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
6月14日,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尖兵——“鵲橋”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四十萬公里的寒寂深空,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戰鬥位置。
隨後,它將積極備戰,為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戰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出一條連接地球和月球的信息“生命線”。
什麼是“鵲橋”?
鵲橋,全名“鵲橋”號中繼星,簡單來講就是地月之間通信的橋樑。
為什麼要搭“鵲橋”?
人類對月球背面的好奇從未停止過,即將發射的嫦娥4號的探月任務,就是要在我們看不見的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不過,由於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擋,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無法直接實現與地球的測控通信和數據傳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搭建中繼鏈路就成為實現月背探測這一偉大夢想的第一步,也是要解決的重要難關之一,這就是所謂的“要探‘月背’,中繼先行”。
“鵲橋”中繼星將成為架設在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與地球間的“通信站”,搭建地月信息聯通的“天橋”。
“鵲橋”為何要去HALO軌道?
HALO軌道的中文叫做“暈軌道”,軌道形狀是非共面的三維非規則曲線,本意是取日暈和月暈之意,但實際上“暈軌道”控制的難度和複雜程度確實挺讓人頭暈。
5月21日,“鵲橋”中繼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進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經過1次中途修正,於5月25日到達近月點併成功實施近月制動後,順利進入月球至地月L2點的轉移軌道。
地月L2點位於地月連線的延長線上,該點軌道包括李薩茹軌道和Halo軌道——這就需要中國航天人做出選擇,究竟去哪個軌道。
科研人員經反覆研究,最終確定將Halo軌道作為“鵲橋”中繼星的使命軌道。他們所考慮的,主要包括中繼星與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的距離穩定性、覆蓋率、軌道進入和維持、月球遮擋影響等因素。
“鵲橋”將做哪些準備?
建起連接地球和月球、跨越40多萬公里的“星際穿越”通信鏈路考驗的不只是設計上科學合理,更要求工作時穩定可靠,為此,提前進入戰鬥位置的“鵲橋”將全面開展中繼通信功能的測試,進一步磨合自身所攜帶的各路“新式武器”,力保在長達三年的壽命期間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閱讀更多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