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鈕文新:易綱,請不要淺嘗輒止

鈕文新:易綱,請不要淺嘗輒止

易綱就股市大跌問題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是央行?而不是證監會?在我們看來,股票市場預期管理的主要職責非央行莫屬。

在美國,主要負責股市預期管理的機構是誰?當然是美聯儲;每次股災出面救市的是誰?當然是美聯儲。財長、甚至總統出面喊話都是輔助性角色,但無論如何我們從來都沒聽說美國證監會出面救市,或針對股市行情說三道四。股市總體走勢是否失靈?是否存在系統性風險?市場情緒是否需要調試?都是美聯儲的職責,而美國證監會只是負責上市公司的行為監管。換句話說,美聯儲負責系統性風險的管理,而證監會負責非系統性風險的管理,其中的分工非常明確。

中國金融市場走向規範的重要標誌就是“明確責任主體”,證監會針對股市系統性風險發表看法是不合適的,因為它沒有管理工具。市場失靈要麼表現為“情緒狂熱,流動性過旺”,要麼表現為“情緒低迷,流動性枯竭”,所以,這有中央銀行才有資格站出來告訴市場,我們將如何確保股市流動性充足,或我們將採取這樣的措施抑制流動性過旺,並藉此調試市場情緒。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是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一句話——我們將為證券公司提供無限量流動性,立即恢復了市場正常運行;2008年金融危機同樣如此,在政府包攬金融機構壞賬的前提下,伯南克的大規模“QE+扭曲操作”解救了美國金融市場,股市連續9年上漲解救了美國經濟。

現在,儘管中國股市下跌原因可以說出一大推,但根本問題是股市流動性幾近枯竭,整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2010年之後,宏觀經濟政策錯配——緊縮貨幣政策對積極財政政策不僅不配合,而且反向用力,結果緊縮貨幣壓制股市,而積極財政政策吸乾金融資源,民間企業告貸無門,並嚴重推高市場利率,同時吸引大量實體經濟資金和社會資金大規模從事金融投資,在股市下跌中撤出的資金也大量流向金融套利市場。實際上,宏觀經濟錯配的問題迄今也沒能得到妥善解決。

鈕文新:易綱,請不要淺嘗輒止

第二個層面:在強化民間金融建設,為小微企業服務的名義之下,金融管制放鬆,結果是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幾何級數高速增長,但我們看到,金融機構設立之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錢從哪來”?於是,民間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開始“高息攬資”,拿不到長期資金就拿短期資金,大量分流資本市場資金,股市更加萎靡,更多錢離開股市,如此惡性循環;同樣是監管放鬆,大量民間金融、準金融機構開始股市配資,而股票市場真實資本枯竭,其市值必須依託短期流動性支撐,從而導致“槓桿牛”並導致之後的股市風波,清洗了大量百萬以上量級的投資者,股市資金進一步出逃。

第三個層面:“真實有效的基礎貨幣”投放過少,經濟增長不得不靠金融機構創造貨幣支撐,金融短期化、貨幣化、套利化——槓桿化加劇;“利率雙軌制”實際鼓勵貨幣市場基金、銀行理財、表外業務等貨幣套利爆炸式增長,疊加金融監管放鬆,以致金融亂象叢生,騙子得意,金融更加短期化、貨幣化、套利化——槓桿化,相反,支撐資本市場發展的“真實、合格的投資資金”日益稀缺。

上述這三個層面的問題混合在一起,必然導致中國經濟“槓桿化”。但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正因為“去槓桿”需要過程,所以在2017年12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把“去槓桿”的提法,轉變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對金融提出的要求是:要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防範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但我們依然看到,金融監管者還在不遺餘力地“去槓桿”。實際上,資管新規的出臺,銀行表外資金快速回籠,都是針對金融槓桿問題的措施,結果導致“監管節流過猛,貨幣開源不足”,5月份全社會融資規模環比驟減51%,又一次驚擾了股市,構成其3000點破位的重要誘因。當然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我們必須強調: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鈕文新:易綱,請不要淺嘗輒止

​所以,為什麼中國股市長期低迷不振?正是因為上述因素綜合一起,導致資本市場“真實、合格的投資資金”日益枯竭的必然結果。很明顯,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賴中央銀行的勤勉盡責,而證監會“真實、合格投資資金”枯竭問題上無能為力,如果通過“停發新股”釋解流動性壓力,不僅是杯水車薪,而且會導致中國金融惡性循環、槓桿過高問題會更加嚴重。所以,證監會的作用更應集中於市場規範化建設和市場監管,而市場流動性必須依託央行和銀保監會的“金融系統性作為”。

我們認為,金融管理必須講求出牌順序。正確的做法是:第一,抑制債務規模進一步膨脹的同時,通過強監管堵住資金亂跑的渠道;第二,實施“中性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收短放長”,大幅減低存貸款期限錯配、投融資期限錯配,並藉以舒緩金融機構槓桿壓力;第三,激勵股票市場投資信心,刺激股價上漲,並逐步、適度加大股權融資,減低實體經濟總體債務率——槓桿風險;第四,實體經濟槓桿風險減弱,金融槓桿風險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得以化解;第五,股市上漲以及實體經濟的活躍,會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並支持中國經濟內需進一步擴展。

“簡單的邏輯”卻構成了中國經濟良性整體循環的基礎,這是宏觀經濟政策,但同時也是股市政策。毫無疑問,金融改革也好,金融開放也罷,一切金融行為都應最終落實到中國資本市場(包括股市、債市、中長期貸款)的健康發展上,因為資本市場才是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金融市場。所以,懇請金融管理儘快“迴歸常識”,如果能夠意識到資本市場的金融核心地位,那央行管理股市預期就是必須的應盡職責,而且必須是時時刻刻、細心備至、富有真情實感的預期管理過程。請央行深思!請全體金融管理者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