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为深入贯彻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强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要求,近日,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同时公布了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名单,共206个。定西市17个村位列其中。你家乡在其中吗?

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名单(共206个)

<table><tbody>

市州

县区

行政村名

备注




兰州市

(16)

城关区

伏龙坪街道头营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七里河区

魏岭乡绿化村


西果园镇袁家湾村


安宁区

安宁堡街道东门社区


安宁堡街道红艺社区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西固区

河口镇河口村


四季青街道杏胡台村


红古区

花庄镇青土坡村


榆中县

城关镇李家庄村


城关镇兴隆山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小康营乡浪街村


皋兰县

什川镇长坡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什川镇上车村


永登县

苦水镇新屯川村


武胜驿镇奖俊埠村


柳树镇黑城村


嘉峪关市(5)

镜铁区

文殊镇河口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雄关区

峪泉镇嘉峪关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峪泉镇黄草营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长城区

新城镇安远沟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新城镇野麻湾村


金昌市

(7)

金川区

双湾镇陈家沟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双湾镇营盘村


永昌县

红山窑镇毛卜喇村


城关镇金川东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城关镇黄家学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城关镇北海子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新城子镇毛家庄村


酒泉市

(17)

肃州区

泉湖镇泉湖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泉湖镇永久村


铧尖镇小沙渠村


金佛寺镇观山口村


西洞镇西洞村


敦煌市

阳关镇龙勒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月牙泉镇月牙泉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莫高镇甘家堡村


金塔县

金塔镇金大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金塔镇红光村


航天镇航天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金塔镇塔院村


玉门市

下西号镇川北镇村


黄闸湾镇泽湖村


瓜州县

西湖乡北沟村


肃北县

党城湾镇马场村


阿克塞县

阿克旗乡多坝沟村


张掖市

(17)

甘州区

长安镇前进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碱滩镇古城村


甘浚镇祁连村


高台县

南华镇智号村


新坝镇西大村


巷道镇西八里村


临泽县

倪家营镇南台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鸭暖镇五泉村


平川镇芦湾村


山丹县

李桥乡高庙村


清泉镇祁店村


民乐县

南古镇马蹄村


洪水镇单庄村


民联镇东寨村


南丰镇炒面庄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肃南县

康乐镇榆木庄村


祁丰藏族乡文殊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武威市

(13)

凉州区

高坝镇蜻蜓村


高坝镇同益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清源镇蔡寨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西营镇五沟村


古城镇小河村


康宁乡西湾村


民勤县

重兴镇红旗村


西渠镇号顺村


古浪县

古丰乡古丰村


古浪镇丰泉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西靖镇阳光新村


天祝县

天堂镇天堂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大红沟镇大红沟村


白银市

(14)


白银区

水川镇顾家善村


四龙镇民乐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强湾乡强湾村


水川镇大川渡村


平川区

水泉镇月河湾村


水泉镇小黄湾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宝集镇响泉村


景泰县

五佛乡西源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中泉乡龙湾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草窝滩镇西和村


靖远县

糜滩镇独石村


石门乡坝滩村


会宁县

大沟镇厍弆村


中川镇大墩梁村



天水市

(15)

秦州区

平南镇孙集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玉泉镇李官湾村


娘娘坝镇钱家坝村


麦积区

麦积镇麦积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麦积镇后川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麦积镇红崖村


麦积镇宏罗村


党川镇花庙村


甘泉镇甘江村


甘谷县

古坡镇瓦泉峪村


武山县

龙台镇董庄村


温泉镇温泉村


秦安县

陇城镇凤尾村


清水县

陇东乡谢沟村


张家川县

马鹿镇花园村







平凉市

(16)

崆峒区

花所乡寺沟村


崆峒镇太统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崆峒镇寨子街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崆峒镇西沟村


泾川县

城关镇凤凰村


汭丰镇郑家沟村


玉都镇康家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崇信县

新窑镇西刘村


灵台县

中台镇水泉村


中台镇康家沟村


华亭县

策底镇大南峪村


东华镇刘家沟村


庄浪县

郑河乡上寨村


韩店镇石桥村


静宁县

余湾乡王坪村


余湾乡阴屲村


庆阳市

(17)

庆城县

庆城镇药王洞村


华池县

南梁镇荔园堡村


柔远镇城关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紫坊畔乡刘坪村


镇原县


太平镇柳咀村


屯字镇闫沟村


宁县

湘乐镇莲池村


瓦斜乡永吉村


春荣乡王台村


西峰区

温泉镇黄官寨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显胜乡毛寺村


董志镇北门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正宁县

五顷塬乡南邑村


合水县

太白镇太白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何家畔镇产白村


环 县

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四合原村


八珠乡八珠原村


定西市

(17)

安定区

凤翔镇李家岔村


凤翔镇友谊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巉口镇康家庄村


通渭县

平襄镇宋堡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临洮县

八里铺镇王家大庄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洮阳镇车刘家村


龙门镇五里铺村


渭源县

锹峪镇峡口村


五竹镇渭河源村


田家河乡元古堆村


漳县

新寺镇青瓦寺村


大草滩乡新联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岷县

麻子川乡绿叶村


锁龙乡双燕村


清水乡清水村


陇西县

文峰镇桦林村


和平乡永胜村








陇南市

(20)


武都区

裕河乡赵钱坝村


坪垭乡藏族风情村


康县

长坝镇花桥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王坝镇大水沟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王坝镇何家庄村


城关镇凤凰谷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阳坝镇宋沟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成县

城关镇南山村


鸡峰镇草滩村


文县

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


玉垒乡冉家村


徽县

嘉陵镇田河村


大河店镇三泉村


宕昌县

城关镇鹿仁村


新城子乡岳藏甫村


两当县

鱼池乡乔河村


杨店镇灵官村


西和县

姜席镇姜窑村


姜席镇谢沟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礼县

上坪乡青林村


甘南州

(17)

合作市

卡加曼乡沟七峡村


舟曲县

大川镇土桥子村


巴藏乡各皂坝村


临潭县

冶力关镇池沟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冶力关镇庙沟村


冶力关镇关街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八角镇庙花山庙滩新村


碌曲县

尕海镇尕秀村


拉仁关乡则岔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夏河县

曲奥乡香告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达麦乡当应到村


玛曲县

阿万仓乡沃特村


采日玛乡兴昌村


卓尼县

木耳镇博峪村


木耳镇多坝村


迭部县

益哇镇扎尕那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电尕镇谢谢寺村


临夏州

(15)

临夏县

北塬镇钱家村


东乡县

唐汪镇马巷村


积石山县

大河家镇康吊村


康乐县

莲麓镇足古川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上湾乡三条沟村


临夏市

南龙镇罗家湾村


南龙镇马家庄村


折桥镇折桥村


折桥镇后古城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永靖县

太极镇大川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塬镇东风村


关山乡南堡村


和政县

松鸣镇吊滩村


松鸣镇狼土泉村


陈家集镇上王家村




206


/<tbody>/<table>

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

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着力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切实发挥乡村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和富民的拉动促进效应,为推进旅游强省战略、发展优质旅游作出积极贡献。

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力争突破88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30%以上。

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主要任务

着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打造旅游示范村、专业村。引导各地依托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打造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养生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体验型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扶持建设一批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每个县区至少集中打造1个旅游示范村。全省引导发展旅游专业村200个以上。

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积极推进现有旅游专业村和农家乐转型升级,鼓励乡村旅游专业村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培育发展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园、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以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为契机,打造一批集科技示范、农业创意、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特色名镇和旅游休闲度假区,并按照3A级及以上景区标准加快旅游要素聚集和服务设施配套。

发展标准化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扶持建设标准化农(牧)家乐,年内力争新建标准农家(牧)乐2500户。围绕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休闲度假发展方向,建设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精品民宿,满足城乡居民新型旅游消费需求。

着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等工作,大力整治村容镇貌,深入开展乡村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等“三改一整”工程,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行动,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条件。结合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推进旅游厕所从城市、景区向旅游村镇拓展。

改善乡村旅游通达条件。加快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乡村公路等级标准,改善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交通条件,提升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引导自驾车房车营地、交通驿站建设向特色村镇、风景廊道等重要节点延伸布点,逐步形成乡村旅游自驾游精品线路产品和服务体系。

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快乡村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完善旅游道路沿线导游导览图、旅游形象标识、景点解说牌、旅游区标志牌等乡村旅游标识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游客接待、停车、环卫、通讯等基础条件,配套建设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着力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召开全省旅游扶贫推进会议。深入实施《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召开全省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以纳入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交流旅游扶贫工作经验,落实旅游扶贫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旅游扶贫各项工作。

推动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指导35个深度贫困县制定旅游扶贫实施方案,整合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集中扶持100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廊道和大景区辐射、重点城镇和示范村带动、旅游企业吸纳和就地输转、农村文化遗产入股、异地搬迁村庄改造等方式,推进村镇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

落实旅游扶贫各项措施。实施旅游扶贫规划公益行动,支持“两州一县”50个贫困村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旅游扶贫对口帮扶合作,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加大贫困地区旅游项目建设、游客输送、人才培训、产品推介等帮扶工作力度。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将原生态农副产品开发包装成旅游商品,拓宽增收渠道。依托我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组织旅游智库专家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等方式,对深度贫困县区乡村旅游扶贫从业人员开展重点培训,年内力争培训3500人次。

着力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品牌

开展示范典型创建活动。引导各市州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特色旅游镇(村)、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庄园、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农家旅馆、特色餐馆等品牌创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和农户争创全国及省市县级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年内争取创建命名一批全国、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典型。

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工程。以全省十大田园综合体、十大乡村旅游度假区、十大乡村自驾景观廊道、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十大乡村民俗节会,百个最美旅游村镇、百家旅游专业合作社、百家精品民宿,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千类特色旅游商品、千家品牌农家乐为主题,年内命名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品牌。

着力推进周末休闲工程

设计乡村旅游周末休闲线路。推进乡村旅游与城市休闲有机对接,大力开发“城里人游乡村”、“周边省区来甘游乡村”市场和产品,设计周末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和营销主题,丰富提升城市周边、公路沿线、景区附近以及与周边省区交界地带乡村旅游产品,各市州有针对性地编排2天或2.5天周末短假乡村旅游线路产品,集中在客源市场投放宣传;省上组合推出一批周末精品线路,加大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与周边省区合作交流,编制旅游产品线路,推出优惠政策,打造相邻省市区县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组织乡村旅游周末休闲活动。鼓励各市州举办乡村特色节会旅游活动,引导各地乡村开展桃花节、梨花节、农耕文化节、香包民俗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创意策划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增强乡村旅游周末休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工程,推动文化部门开展“周末游甘肃”—读书会、体育部门开展“周末游甘肃”—全民健身竞步走、教育部门“周末游甘肃”—万名学生周末走出学校等活动,充分调动机关、企业、社区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通过节庆活动带动周末休闲旅游。

全面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带薪休假与地方特色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在遵守标准工时的前提下,灵活调整作息安排,形成多个旅游“周假期”,为城乡居民周末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条件。

着力推进商品开发工程

加快乡村旅游商品转化。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引导农民和旅游合作社将自产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转化为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商品。组织高校与乡村开展旅游商品包装提升结对子行动,增强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吸引力。

促进乡村旅游商品销售。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临近的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专区,开办旅游商品网店,开展旅游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扩大乡村旅游消费。

着力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乡村旅游纳入全省整体旅游宣传计划,作为“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宣传的重要内容,在甘肃旅游网开设“甘肃乡村旅游”专网,实现与乡村旅游重点地区链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支持建设专业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网站。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点)、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促销作用,形成宣传推广的合力。

丰富宣传营销手段。各地政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营销工作,制作乡村旅游宣传片、歌曲、地图等宣传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多种手段,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组织宣传营销活动。组织旅游企业赴周边主要城市开展宣传推广营,推介当地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邀请毗邻省市区城市媒体记者、旅行商、旅游达人走进甘肃乡村进行实地体验考察活动,扩大周边省份省会城市和大中型城市宣传效果。引导各地挖掘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策划举办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民俗文化展等乡风民俗和节会活动,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以节富民”。

着力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

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下发全省乡村旅游规范指引,引导市州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建设,加强餐饮、住宿、卫生 、购物等环节指导监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品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水平。

规范乡村旅游市场。把乡村旅游市场整治列入全省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范围,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探索构建良好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引导建立乡村旅游协会,制订《诚信经营公约》,健全行业自律和动态管理机制,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确保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建立农家乐评星定级和摘星退出机制,促进农家乐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有效发挥农家乐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乡村旅游安全管理。将乡村旅游安全纳入地方综合治理体系,定期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等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乡村旅游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旅游安全。

推进乡村旅游智慧建设

加强智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战略,建立智慧乡村旅游平台。依托“一部手机游甘肃”计划,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智能化,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鼓励各市州、县市区和旅游企业开发智慧乡村旅游项目,积极推进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延伸,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点)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强化智慧旅游服务。鼓励乡村旅游企业、村镇、农户开通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功能。建立乡村旅游展示、体验平台,设立微信公众号,推动知名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建设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完善导游、导航、导厕、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引导智慧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年内力争10家旅游专业村建成智慧旅游乡村。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强化智力扶持。依托省级旅游智库,发挥高校旅游专家的智力优势,为乡村旅游规划、开发、营销、培训等提供指导服务。健全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整合高校专家和行业精英力量,提供项目策划、创业辅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商品研发、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为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提供智力支撑。

激发创业活力。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创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组织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资本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

加大培训力度。动员各级组织加大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年内力争培训6500人,实现旅游扶贫村和旅游专业村乡村旅游培训全覆盖。

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全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强化统筹协调。市县乡要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做到乡村旅游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形成省、市、县、镇、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建立乡村旅游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定期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和运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协调省直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土地、税费、资金、行政审批等要素环节上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好省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投入,重点对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新业态发展、宣传营销、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予以奖补。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采取直接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靠实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各项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细化进度安排,明确时限要求,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督查和考核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目标考核管理,加强跟踪落实,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最新丨定西市17个村入围甘肃乡村旅游示范村,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