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關於綠水青山,聽聽福建這個生態“優等生”怎麼說

關於綠水青山,聽聽福建這個生態“優等生”怎麼說

圖/視覺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貢獻”

本文首發於總第856期《中國新聞週刊》

近期,由中共中央黨校中青一班二支部許玉明、盧慶夫、黨如超、姜峰、郜強、黃耀文、蘭明尚組成的一個專題調研小組,到福建省福州、三明兩地,就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貢獻”這一主題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社會調研活動。

調研組先後同福建省委組織部、省委政研室、省發改委等省直九個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開展面對面的座談,並赴福州市晉安區、連江縣、永泰縣和三明市尤溪縣、三鋼集團、三明林業金融服務中心、三明學院、沙縣生態新城等地開展實地調研。

作為此次調研的成果,調研組撰寫了近8000字的調研報告,對福建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為進行了梳理,總結了經驗和啟示,並對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建言。

就此次調研活動及其調研報告,《中國新聞週刊》採訪了調研組。

中國新聞週刊:你們專門組成調研組,就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貢獻”這一主題開展社會調研,其出發點和背景是什麼?

調研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從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的戰略高度,吹響了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的“集結號”。

習總書記在福建工作近十八年,十分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早在2000年就極具前瞻性地為福建做出了生態省建設的歷史抉擇。十八年的接續傳承,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福建按照習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走出了一條以“機制活”實現“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2017年,福建全省主要河流優良水質比例達95.8%,9個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2%,森林覆蓋率連續39年位居全國首位;同時,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能源消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強度、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等指標均位居全國先進行列,全省生產總值達3.23萬億元,總量位列全國前十、增速位居東部地區首位。可以說,生態福建建設的十八年,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動實踐的十八年。因此,在全國掀起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熱潮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貢獻”,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新聞週刊:請概括總結一下這次調研的成果。

調研組:通過這次調研,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們總結“福建貢獻”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是思想貢獻。我們根據調研所得的文獻資料發現,習總書記從主政寧德開始,就十分注重推進生態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生態文明建設思路和務實舉措。通過對有關內容的梳理,調研組有三點深刻體會:第一,總書記在福建期間提出的生態文明論述,與這次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的重要內容具有思想的連貫性;第二,總書記在任福建省長時提出的生態福建20年的規劃部署,與這次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的美麗中國目標,在“時間表”和“路線圖”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第三,由此可說,總書記在福建工作的十八年,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孕育實踐到初步成型的十八年,福建當前的發展高素質、生活高品質、生態高顏值,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省域範圍內成功實踐的重要例證。

其二,是改革貢獻。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和深情囑託,緊緊抓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大機遇,以“機制活”為“牛鼻子”和突破口,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改革成果。調研組根據實地調研,著重梳理了九個更具福建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可資廣泛借鑑的機制創新點,他們分別是福建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生態司法保護機制、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福州市城區水系治理機制創新、永泰縣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連江縣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及價值實現機制研究,三明市尤溪縣生態產業化融合經濟體系、三鋼集團效益與環保雙提升管理機制創新、三明林業金融發展機制創新。對於這些改革創新機制,我們都做了調查梳理和詳細分析。

目前,中央提出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確定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福建在兩年時間裡就形成了36項的制度性改革成果。上述調研所包含的九個機制創新點,生動體現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積極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體現了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具體內容。

其三,是經驗貢獻。經過反覆討論,調研組嘗試性地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經驗總結為四句話:不忘囑託、上下齊心、敢為人先、久久為功。近二十年來,福建省堅持實施習總書記為福建做出生態省建設的戰略部署,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福建各級幹部群眾懷著對總書記的深切感情,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認真落實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要求,堅定不移地落實中央提出的改革方案,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政府、市場、社會“三體共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享”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充分體現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各級幹部群眾的高度政治責任感與高效政策執行力。

中國新聞週刊:

通過這次調研,你們認為“福建經驗”有什麼啟示?

調研組:通過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們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貢獻”與“福建經驗”,能夠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要注重樹立生態價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著深刻的生態價值觀。要深入挖掘、廣泛宣傳,大力支持高校、智庫等機構的理論研究與成果運用,把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原則”“五體系”及美麗中國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轉化為全社會認同、遵循的共同價值理念、共同行動指南。只有首先形成共同的生態價值觀,形成濃厚持久的生態文化體系,共建共享的生態文明建設行動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要注重激活市場機制。要大膽解放思想,突出產業化方向和機制化創新,充分調動市場力量、百姓力量、地方力量,調整優化綠色產業、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做大做強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要大膽改革創新,黨委引領、政府推動,讓市場在自然資源資產價值的實現機制與配置機制中起決定性作用,用市場機制撬動全域生態補償機制,用市場機制調動企業主體實現效益與環保雙提升的內在積極性。

第三,要注重增加百姓獲得感。要堅持把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擺在突出位置,優先把“生態美”變為“百姓富”、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特別是在探索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林業金融改革、碳匯交易等機制創新中,要首先讓老百姓真正受益。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重點方向,像扶貧攻堅那樣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盡最大可能為百姓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最大限度地減少百姓的身心健康資本支出、優質生活成本支出。

第四,要注重創新治理制度。要完善體現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績效考核體系、責任追究體制和監管統一的治理機制,著力推動國土空間和資源環境的有序開發和嚴格管制。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要領導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充分調動人大、政協、企業、社會等各方力量,從法律法規、行業自律、社會公約等方面,完善科學治理體系,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強化制度剛性執行,通過最嚴格的管控,堅決斬斷損害生態環境背後的利益鏈。

第五,要注重強化生態考核。一是考核內容要實起來,建議制定全國和各省《美麗中國2035年行動綱要》,明確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具體任務,責任見人、見事、見時、見效。二是考核手段要實起來,健全完善一線考核、差別化考核、第三方考核等機制,確保考核客觀真實、取信於人。三是結果使用也要實起來,特別是對總書記強調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真重視、真提拔、真使用,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幹部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