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在元朝時,忽必烈曾出兵攻打過日本, 但奇怪的是,每次就要成功的時候,就會颳起颱風。如此重複了三次,忽必烈的軍隊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日本僥倖得以生存,但也因此結下了不小的仇恨。倭寇之患早已有之。元末明初,倭寇經常襲擾我國東南沿海,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7名使者到日本持詔書問罪,當時明朝軍力強盛,老朱口氣非常強硬:“詔書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廷,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不料,日本的一個刺頭親王,懷良親王,致使朱元璋的兩個意圖破滅:一來威嚇日本使之主動認輸,二來解決沿海地區倭寇的侵擾。日本親王看完國書不僅沒有順從之意,而且果斷大膽的砍了大明使者的腦袋!並回信稱:“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塗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的懷良親王也不簡單,說不害怕朱元璋攻打日本是假的,但是冷靜分析了下雙方的局勢,他還是認為明朝只是來嚇唬的,不會真的攻打,所以殺了使者,就是想看看朱元璋真實的用意。朱元璋看後起初不知其中原因,聽後非常氣憤,想立刻出兵攻打日本,但被劉伯溫勸說並分析其中原因。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一是忽必烈的前車之鑑。元世祖忽必烈曾調遣空前強大的蒙古軍隊東征日本,卻因各種因素遭遇失敗,明軍雖正值鼎盛,但卻缺乏大規模跨海作戰經驗,一旦開戰勝負難料。二是天下初定,國內還沒能從元末明初的戰火中恢復過來,國內亟待休養生息。元末年以來,戰亂頻仍,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生產廢弛,明初最迫切的任務便是休養民力,恢復生產,發展農業,若窮兵黷武,勢必極大增加百姓負擔,甚至激化階級矛盾。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畢竟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再三權衡後,恢復了冷靜和理智,最終決定吸取歷史的教訓,不再冒險出兵,討伐日本,而且還把日本列入“不徵之國”,專門寫入祖訓,讓後世子孫嚴格遵守,不得違背。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