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100天的錄製能不能換回一個“花路”?這是《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共同的疑問,本土偶像藉助綜藝迅速出道,但是國內的偶像產業化時代卻遠沒有到來。

6月23日晚,經過四個小時的直播,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段奧娟、Yamy、賴美雲、紫寧、Sunnee、李紫婷、傅菁、徐夢潔11位女孩最終成團出道,這背後作為基礎的是100多天不分晝夜的訓練,10期節目播出,47.75億的播放量,147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4000萬的粉絲應援費用,和餘下90位女孩的淘汰。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朋友圈、微博熱搜、豆瓣八組、知乎等各大媒體社交平臺被這11位女孩相關內容洗屏,從圈層狂歡到社會大眾群體性迎合,她們尚未從《創造101》這檔偶像養成節目帶來的流量熱潮裡脫離,但已經有無數人開始猜測她們的未來——出道了意味著什麼?所謂的“女團”最終能走到哪裡?此時高光時刻是開始還是結局?偶像產業的泡沫退去之後,現實面目是何種模樣?

如同此前《偶像練習生》推出的男團“Nine Percent”一樣,公眾對於這群出道偶像的觀感裡帶著一種看煙火一樣的悲憫,彷彿國內年輕偶像的生命也如煙火一般:璀璨、奪目、瞬間達到高點但是稍縱即逝。

楊超越、王菊、孟美岐或者蔡徐坤、範丞丞這些名字到底能不能在冰涼的娛樂產業留下自己的印記,不得而知,但是女孩男孩們在鏡頭前表現出的窮途末路和決絕讓人心驚。出道之路是一場蝶變,但卻無法知曉衝破關卡之後,面臨的是坦途還是懸崖。

從“偶練”到“土創”,誰掀起了“偶像革命”?

國內沒有真正的偶像產業,這是2018年之前公眾的認知。日本創造出傑尼斯、48系等成熟的偶像工業模式,將“養成系”發揮到極致,韓國SM、YG、JYP三大經紀公司在世界掀起韓流風潮,偶像流水線化,而國內對於“偶像”的概念停留在港臺黃金時代出現的流行歌手和2005年超級女聲帶來的選秀盛世。

這期間SNH48、TFBOYS等本土偶像團體相繼出現,但是日式偶像養成模式在國內並沒有引起大眾市場的震動:國內48系內部鬥爭風生水起,但在圈外只剩下“四千年美少女”這個色彩微妙的名號,TFBOYS起初則在一片嘲聲中成長,粉絲情緒與公眾反應呈現兩極化。

——直到2018年。

今年上半年《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兩檔偶像養成網綜以春雨驚雷的姿態讓公眾意識到國內偶像市場正在瘋長。

“偶練”率先以男團打開了國內的流量場,12期節目,32億播放量,超過2000萬的應援集資,一眾練習生被粉絲熱潮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資本與商業品牌紛紛圈地跑馬,連帶著練習生背後大大小小名不見經傳的經紀公司也開始獲益,如卜凡、靈超等練習生所在的坤音娛樂今年4月獲得了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Nine Percent九人限定男團的推出是“偶練”交出的一份成績單。C位出道蔡徐坤的全網熱議度迅速超過了一線流量明星鹿晗,隨後幾乎以一人之力碾壓了“歸國四子”,成為當時最具流量價值的新世代偶像。九人團則迅速開展全國粉絲見面會、商業代言、綜藝錄製,目前官方對外宣佈了包括立白、手遊“消除者聯盟”、“武林外傳”、必勝客、IDo香水等七款代言產品,也參與了《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奔跑吧》等綜藝的錄製,還拍攝了紅秀的封面。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對於粉絲而言,九人團的熱度在圈層內十分穩固,即便成團至今尚未對外推出任何團隊作品,但是參加見面會、看看綜藝、為愛豆刷銷量等已經足夠滿足大部分粉絲的追星需求。可在大眾市場上,九人團的關注度或許遠不如出道前了,沒了綜藝的長線曝光,公眾的視野都集中在了模式“一門同宗”的《創造101》上。

國內市場上女團市場比男團逼仄,粉絲對女偶像與男偶像的標準截然不同。艾漫數據發佈的行業報告指出,粉絲對男性偶像年輕外表、調皮性格更加看重,對女性偶像的實力則要求更高。女團除了顏值要求,唱歌、舞蹈、rap等業務技能更具圈粉價值。這也是“偶練”率先推出男團的原因之一。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所以《創造101》的開局並不被看好,隨著剪輯、賽制、女孩們的表現等各種本土化因素的發酵,節目被網友調侃為“土創”。但隨著練習生特色逐漸鮮明,社會各階層開始在節目內容中找到投射對象。練習生王菊以少數派引起圈層狂歡,最終在互聯網渠道與媒體造勢下形成了一次波瀾壯闊的社會輿論熱潮,王菊成為流行icon,她成為了年輕群體某種價值觀的身體力行者,也成為了節目的流量擔當。當節目流量來自於社會輿論而非練習生個人——這意味著“土創”開始出圈。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王菊的流量熱度逐漸平息後,楊超越接過了流量的大棒。一個女生廢柴、愛哭、五音不全但有著討喜的外形和迷之觀眾緣,能否成為女團的一員?這成為“土創”結束前大眾探討的第一課題。楊超越業務能力不足卻身在高位,引起了巨大爭議與關注但本人顯得十分懵懂,再加上她來自農村的家庭背景,自帶社會階層的隱喻,這讓她簡直成了各大媒體筆下鍾愛的人物素材。

節目內容上有孟美岐、吳宣儀等這類“標準化女團”護航,話題上有王菊、楊超越持續供應火力,“火箭少女101”11人女團的最終推出或許比Nine Percent更加聲勢浩大。但媒體報道,從應援集資來看,女團集資金額近5000萬,遠高於男團,可從粉絲熱度看,男團蔡徐坤一人的超話粉絲數達到137.7萬,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等女團熱門成員最高23萬。

偶像產業化是現實還是偽命題?

這兩大團體的出現最大的意義或許是讓國內掀起一場認知革命,人數佔比僅3.7%的新世代偶像,產生了娛樂圈8.6%的全網討論量,極速發酵的偶像市場和龐大的粉絲流量,讓各界開始正視偶像產業,並試圖建立起本土的偶像體系。

但刨除意義落地到實際價值,這兩檔節目對國內偶像產業產生了哪些具體價值暫且不談,“偶像革命”雖然讓國內掀起了偶像產業化的浪潮,僅從國內零零星星的偶像經紀公司與愈見稀少的練習生資源來看,產業化、工業化都為時尚早。

艾漫數據顯示,目前偶像市場上的練習生基本來自幾家固定的經紀公司。37%的練習生來自時代峰峻、樂華娛樂、麥銳娛樂、香蕉娛樂四大經紀廠牌,進行藝人經紀運營的影視娛樂公司如嘉行傳媒、歡瑞世紀等也佔有一定練習生資源,市佔率為16.7%,傳統的音樂娛樂公司如華納音樂、環球音樂等也提供部分練習生,佔比約為7.6%,剩下的市場則來自音樂平臺,如賴美雲所在的齊鼓文化,模特公司,如王菊所在的Esee英模文化,還有一部分個人練習生。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已經消耗掉了部分練習生資源,經紀公司開始陷入“人才荒”。泰洋川禾聯合創始人、經紀人趙珊說,“中戲、北影、上戲,但這幾個學校基本上已經沒人(練習生)可簽了。大家再去北舞、舞蹈院校和地方的舞蹈院校。我們也從社交平臺上面看了一些新人,真的是一見真人,關了濾鏡沒法看的。”

練習生與普通素人的區別在哪裡?在日韓偶像體系裡,練習生的時間並不固定。日本傑尼斯或48系採取“研究生”機制,從小進行訓練,訓練一段時間後才會在小型演出或者出道前輩舞臺進行伴舞伴唱,表現優秀的研究生則有機會出道。韓國則將日本偶像體系中的“養成”基因減少,快速訓練,流水線式生產偶像,但韓國頂尖女團少女時代前成員鄭秀妍,練習生時間達到7年,作為EXO成員的張藝興練習生時間也達到4年。

相較之下,國內練習生的時間、出道工序都更加簡單。麥銳娛樂CEO王叢介紹,在麥銳娛樂制定的培訓計劃裡,女生會在練習12個月、男生練習18個月後完成練習生到新人藝人的蛻變。

偶像養成節目中需要的練習生與普通相比,要求具備一定的業務基礎,除了長相要求,還需要在唱歌、跳舞、禮儀、鏡頭感、表情管理等方面經過訓練,並非一張白紙。如楊超越、董巖磊這類此前並無訓練基礎的選手固然能在節目中讓觀眾體會到養成的成就感,但是從無到有並不容易,楊超越就因為節目中業務能力沒有明顯的進步也未拿出努力的勢頭,還擁有高人氣而遭到部分人群的反感。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國內缺乏練習生,同樣也缺乏供出道偶像發展的渠道。如Nine Percent出道之後除了線下粉絲見面會、商演,線上曝光基本靠錄製綜藝,或許之後還將出現直播、網劇等曝光形式,但是沒有作品穩固人氣是硬傷,小福利小視頻只能餵飽垂直粉絲,商業市場不會因為偶像比了一個愛心而尖叫。

同樣火箭少女101也有相同的困境,少女們成團當天就對外宣佈了第二天將亮相湖南衛視《畢業歌會》,媒體報道節目表演狀況百出,而這場演出或許是不能拒絕的,成團之後是女孩們的高光時刻,需要趁熱打鐵。因為誰也不知道這股熱度有多久。

超過4000萬粉絲應援!《創造101》“高光時刻”背後的偶像革命

偶像市場斷層了,這是業界人士老生常談的一句話。斷層顯示在人數和作品上,人數問題在SNH48、TFBOYS 、火箭少女101,Nine Percent等新生代偶像出現得到緩解之後,公眾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在了作品上,偶像需要作品嗎?當然需要。火箭少女101是奔著中國最強女團的名號去的,在她們之前這個稱號曾經被冠名在SHE身上,而SHE能成為一代人青春記憶不止是因為偶像身份,還有曾經風靡大街小巷的專輯。

當11位“火箭少女”最終站在出道舞臺上,臉上帶著妝容和眼淚,耳邊迴響著粉絲的吶喊,頭髮上沾染著漫天飛舞的粉色彩帶,她們穿著統一的制服,擺好姿勢,對著鏡頭熟練的微笑,沒有人知道她們在想什麼,也沒有人知道她們的未來如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