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是什麼讓“歌神”變“捕神”?一連串偶然事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據媒體報道,7月6日,內蒙古呼和浩特體育場,歌手張學友演唱會開場前,在核驗進場觀眾身份信息時,在逃人員王某某經人臉識別鎖定後“現了原形”。據不完全統計,這是自今年4月以來警方在張學友舉辦的5場巡迴演唱會上抓到的第6名在逃人員。消息一出,有網友調侃道:“逃犯剋星”張學友又立功了,“歌神”變“捕神”!

調侃歸調侃,6名逃犯先後落網卻是不爭的事實,“逃犯剋星”的話題更是持續引發輿論熱議。那麼,“逃犯剋星”是怎樣煉成的?從媒體和網友的分析中,可以歸納出兩點:其一,被眾多歌迷稱為“歌神”的張學友,在上世紀90年代紅遍亞洲流行文化圈,是香港“四大天王”之一,擁躉無數。其魅力之大,“逃犯都不能拒絕”。不過話說回來,明星“引蛇出洞”純屬巧合,逃犯之所以敢去聽偶像的演唱會,是自以為“在這麼多人當中很安全”。其二,真正的“逃犯剋星”“捕神”,其實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的人臉識別安檢系統。可以說,張學友演唱會現場出現逃犯接二連三落網,只是新技術在安防系統成熟應用的一個現實反饋。逃犯的突然出現是偶然事件,但對於逃犯的實時鎖定已經成為必然。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DNA-Y染色體檢驗技術等前沿科技的突飛猛進,在茫茫人海中“確認眼神”變得輕而易舉。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等一批陳年懸案的告破,可以說是前沿科技“水到渠成”的體現。以人臉識別為例,帶有AI功能的前端攝像機加掛在交通要道、出入口、人口密集處,能快速實現人臉圖像的抓拍和特徵點的提取,之後將人臉數據模型結構化,作為數據源錄入數據庫,進行後臺的分析和比對。秒級大規模人臉檢索,海量數據的實時分析、篩選過濾、智能交互,逃犯一現身當然無處遁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從屢立奇功、威名遠揚的“朝陽群眾”,到演唱會“意外誕生”的“逃犯剋星”,近年來,我們的身邊冒出了不少備受民眾追捧的“網紅”。他們的走紅,傳遞的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正能量,宣示的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正義從來不會缺席的硬道理。

光明前進一分,黑暗便後退一分。“沒想到會被抓”的,逃不過落網命運;“知道的話就不去”的,只能是悔之晚矣……無處不在的群眾監督,日益精進的前沿技術,使“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得到強化,對形形色色的違法犯罪活動形成了強大震懾。“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現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只要是做了壞事,都會留下不可抹去的痕跡,不可能再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在反腐敗領域,同樣如此。可以預見,與時俱進、無遠弗屆的“天羅地網”,必將愈鋪愈廣、愈織愈密;留給腐敗分子“閃轉騰挪”的空間,必將愈來愈窄、愈來愈小。

“做賊的事情,你不在我的演唱會上被抓,你去便利店買東西也會被抓的。”這是張學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回應。正所謂“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無論是對逃犯還是對腐敗分子來說,暴露是遲早的事,意外很可能比明天來得更早。因為,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正義的腳步!(記者 閆鳴 轉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