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直擊家喻戶曉的大寨:郭沫若的骨灰撒在這裡,如今旅遊業很發達


“農業學大寨”,這是一句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口號。大寨袁世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大隊,揚名全國前這裡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小山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為當時大寨村隨處可見的宣傳語。

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大寨社員們卻憑著一股實幹苦幹精神,創造了糧食連續10年增長的奇蹟。資料顯示,大寨成為標誌後,先後有18位外國元來此訪問,上千萬名國內來此參觀學習人員,超過25000多名外國遊客來此遊覽。

圖為陳永貴墓前的雕像。陳永貴於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擔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同年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對大寨非常有感情,曾先後三次來此考察。

1964年,毛主席曾說,“農業主要靠大寨精神,靠自力更生。要多出幾個大寨,多出幾個陳永貴。”從此,陳永貴的名字也成為了大寨的標誌。

鮮為人知的是,郭沫若去世後留下遺囑,“我死後,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另外,郭沫若還在大寨賦詩一首。

圖為郭沫若的《頌大寨》,“全國學大寨,大寨學全國。人是千里人,樂以天下樂。狼窩成良田,凶歲多大熟。 紅旗毛澤東,紅遍天一角。”

1978年改革開放後,大寨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如今已經是一個公園式的村鎮,旅遊業非常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