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跟著典故遊渭南:蒲城縣——朱門灑肉臭 路有凍死骨

跟著典故遊渭南:蒲城縣——朱門灑肉臭 路有凍死骨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杜甫(1)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來到長安,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與願違,屢受挫折,連生活也難於維持,“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非辛。”親身體驗、並廣泛接觸了下層人民的苦難,洞察了“朱門務傾奪,赤族迭罹殃”的社會矛盾,詩歌創作出現了空前飛躍。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赴奉先縣看望寄居在那裡的妻子,寫出這篇劃時代的傑作。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是杜甫被授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不久,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時所作。詩人憂國憂民、忠君、懷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構成這一博大浩瀚、沉鬱頓挫的宏篇鉅製。此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千古名句,形象在提示出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詩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執政集團的腐敗,是杜甫“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

《自亦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己,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甕,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沉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躡。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從筐筐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曖客貂鼠裘,悲管逐玉質。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盡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水從西下,極目高突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悉索。行旅想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既異縣,十口隔風霜。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禾登,貧窮有倉卒。

生當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鴻洞不可掇。

(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被後人稱為“詩聖”,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