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关羽失荆州后,蜀国有近百万大军,诸葛亮为何不再次夺回荆州?

花冷妍


蜀国有近百万大军,这个确实是有可能的。根据记载,刘禅即位初年,蜀国有28万户,总人口大概90到100万之间。如果蜀国是全民皆兵,说蜀国有近百万大军,确实不假。



问题是益州天府之国,农耕文明。在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农耕文明政权能做到全民皆兵,即便是号称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全民皆兵!

实际上,在三国初年,蜀国人口接近100万,军队数量应该在10万左右;吴国人口应该在200多万,军队数量在20万左右;魏国人口约在400万,军队数量在50万左右。


整个三国加起来,总兵力在80万左右。在三国之中,蜀国在人口,地盘上面明显处于三足鼎立最弱一足。特别是关羽失去荆州之后,荆州被掌握在吴国和魏国的手里,蜀国更是遭受打击。

诸葛亮纵使是天纵奇才,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是难以反攻荆州。益州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还有很多事情等待诸葛亮去做。


小镇月明


了解一下三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而其军队能有十万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而反观东吴和曹操那边,东吴大约有20万军队,而曹操有40万左右,因此在这个方面来看,蜀国的军队数量是不占优势的。

而假设蜀国有百万军队,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夺荆州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关羽死后,刘备可谓是伤心欲绝,沉浸在关羽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因此对于诸葛亮的取荆州的建议根本听不进去,一心想的就是灭东吴,最后的结果就是火烧连营八百里。



其次就是诸葛亮是好谋而无断,有智而无权,关羽死后,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有所提防,因为毕竟关羽是你推荐去的,现在关羽死了,你肯定有责任,而且在刘备这边关羽本来就是制约诸葛亮的一个棋,现在关羽死了,你说能不防着诸葛亮吗?

之后就是夷陵之战失败,刘备几乎全军覆没,而自己也是一命呜呼,因此对于那时的蜀国来说可谓是元气大伤,根本就没有能力夺荆州,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经过一断时间,元气有所恢复了,但是南方又出了事情,蛮王孟获勾结周边小数民族,意图谋反,诸葛亮不得不亲征南蛮,因此夺荆州之事又推迟了下来。

最后,等到南方叛乱平定之后,那时魏国已经是发展起来了,而反观荆州,在东吴的管理下荆州是国泰民安,并且军事是固若金汤,此时如果攻打荆州的话,能不能打下来是一回事,就算打下来了,那时候也两败俱伤,可谓是得不偿失。

荆州已失,而且东吴有长江天险,天时,地利,人和,蜀国一个都没占,逼不得已,只能七出岐山,北伐魏国。


一缕风尘854


首先更正一点,蜀国百万大军有失史实。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蜀国军队顶多20万上下。

为何蜀军没有大举再夺回荆州?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

1.东吴对荆州的志在必得!

荆州之地在东吴眼里本身就不属于刘备的蛋糕,只是当初借你舔了几下,刘备也的确尝到了荆州的美味,恋恋不舍也说的过去。

2.刘备的政治阵地的战略转移!

此时的刘备已得西川,但军心未稳,也非常清楚益州才是自己的大本营。巩固西川政权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3.怕得罪曹操。

荆州问题上,北边曹操还是插了一手的,如果此时兴大军夺回荆州,成败先不说,刘备也担心曹操会拿自己开刀。

个人愚见!





赣南小火生活记


首先,讨论一下蜀国百万大军的问题

《三国会要》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蜀记》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晋书.地理志》记载:蜀的户口二十余万,人口九十多万。

《三国志.蜀书》记载:26万户,96万人。

即使人口有波动,但总体人口基本稳定在90多万,全民皆兵也难逾百万哪。



其次,诸葛亮为何不征吴?原因有四:

一、联吴伐魏,是蜀国的一项基本方略,是诸葛亮亲身和吴国订立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唯一正确的政治选择。做为倡导者的诸葛亮,不可能去破坏这种既定方略。





二、赵云道岀了蜀汉将士的心声:

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

三、蜀国刚历经荆州大败,而吴国则是大胜。从将士心理和军队气势上而言,若再战并不占优。

四、若蜀国发兵夺荆州,即便能胜,也将是惨胜,吴蜀均会遭到重创。届时,三国鼎足之势极有可能被打破,魏国坐收渔利。


体育魂


题主的问题中有错误。先说下错误:蜀汉从来没有百万军队。

蜀汉在全盛时期,只有30万户(包括荆州),人口约有百万,是三国时期人口最少的政权。蜀汉在263年灭亡时,有28万户,人口94万。因此,题主所谓的百万,应该是百万人口。

蜀汉的军队在全盛时期有16-20万人,蜀汉亡国时军队人数为10.2万人。

也就是说,除去守卫各地的士兵,蜀汉最多能抽出10万军队出战,不管是刘备的夷陵之战,还是诸葛亮的北伐。

下面进入正题:诸葛亮为什么不收复荆州?原因大致如下:

1、从合纵来看,蜀汉和曹魏相比太弱小,和孙吴联盟是双赢。诸葛亮明白这一点,火烧刘备连营的陆逊也明白这一点——因此陆逊并没有趁机追击刘备,就是为了防止曹魏在蜀汉和东吴打得难舍难分时插东吴一刀。

从蜀汉的属性而言,曹魏是国贼,孙吴不过是个军阀。先灭国贼,后杀军阀,这是最合理的顺序。

2、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对时的目标就是夺取关中,定都长安,确定合法性。因此,无论是荆州,还是巴蜀,都是刘备和诸葛亮进入关中的跳板。有关中,才有合法性,才有天下一统。荆州,或者巴蜀的得失,只是一种资本,不影响大局就好。蜀汉本身就弱小,不可能同时开辟两个战场。

在诸葛亮看来,关中比荆州重要千百倍。

3、刘备的夷陵之战失败,就已经证明蜀汉短期内无力夺取荆州。关羽的襄樊之战,导致了蜀汉的荆州水军覆灭。这让蜀汉无力对抗拥有优势水军的东吴。没有水军,诸葛亮如何攻打荆州?如何渡江?

4、即便勉强夺取了荆州,有哪一位大将来驻守?黄忠、关羽、张飞、马超都已经死去,魏延镇守汉中,动弹不得,最后只剩下一个赵云了。

赵云在蜀汉比较特殊,说他不受重用嘛,他官职不低;说他受重用嘛,他又从来没有得到过镇守一方的机会。关羽镇守荆州、魏延镇守汉中、马超镇抚西羌、张飞也有镇守汉中的机会(只是被魏延夺走)。

只能说,赵云在蜀汉是不上不下的地位吧。如果用赵云镇守荆州,从赵云的谨慎程度来看,是合格和胜任的。

似乎刘备就把赵云当作贴身保镖,不肯让他出去镇守一方。诸葛亮北伐时,任命赵云为中护军、魏延为前将军即可以看出来。

所以,赵云基本上就是作为皇家保镖的角色存在。即便诸葛亮攻下荆州,赵云得到镇守的机会估计也不多。但也不能排除。

5、由于蜀汉和孙吴必须联盟才能对抗曹魏,决定了荆州在东吴手中不会对蜀汉构成威胁。因此诸葛亮没有攻打荆州的紧迫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不是不想夺回荆州,是实在做不到!

首先,蜀国并没有百万大军。

经过多年动乱,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蜀汉总人口不过90万,你就是老弱病残全带上,也凑不齐百万大军啊。



其次,蜀国去夺荆州了,只不过失败了。

关羽公元219失荆州,刘备为了报仇,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才讨打东吴,这一仗刘备亲自出马,蜀汉总兵力也不过五万人。哪来的百万大军。


刘备过世之后,蜀汉实力大损。国内叛乱不断。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硬是养精蓄锐三年的时间,整军讲武,凑齐了十万军队,才出兵平叛。

这点军队,只能集中用于一个主要的战略方向。蜀汉北有曹魏,东有东吴。如果进攻东吴,兵少了,打不过。兵多了,魏国肯定趁火打劫,从背后偷袭蜀国。

所以,诸葛亮一心一意北伐曹魏。


上将嗳福斯


先来看一下当时蜀国到底有没有近百万大军。

据《三国志》记载,蜀国灭亡时,人口有94万,军队十万,军民比例为1:10,这应该是蜀汉时期的一个平均水平。如果军队人数超出这个比例,老百姓是负担不起的,以蜀汉的国力是很难支撑的。所以,蜀国并没有百万大军,维持15万军队应该是极限。

或许有人说如果全民皆兵的话,蜀国是有百万大军的。话是没错,但打仗不能把种地的农民都算进去,一来这不切实际,二来蜀国远没有那个组织动员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诸葛亮北伐时需要运送粮食到汉中,有许多老百姓被强征徭役。很多人无法忍受沉重的负担,中途逃亡的人有很多。一个叫吕乂的人因为善于管理,他负责的无人逃亡,因此受到诸葛亮的嘉奖。

要是蜀汉全民皆兵,三国早结束了。

再来说诸葛亮为何不夺回荆州。

诸葛亮的外交方针是联吴抗曹,这是蜀汉立国的根本,所以诸葛亮不可能伐吴。如果夺回荆州,必然破坏两国关系,使蜀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而且荆州是东吴的战略要地,一定会死守,绝不退让,蜀汉很难拿下。


刘备不信这个邪,他带着将近5万身经百战的士兵和将领去征讨东吴,没想到在夷陵几乎全军覆没,这批人是当时蜀汉的中坚力量,这一仗让蜀汉元气大伤,造成了蜀汉人才断档。诸葛亮也没有实力去伐吴。

所以即便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策中的关键一环,诸葛亮也不能不顾大局。丢荆州蜀汉虽然难以完成霸业,但尚可偏安一隅。但如果破坏吴蜀联盟,即便诸葛亮夺回荆州也无济于事。


石头说历史


很简单蜀国当时没有百万雄师,最多也就十万出头的兵力。

而且夷陵之战后的蜀国四方将军(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已经去世了。赵云一直都是一个类似于中央警备团团长的职位,不是大将。唯一的大将魏延也在汉中需要对付曹魏,这种情况下的蜀国能自保就不错了,怎么进攻东吴。

并且,夷陵之战东吴也损失不小,吴蜀两国的国力加起来也只是魏国国力的一半,在内斗下去只能说自取灭亡。

而且其实三国时期,整个中国的总人口也就500万左右,当时的三国的兵力是这个样子的。

魏国: 25万—30万

蜀国: 10万

吴国: 10万—20万

后来诸葛恪因为把吴国的兵扩冲到20万差点导致民变,从全民崇拜的中兴之臣一下变成了祸国殃民的罪臣!而蜀国比吴国更惨,诸葛亮能集结十万大军就不错了。


佑圣真君


如果诸葛亮真有百万大军,那就别提有多轻松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实际上是没有的,我们大致来盘点下蜀汉的军力,蜀汉鼎盛时期,就是刘备刚拿下汉中郡的时候,那时候,益州全境都属于刘备,还有荆州三郡加上上庸郡等地。

刘备带了数万人入蜀,诸葛亮张飞赵云援军也有数万,和刘璋打斗必然伤了人马,再加上刘璋的降兵,汉中之战也损失不少,那么,大约估计刘备撑死十万人,再加上关羽军团的几万人,刘备军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人。

要是真有百万人,夷陵之战还会失败?刘备直接强攻陆逊的营寨,反正兵马多,几万人来回作战,东吴如何抵挡?而实际上,刘备夷陵之战参战兵力小于八万。

刘备兵败后,诸葛亮赶紧和东吴再结盟好,为什么不报仇呢?为什么诸葛亮始终不太同意和东吴为敌呢?

诸葛亮想不想夺回荆州,当然想!绝对想!跨有荆州益州是隆中对的战略目标,没有了荆州,意味着只能一路出兵,参见北伐战争。

但是夺荆州就意味着和东吴为敌,这和东和孙权的战略目标是冲突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荆州夺不夺得回还不一定呢!因为此时的东吴实力绝对不弱,所以刘备决定伐吴,诸葛亮没有说啥,他也是有心里话想说的呀。

夷陵之战后,蜀军伤亡惨重,少说三四万人没了,关键刘备还没了,需要数年来恢复元气,而东吴也损失不少。

两家都是聪明人,知道曹丕心里再偷着乐,所以罢手言和了。

是的,凭着诸葛亮的本事,大可以不北伐,而是率着数万军队东征,那么孙权也会以死相抗,结果是曹丕曹睿笑呵呵,万一天下被曹睿统一,司马懿就哭死了哈哈。


小刀文史


刘备取得荆州、益州后,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襟江带河、掌控南北的荆州地理位置尤其重要。

但是,荆州对于盘踞江东的孙权来说更为重要,孙权将荆州视为吴国立国之命脉。孙权认为,荆州和江东山水相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假若不控制荆州,孙吴在长江下游便立足不稳。但是刘备又不肯轻易放弃荆州,还派遣武艺绝伦、骁勇善战的心腹大将关羽镇守之。如此一来,孙、刘两家签订的盟约宣告作废,彼此关系逐渐恶化,乃至彻底破裂。

公元215年,孙权派兵攻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关羽率军反击,刘备则率师出川声援关羽,之后又重新夺回了三郡。恰在此时,曹操率魏军大举南征,已经兵至汉中,刘备担心益州安危,被迫主动与孙权讲和,孙、刘约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尽管吴蜀双方暂时罢兵息战,平分了荆州,但孙权无时无刻不在筹划谋夺整个荆州。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乘曹军主力调往合肥抵御孙吴之机,率大军围攻樊城,因他倾巢而出,造成其防地兵力空虚,孙权接受了曹操建议,命大将吕蒙率奇兵偷袭荆州,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关羽被吴军抄了后路,被迫撤围回逃,吕蒙设伏兵擒获了关羽父子,并将他俩处死,荆州全部归了东吴。

公元220年,雄才大略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魏。220年,在诸葛亮等人的倡议下,刘备在成都即帝位,国号汉,史称蜀汉,他任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称帝后,决心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一为关羽报仇,二为重新夺回荆州。诸葛亮、赵云等诸臣苦苦相劝,希望刘备以大局为重,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停止伐吴,全力对付咄咄逼人的曹魏,但刘备主意已定,始终不听。史载,221年阴历7月,刘备率10万大军(小说《三国演义》中夸大为70万)空国而出,顺流东下,出川伐吴,因战略战术失误,蜀军在彝陵虢亭被东吴大将陆逊击溃,死伤了7、8万人,大将张南、冯习阵亡,蕃王沙摩柯、将军杜路、刘宁等人投降了陆逊。彝陵之战使刘备元气大伤。

逃回白帝城的刘备情绪低落,懊悔加自责让他一病不起。223年阴历2月,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李严,遗命二重臣辅佐后主刘禅 。4月24日,刘备去世,年63岁。

同年5月,诸葛亮辅佐刘禅登基,刘禅封其为武乡侯,并以丞相的身份兼益州牧,诸葛亮殚精竭虑加持刘禅。刘禅也谨遵父命,蜀国的军政大事,均由诸葛亮决断。于是诸葛亮“约官职,修法制 ”,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与民生息,发展生产,恢复彝陵惨败后千疮百孔的蜀国国力,以培养国本。

联吴抗魏是诸葛亮早就制定的重要国策,刘禅继位后,他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打破僵局,修补因刘备伐吴而破裂的两国关系,重新结好东吴,这样才能解除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平定南中,再北伐曹魏,恢复汉室。为此,诸葛亮于223年派遣邓芝代表自己出使东吴。邓芝不负重托,经过一系列谈判,终于说服孙权,东吴断绝了同曹魏的臣属关系,重新和蜀汉结成盟友。此后,吴蜀双方联系紧密,使臣往来不断,蜀国减轻了来自东方的防御压力。正是因诸葛亮审时度势,目光如炬,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政策,才使弱小的蜀国能在强大的魏、吴夹缝里求得生存,并在刘备死后还能延续40年国祚。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