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掏空「6個錢包」給你買房,誰給「錢包」養老

掏空「6個錢包」給你買房,誰給「錢包」養老

掏空「6個錢包」給你買房,誰給「錢包」養老

朋友聚會,冷場的時候聊啥好?

當然是孩子和房子啊!

前幾天跟夥兒朋友吃飯,大家吃飽喝足後,場面開始變得冷清。

一個爸爸打開手機相冊,給大家展示女兒照片,整個場子立刻熱鬧起來,變成「奶爸交流大會」。

我這個未婚純情少年,只能乾坐在一邊兒。

看著他們聊得熱火朝天,我的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還有點想再加個菜。

飯局結束,大家還有點意猶未盡。一個開車來的朋友就把我們挨個送回家。

車上,一個剛滿月的新晉奶爸提出了另一個話題——房子。

他一直跟老婆租房,倆人工資不低,又不用還房貸,每天日常就是胡吃海喝買買買。

孩子一生下來立馬有壓力了,人生進入看房買房的困難模式。

他倆看中了新洲,說那邊學位不錯。

但一算賬就傻眼了。

70多平,480萬,光是首付差不多就要150萬。

他倆沒多少存款,各自問了爸媽得出結論——舉全家族之力,差不多能湊個首付。

然後接著往下算,月供2萬4,又傻眼了。

他倆現在每個月都給兩邊的老人各5000的家用。

如果買房了,他倆工資還完房貸還剩不到1萬。

一個養著孩子的三口之家,每個月開銷只有不到1萬,這些不但要給自己消費降級,而且家裡長輩把全部積蓄都拿來付首付,往後的三十年可能也沒辦法給他們家用補貼。

養老怎麼辦?

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

前段時間,樊綱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就「年輕人應該租房還是買房」這個問題,發表了一個觀點。

其中就提到了這個現象——六個錢包

「年輕人如工作不穩定,還在變化、遷徙當中,可以考慮租個房子。但是如果考慮結婚生子,並且小夫妻倆上面的六個錢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個錢包,爺爺奶奶一個錢包,姥姥姥爺一個錢包,愛人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和父母——這六個錢包湊在一塊兒能夠幫著支付首付的話,建議還是買房子的好。」

——樊綱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我當時看完節目就心想:什麼六個錢包啊!這不就是啃老嗎!

以目前深圳的房價來看,大部分人起碼要等到35歲以後,才有底氣說我要靠自己買房。(還不一定買得起)

所以,身邊父母幫忙湊錢付首付的情況也很常見。

前段時間某BBS上有個話題,「現在不靠父母自己付首付買房的人還有嗎?」

下面的回帖裡沒幾個是靠自己存夠首付的。

少數幾個說是自己付首付的,仔細一看,基本上都是四線城市。

當年輕人已經陷入必須要靠掏空父母錢包才能當上房奴的恐慌時,「六個錢包」這個概念,又把啃老的範圍從父母擴大到了6個家庭。

拋開道德層面不談,假如掏空「錢包」能讓你及時上車,那也不錯啊。

問題是,首先你要保證有這麼多錢包給你掏!28歲買房,父母和岳父母大概已經五六十,祖父祖母是否還健在已經是個問題。

其次,你還要保證這些親人有足夠的積蓄。

而掏空了「錢包」相當於拿走了全家老人的養老錢,這已經是極限,卻也只是付個首付而已。

以後月供完完全全變成了你自己的負擔,家人再也沒能力幫你。

你以後只能辛苦工作,不能辭職,不能生病,人生不能有意外,工資只能漲不能跌。

這個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考慮的更長遠一點,假如現在就把家裡老人的養老錢全部拿出來買房。

以後,又要如何負擔他們的養老?

搞笑的是,提出這個理論的樊綱,在2年前的電視中曾經公開表示過——年輕人不該拿父母積蓄買房。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年輕的時候正是自己發展的好時機,所以如果父母現在要給你出錢,先不要買房,要更加努力奮鬥,才能回報父母。」

關於樊綱的心理歷程,我有兩個理解:

一、這兩年房價漲得太離譜,單靠自己是追不上房價了;

二、房價不會跌,掏空全部身家也要上車。

今年4月博鰲論壇上,經濟學家管清友也表示——「買不起的時候,恰恰要全力多買。」

這個暗示可以說很明顯了——如果現在你買不起,以後更買不起了。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這些言論不僅僅刺激剛需的購房者,更大程序上鼓勵了想要投資的那些人。

在這種「房價已經很高,還會持續漲高」的暗示下,現在很多年輕人放棄了夢想,放棄了自由,不敢去享受生活。

前段時間網上傳出,山西太原有10名大學生集資湊首付買房。

「一套房100萬,每人出5萬,貸款50萬,而房子出租後,租金差不多可以償還月供,等房價上漲,賣掉就可以分利潤了。

看起來很有商業頭腦是吧?

但是,在最應該做夢的年紀,這些年輕人卻已經開始考慮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了。

「六個錢包」可能解決不了高房價。

你不必聽那些經濟學家的話。

畢竟,他們只是負責預測市場的走勢,而你的決定,才能影響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