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廣州河湧水質到底有沒有改善?問問這群賽龍舟的健兒就知道了

金羊網訊 記者宋昀瀟實習生程夢柳

每至端午,流溪河白雲區流域總是熱鬧非凡,坐落在流溪河周邊的村落藉著端午走親戚賽龍舟,300年來從不間斷。年年歲歲龍舟似,但細心的扒手和村民們卻發現,龍舟劃過的流溪河水似乎愈發清澈了。這流溪河水怎會“無端”變好?原來是有一群人在背後為治水狠下重拳,讓流溪河重煥生機。

三百年來划龍舟今年吃上流溪河的魚

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白雲區鴉崗村民都會乘坐龍舟,順著流溪河來到中游的蚌湖地區走親戚,這一走便有300多年的歷史。

今年也不例外,鴉崗村派出了兩條可容納80人的傳統龍舟與兩條容納20餘人的標準龍舟,並排系在採砂船尾,順著流溪河一路逆流而上前往蚌湖地區清河村,羊城晚報記者便與龍舟隊員們一道登上採砂船。從船上四處遠眺,遂覺流溪河河床頗寬,可容納數條採砂船並排航行,水流清澈,船隻駛過激起層層雪白浪花。

船行近兩小時,成功抵達清河村,站立船頭遠遠便能聽到從橋上、岸邊四處燃放的鞭炮聲。流溪河岸兩邊,擠滿了附近村民,甚至有人專程從花都趕來,僅為看龍舟賽、吃龍舟飯。蚌湖媳婦姜女士告訴記者,今年她老公和公公都代表蚌湖去扒龍舟,她則負責烹飪中午的龍舟飯,龍舟飯除必要的鹹菜、辣椒、燒肉外,往往還配有從流溪河垂釣的河魚,“現在河裡的魚好吃,前幾年河水汙染,魚都有股怪味道,釣上來的魚沒有一個人敢吃。”

河水汙染村民愁龍舟賽事迫停辦

姜女士的話可不是危言聳聽,流溪河曾被譽為廣州的母親河,90年代,流溪河是廣州最好的飲用水源地,西部江村水廠、西村水廠都從流溪河取水,兩廠生產的自來水佔當時全市自來水生產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到了2008年,因為流溪河水域汙染嚴重,廣州開始用西江水源替換了流溪河在內的西部水源,母親河成了附近村民心口的痛。鴉崗村的扒手老鄧,對此印象頗深,“附近工業區汙水偷排至與流溪河相連的小河涌,小河涌被汙水染得什麼顏色都有,紅色、黑色、黃色等等,真是五顏六色!”

不僅是工業汙水,流溪河兩岸的農家樂也製造不少汙水。農家樂餐廳往往為了“食材新鮮”,在河邊隨便搭個棚就飼養活雞、活鴨,不少農家樂飯店距離河水僅約30米距離。這些緊鄰流溪河的農家樂往往環保、排汙等手續不完備,餐飲汙水與飼養廢水直接排到就近坑渠,最後匯入流溪河。

“再不治水,流溪河將成為下一個石井河。”當時不少仁人志士為流溪河治理振臂呼喊。他們口中的石井河是流溪河白雲段重要支流之一,按照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石井河水質應達到Ⅲ類,但在2014年石井河被評為劣V類,河中水生物族群消失,魚蝦基本絕跡。據過往媒體報道石井河道曾經漂浮著許多生活垃圾,兩岸親水階梯佈滿厚厚的汙泥,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等垃圾隨處可見,釋放出刺鼻氣味,附近村民直言,“這麼臭的水,反正我肯定不會下去賽龍舟。”與鴉崗、蚌湖同樣有百年賽龍舟傳統的石井片區,更有多年因河水汙染被迫停止了龍舟賽事。

保護廣州母親河從上至下在行動

對於流溪河的生態保護,廣州市近年越來越重視。

2013年12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廣州市流溪河流域保護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對流溪河實施全流域專門保護。2015年10月,廣州在全市河涌整治的背景下公佈51條河涌“河長”名單,作為唯一一條廣州市內河,流溪河市級層面的“河長”由時任市長陳建華本人擔任。

政府高層的重視,讓流溪河流域整治頗有成效。到了2017年底,廣州納入國家住建部和國家環保部黑臭水體整治平臺的35條河涌,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全部達到住建部提出的“初見成效”標準。在這35條河涌當中,就有好幾條是流溪河的支湧。

在鴉崗、蚌湖賽龍舟這天,人和鎮組織辦工作人員朱文開著車帶著記者,沿流溪河蚌湖段綠道,近距離觀察治水後的流溪河。午後的流溪河在陽光照耀下,緩慢流淌折射點點波光,河兩岸綠植茂盛鬱鬱蔥蔥,“這幾天暴雨,流溪河河水混了泥漿稍微渾濁黃了點,你要早幾天來看,可清了。”朱文還指著河邊多處空地對記者道:“這幾處空地,以前都搭有農家樂,這幾年嚴抓把流域一公里範圍內的農家樂都拆了。”

2015年流溪河兩岸不僅開了多家農家樂,還有許多飼養雞鴨的養殖場,人和鎮治水辦工作人員沒少和它們鬥智鬥勇,養殖場多頑固,清拆後常會死灰復燃,工作人員黃永超便告訴記者,去年一年人和鎮便清拆50戶,不少更是同一家遭多次清拆。

要想整治流溪河,除了幹流外,許多匯入流溪河的小河涌也不得放鬆。芳石村書記曹振明便是小河涌芳石坑的河長,“以前看芳石坑你會覺得有點黑,現在再看裡面都有小魚了!”曹振明還告訴記者,為了整治小河涌,每條小河涌都有河長作為第一責任人管理整治,人和鎮還專門成立了“河涌突擊隊”,對村內汙染嚴重小河涌進行整治兜底。黃永超便說:“突擊隊有十幾人,村裡完不成河涌整治,突擊隊就下去村幫忙,去年一年河涌整治經費便超過300萬元。”

流溪整治有成效魚兒躍船划槳歡

隨著流溪河水域整治,河水裡的魚兒數量越來越多,附近不少村民紛紛找出自家已蒙塵的釣竿,前往流溪河垂釣。

龍舟扒手們也頗感魚兒增多,今年鴉崗村龍舟前往蚌湖“探親”,一條河魚一躍而起跳入龍舟,大家連聲讚歎“好意頭”多少年方一遇。對於扒手中的“00後”而言,他們更是許久沒見流溪河裡的魚兒這樣多。

據鴉崗龍舟船老大波哥介紹,每年端午龍舟隊員都需要提前二十多天集訓,地點便在村莊河涌或是流溪幹流,扒龍舟免不了要下水,然而他們個個都怕極了下水,身體在河中稍一浸泡便渾身瘙癢。但在今年,扒手們紛紛放心入水,休息時常將下半身全部浸入河水中。

除了扒手外,周邊村民也感覺到了河水水質的變化。

“咦,今年龍舟賽前怎麼沒有人撈水浮蓮?”有村民發起了這樣的疑問,一位女村民告訴記者,以往流溪河河面上總會有連綿成片的水浮蓮,沒有人打撈龍舟甚至劃不起來,“你看今年,河面的水生植物是不是少了很多?”

面對水質漸好的流溪河,有老村民不禁許起了願望,“希望幾年後的流溪河可以像五十年前我小時候見到的那樣,捉蝦摸魚清澈見底。”

广州河涌水质到底有没有改善?问问这群赛龙舟的健儿就知道了

最貼心:羊晚攝影大咖教市民拍龍舟

普通市民如何拍好龍舟照片?選景、角度缺一不可!端午節期間,金羊網邀請了資深攝影記者鄭迅為各位市民傳授龍舟拍照技巧。

鄭迅是金羊網資深攝影記者。他1982年進入羊城晚報社,多年的拍攝經歷使他獲得了廣東新聞金槍獎、中國新聞獎、全國晚報新聞獎、廣東新聞獎、全國“十佳”、廣東“十佳”等各種榮譽。從業多年,他拍攝報道過不計其數的體育賽事。從太陽神到恆大,廣州足球22年的職業化歷程,這位攝影記者在場邊全程拍攝幾乎一場沒落下。除了足球,過去30年他多次參與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及全運會和各單項重要賽事。此外,他還會用鏡頭記錄下廣州的人文時事:省市全國兩會、突發新聞、粵劇界各種悲喜瞬間、老廣州的消逝新廣州的崛起……

為了讓更多廣州市民能得到鄭迅龍舟拍攝的“真傳”。羊城晚報特設“龍舟攝影群”,鄭迅就龍舟拍攝的選點、角度等專業問題進行線上指導。

如何拍好一張龍舟作品?鄭迅相當有心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關龍舟的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起龍舟、龍船景、賽龍舟、龍船探親(端午節活動)等等,可以說是“琳琅滿目、目不暇接”!總體來說離不開“人、龍、水”……抓住這三點,就基本上抓住了“端午攝影”的核心。”鄭迅說,“兼顧“遠、中、近”……可以使你的照片視野開闊;著眼“上、中、下”能夠讓主體活色生香,眼前一亮!”

召集令一經發出後,得到了不少市民的積極響應。截止發稿時止,本次活動已吸引了54位攝影愛好者的參與。他們的身影遍佈獵德、大塘、荔枝灣、小洲村等多個龍舟聖地。雖然腳受傷了,但網友“frankie哥哥”最近還是來到了小洲村,全方位地記錄了該村的龍舟盛況,得到了群裡不少影友的點贊,但他謙虛地說,自己是第一次拍攝龍舟題材,目前還在學習階段。

鄭迅表示,拍攝龍舟有很多個角度,但無論是哪個角度,最關鍵的還是要安全第一,“龍舟之美,不可一人包攬;千姿百態,只能集腋成裘;在拍攝過程中,自身安全、他人安全都是不可忽視的底線。”

(金羊網記者 何偉傑)

广州河涌水质到底有没有改善?问问这群赛龙舟的健儿就知道了

最盛大:上百條龍舟齊聚獵德

18日上午,又到一年一度的獵德龍船招景日。從上午8時許開始,各村100多條龍船陸續來到獵德湧,上午10時迎來趁景高峰。在宗祠區,獵德村早已擺下300多圍龍船飯,宴請前來趁景的兄弟老表,可謂廣州最盛大的龍舟飯局。

上午11時許,記者在獵德湧旁看到,在河涌兩邊已是人山人海,兩邊的道路已圍得水洩不通,不少市民帶著小孩過來觀看。市民吳先生一家三口一大早從岑村趕過來,他們來自廣東的一個地級市,來廣州這邊打工,“老家那邊也會有,但是沒有那麼大,最近幾年端午節沒有回家,都會帶小孩來獵德村這邊看龍舟招景,比較熱鬧。“吳先生說。

記者現場看到,龍舟每穿過獵德湧橋洞時,隊伍不時吶喊,隨著鼓點的急促推進,龍船健兒奮力衝刺,觀眾不自覺地隨著龍船隊員吶喊起來。招景的龍船還不時燃放爆竹,一方面祈求平安,另一方面也給節日增添了幾分熱鬧。

據悉,除了獵德本村的龍舟外,其他串門龍舟分別來自天河、越秀、海珠等地的兄弟村落,據負責招景的村民介紹,有100多條船。

在李氏大宗祠接待處,獵德村父老在岸上揮動手中的草帽,招呼來訪龍船靠岸,邀請龍船手上岸飲茶吃餅。各村兄弟老表上岸後,獵德父老在祠堂內上香放鞭炮並回柬,以此表示謝意和互相敬賀。中午時分,獵德村在宗祠區擺下300多桌龍船飯,宴請前來趁景的兄弟老表。

此外,在獵德賓陽李公祠旁,羊城晚報官方APP羊城派舉辦線下地推活動,只要掃描下載羊城派即可獲得一瓶王來吉飲料,現場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初步統計約有600人參與。

(金羊網記者 張豪)

最“墟撼”:荔枝灣舉行盛大龍舟巡遊

18日上午,廣州荔灣區荔枝灣景區鑼鼓喧天、浪花飛濺,第八屆“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節——“五月五•龍船鼓”系列活動在荔枝灣水上舞臺開幕。

10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一群身穿古服的祭拜人員走上水上舞臺。在手持祭文進行祭誦屈原儀式後,祭官根據端午傳說和民俗將粽子投入水裡以紀念屈原。祭祀過後,擊鼓助威聲四起,水上舞臺舉行莊重的授旗授青儀式:19名旗手將旗幟和稻穗一一授予各條龍舟代表。授旗授青儀式結束後,活動主辦方為受邀的龍舟龍頭畫龍點睛,向泮塘女子龍舟隊/仁威龍舟隊簪花掛紅。

隨後,水上巡遊正式開始。在龍舟隊伍中,輩分最高,資歷最老的當屬鹽步老龍。鹽步老龍的“老”有三重意義,一是“資格老”(約有570多年曆史),以長者身份出現;二是“姿態老”,在參與傳統的龍舟競渡活動中,只游龍表演,不參與競賽;三是“形態老”,頜長白鬚,在眾多龍船中,長鬚的不多,長白鬚的在珠三角絕無僅有。

為何鹽步老龍會千里迢迢從佛山過來?原來,五月初五,正巧是鹽步老龍來“探契仔”日子。按照傳統習俗,作為“契爺”的鹽步老龍要帶著三河鄉親父老的情誼到泮塘探親,泮塘人會為“契爺”準備了禮物,包括一整隻燒豬、燒酒以及地方特色的“泮塘五秀”。老龍接下禮物後,向“契仔”送上請柬,邀請泮塘龍舟參加他們農曆五月初六的“景”,並且回贈其特產“秋茄”。五月初六,“契仔”會扒龍船來到佛山鹽步湧,參加鹽步龍船景。“契仔”龍舟、女子龍舟隊、龍舟祠堂、百圍龍船飯……以龍舟文化為載體的泮塘村本土文化正在傳承,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泮塘村民參與龍舟文化傳播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6月19日,荔枝灣還將舉行散龍膥活動,而2018年荔灣區龍舟邀請賽暨53屆龍溪沙溪龍舟景也將在花地河沙溪河段隆重開賽。

(金羊網記者 何裕華實習生李嘉慧通訊員荔文商旅)

最接地氣:海珠溼地龍船景開設龍舟體驗課

6月15日,海珠區土華村迎來一年一度的龍船招景活動,16個四面八方的“兄弟村”順著潮水,趕來土華村“趁景”,各色”趁景”龍船中,獵德、楊箕花龍最“豪”。

據介紹,本次來土華村“趁景”的有16個村,顏色形態各異的龍舟看花了觀眾的眼。

記者察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簡約美之黑色龍船、精緻美之花龍船、巧妙美之另類裝飾。來“趁景”的龍舟中黑色龍船是最為普遍的,許多村劃的便是這一種黑色龍船。船身沒有太多裝飾,簡約大方。天河區冼村、漁民新村等的龍船便屬於這一種。第二種龍船,船身刻畫著精緻的花紋,顏色豔麗,十分“豪”。土華村民俗文化保育學者譚鑑洪告訴記者,這一種花船上的花紋,是由人們用畫筆一步步仔細畫上去的。龍船上的花紋,包括了八仙使用的工具還有嶺南一帶的水果,極具地方特色。天河區獵德村、楊箕村劃的便是花船。在來來往往的龍船中,有一艘龍船還有著獨特的風景線——天河區冼村的龍船上,負責看守神筒的村民穿著另類的服裝,一身紅色長褂極富喜慶意味,吸人眼球。

村民梁先生帶著他的孫子在旁邊觀賞,“我就住在這附近,每一年都會出來看招景,這是我們的一個固定活動,年年都很熱鬧。”梁先生說。來自天河獵德的李先生則表示說,自己劃龍船劃了幾十年,很開心,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特別的寓意。

除了土華村之外,端午期間,海珠區龍潭等20多個村以招景探親的傳統方式,展示各村龍舟探親招景的民俗文化傳統。此外,18日,海珠溼地貫覽橋-愛蓮亭水域舉行龍舟競渡,超30支來自學生、外國友人等不同群體組成的龍舟隊伍,以競渡方式發揚傳統龍舟文化精神。

除了招景探親和龍舟競渡外,海珠溼地動靜結合,打造全民化龍舟體驗。其中“動”,指的是本次龍船景面向群眾開設龍舟體驗。來自番禺的何小姐特地帶著兒子來參加體驗課程,“平常只能在電視或岸邊觀望別人賽龍舟,今天自己可以親自試一試,真的很興奮呀!原來划龍舟真的很費力!今天專門把兒子小新也帶來見識見識,讓他親身體驗傳統龍舟文化特色,收穫滿滿。”

(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

石牌:今年的主題是傳承

18日上午7時許,天河區海安路邊的石牌湧裡已經熱鬧起來。

不到半個小時,村民們陸陸續續來到龍舟上船點集結,讓記者眼前一亮的是,眾多熟悉的劃手面孔中,多了十幾張童真的臉。這些孩子大的16歲,小的8歲有餘,大多數是第一次來到龍船上,和長輩一起慶祝傳統端午佳節。

據石牌街石牌經濟聯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更年輕的一代石牌人,愛上傳統文化,傳承石牌人團結奮進的聯社精神,不少劃手帶著自己的孩子參與扒龍舟活動。考慮到安全問題,不滿十六歲的孩子,只在內河涌的水道上感受和體驗,同時由家長陪同併購買保險。

石牌村村民池少雲告訴記者,這樣的變化,讓石牌村民有了更強的歸屬感和家園感,對本村龍舟文化的傳承有幫助。

記者瞭解到,今年石牌村共有8條龍舟於正端午蛟龍出行,按照龍舟探訪路線,將去獵德、漁民新村、寺右、楊箕、冼村等鄰近村探親。

有數十年扒舟經驗的潘浩深老人告訴記者,今年河涌水質較往年有所提升,村民參與的熱情也十分高漲,這讓有上百年曆史的石牌龍舟有了更多擁躉。

(金羊網記者 劉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