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主要将领都是什么军衔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军衔”一词,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使用的。在中华民国时期称作“阶级”、“官阶”或“军阶”;今天所说的“军衔制”,当时称作“官阶制”、“官制”或“等级制”。为了叙述方便,在下面讨论中一般都称为军衔。 那么,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主要将领都是什么军衔呢?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主要将领都是什么军衔

朱德(八路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军衔。

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林彪(第115师师长,一说1938年1月挂少将军衔)、贺龙(120师师长)、刘伯承(129师师长)、宣侠父(总部总参议)等陆军中将军衔。

八路军其他主要将领中,左权(副参谋长、前方指挥部参谋长)、聂荣臻(115师副师长)、徐向前(129师副师长)、周昆(115师参谋长,后携款脱队)、周士第(120师参谋长)、倪志亮(129师参谋长)、陈光(343旅旅长、后代理师长)、周建屏(115师343旅副旅长)、徐海东(115师344旅旅长)、黄克诚(344旅副旅长)、卢冬生(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358旅副旅长,后旅长)、陈伯钧(120师359旅旅长)、王震(120师359旅副旅长,后旅长)、王宏坤(129师385旅旅长)、王维舟(385旅副旅长)、陈赓(129师386旅旅长)、陈再道(129师386旅副旅长)等陆军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主要将领都是什么军衔

120师参谋处长彭绍辉、359旅参谋长郭鹏、385旅政治部主任谢扶民、715团团长王尚荣、716团团长贺炳炎、770团团长张才千、支队长宋时轮等为上校军衔。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过军衔的高级将领只是少数人,此外还有部分人由于需要经常与国民党打交道或搞统战工作,也被中共自己临时授予了相应的军衔或相应军衔的身份。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主要将领都是什么军衔

另外,从1935年起,国民政府军的军衔分为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情况,两者区别很大,作用完全不同。

正式军衔:此种军衔类似于解放军现在的军衔,没有和职务严格对等。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根据军官的职务、资历、学历、战功等情况综合考虑,由铨叙厅正式叙任,并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相当于我军现行的授予军衔命令)。任官状由国民政府主席(相当于国家元首)签发,除了褫夺和晋升外,不随职务变动而变动。

职务军衔:职务军衔不是个人的级别,而是职务的一部分,随职务变更,不担任职务即没有军衔。高级将领的任职令(请注意,不是“任官状”)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比如,贺龙任120师中将师长,这个“中将”与“师长”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独称贺师长为“中将”。如果他担任师长,即是中将,如果不担任这个“师长”,就不是“中将”了。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主要将领都是什么军衔

当时所有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官都没有经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的铨叙,也没有接到过任官状,也就是说,他们都有职务军衔而没有正式军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没有军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