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被誉为“云端上的守护神” 的羊拉派出所

被誉为“云端上的守护神” 的羊拉派出所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地处云南最北端,位于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交界海拔3500米的崇山峻岭中,是云南最后通公路的乡镇(“羊拉”是藏语“牦牛的角尖”之意)。

德钦县公安局羊拉派出所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建所50余年来,一代代羊拉民警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始终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打击违法犯罪,服务藏区群众,被群众赞誉为“云端上的守护神”。

历经半个世纪,羊拉公安民警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羊拉公安精神。“吃苦、奋斗、忠诚”,是羊拉公安精神最璀璨的结晶。近日,人民公安报记者走进羊拉派出所,走访四任所长,探寻羊拉公安的精神蝶变与传承。


特别能吃苦——三名民警横盖一条被子,双脚露在外面

羊拉乡下辖茂顶、甲功、规吾、羊拉4个行政村,共有52个村民小组、1024户人家。羊拉派出所辖区面积1087平方公里,民警人均管辖面积181平方公里。

1999年之前,羊拉乡不通公路,到处都是坡度50度以上的陡峭大山。群山环抱中的羊拉人在山腰上相对平缓的地带建起了一块块补丁似的村庄。

建所之后的30余年时间里,羊拉派出所民警靠双脚走遍了辖区的角角落落,在群山环绕中留下一串串爱民足迹。

今年53岁的退休民警阿柱,1988年至1990年担任羊拉派出所所长。当时的羊拉派出所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每层各有三间房。房子逢雨必漏,民警们就在床上架起铁架,铁架上再铺上塑料布,艰难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雨夜。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羊拉派出所民警都没能留下来。所长阿柱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德钦县公安局紧急协调,从县政府调来一名教导员,又从警校招来一名新警,在羊拉乡招来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

羊拉派出所还有另外一名重要成员,那就是警马——玉卓。当年的羊拉乡不通公路,到处是土路,警马玉卓成为民警出警最重要的保障。民警都不骑玉卓,玉卓主要负责运输办公用品和生活物资。

阿柱介绍,玉卓是派出所的正式一员,每个月有30元“工资待遇”,由县政府拨款保障。

当时出警一般都是3名民警一起去。3名民警加上一匹马,这样的画面长年累月印在羊拉乡的崇山峻岭中,羊拉派出所也被称为云南省最后一个“马背上的派出所”。

调解邻里纠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安防宣传都是民警的主要工作。从最北端到最南端,民警走一趟需要10多天。为了减轻玉卓的压力,3名民警下村走访时,只带一套行李。晚上睡觉时,3名民警横着盖一个被子,脚都会露在外面。由于没有通公路,民警进城成了一种“奢侈”。民警去一趟县城来回得3天,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

“我现在退休了,晚上做梦会经常梦到派出所,梦到并肩作战的同事,梦到可爱的玉卓。”阿柱动情地说。

在建所后最艰难的30多年中,羊拉派出所民警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协作”的羊拉公安精神。


艰苦奋斗——民警靠双脚踏遍崇山峻岭

5月是羊拉乡一年中最好的时节。羊拉派出所房屋前后的山间开满了粉里透白的毛桃花。毛桃树是迪庆高原地区生命力的象征。在灰褐色的山石中间,毛桃树坚强地扎根、发芽、结果。在羊拉这片高原热土上,公安民警就像毛桃树一样扎根基层,服务边远山村群众,也结出喜人的警民关系硕果。

经历了早期艰难的建所岁月,2000年前后,羊拉派出所进入奋斗创业的发展期。

46岁的扎西达瓦现在是德钦县看守所所长。1998年,他来到羊拉派出所,2003年至2006年任所长,2006年至2009年任教导员。在羊拉派出所工作的11年是扎西达瓦从警生涯的重要阶段。

扎西达瓦来到羊拉派出所时,两层的土木小楼漏雨更严重了。民警在房顶铺上塑料布也无济于事。2005年,新的羊拉派出所终于建成。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初具现代派出所的模样,住宿区、办公区、食堂分区合理,配上了电视、电脑、太阳能洗澡间。

扎西达瓦任所长时,羊拉派出所也只有3名民警。玉卓也老了,走不动了。派出所又买了一匹新马,接过玉卓的接力棒。

下乡走访、办理身份证业务是当时的主要工作。民警下乡一趟需要半个月,平时就吃住在乡下。羊拉乡民风淳朴,警民关系也十分融洽,下乡的民警会被村民争抢到自己家中吃住。

扎西达瓦离开羊拉派出所后,依然有村民给他打电话,问他现在在何处、过得好不好。讲到这里,扎西达瓦眼眶微红。

德钦县公安局副局长扎史都吉在2006年至2010年间担任羊拉派出所所长,也是羊拉派出所艰苦创业的见证者。

2007年,羊拉派出所为辖区群众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此时羊拉乡还有两个村没有通公路,38个村小组没有通电。除了留一名民警值班外,其他民警都带着电脑、背景墙、发电机走村入户为群众办证。羊拉乡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民警下乡时,群众都会把平时舍不得吃的蔬菜、水果拿出来招待民警。

2008年,羊拉乡发现了一座大型铜矿,随后进入开采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个人纠纷、盗窃案频发,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巨大压力。羊拉派出所民警深入矿区开展走访宣传,依靠群众迅速破获了多起侵财案件,稳定了治安秩序。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羊拉派出所软硬件条件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羊拉乡警民关系融洽发展的十年。羊拉派出所民警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不畏艰险、艰苦奋斗、以所为家、爱岗敬业”的羊拉公安精神。


新时代羊拉公安精神——对党忠诚,让党旗飘扬在雪山之巅

如今,传承羊拉公安精神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民警手中,他们平均年龄27岁。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提出的总要求。

羊拉派出所的7名民警中,有党员4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

在公安工作中,羊拉派出所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工作。每年采收虫草的季节,羊拉派出所都会在海拔5000余米的高山上建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雪山之巅。

时至今日,羊拉乡已经通了公路,但交通条件依然艰苦。从香格里拉开车到羊拉乡需要四五个小时,基本全程都是盘山公路。车道狭窄、随时都有山石掉落。

记者一行开车前往,司机一路多次放慢速度,仰头看向陡峭的山壁。“路边的碎石是新掉落的,我得确认一下是否还有落石。确认安全后,快速通过是唯一的办法。”司机介绍。

“人在天上走、鹰在脚下飞。”这是当地群众对羊拉公路的生动描述。大家都说,在羊拉公路上发生车祸就是“空难”,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落石以及猝不及防的塌方就是“空袭”。

阵地依然需要有人来坚守和传承。此时,接力棒传到了顿珠培楚的手中。

顿珠培楚是现任羊拉派出所所长。2010年,他从德钦县公安局调到羊拉派出所任所长至今。现在的羊拉派出所有7名民警、5名辅警。派出所也配备了越野车、摩托车,以及电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软硬件条件有了进一步提升。羊拉乡实现了5年没有一起刑事案件,每年治安案件在2起以内的好成绩,羊拉派出所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与毗邻的8个乡镇建立虫草山共管制度、深入寺院加强管理工作、服务驻乡企业发展、构建“派出所+村委会+村民小组+寺庙”的新型立体治安防控机制、设立35个微信群为民服务……处于新时代的羊拉派出所多管齐下,为藏区群众平安生活、为企业快速发展织起了一张平安网。

羊拉村的3个村民小组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索多西乡达海龙村山水相连,以山脊为界。羊拉村一侧的山区拥有丰富的水源,达海龙村一侧的山区有丰富的植被。两地世世代代的村民有着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达海龙村村民的牲畜可以越界过来喝水,羊拉村的村民可以越界砍伐树木用以生产生活。

2014年年末,索多西乡进入防火区,禁止羊拉村村民越界砍伐树木,羊拉村村民禁止对方的牲畜过来饮水,双方矛盾一触即发。为了化解矛盾,羊拉派出所派民警随调解组上山工作。调解工作持续了68天,民警在山上坚守了68天,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经过此事,羊拉乡群众更加信任公安机关,“有事儿找警察”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警民关系更加深厚。

站在新时代,羊拉派出所继承发扬老羊拉公安精神,创新实践孕育出“对党忠诚,忠实履职的责任担当;情系群众,热诚服务的公仆情怀;艰苦卓越,甘于坚守的奉献精神”的新时代羊拉公安精神。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山下的金沙江奔涌向前,山间的毛桃花傲然绽放。羊拉派出所民警甘愿做一棵棵平凡而坚韧的毛桃树,把根扎在羊拉乡这片干渴的土地上,也扎在藏族群众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