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夏高富助民致富二三事

(曹燕妮 周金宝 徐良观)南沈灶镇庆丰村四组村民夏高富,中共党员,全镇出名的养殖大户。从上世纪90年代初饲养600只蛋鸡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存栏3万只蛋鸡的机械化中型规模养殖场,年收入40万元左右,在本镇养殖户中首屈一指,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达120万元。除去人工拾捡鸡蛋外,其余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夏高富出名的不仅是自家富裕了,更是助人致富的事迹。夏高富2005年被镇党委表彰为“党员创业标兵”,2006年被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最佳文明标兵户”,2009年夏高富养殖场被省农委授予“江苏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基地”。2012年市人大组织市直、委、局和部分镇区代表40余人观摩机械化养殖,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6年被市农委授予“东台市畜牧科技示范户”。

技术支持不保守

夏高富所在的庆丰村周边几个村,蛋禽养殖发展迅速,前些年养鸡效益比较好时,蛋鸡养殖户超过150户。夏高富作为先富起来的养禽人,深深知道,这些先发展起来的养禽户,更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他除了正常为养殖户提供饲料和药品外,还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服务。有养鸡户家中蛋鸡发生疫情时,能主动及时地到户指导防疫,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不少养殖户在他的带动之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夏高富有一个邻居叫何景堂,忠厚老实,原来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夏高富建议他走养禽致富的道路。可是何景堂面露难色,两手一摊说:“我什么也不会呀!”夏高富劝他说:“你别怕,有我哩。”夏高富说话算话,从何景堂鸡场的建设、鸡笼的搭建、苗鸡的定购、蛋禽防疫治病、鸡蛋的出售等,老夏都是全程参与,环环相帮。现在何景堂常年养禽4000只左右,年收入5-6万元。

资金扶持不计息

一些养鸡户刚开始养鸡时,缺少资金,夏高富主动出借资金给予帮扶,使得养鸡户能正常启动运转。庆丰村和周边的大桥、安云等村得到夏高富资金支持的农户不在少数。

大桥村五组周云生刚开始养鸡时,由于缺少资金。老周找到夏高富,希望支持他一把。夏高富毫不犹豫,先后无息出借资金15万元帮助其启动,现在周云生每年还他5000元,已经连续还了5年了,还欠他12万元哩,夏高富总是宽老周的心:“不急,你先用吧,什么时候有钱了再还。”大桥村民周松华购买大型收割机时,手头资金严重不足,找到夏高富说了,希望支持。夏高富毫不犹豫,答应给予资金扶持,先后借给周松华资金18万元,也是没收分文利息。他的善举,受到了周边村民的一致好评。

帮扶贫者不吝啬

夏高富为人大气,帮助贫困者一点也不吝啬。本村二组村民王志松夫妇,年岁已高,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为了帮助王志松改善生活状况,安排王志松每天下午帮助捡拾鸡蛋,老伴每天上午帮助做中饭,老夫妇两个一天中也就只花个小半天时间。其余时间都在自己家里忙。夏高富每年给予王志松夫妇2万元工资,比在家里种田的收入高多了,老王夫妇日子越来越好。夏高富不仅对乡亲们这么无私地支持,对待公益事业也很热心。2009年,镇里建开创大道桥,村里发动党员捐款,夏高富捐款1000元;庆丰村做路修桥,他先后捐款2000元……他这种致富不忘社会,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模范带头作用的品德得到村民和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夏高富帮助了乡亲们致富,付出了许多,有人赞扬,有人想不通,也有人说他傻。但夏高富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一家富裕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了,才能早日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东台日报)

盐阜网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盐阜网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与盐阜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