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从穷山沟到美丽乡村 抚顺洼子伙洛村靠种葡萄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从穷山沟到美丽乡村

——记章党镇洼子伙洛村的变迁

过去,这里微风起黄土扬,现在,这里风含情水含笑;过去,村民起早贪黑赶马车去城里卖葡萄;现在,城里人开着车来到山沟沟里摘葡萄。东洲区章党镇洼子伙洛村,这个距离市区40多公里,被大山环绕的小村庄,伴随着改革开放沧桑巨变的雄伟合唱,用朴实与勤劳谱写出一段华丽的组曲。

沧海遗珠 贫困村苦无出路

从穷山沟到美丽乡村 抚顺洼子伙洛村靠种葡萄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记者 徐中元 摄

洼子伙洛位于大伙房水库北岸,拥有天然的生态优势。春有山花、夏有绿树、秋有红叶、冬有白雪,这里风景美得如世外桃源一般。但彼时的洼子伙洛只可远观,不可近赏。曾经的洼子伙洛,村里都是土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而院子里,草棚搭旱厕、苞米杆秸子前垛。贫困落后的状态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十分不相称。

洼子伙洛村鑫世野合作社总经理李学武今年47岁,土生土长的洼子伙洛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的时候老感觉吃不饱,就过年的时候能吃顿饺子,去趟城里都得坐火车,早上6点出门,得 晚上才能到家。”后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的眼界也开始向山外看,男人们选择外出打工,妇女则留在家种玉米,收入渐渐有所提高。

在村民李福印象中,2000年以后,种5亩玉米一年也只有5000元收入,加上他外出打工的钱也只有2万元左右。记得那时候,每到上秋、过年、开春,很多村民就和李福一样,为孩子学费、年货、种子化肥发愁。“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部门口堆放着一个大号的垃圾山,更重要的是当时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村里还欠着100多万元外债。”面对这样一个省级贫困村,时任村支书的李学武带着村民们的信任与希望,寻找改革路、致富路。

与时俱进 美丽乡村葡萄飘香

从穷山沟到美丽乡村 抚顺洼子伙洛村靠种葡萄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从穷山沟到美丽乡村 抚顺洼子伙洛村靠种葡萄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村民依靠种植葡萄走上致富路。记者 徐中元 摄

改革开放第一村——安徽小岗村的故事李学武耳熟能详,美丽富饶的江苏永联村事迹鼓励着他带领村民追寻致富梦。2014 年,李学武在广泛学习先进村做法的基础上,决定到小山沟外面的世界看看。吉林、本溪、丹东,李学武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足迹遍布省内外知名特色农业基地。最后,他们把目光放在了种植葡萄项目上,因为洼子伙洛村有20多年的康贝尔种植经验,还有大伙房水源保护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

考虑到我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李学武把葡萄种植的目标聚焦在“有机”与“高端”上。

李学武从沈阳农科院请来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科学种植与管理,引进状元红、巨紫香、香妃、蜜汁等10多种高品质葡萄苗,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

2015年4月,鑫世野合作社正式成立,铁背山有机葡萄也同时得到有关部门的认证,卸去了村支书职务后的李学武一心带领村民拓宽致富路。“10年前合作社还是一种新鲜事物,村民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如今大家伙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纷纷加入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李学武介绍,在市政府与东洲区相关领导的支持下,村里铺上了直通葡萄种植基地的柏油路。近15年间,他和村民亲眼见证了村道越铺越平整,院子越修越干净,屋子越盖越宽敞。去城里的交通工具也从火车变成了小客车或私家车。

合作共享 村民收获改革硕果

从穷山沟到美丽乡村 抚顺洼子伙洛村靠种葡萄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平整的柏油路直通葡萄大棚。记者 徐中元 摄

在洼子伙洛,合作社的道路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35岁的刘玉娟是合作社的早期成员,现有2座冷棚、占地3亩。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具有高中学历。“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总听说农村合作社,想跟着一起干,却没有领头人。”成立鑫世野合作社对于刘玉娟来说,是梦想照进了现实。她不仅是合作社早期成员,还是积极培育新品种的试验员。54岁的村民张连梅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更是下定决心,砍去600棵种了近5年的康贝尔,改种状元红、香妃等新品种。张连梅说,有合作社帮忙找销路,种什么她都不愁卖。如今,合作社在洼子伙洛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粉丝。

2013年,为从源头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省政府决定在大伙房水源二级和准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结合实际情况,在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协调下,村里的另一个水稻专业合作社即将成立,计划流转3000亩土地,目前已完成1000余亩土地的流转工作,10户农户已自愿加入合作社。

“柏油马路通门前,村部广场亮堂堂,家家都有余富钱,共同致富不发慌……”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村民的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都会自编自演一些节目在村部广场上表演,歌颂党的好政策,感恩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

40年时间如白驹过隙,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改革的种子,在洼子伙洛的土壤中发芽与成长,如今馨香四溢的果实甜在游客的脸上、美在洼子伙洛村民的心里。(记者 徐中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