個怪物看起來死透了,女主角總會在第一時間將武器扔掉,通過遠離它來表達對武器的厭惡。而怪物,當然還活著。

━━━━━

愛情片

NO.1 被打斷的吻

男女主角正準備親吻。在他們的嘴唇只差半釐米就觸碰到彼此的時候,突然就被什麼人或事給打斷了。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愛你,西蒙》劇照。

“空空的懷抱”綜合徵 Futile Hug Syndrome

如果電影中出現一場可標記為“次日清晨”的戲,而且鏡頭正對準一個正在熟睡的人物,那麼該角色一定很快就會醒來,然後張開雙臂想要去擁抱枕邊人,但是正如觀眾“喜聞樂見”地,一定撲了個空。而那個枕邊人呢,一定早早就起了床,這會兒正在貼心地做早餐、帶狗狗散步、鍛鍊身體,或者乾脆被殺掉了。

“好女孩露得少”定律 Antiheroine Skin Rule

在一部洋溢著荷爾蒙氣息的青春電影中,男主角的性幻想對象,即所謂的“壞女孩”,衣著一定會比最終跟男主角在一起的“好女孩”更暴露一一就算她們性感的行為是一樣的。如果“好女孩”有裸露上身的鏡頭出現,那那一定也是伴隨著舒緩輕柔的音樂。另外如果這是一部有年輕人接踵死去的電影,那麼全身肌膚遮得最好的L Dead Teenager Movie“好女孩”,往往會是最後的倖存者。

“醜女大變身”定律 Bun and Spectacles Rule

電影中出現的任何一個女性角色,如果她梳著毫無魅力的頭髮,還戴著又大又厚的老氣眼鏡,那麼她十有八九是隱藏的女主角。很快,她就會神奇地開始大變裝,不僅脫胎換骨成完美女性,還擁有整整一衣櫥的性感服飾。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公主日記》劇照。

洗澡洗澡只為啪啪啪 Cleanliness Is Next to Sexiness

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地洗澡,除非與性愛、性暗示、暴力、同性戀隱喻等內容相關的時候。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我與夢露的一週》

“生孩子”定律 Birthin' Rule

電影中所有懷孕超過7個月的女性角色,最終都會把孩子生下來。

生產的戲也不會發生在平平無奇的普通產房,而是會在電梯、墓地裡,或者一場大堵車中的汽車後座上。新生兒通常被一些沒有接生經驗的、精神脆弱的人接生出來,他們通過這次接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奇,並以自己的名字為寶寶命名。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朱諾》劇照。

沖喜的娃定律 Child of Sorrow Syndrome

每當一個主角被生活擊敗,心灰意冷地回到家時,他的妻子會說:“親愛的,我們就要有個娃了。”於是,我們的主角會瞬間停止自我否定,重新找回人生的意義。

“這事不能在電話裡說……”說這種話的人在電影裡都容易早死

▲《真愛如血》劇照。

除了以上這些套路,你還記得有哪些?

歡迎分享

本文系獨家內容,根據《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一書整合。

整理 新京報記者 徐學勤 編輯 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