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明朝一个知府,送祖父棺材回老家,回来两个女儿却饿死了

明朝晚期,吏治腐败,可敢于向社会抗争的狂人,却如凤毛麟角。李贽就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员,他犹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把朝廷搅得天翻地覆。为什么呢?因为李贽在50岁后辞官,并写了一首忏悔词:"五十年前我就是一条狗!"公之于众,和过去的仕途生涯划清界限,这得罪了朝堂上所有的"恶犬",引来了所有"恶犬"的攻击。

明朝一个知府,送祖父棺材回老家,回来两个女儿却饿死了

李贽幼年丧母,父亲是个小商贩,却让儿子饱读诗书。在父亲的教导下,李贽从小养成了坚强和倔强的性格,自理能力很强,而且善于独立思考。二十几岁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准备科举,只有李贽无动于衷。嘲笑别人:科举简直是笑掉大牙,临场只要背背书就过关了!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李贽考前背了500篇文章,加以总结,同年就考中了福建乡试的举人。

明朝一个知府,送祖父棺材回老家,回来两个女儿却饿死了

福建泉州的李贽雕像

考中举人后,此时家道中落,李贽不得不进了官场。他的目标只是养活家人,丝毫不理会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常常与上级、同僚发生矛盾。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做的都是一些闲官,如: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等,俸禄很低,生活一直很清苦,长期郁郁不得志。直到51岁的时候,才熬到一个知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的偏远之地,云南姚安。上任后,在府衙大门上挂了两副对联。一副是: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另一幅是: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

明朝一个知府,送祖父棺材回老家,回来两个女儿却饿死了

福建泉州的李贽故居

明朝一个知府,送祖父棺材回老家,回来两个女儿却饿死了

别人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李贽当了三年知府,除了俸禄外,没有受过任何财物,还常常拿出俸钱,救助穷苦百姓。当地河水泛滥成灾,李贽"捐资聚石为桥,利行旅,通往来,以垂永久"。今天,此桥仍在姚安境内,被百姓命名为"李贽桥"。

做官清廉到这种程度,也是世所罕见。李贽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但除了大女儿之外,其他两个女儿都被饿死。他俸禄都被用来救济百姓,几乎没有任何积蓄。他的祖父去世后,本想和妻子一块儿将灵柩运回泉州。可因为没有供全家人回去的路费,只好让妻子留下来照顾子女。等他返回家时,他的两个女儿都因为当地闹饥荒,营养不良而死掉了。像李贽这样的清官,以至于把子女饿死的,自古以来闻所未闻。

三年知府任期后,李贽辞官带着全家老小到了黄安。在人生最后的二十几年,一直走在反对封建礼教的路上。七十多岁的李贽,疾病缠身,被人诬陷,下到京城大狱。在狱中,选择用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