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紅旗渠,林州人民艱苦奮鬥的生命渠,其源頭在這裡,這樣引漳入林


共和國最困難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林州(原林縣)人民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惡劣環境,不畏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憑著一錘一釺一雙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連續奮戰10個春秋建成了紅旗渠

建設紅旗渠共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遂洞,架設152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修成了高4.3米、寬8米、長達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人工天河---紅旗渠。

紅旗渠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它的建成通水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條件,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更為可貴的是在這場氣壯山河的偉大實踐中,孕育鑄就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這種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已經逐步昇華成為一種民族精神。它與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脈相成,構成了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圖片是上游來水的情況

河道中橫臥著一道攔河壩,攔河壩東20米處是一座跨越漳河的大橋,名叫漳安橋。攔河壩長70米,高3.5米,底寬13米。就是這道大壩攔住了漳河水,使其馴服地流入紅旗渠的引水洞內。圖片中間隆起部分即為攔河壩

1960年2月10日, 林縣任村營的500名男女民兵在這裡打響了第一炮,他們負重奔忙在又窄又陡的羊腸小道上,奮戰在帶著冰茬的河水中,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勞動,完成了一、二級截流工程,青一色的石壩從兩側伸向河心,留下了10多米寬的龍口。

河水奔騰咆哮,人們投入的一塊塊石頭,一筐筐石碴,一個個沙袋,直至200公斤重的大石頭,都被激流衝得無影無蹤。此圖片是進水閘和洩水閘的入口方向

這時,40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普通民兵,高喊口號,跳進冰冷的激流,臂挽臂,肩並肩,手拉手,排成道道人牆,用血肉之軀保障了大壩截流順利進行。圖片右側的激流是洩水閘的洩水

圖片進水閘進入引水渠的情況

以上照片為2018年6月17日現場拍攝【《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所有內容均為原創,歡迎評論、收藏,嚴禁轉載,點擊“關注”二字,您就能查看我之前所有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