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亮剑》里王喜奎有历史原型吗,是谁呢?

婷西


王喜奎的七九步枪配刺刀,号称“亮剑四大武器”之一,令人印象深刻。

《亮剑》中主配角的历史原型都不是确定在某一人身上,它是将人民军队在战争历程中涌现出来的人物加以综合提练出来的,比如李云龙身上就可以发现王近山、皮定均等开国将军的影子。说到独立团最强悍的老战士王喜奎,枪法拼刺样样了得,尤其是辛庄战斗加阻击作战可以干掉27个日本鬼子的记录,则八路军129师的“兵王”吕俊生肯定是人物原型之一。



吕俊生,河北邢台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29师新四旅,身材孔武有力,身高接近1米9。

在1938年的一次作战中,吕俊生所在连队接连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弹药耗尽,吕俊生端起刺刀带头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战,一口气连挑带刺杀死了27个日本兵,对,列位没有看错,是27个抗战初期训练有素的“老鬼子”,吕俊生仅轻伤三处,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军也被杀得心理崩溃,全体溃逃,吕俊生一战成名,战后被评为一等战斗功臣,名扬整个129师。

历史上的吕俊生并没有牺牲,当上连长后仍然身先士卒,据不完全统计,他一个人毙伤的日伪军超过60人,荣立大功二次,一等功两次,1950年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日军恐称其为“猫头鹰”,号称“八路军最强战士”。



《亮剑》的王喜奎一看就是个老兵,脾气暴烈,作战冷静,是129师386旅独立团二营4连8班的战士,也是独立团的“兵王”,他的刺刀与魏和尚的红樱枪、王承柱的迫击炮和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并称“亮剑四大杀器”。

由于只是配角,在剧中仅是惊鸿一瞥,出现在独立团的反扫荡作战中,其战功也是在与战友的阵前交谈中体现出来的,战壕里一边冷静射击,一边抱怨团长李云龙偏心单独给了魏和尚200发子弹,否则他将消灭更多的敌人。



为了掩护和尚背着团长突围,王喜奎与其他战士死战不退,子弹打光后与另外一名战友冲入敌群,背靠背的拼刺战术专业而老到,哪怕战友牺牲了也不会像其他神剧那般又哭又喊,战场上没有那个时间。面对一个班的日军王喜奎毫无惧色,高喊“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直至力竭牺牲,充分演绎了八路军老兵的勇敢与顽强,这也是李云龙所总结的“亮剑精神”: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依然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

八路军的抗日是非常艰苦的,武器弹药至为匮乏,用王喜奎的话说:要是子弹管够,老子能放倒他一百个鬼子,而面对日军的劝降,王喜奎的一句国骂尽显抗日英雄本色!


度度狼gg


热播剧《亮剑》已经在人们的心里扎根,原因是真正的抗战神剧,突出的表现了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亮剑精神带出来虎狼之师,可是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一个普通的八路军战士“王喜贵”牺牲在战场上的壮举,牺牲前干掉了二十七个小鬼子!

为什么要单独谈一位普通战士,因为他的英雄壮举和民族精神让小日本望而生畏,以牺牲自己一个人的代价击毙了二十七个小鬼子。

王喜贵只是我抗日英雄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代表着很多抗日英雄形象,给后来人以更多的了解他们。

不为什么,就是杀侵略者

386旅独立团的二营战士王喜贵,这就是他的职务,出身于农民,已经是中年的王喜贵,不为什么,就为杀鬼子,文化不行,不当官!

之前练兵的时候,团长李云龙说了:谁有能耐谁吃肉,王喜贵吃肉了,没白吃,有真本事,不怕死!

独立团的人,个个都是疯子,《亮剑》这部剧好句好在从团长李云龙到战士王喜贵,表现的淋漓尽致。

王喜贵的原型是谁?

究竟王喜贵的原型是谁,我看了有答主“炒米视角”给出了答案,但是我的看法是:王喜贵的原型就是在抗战时期的所以抗日英雄的原型!

那时候的“太行山区”,胶东半岛,晋冀鲁豫的八路军英勇善战,豫皖江浙的新四军让小日本闻风丧胆,东北的抗日联军冰天雪地不畏强敌,涌现出一大批“王喜贵”的英雄。

无名英雄就是王喜贵

可惜;子弹太少了,魏和尚有,但是来不及了,这就是《亮剑》里的一段情节,所谓“小米加步枪”就是这样描写的真实场景,什么样的团长带出什么样的兵,嗷嗷叫。

英雄无名,通过王喜贵才知道他的原型无数,看似普通的王喜贵,他的壮举并不普通,他还原了历史。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首发,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后果自负!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评论、留言!


日尧居


王喜奎是《亮剑》中八路军386旅独立团2营4连8班战士。应该算是独立团比较普通的战士。但是独立团的战士都是按特长训练的,而这个王喜奎应该是属于凭借神枪手这个本领而吃肉的那种战士。而且细心的朋友发现此角色比其他一般战士年纪较大。


(这瞄准的姿势很有神抢手的范)

这种看似普普通通的战士,却有着单场干掉27个日寇的记录。这样的战损比,在抗日时期是很难得的。但在特殊的地形和“神枪手”的操作下,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实现的。譬如上甘岭上的张桃芳就创造了0比214的战绩。往往在战场上创造历史的都是普通的战士。

王喜奎的历史原型叫裴天来,又名裴德顺。

1890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南县川林乡川林村。参加八路军的时候,已经53岁。是驻扎在山东潍坊乐昌的八路军一区队三连的一名普通又“特殊”的战士。

在柴各庄战斗中,他五枪打死了四名鬼子。事后,他还惋惜的说:“唉!浪费了一粒子弹。”此事成为了王喜奎遗憾没有子弹的原事件模型。


(但是装备和子弹是非常大的遗憾,就这样他分配到的子弹,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

而裴天来最后因为受伤,部队转移,隐藏在老乡家,被日寇抓住后,宁死不肯投降,光荣牺牲。

其实像裴天来的例子在抗战时期,也举不胜举,有些被记录下来了,我们能够查到资料,而更多埋在历史的销烟里英雄事迹,我们已经无可得知。


(宁死不降)

而在日寇的大扫荡中,王喜奎已经创造了辉煌战绩后,可惜因为没有子弹,最终只得选择与鬼子拼刺刀。日寇看他们几个人,连子弹都没有了,劝他投降,但王喜奎拒绝了,他不能辱没独立团的名声,最终在杀死几名日寇后壮烈牺牲。而日寇也对此场景震撼不已。

独立团和配合独立团的各类武装中,类似王喜奎的角色很多,有很多能人,并且都可歌可泣。一炮干掉坂田指挥部的柱子;骑兵连的孙德胜;支援平安县的那场战斗全军覆灭的区小队。

不是李云龙的革命英雄主义感染了他们,而是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成就了李云龙。


(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于亮剑,哪怕对手是天下第一,也要敢于亮剑。这不是李云龙一个人的格言,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格言。是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铸造的军魂。


炒米视角


虚拟的电视!把精力放到正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