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可受益一生的万金良方“十无益”

清朝大臣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写下《十无益格言》,充满禅机,对我们的修身处世大有益处。

1、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真挚,而唯有亲情是最无私的,人们相信神佛无私,于是求神拜佛祈求安乐与富贵,却不知真正的活菩萨是自己的父母,所谓百 善孝为先,孝行孝道也是善行善道。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有孝行孝道,对父母都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对神佛又怎么能够怀有虔诚之心,又怎么能得到神佛庇佑呢?

2、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人追求的不过福禄寿,一个人品好,心地善良的人更容易得到信赖,得到赏识,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获得他人的尊重。

《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善恶自有因果,行恶必然会自损福报,只是或早或晚。

环境不好虽然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但那是次要的,一个正能量充足的人,一身正气的人能够改变不好的环境,为己所用,不能盲目的相信风水,心存善念,以善行为要。

可受益一生的万金良方“十无益”

3、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是人生之乐,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旺,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之情,就像手足相连,这兄弟之情可以维护家族昌盛,不受外人欺侮,外敌来犯,即使兄弟之间有怨恨,也要先一起对付外人。

现代社会家有兄弟姐妹的不多,完成学业后又各自生活,在外面交朋友可以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面和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产生怨恨,实在令人惋惜。家里面有一两个兄弟姐妹是很难得的事,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感情,让父母也感到安慰。

4、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孔子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思是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修身学知识,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父母的期望、为人才市场的需要、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读书成为一种获得利益的手段。

读书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如果“行止不端”,就是读再多书也无益,一个有才无德的人终会给社会、给自己带来危害,不可不慎,所以读书之始,先要修身正。

可受益一生的万金良方“十无益”

5、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作事乖张”就是说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处处标新立异,这样的人居心不良,心存侥幸,爱耍小聪明,没有真学识,难以长久。

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懂得孝悌,谨慎处事,心存善念在求智慧之先,不然学到知识对自身,对社会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聪明应用于正道。

6、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博学的根本目的是参悟古往今来的道理,修身养性,做有益的事情,满招损,谦受益,心高气傲已经背离了本来的目的,没有谦虚的心态也就不能装下更多的知识了。

可受益一生的万金良方“十无益”

7、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我们要的时机,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机没有到来的时候就要学会等待,沉住气,潜心提升自己,积累学识,增加才干,暂时的等待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不然只会徒劳无功。

时机成熟的时候,顺势而行,借助事物发展规律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如张良、韩信、诸葛亮,成就一番事业,千万不能浮躁,做出错误判断,以至于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8、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就是钱财,而钱财是身外之物,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不能长久,不义之财更不可取,这恐怕会招来灾祸,用他人的钱财施舍,获得自己的名声,这样又有什么益处呢,不过是自欺欺人,不如自己做一件善事,积累功德。

可受益一生的万金良方“十无益”

9、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气呢?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包括色欲、食欲、财欲等。纵欲伤身,更伤元气,伤了元气就容易生病,元气难以恢复,药石无力。

平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睡眠质量,饮食要规律,心态保持平和,尽量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

养成好的习惯以后,对身体大有好处。

10、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如果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就算已经积累了阴德,也是没有益处的。阴鸷,就是积阴德的意思。

想要有所作为就必先做到严于律己,修养德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可受益一生的万金良方“十无益”

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的德性,远离邪道,追求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