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化學除草不能代替中耕!

目前化學除草劑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已基本普及,有些農民朋友在應用除草劑後,認為雜草已除掉,沒必要再進行中耕。其實,除草劑只能除草,代替不了中耕,中耕除了能除草外,還有其他多種重要作用。

俗話說:鋤頭底下有水,鋤頭底下有火。中耕尤其對於有一定株行距、生長期較長的蔬菜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田間管理措施。它能改善土壤環境條件,調節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改善根系的供氧狀況,保證作物根系生理的正常進行。西、甜瓜及蔓生的瓜類蔬菜,通過中耕和壓蔸操作,能防止春夏季風害和減少“化瓜”。

化學除草不能代替中耕!

一、中耕的重要性

在陰雨連綿的季節,土壤經常為水分所飽和,尤其是那些開溝排水不良的田土,加上連續降雨日數多的月份和年份,土壤中的空氣常被雨水所排擠出去,這時進行深中耕,由於鋤頭切斷了土壤的毛細管,地下水無法上升,在鋤松的土層裡,土壤含水量由於蒸發而迅速減少,從而使早春地溫得以較快的回升,土壤松暖透氣,有利於春栽春播的瓜果菜類的髮根發蔸、早熟高產。據科研部門測定,4月下旬,上午8時分別對相鄰兩畦土進行深中耕(約8~10釐米)和淺中耕(約2~3釐米),進行比較,當天下午14時測定5釐米處的地溫,結果深中耕比淺中耕的地溫高1.7℃。這也是群眾所說的“鋤頭底下有火(溫)”的實踐經驗總結。  

在乾旱季節,為了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保證蔬菜對水分的需要,要進行淺中耕。這是由於土壤毛細管被切斷,表土迅速乾燥,上面形成一層穩定的空氣層,相當於在地面上覆蓋了一層麥稈、稻草或雜草,能起到很好的保墒(溼)作用,這就是群眾所說的“鋤頭底下有水”的經驗總結。

中耕不僅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質,而且也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學性質和化學性質。因為土壤透氣性良好,為微生物繁殖創造了條件,有人測定其中好氣性微生物要增多20~30倍,因而有利於養分的轉化,使土壤中的有效養分顯著增加,例如硝酸態氮一般要增加一倍,速效性磷要增加二倍多,代換性鉀要增加50%。

此外,中耕可以清除田間雜草,解決雜草與蔬菜爭光、爭肥、爭水的矛盾,減少以雜草為中間寄主的病蟲為害。中耕結合培土、壓蔸、壓藤,又可以減輕春秋季的風害和防止倒伏。西、甜瓜結果期最怕南風吹壞莖蔓,這不但吹斷了藤子,而且傷害了幼果而產生“化瓜”,從而造成推遲坐果,植株徒長,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化學除草不能代替中耕!

二、中耕的好處

1、增加土壤通氣性

蔬菜、小麥、油菜等旱作物中耕可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增強植株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能力,從而使作物枝葉繁茂。

2、增加土壤有效養分含量

土壤中的有機質和礦物質養分都必須經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後才能被農作物吸收利用。因旱作田中絕大多數微生物都是好氣性的,當土壤板結不通氣、氧氣不足時,微生物活性弱,土壤養分不能充分分解和釋放。中耕鬆土後,土壤微生物因氧氣充足而活動旺盛,大量分解和釋放土壤潛在養分,提高了土壤養分的利用率。

3、調節土壤水分含量

乾旱時中耕,能切斷土壤表層的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向土表運送而蒸發散失,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4、提高土壤溫度

中耕鬆土能使土壤疏鬆,受光面積增大,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增強,散熱能力減弱,並能使熱量很快向土壤深層傳導,提高土壤溫度。

5、抑制徒長

農作物營養生長過旺時深中耕,可切斷部分根系,減少作物對養分的吸收,抑制其徒長。

6、土肥相融

中耕可將追施在土壤表層的肥料攪拌到底層,達到土肥相融的目的,還可促進通氣、排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質,防止脫氮現象的發生。

化學除草不能代替中耕!

三、中耕的要求

由於中耕的好處很多,因此,對需要中耕的蔬菜要儘量提早中耕,增加中耕次數,雨後要及時進行中耕。一般搭架栽培的作物在搭架前、不行搭架的蔬菜在封行(滿土)前,都要中耕3~4次。

中耕的深度要掌握:靠近植株蔸子邊要淺,遠離植株的行間要深一些。但對於根系分佈較淺的菜(如黃瓜)以及根系再生能力較弱的蔬菜(如芋)從生長中期開始就不宜中耕,前期的中耕也宜淺一些、且主要以鋤松表土撥除雜草為主。

對芋、生薑、山藥等蔬菜的中耕應與培土相結合;對於蔓性作物,中耕應與壓蔸和壓蔓相結合;一般中耕可與追肥結合進行,在土壤較溼追施乾肥後,立即進行中耕,順手將肥料鋤入土中,並就地剷土蓋住肥料,可以避免肥分損失,還可節約上述農事操作的用工。

農業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